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给患者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4例肝硬化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所有患者SAS、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速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7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87-01
肝硬化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多发疾病,其原因为现代社会中不健康的生活压力与生活形式所致。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给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帮助患者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我院将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像,按照入院编号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5.9±7.4)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3±2.1)年;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1.4±5.9)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8±1.9)年。两组患者均无其它严重性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过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①耐心接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与信赖感,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加强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并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全面支持患者以愉快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其对肝硬化疾病有积极、正面的深入了解;③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知识,积极配合。观察周期为8周。
1.3评分标准
以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为标准,对患者入院第1天与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SAS评分以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以53分为分界值,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与抑郁情况皆有了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与抑郁好转情况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罹患肝硬化时,因为病情与疼痛影响,以及经济上的负担,给其心理带来较重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临床医学认为,对患者采取较好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帮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我院将6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体为:对患者的进行饮食结构控制;有效心理疏导;强化沟通,极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强调与患者家属交流,深化对疾病的正面认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综合性心理護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7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12-087-01
肝硬化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多发疾病,其原因为现代社会中不健康的生活压力与生活形式所致。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给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为帮助患者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我院将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对像,按照入院编号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5.9±7.4)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3±2.1)年;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61.4±5.9)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8±1.9)年。两组患者均无其它严重性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过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①耐心接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与信赖感,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加强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并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全面支持患者以愉快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其对肝硬化疾病有积极、正面的深入了解;③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知识,积极配合。观察周期为8周。
1.3评分标准
以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为标准,对患者入院第1天与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焦虑与抑郁情况评分。SAS评分以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以53分为分界值,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与抑郁情况皆有了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与抑郁好转情况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罹患肝硬化时,因为病情与疼痛影响,以及经济上的负担,给其心理带来较重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临床医学认为,对患者采取较好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帮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我院将6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体为:对患者的进行饮食结构控制;有效心理疏导;强化沟通,极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强调与患者家属交流,深化对疾病的正面认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综合性心理護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