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素养是对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职业人在职业环境中所形成的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具有的一种自觉自主的认识。当前,普通高中学生自我认识不清,职业规划能力欠缺;普通高中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关键词 普通高中;职业素养;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13-01
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
一、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表现为:
(一)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设施设备等还有待完善
当前,普通高中升学问题较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普通高中长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大多是围绕高考、“小高考”进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较少;普通高中在职业规划类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的开展还很不到位;许多学校没有有效地整合校内外的资源;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校难得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二)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普通高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呈缺失状态,培养师资匮乏。多数教师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缺乏职业规划方面知识,也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营造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社会、媒体等的言论、宣传有偏颇
社会过多地讲某某重点大学,而职业类学校的宣传相对较少;名牌大名的毕业生倍受青睐,而职业类学校毕业生则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收入相对较高、较稳定,而企业单位则相对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发展选择的重要时期。
(四)学校、家长认识还不到位,引导不当
有数据表明,近60%的初中毕业生不愿意升入中职类学校而选择普通高中,反映出家长、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职业规划类课程体系
职业规划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什么才是自己最擅长的,未来将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又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何种职业将更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学校应开展职业规划类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等。近年来,我校新建了电子电工实训室、职业规划馆、通用技术教室、创客中心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需求;做好教育和引导,通过橱窗、校刊、板报做好宣传;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交流等。
(二)重视师资力量的配备
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探寻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发展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领导来校给师生做讲座、开设校本课程;组织教师到高校、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等,为有效开展职业规划类课程配备好师资。学校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要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好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用认真、敬业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奉献。
(三)加强家校合作,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通过家校合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做好职业规划。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职业规划类课程的主动性。普通高中学生对职业类教育缺乏认识,学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开设一些职业规划类课程,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想干什么?激励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事业相结合,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四)加强与企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组织师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事业人员来校开讲座、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什么专业的学习才是自己想要学习的;让学生意识到将来要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充分展现自我的價值,并不取决于职业岗位,而是取决了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技能。学校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素养;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去各企业单位实习、见习,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价值并磨炼意志;适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帮他们分析职场的情况,让他们准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让他们带着职场的体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晟.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及实施方案[J].职教论坛,2006(6):46-48.
关键词 普通高中;职业素养;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13-01
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
一、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表现为:
(一)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设施设备等还有待完善
当前,普通高中升学问题较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普通高中长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大多是围绕高考、“小高考”进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较少;普通高中在职业规划类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的开展还很不到位;许多学校没有有效地整合校内外的资源;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校难得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二)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普通高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呈缺失状态,培养师资匮乏。多数教师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缺乏职业规划方面知识,也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营造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氛围。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社会、媒体等的言论、宣传有偏颇
社会过多地讲某某重点大学,而职业类学校的宣传相对较少;名牌大名的毕业生倍受青睐,而职业类学校毕业生则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机关、事业单位收入相对较高、较稳定,而企业单位则相对较差。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发展选择的重要时期。
(四)学校、家长认识还不到位,引导不当
有数据表明,近60%的初中毕业生不愿意升入中职类学校而选择普通高中,反映出家长、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职业规划类课程体系
职业规划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什么才是自己最擅长的,未来将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又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何种职业将更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学校应开展职业规划类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等。近年来,我校新建了电子电工实训室、职业规划馆、通用技术教室、创客中心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需求;做好教育和引导,通过橱窗、校刊、板报做好宣传;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交流等。
(二)重视师资力量的配备
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探寻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发展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领导来校给师生做讲座、开设校本课程;组织教师到高校、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等,为有效开展职业规划类课程配备好师资。学校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要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好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用认真、敬业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奉献。
(三)加强家校合作,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通过家校合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做好职业规划。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职业规划类课程的主动性。普通高中学生对职业类教育缺乏认识,学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开设一些职业规划类课程,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想干什么?激励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事业相结合,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四)加强与企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组织师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事业人员来校开讲座、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什么专业的学习才是自己想要学习的;让学生意识到将来要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充分展现自我的價值,并不取决于职业岗位,而是取决了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技能。学校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素养;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去各企业单位实习、见习,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价值并磨炼意志;适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帮他们分析职场的情况,让他们准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让他们带着职场的体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晟.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及实施方案[J].职教论坛,2006(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