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中如何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初中生物课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知识不重情感,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表象不重实质,没有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一遇到社会实际就束手无策,因此如何改变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是现实的问题。文章认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初中生物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设;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5.3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7-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看到以往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充分正视和严肃对待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这一问题。用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且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激发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创设情境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创设融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方面,课堂交流的流畅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确立是否民主,调整好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开始。初中生物教师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真诚耐心,以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指点学生方法,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不要轻易否定,即使否定也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生的新观点和不同意见教师要虚心容纳和接受。只有当学生不把你当成教师的时候,你才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师,在这种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由一个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解放,自由、自觉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创设新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告诉学生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提到了石榴的繁殖方式——压条,教师首先引出问题:“这样做有什么不方便?怎样解决?”于是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树枝太高,并且枝条硬不易埋到土里,有的同学提出把枝条压在花盆里,再把花盆底下放上凳子,又有同学提出凳子碍事怎么办?“把花盆吊在树枝上。”“花盆太重吊不住。”“用塑料包上土代替花盆。”通过上述同学们的议论,顺利得出了正确方法——高位压条法。一句话,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彼此建立积极联系和合作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创设悬念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生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先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人拿着点燃的蜡烛到地窖内去取红薯,不料刚到窖底,蜡烛就熄灭了,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地窖内没有风,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地窖内缺少氧气。”“地窖内二氧化碳太多。”教师追问:“地窖内的氧气哪里去了?”“被红薯吸收了。”“二氧化碳又是从哪里来的?”“红薯释放出来的。”“红薯为什么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产生了迫切知道真相的心理,于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利用幽默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喜欢幽默,如果生物教师上课之前首先激发他们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贫血”这一概念时,讲了这样一则幽默故事:有一位新屠夫为一户人家杀猪,由于紧张,一刀捅歪了,趁主人不注意,赶紧用手捂住猪的口鼻,把猪闷死了。后来主人问:“这猪怎么只流这么一点血?”屠夫赶紧回答:“这猪贫血!”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教师提出问题:“这猪真的贫血吗?究竟什么叫贫血?如果有人患了贫血,会表现哪些异常症状?我们应该给贫血患者提出哪些合理建议(比如饮食方面)?”通过一则生动的幽默故事,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很快集中了注意力,吸引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其探究心理。
  五、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是借境生情。生物学科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美育功能。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如生物的形态、结构、色泽、运动之美;基因表达的有序性,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协调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种群间的协调进化等生物界各个层次上的关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产生的内在和谐美,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和谐、流畅和对称之美;遗传规律的逻辑美,科学术语的简约美;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人格美,如敢于怀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谦逊的品格,合作的精神,大胆的想象,严谨的方法,奇妙的灵感等。挖掘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设计教学语言和行为的趣味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形成主动、兴奋的学习心态。二是以情动情。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转移,常常会把对学科教师的好感转移到学习兴趣中,因此教师的内在人格力量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激情飞扬,热爱学生,欣赏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幼稚的想法,都将进入学生的视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激发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浩,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国建强,谈生物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成功(教育).2008年03期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艺术的美的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即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感受、理解音乐,表达情感,培养其全面的发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生动活泼;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536.8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0-01  初中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09-01  根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笔者的体会是:首先,教师要遵循
期刊
【摘要】完成一项建筑工程设计,除了制定严密的合同,设计人员的素质以及成本,进度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建筑设计项目的成效。本人从事建筑设计多年,总结了一套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控制方法;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1-01  一个工程设计项目
期刊
【摘要】首先总结了土地规划整理的重要意义,然后说明了土地规划的基本任务、规划原则与目标和土地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对土地规划的总体工程布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规划;整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4-01  一、土地规划整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
期刊
【摘要】同样的物理课,同样的45分钟,不一样的教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我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一点经验。  【关键词】兴趣;实验;探究;高效  【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6-01  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而作为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43.48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5-01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校政治组全体教师对这一“课题”专门加以研究。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出一套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初步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78.0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18-01  基本概念既是知识结构的基本单元,又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皆离不开基本概念。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名词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民间谚语,使
期刊
【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2-01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的正南部,是我省唯一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热量丰富,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年平均温19.6摄氏度≥10摄氏度的有效积温6000-7000 c,无霜期345d,大部分亚热带果树能安全过冬,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35h,年降雨量1200—1300mm,随春季温度回升逐渐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像语言文字一样,是另一种传递思想、情感和反映世界的重要手段,已广为人们认可,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露出它的特殊功效。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18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的创新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的重新组合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新型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教学;新型教育;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G33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128-01  幼儿教育的创新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的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