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总决赛第五场第三节,丹尼·格林先被韦德晃过,转身,追上,倒地抄球,夺回球来;吉诺比利推球到前场,回传,格林一记追身三分。迈阿密替补席上,雷·阿伦双手挠头:这是丹尼·格林2013年总决赛第23记三分球,新的NBA历史纪录。比赛结束时,他的纪录已是25记——而此前的个人纪录,是2008年总决赛,雷·阿伦的22记。
实际上,破纪录的不只格林。2013年总决赛七场,马刺三分球150投61中,热三分球148投64中。每场比赛,双方合计有多达42次三分球出手,双方超过1/4的分数,都来自三分线外。
以前的总决赛,可不是这样。
总决赛期间,NBA不忘本分,忙着播J博士的宣传片,可惜一如以往:宣传片里,净是传扬J博士如何夭矫如龙、飞天灵动、舞臂飞扣,忘了他老人家的其他经典细节。一个故事:1980年总决赛,也就是J博士划出满月弓上篮、天勾总决赛前五场平均33分、魔术师第六场顶替受伤的天勾出场得到42分15篮板7助攻拿到总决赛MVP的那年,J博士有个极为珍贵的纪录:
那是NBA第一次拥有三分线的总决赛;那年总决赛双方加起来只投进了一记三分球,就是由J博士投中——当然,也不是那年代大家投篮差,而是投得少。那年总决赛六战,湖人一共出手4记三分球,0中;费城投了16次,中了一发。
比起2013年马刺和热,每场随便就二十发三分球出手,相去不可道里计。
1981年总决赛,情况并未好转多少。凯尔特人六战三分球16投3中,火箭三分球11投3中,3球全由麦克·邓利维包办——就是我们熟悉的老邓利维教练,那会儿还没谢顶,在老实打球呢。实际上,到了1986年,又是凯尔特人VS火箭总决赛,情况就好多了:凯尔特人六战,三分球35投12中,伯德六场总决赛投中7发三分球。到1990年活塞对开拓者,五场比赛,活塞合计三分球56投25中,每场有5发之多。实际上,进了20世纪90年代,大家都有默契了:总决赛球队投三分球,多者每场六七发,少则四五发,不像1980年,只有J博士开花结果。1992年,公牛对开拓者,乔丹在总决赛第一场投出了传奇的半场6记三分球独得35分,但实际上,那系列赛六场,公牛也就中了25记三分球而已。
1995年是个神话般的例外。那年总决赛,大梦决战鲨鱼,总决赛四战大梦场均33分对鲨鱼场均28分,滑翔机场均22分对便士场均26分——但其实,主角却是三分球。火箭四场比赛,三分球92投37中,每场出手三分球多达23发中9次,而魔术的三分球更夸张:每场出手29发中10次。这种玩法,其实很易理解:双方都有超级中锋(大梦对鲨鱼),都有天才摇摆人(滑翔机和便士)。大梦自己承认过,他跟鲨鱼单对单,谁都防不住谁,所以得包夹,得轮转,得转移球找三分手。
这一年总决赛,留给世界如此的启示:如果你拥有旷世无对的单挑巨星,可以随意霸凌内线,那就给他凑三分手吧!——1995年季后赛前,世界一度怀疑,火箭用208公分的小前锋霍里去当大前锋,会不会导致球队偏软。结果,霍里用连绵不断的三分球给大梦拉开了空间,于是大梦得以打出近古以来,屈指可数的伟大季后赛旅程。
1995年后,强队开始把三分球当回事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了总决赛舞台,大家都紧张,所以三分球命中数还是起起落落,总体是缓慢爬升。直到2008年,才有了一个井喷:凯尔特人六场比赛三分球121投52中,湖人回以124投43中。下一年,魔术总决赛五场射出 115记三分球,直逼1995年——可惜命中率不高。2011年,小牛六场比赛三分球124投51中,热则是130投45中,双方每场三分球出手都超过二十。去年雷霆与热亦是放开对投,杜兰特和肖恩·巴蒂尔各自斩获不少。
可以说,总决赛的三分球史,由1980年从零开始,到1990年左右有一个稳定,1995年达到传奇高峰,之后缓慢爬升;到2008年,迎来盛世。当然,除了数据,还有别的角度可以陈述。
世上初有三分球时,很少有球队特意为之设战术。伯德如此神射,职业生涯每场也就一个三分球进帐。80年代,大家还是习惯背身单打、无球走位、转移中投、持球单挑,人人都爱找上篮。80年代末90年代初,戴利爷爷在活塞倡导了一些新套路,比如对球施压、局部夹击、大个子顶到外围延阻、全场领防,这招被莱利学了去,在纽约和迈阿密展开教学;同时,禅师在公牛,开始玩著名的“边线夹击、对球施压、放跳投”。这些套路,放弃了传统的人盯人,如何破之?答:三分球。
1993-95年,四大中锋——大梦、尤因、鲨鱼、罗宾逊——的成功,鼓励了全联盟:靠一个超级巨星单挑,外围射手环伺,原来如此遂意?那些年,禅师、汤姆贾诺维奇、波波维奇们,把射手刺客玩出了花:1993年帕克森三分给公牛带来三连冠,1995-98三年间科尔立下汗马功劳;罗伯特·霍里和德里克·费舍尔纷纷建功立业……但除了这些胜负大师,另一些理想家也在玩新套路:老尼尔森在小牛开练了跑轰;乔治·卡尔在雄鹿(后来在掘金也是)玩开了火枪营;丹东尼从贝纳通带回来一套欧洲流三分球招式,纳什的两个常规赛 MVP让全联盟看明白了:原来不只是围绕中锋囤三分手有用,找个组织魔人,围一群三分手也行!——骑士给勒布朗身边配了吉布森、帕夫洛维奇、达蒙·琼斯、莫·威廉姆斯、安东尼·帕克,热给韦德身边配了白巧克力、安托万·沃克、库克、詹姆斯·琼斯们,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三分球跑轰套路,其实在21世纪开始就大红过一阵,但为什么直到2008年后,总决赛才开始盛行三分球?其实如果2001年雄鹿和小牛打进总决赛,双方肯定会每场各投30记三分球,问题是:这俩队进不了总决赛。实际上,同理适用于老尼尔森的小牛和丹东尼的太阳:他们能投三分球,但他们小球缺防守。所以,常规赛是三分球们的天下,而1999-2007年的总决赛,依然是鲨鱼邓肯,轮流登场。 2008年之后,有何不同?
2008年凯尔特人有雷·阿伦和皮尔斯这两门三分火炮,但同样有KG这个年度防守球员;2009年的魔术有三分群,但内线有德怀特·霍华德;2011年小牛有德克、基德、巴里亚、特里这些跳投手,但内线有钱德勒。热队是个异类无法以常理计算,但今年马刺有个邓肯。简单来说吧,2008年后,来到总决赛的跳投队伍,都有个大师级的防守核心。他们不再是轻佻的跳投队,而是支完整均衡的队伍了。
换个角度说:
2008年以来的凯尔特人,2011年的小牛,这些年的马刺,禅师的湖人,以及迈阿密热——他们都不是一招鲜蒙事的三分球队,而是地道的强队;他们有伟大的教练们(里弗斯、卡莱尔、波波维奇们),特意制订三分球战术。如果说,此前三分球还被当作刺杀的武器、破紧逼的利器,那么现在,随着技战术发展,三分球已经成了一项常规武器。拉开空间,敲中分数,平衡球队走位,甚至利于退防(里弗斯有个理论:跳投不进,来得及回防,不比杀到篮下不进,会被人打追身)。
回到2013年总决赛。除了双方射手的伟大技艺(阿伦、格林们都有伟大的远射演出),双方转移球的华丽(马刺的转移球天下无对,而热有勒布朗这样视野无限的指挥官),还有一点,注定了双方能投进更多的三分球。即:双方都默许对方投三分。
圣安东尼奥马刺从一开始就决定:收缩阵线,限制勒布朗和韦德的突破,掐死波什弱侧内切的线路,代价是:放热队投三分球。
迈阿密热的战术三年来一以贯之:防守端对球夹击,经常局部二防一,不惜放空弱侧和底角。代价是:放马刺投三分球。
双方都不是傻瓜,一定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其他防守强队如步行者,就强调“堵塞禁区,遏止三分线,宁可让对手射进长距离中投!”从效率上来说,这招显然才最靠谱:比起篮下的高命中率和三分球的高效率(一个30%的三分手,得分率等于一个45%的中投手呢),中投才是最合适的。
但马刺和热,赌得很大。
马刺的防守,首在遏止勒布朗和韦德的突破,逼他们把球转移到空位;当球到达射手炮膛里时,马刺才会猛然扩防,挑战热队射手的投篮——这听上去像套陷阱,先卖个破绽,把对手诱哄进自己的计划,再加以围捕。热队一旦投篮不中,马刺的收缩禁区策略就能保证后场篮板。
热的防守,则是从一开始就掐死。双人局部夹击,队友快速轮转,于是马刺队其他人将球转移到射手手中时,会遭遇无数凶恶抢截。一旦抢截得手,就是直接使出绝命反击。
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秘密。
禅师杰克逊当年在公牛和湖人时,打到关键时刻,就会使出“翼侧夹击,锁死内线,放空外围”的策略。禅师这招与其说是战术,莫如说是挑战对手心理:“你投吧,投得进算你本事;但若你投丢,想想后果吧!”——所以,那些年,能让禅师头疼的,就是步行者或马刺这样心如铁石的远射型队伍。
总决赛前五场,热肆意夹击马刺王牌,结果格林五场比赛25记三分球破了总决赛纪录,马刺3比2领先。热在第六、七场变换策略,锁死格林,代价是邓肯在内线无人包夹,轻松单挑波什,结果邓肯总决赛后两场分别是30分和24分——三分球的取舍,可以起到如此之大的作用。
但热队最后两场,其实也就是赢在三分球。第六场结尾,马刺剩20秒领先5分,眼看冠军已在掌中。但热依靠勒布朗和阿伦两记神话三分球追上比分。实际上,那两记三分球又是无限因果:波波维奇为了防外围,撤下了邓肯;而热恰好趁邓肯不在,两记前场篮板,制造了两个三分球。而到了第七场,勒布朗终于挺身而出,把马刺放给他投的三分球把握住,全场五记三分球,带热取胜。
一生一死之间,真的就是让三分球决定了一切。
如实,NBA总决赛的三分球历史,其实也就是这么短故事:三分球从最初的偏门武器,到刺杀对手的冷枪,到2013年马刺与热决战时,三分球成为了博弈的武器、战术的砝码、兵种交换,决定了双方攻防体系与哲学。日后,随着防守端战术日益压缩空间,随着联盟诸队越来越多使用局部包夹、强侧施压、延阻轮换,三分球套路也会随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发展开去。所以,2013年这样生于三分、死于三分的传奇系列赛,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实际上,破纪录的不只格林。2013年总决赛七场,马刺三分球150投61中,热三分球148投64中。每场比赛,双方合计有多达42次三分球出手,双方超过1/4的分数,都来自三分线外。
以前的总决赛,可不是这样。
总决赛期间,NBA不忘本分,忙着播J博士的宣传片,可惜一如以往:宣传片里,净是传扬J博士如何夭矫如龙、飞天灵动、舞臂飞扣,忘了他老人家的其他经典细节。一个故事:1980年总决赛,也就是J博士划出满月弓上篮、天勾总决赛前五场平均33分、魔术师第六场顶替受伤的天勾出场得到42分15篮板7助攻拿到总决赛MVP的那年,J博士有个极为珍贵的纪录:
那是NBA第一次拥有三分线的总决赛;那年总决赛双方加起来只投进了一记三分球,就是由J博士投中——当然,也不是那年代大家投篮差,而是投得少。那年总决赛六战,湖人一共出手4记三分球,0中;费城投了16次,中了一发。
比起2013年马刺和热,每场随便就二十发三分球出手,相去不可道里计。
1981年总决赛,情况并未好转多少。凯尔特人六战三分球16投3中,火箭三分球11投3中,3球全由麦克·邓利维包办——就是我们熟悉的老邓利维教练,那会儿还没谢顶,在老实打球呢。实际上,到了1986年,又是凯尔特人VS火箭总决赛,情况就好多了:凯尔特人六战,三分球35投12中,伯德六场总决赛投中7发三分球。到1990年活塞对开拓者,五场比赛,活塞合计三分球56投25中,每场有5发之多。实际上,进了20世纪90年代,大家都有默契了:总决赛球队投三分球,多者每场六七发,少则四五发,不像1980年,只有J博士开花结果。1992年,公牛对开拓者,乔丹在总决赛第一场投出了传奇的半场6记三分球独得35分,但实际上,那系列赛六场,公牛也就中了25记三分球而已。
1995年是个神话般的例外。那年总决赛,大梦决战鲨鱼,总决赛四战大梦场均33分对鲨鱼场均28分,滑翔机场均22分对便士场均26分——但其实,主角却是三分球。火箭四场比赛,三分球92投37中,每场出手三分球多达23发中9次,而魔术的三分球更夸张:每场出手29发中10次。这种玩法,其实很易理解:双方都有超级中锋(大梦对鲨鱼),都有天才摇摆人(滑翔机和便士)。大梦自己承认过,他跟鲨鱼单对单,谁都防不住谁,所以得包夹,得轮转,得转移球找三分手。
这一年总决赛,留给世界如此的启示:如果你拥有旷世无对的单挑巨星,可以随意霸凌内线,那就给他凑三分手吧!——1995年季后赛前,世界一度怀疑,火箭用208公分的小前锋霍里去当大前锋,会不会导致球队偏软。结果,霍里用连绵不断的三分球给大梦拉开了空间,于是大梦得以打出近古以来,屈指可数的伟大季后赛旅程。
1995年后,强队开始把三分球当回事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到了总决赛舞台,大家都紧张,所以三分球命中数还是起起落落,总体是缓慢爬升。直到2008年,才有了一个井喷:凯尔特人六场比赛三分球121投52中,湖人回以124投43中。下一年,魔术总决赛五场射出 115记三分球,直逼1995年——可惜命中率不高。2011年,小牛六场比赛三分球124投51中,热则是130投45中,双方每场三分球出手都超过二十。去年雷霆与热亦是放开对投,杜兰特和肖恩·巴蒂尔各自斩获不少。
可以说,总决赛的三分球史,由1980年从零开始,到1990年左右有一个稳定,1995年达到传奇高峰,之后缓慢爬升;到2008年,迎来盛世。当然,除了数据,还有别的角度可以陈述。
世上初有三分球时,很少有球队特意为之设战术。伯德如此神射,职业生涯每场也就一个三分球进帐。80年代,大家还是习惯背身单打、无球走位、转移中投、持球单挑,人人都爱找上篮。80年代末90年代初,戴利爷爷在活塞倡导了一些新套路,比如对球施压、局部夹击、大个子顶到外围延阻、全场领防,这招被莱利学了去,在纽约和迈阿密展开教学;同时,禅师在公牛,开始玩著名的“边线夹击、对球施压、放跳投”。这些套路,放弃了传统的人盯人,如何破之?答:三分球。
1993-95年,四大中锋——大梦、尤因、鲨鱼、罗宾逊——的成功,鼓励了全联盟:靠一个超级巨星单挑,外围射手环伺,原来如此遂意?那些年,禅师、汤姆贾诺维奇、波波维奇们,把射手刺客玩出了花:1993年帕克森三分给公牛带来三连冠,1995-98三年间科尔立下汗马功劳;罗伯特·霍里和德里克·费舍尔纷纷建功立业……但除了这些胜负大师,另一些理想家也在玩新套路:老尼尔森在小牛开练了跑轰;乔治·卡尔在雄鹿(后来在掘金也是)玩开了火枪营;丹东尼从贝纳通带回来一套欧洲流三分球招式,纳什的两个常规赛 MVP让全联盟看明白了:原来不只是围绕中锋囤三分手有用,找个组织魔人,围一群三分手也行!——骑士给勒布朗身边配了吉布森、帕夫洛维奇、达蒙·琼斯、莫·威廉姆斯、安东尼·帕克,热给韦德身边配了白巧克力、安托万·沃克、库克、詹姆斯·琼斯们,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三分球跑轰套路,其实在21世纪开始就大红过一阵,但为什么直到2008年后,总决赛才开始盛行三分球?其实如果2001年雄鹿和小牛打进总决赛,双方肯定会每场各投30记三分球,问题是:这俩队进不了总决赛。实际上,同理适用于老尼尔森的小牛和丹东尼的太阳:他们能投三分球,但他们小球缺防守。所以,常规赛是三分球们的天下,而1999-2007年的总决赛,依然是鲨鱼邓肯,轮流登场。 2008年之后,有何不同?
2008年凯尔特人有雷·阿伦和皮尔斯这两门三分火炮,但同样有KG这个年度防守球员;2009年的魔术有三分群,但内线有德怀特·霍华德;2011年小牛有德克、基德、巴里亚、特里这些跳投手,但内线有钱德勒。热队是个异类无法以常理计算,但今年马刺有个邓肯。简单来说吧,2008年后,来到总决赛的跳投队伍,都有个大师级的防守核心。他们不再是轻佻的跳投队,而是支完整均衡的队伍了。
换个角度说:
2008年以来的凯尔特人,2011年的小牛,这些年的马刺,禅师的湖人,以及迈阿密热——他们都不是一招鲜蒙事的三分球队,而是地道的强队;他们有伟大的教练们(里弗斯、卡莱尔、波波维奇们),特意制订三分球战术。如果说,此前三分球还被当作刺杀的武器、破紧逼的利器,那么现在,随着技战术发展,三分球已经成了一项常规武器。拉开空间,敲中分数,平衡球队走位,甚至利于退防(里弗斯有个理论:跳投不进,来得及回防,不比杀到篮下不进,会被人打追身)。
回到2013年总决赛。除了双方射手的伟大技艺(阿伦、格林们都有伟大的远射演出),双方转移球的华丽(马刺的转移球天下无对,而热有勒布朗这样视野无限的指挥官),还有一点,注定了双方能投进更多的三分球。即:双方都默许对方投三分。
圣安东尼奥马刺从一开始就决定:收缩阵线,限制勒布朗和韦德的突破,掐死波什弱侧内切的线路,代价是:放热队投三分球。
迈阿密热的战术三年来一以贯之:防守端对球夹击,经常局部二防一,不惜放空弱侧和底角。代价是:放马刺投三分球。
双方都不是傻瓜,一定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其他防守强队如步行者,就强调“堵塞禁区,遏止三分线,宁可让对手射进长距离中投!”从效率上来说,这招显然才最靠谱:比起篮下的高命中率和三分球的高效率(一个30%的三分手,得分率等于一个45%的中投手呢),中投才是最合适的。
但马刺和热,赌得很大。
马刺的防守,首在遏止勒布朗和韦德的突破,逼他们把球转移到空位;当球到达射手炮膛里时,马刺才会猛然扩防,挑战热队射手的投篮——这听上去像套陷阱,先卖个破绽,把对手诱哄进自己的计划,再加以围捕。热队一旦投篮不中,马刺的收缩禁区策略就能保证后场篮板。
热的防守,则是从一开始就掐死。双人局部夹击,队友快速轮转,于是马刺队其他人将球转移到射手手中时,会遭遇无数凶恶抢截。一旦抢截得手,就是直接使出绝命反击。
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秘密。
禅师杰克逊当年在公牛和湖人时,打到关键时刻,就会使出“翼侧夹击,锁死内线,放空外围”的策略。禅师这招与其说是战术,莫如说是挑战对手心理:“你投吧,投得进算你本事;但若你投丢,想想后果吧!”——所以,那些年,能让禅师头疼的,就是步行者或马刺这样心如铁石的远射型队伍。
总决赛前五场,热肆意夹击马刺王牌,结果格林五场比赛25记三分球破了总决赛纪录,马刺3比2领先。热在第六、七场变换策略,锁死格林,代价是邓肯在内线无人包夹,轻松单挑波什,结果邓肯总决赛后两场分别是30分和24分——三分球的取舍,可以起到如此之大的作用。
但热队最后两场,其实也就是赢在三分球。第六场结尾,马刺剩20秒领先5分,眼看冠军已在掌中。但热依靠勒布朗和阿伦两记神话三分球追上比分。实际上,那两记三分球又是无限因果:波波维奇为了防外围,撤下了邓肯;而热恰好趁邓肯不在,两记前场篮板,制造了两个三分球。而到了第七场,勒布朗终于挺身而出,把马刺放给他投的三分球把握住,全场五记三分球,带热取胜。
一生一死之间,真的就是让三分球决定了一切。
如实,NBA总决赛的三分球历史,其实也就是这么短故事:三分球从最初的偏门武器,到刺杀对手的冷枪,到2013年马刺与热决战时,三分球成为了博弈的武器、战术的砝码、兵种交换,决定了双方攻防体系与哲学。日后,随着防守端战术日益压缩空间,随着联盟诸队越来越多使用局部包夹、强侧施压、延阻轮换,三分球套路也会随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发展开去。所以,2013年这样生于三分、死于三分的传奇系列赛,也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