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一生情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和男人在集市上碰面了。她竟一眼认出了他。男人一愣,也反应了过来。岁月已将两人的“芳华”剥蚀殆尽,沟壑爬上了脸庞。欣喜的目光和发自心底的微笑却是暖人的。
  “赶集哟!”
  “赶集。你也是呢!”
  能说啥呢,也就是“吃饱穿暖干吗来”吧。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啊!然而她的脸居然红了好一阵子。
  男女間的感情有时很微妙。女人能让男人的心变得柔软,男人能把心仪他的女人融化——无关乎年龄。
  她的名字叫梅。没有几个人知道。到老了更没人知道。但我们不忍心叫她某老太,谁没有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梅是那么美,所以干脆称呼——“她”。
  男人在台子上讲话。三十五六岁的年纪,眉清目秀,身材挺拔,左手掐腰,右手挥舞着,神采飞扬。
  她看直了眼,心底里刻下了男人的样子。
  村子里成立了高级社。办食堂。她人品正,干净利落,做得一手好饭食,被推荐进了食堂。白案,做面食。男人来食堂吃饭,偶尔看她两眼,很温暖的样子。男人是社长,台上能讲,台下不碎嘴。只有一次,男人停住脚步,瞅瞅她的双手,貌似自言自语:“天底下有这么白净的巧手哩!”一瞬间她脸红心跳。男人离开,她看看自己的双手,猛地捂在发烫的脸颊上。
  那一夜,她迟迟不能入眠。
  想想这半生的日子,真是凄苦。20岁嫁到婆家来,兵荒马乱的年月,男人被日寇捉去,做杂役,受尽折磨。人放回来时,已经不行了,那时她已经怀有身孕。孩子生下来,是个男娃。
  “闺女啊,趁年轻,咱想法子吧!” 娘家娘劝她。
  “有孩子就有希望,娘啊,我能过下去!”
  她故意说得轻巧,当娘的却是满眼泪。
  婆婆当然不希望她走,但同是女人,怎会不知女人的苦?20岁就守寡,啥时候是个头啊!
  夜深人静时,婆婆长叹一声,松了口:“你对得起老张家了,娘不拦你,留下娃就中……”
  “娘呀,你撵我到哪里去啊!”昏暗的灯光下,她泪眼婆娑。
  婆婆慌了神,不忍看,不忍说。
  那就过吧,咬紧牙关过下去。
  没有人不佩服她,凭着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小日子挺红火;没有人不尊重她,因了她的大度大气,善良仁慈。好人品自然有好人缘。没有污泥浊水,咋有苍蝇蚊子呢!
  村子有两条大街,前街,后街。后街上住着她堂妹,姊妹俩时常唠唠知心话。堂妹看出了姐姐的心思。
  “姐,人家有老婆孩子一大堆呢!”
  “姐啥时候刨过别人碗里的饭啊?”
  “倒是呢,没人说一个不字。”
  “人堆里少见的人儿,姐就是放心里想一想……瞅两眼,日子该咋过还咋过不是?”
  堂妹似乎懂了她。
  几年后,形势变了。男人没有了发言权,“靠边儿站”了。她呢,五六个孙儿,一一看大了,个个听话乖巧,令人满足。——她是多么喜欢孩子啊!
  一晃十余年过去了。后街的高音喇叭里,当那个男人的声音再次响起来时,她的心激动得颤抖——他还好着呢!
  今天的偶遇提醒了她。她莫名地兴奋——村子重新起了集,逢二排七,她可以集上见“人”啊!本以为自己的心湖早已尘封,现在却忽然涟漪阵阵。她埋下头,羞红了脸。你相信吗?80岁的婆婆了呀!
  每一集,她都去。倒不是为了买什么东西,人老了,吃不动了,早就不爱穿了。就为了走一走,瞅一瞅。集街路口北边有一家小超市。她拿个马扎,倚靠在房檐下的暖阳里,跟几个老人唠嗑儿。半天一句,有一搭,没一搭。当那个身板依旧笔挺的老头儿出现在视野里时,她站直身子,眯起眼睛,远远地望,细细地瞧……
  堂妹瞅着姐姐的神态,皱纹缝里漾起笑,接着摇摇头:“姐啊,看一眼,顶吃?顶喝?”
  “妹啊,不顶吃不顶喝,图个心里踏实。”
  一集不见,心里嘀咕;两集不见,心慌了一半。
  那一天,堂妹挪着小脚来告诉她:“姐啊,人走了!”
  她没有答话,两行清泪流了下来……
  男人的葬礼很风光——他理应得到这样的哀荣。
  她拄着拐棍,走上前,奉上纸钱,双手合十,喃喃低语。说的啥,无人知。
  在震天的唢呐声中,她回忆起了60年前那个早上。穿着新衣,乘着花轿,她做了新嫁娘。那一刻,唢呐声也是这样响着的……
  [责任编辑 晨 飞]
其他文献
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绘画梦的赵萱在高二那年的暑假报了一个美术班。  画室就在距离赵萱家不远的地方,那天她背上画板去报到,站在门口迎接她的是一位阳光帅气的男孩,个头儿不高,眉清目秀。他上身穿了一件宽松的米黄色T恤,下身穿一条黑色运动裤,脚上是一双凉拖,长而蓬松的头发给人以稍微张扬的感觉。他笑着问赵萱:“是来学画画的吗?”赵萱腼腆地点了点头。他说:“进去吧。”走进画室,她看到同学们正围着一个石膏圆锥模型在
期刊
我不大乐意参加那些光怪陆离的书法绘画展,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喜欢,不懂。不喜欢而要硬着头皮干,不懂装懂,这就是痛苦的根源。而且这些所谓的展,很少有按规矩程序办的;而按人情,我又与这些人不熟悉,我还没有糊涂到不分糜子麻子为他们捧场赚吆喝的地步。这些远涉江河来到固原办展的人,我总感觉他们更像是走江湖闯码头的游侠草莽,或者卖狗皮膏药跌打丸的街头庸医。  但是有时候,会有那么一两位特别熟悉特别亲密的朋友,像热
期刊
一个老人告诉另一个老人:“这是驼羊。”  旁边有个小女孩立马尖声纠正:“不对,是羊驼!”  “那到底是羊还是驼呢?”两个老人面面相觑。一对年轻情侣在一旁掩嘴窃笑,在他们口中这动物还另有名字,听上去就像是一句骂人的脏话。  再看那家伙通体雪白,长毛已被精心修剪过,挺着长长的脖子,一副目空一切的模样。还别说,小脸真是俊俏,眼睛灵动,长睫扑闪。走动起来也很矜持,顾盼左右,仪态万方,就像……就像一个贵妇。
期刊
十点多时,他忽然记起有几个快递已经到了小区的门卫那儿,就下楼去拿。关门时他特意插进钥匙旋了一下,免得发出声响。  小区里的节能灯发出幽幽的白光,树影婆娑。  门卫大爷斜靠在躺椅上,正在打盹儿。他轻手轻脚翻动着快件,终于找到了。转身走时,大爷眯缝着眼看他,好像不认得他似的。  “我的快件,”他微笑了一下,“几件衣服……”  他隐隐有些兴奋,在玄关换上拖鞋,听见楼上有走动的声音,心想:他们怎么还没睡?
期刊
我在狂风暴雨中驱车回家,父亲已处在弥留之际。他的生命如一盏燃烧了几十年的油灯,油尽灯枯,行将熄灭。  母亲在电话里问:“回到哪儿了?”  我说:“狼狗颈。”  狼狗颈是一个地名,在离我们村不到500米的地方。以前,大路的两边是农田,现在种满了龙眼树,郁郁葱葱的。  一场大雨之后,河水暴涨起来,翻滚着浊浪,泛滥到狼狗颈来了。狼狗颈原本是河道,地势低洼,晴天是路,雨天成河,每逢下大雨,这里的路段就会被
期刊
流氓是一条狗。  流氓的名字是肉头取的,他反复强调这条狗在窜进我们小区时别有用心。肉头说:“这家伙就是个流氓坯子,它一直对着六号楼那条放养的泰迪流口水,在人家屁股后嗅来嗅去。这个小区不大,大部分人和狗我们都熟悉。一条流浪狗,连饭都吃不饱,还敢对着一条母狗流口水,你说它不是流氓是什么?”  关于流氓,肉头曾非常认真地和我探讨过一个话题。他问我:“一个人在衣食无着的情况下会不会奢望爱情?”  我的回答
期刊
格娟周身的皮肤,就像一台精密的雷达,各种声波或强或弱地带给她外界纷杂的信息。格娟的手,尤其纤长柔软,白皙到几近透明。  格娟坐在那儿极安静,浓密的长睫毛似动非动,两手叠加轻放膝上。地面的震动由远及近,清晰地传达出来人的足长和身高。格娟的嘴角随着来人的走近越翘越高,笑靥如花。格娟一呼吸到来人熟悉的气息,就笑似涟漪,以嘴角为核心,渐至整个脸面。  来人在离格娟一尺远的地方站住,他身上散发出淡淡的清爽体
期刊
一声婴儿的啼哭,让萨尔图草原在1962年的秋天里收获了结结实实的欢乐与希望。  这一天收车之后,师傅老韩告诉来根儿:“晚上小虎过满月,来家吃个饭吧。”  因为是队里第一个孩子过满月,所以队长拎着一瓶地瓜烧,有模有样地就来了。来根儿当然也不能空手,给孩子拿了一副银锁,那是来根儿过满月时,奶奶送给来根儿的。那银锁很值钱,至少能换半袋苞谷面吧,说不心疼纯属假话。可是,师傅的孩子过满月,礼太轻了怎么好意思
期刊
老慢不胖。  在袁店河语境中,慢人多是胖子。不过,老慢不胖,还有点儿瘦。  可是,老慢咋就那么慢呢,干啥事儿都慢。慢慢地,人们把他的名字也忘了,就叫他老慢。  麦收,秋收,焦麦炸豆,人们都急慌慌的,不惜力。老慢也一样。只是,吆牛拉车时,老慢就表现出了慢悠悠的感觉。麦子装车,一捆又一捆,岗尖儿,绳子煞紧,套上牛,出地。明晃晃的老日头下,人渴牛饥。人们就挥舞鞭子,吆牛,急着回赶,甚至发泄了无名的燥火。
期刊
怪 厨  民国初年,江南有个姓孙的厨子,得了祖传绝技,专做鱼肴,用鲤鱼能烧出上桌时满身还冒火焰的“火龙”,用草鱼能烧出像成串葡萄的“葡萄鱼”,用青鱼能做出像朵朵菊花的“菊花鱼”……至于南北各地风味烧法,没有一样不精通。他凭这身本事,在长江边的小城毗陵开了一爿鱼菜馆,既当老板,又当厨师,烧三江五湖捉来的各种鲜鱼,迎南来北往上下三等客人。毗陵驿是苏南通往苏北的重要渡口,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