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面对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我区积极适应新常态,突出抓好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运行呈缓中趋稳、深度调整态势。下阶段,需要把握好全区经济发展趋势,用好国家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抢抓利好机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力促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呈“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
上半年, 在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偏紧形势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呈不同程度回落,但随着新动力不断积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等方面出现积极变化,全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包容性有所增强,经济运行仍处合理区间,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缓”是GDP、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上年低位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经济运行整体放缓态势未改。“稳”是主要经济指标虽低开但未见大幅滑落,且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全区经济运行趋于稳定,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为7.1%左右。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转型阵痛带来的挑战,我区经济运行整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季度,全区GDP增速排名由上年第21位上升至第19位;1-5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4和0.6个百分点,且增速环比回暖,经济运行缓中趋稳态势渐趋显现。“进”是结构调整进展良好,新动力不断积聚、经济质量效益逐步提升。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有新提高。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1-5月份,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比分别提高1.6和1.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以休闲旅游、文化、信息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方式快速增长。经济活力趋于增强。1-5月份,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渐趋恢复。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3,较上年同期缩小0.1。
二、经济运行面临“四大压力”
下半年,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抓投资、扩消费、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内蒙古经济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但在传统行业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兴动力尚处孕育时期,市场、企业经营环境及内需提质扩容等方面尚存较大压力,全年经济实现持续上行难度较大。
压力一源自市场。在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显著、能源需求总量持续缩减,新的市场平衡尚未形成背景下,全区主要工业品市场空间渐趋狭窄。6月份,PMI指数环比持平,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差值环比扩大0.5个百分点,2-5月各月全区发电量、货运量累计增速依旧为负,表明市场需求仍显偏弱,供过于求的市场面未改。受此影响,主要工业价格持续走低。5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5个月负增长,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品中,同比下降的工业品数占比高达80%,极大制约了工业品产销上升空间,对全区经济回稳形成较大压力。
压力二源自企业经营困境。在市场需求持续放缓、主要工业品产品价格回落背景下,资金紧张、增本减利压力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瓶颈。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和货款回笼速度大幅降低。另外,受企业产品订单不足、产能未充分释放、技术创新短期难提升等因素影响,企业规模效益持续下降,单位成本加快上升。1-5月,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2%,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2.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6%,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8%,降幅同比扩大23.4个百分点。
压力三源自投资后劲乏力。项目审批效率有待提升、资金保障难度大,投资增长后劲仍显不足。调查显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审批流程仍存在土地、环评等审批难,简政放权后地方配套政策不协调、行政审批内容存在互为前置等问题;新兴产业项目审批环节存在“不匹配”、“不联动”、“有空白”等痛点,审批时间延长,影响了投资建设进度,也使企业错失市场机遇。资金保障方面,受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境加剧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支持能力降低,使得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规模大幅缩减,1-5月国内贷款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受产业平均利润率下滑、民间投资门槛较多较高、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回报期长项目意愿低等因素影响,民间资本对总投资的贡献仍较低,1-5月,全区民间资本投资增速低于总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
压力四源自消费规模扩容难。居民购买力削弱,消费意愿下降制约消费规模扩大。2014以来,受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全区居民收入增势开始放缓。一季度,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回落1.2和4.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放缓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5和1.2个百分点。1-5月份汽车、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在上年低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8.7和4.5个百分点。由于当前我区消费正处于动力转换、青黄不接时期,原有汽车、石油及制品、住房等热点消费增长受到制约,信息、养老、文体等新兴消费领域消费需求仍待挖掘,使全区消费需求呈现趋势性回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不足。
三、把握利好因素,深挖发展潜能,助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经济运行困难不少,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多重叠加的政策效应、积极推进的重大项目、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为我区下半年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动力,把握有利因素,深挖发展潜能,预计下半年我区经济仍将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一)宏观经济延续企稳态势,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有望得到巩固 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5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消费、投资增速降幅缩小。同时,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增速均在4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6月,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上方,非制造业PMI小幅改善,市场需求延续扩张态势,经济走向稳中有进,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维持平稳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5月份,我区主要经济指标较4月份微量回升,后期,随着国家及自治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执行,全区供需基本面不会有大波动,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运行态势。
(二)宏观调控措施持续发力,经济下行压力有望缓解
针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资金保障方面,国家已三次降息、三次降准,我区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得到缓解。此外,财政部部署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我区首次自主发行第一批294亿元一般债券,有利于降低我区政府债务利息负担,缓解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出压力。产业支持方面,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利于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从市场、技术建设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促进清洁能源基地上规模、上质量。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措施,对我区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提供利好。助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方面,6月6日,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意见》,围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打通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国家继续推行“营改增”全覆盖,有助于释放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2015年,国家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受益面,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八条举措》,将有效激发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三)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面对严峻复杂市场环境,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推出《2015-2017年三级推进重大项目计划》,建立领导包联工作推进机制,全区各地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工业方面,1-5月,全区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1个,其中新建项目同比增加38个。中环光伏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中天合创36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助力我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同期,达瑞祥公司1亿片蓝宝石窗口材料、比亚迪新能源特种车辆等项目投资进度加快,助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铁路、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50亿元。蒙西—天津南特高压输电通道得到国家核准,锡盟至山东特高压2×35万千瓦项目开工,3个水利工程纳入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开工计划,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到国家批复。围绕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区陆续谋划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有助于稳定下半年全区经济增长。
(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后劲增强
当前,我区经济处于从传统要素数量扩张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呈适应性调整回落,但经济发展质量在逐步提高。2015年,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我区继续推进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北方股份NTE240、260电动轮自卸车已投入批量生产,浩克新能源4万台汽车等项目在建,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已获路条,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科技和战略新兴行业表现突出。1-5月,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稀土、风电、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新兴产业规模化稳步推进,多元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区一批拥有高科技含量、积极参与市场新需求研发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如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乌盟、锡盟种薯基地等,由于园区企业创新意识较强并能准确把脉市场需求,在此轮经济放缓中所受冲击远低于传统行业,已成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负责人:杨臣华;成员:付东梅 田晓明 刘军 杜勇锋)
责任编辑:康伟
一、经济运行呈“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
上半年, 在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偏紧形势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呈不同程度回落,但随着新动力不断积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等方面出现积极变化,全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包容性有所增强,经济运行仍处合理区间,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缓”是GDP、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上年低位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经济运行整体放缓态势未改。“稳”是主要经济指标虽低开但未见大幅滑落,且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全区经济运行趋于稳定,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为7.1%左右。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转型阵痛带来的挑战,我区经济运行整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季度,全区GDP增速排名由上年第21位上升至第19位;1-5月份,全区工业、投资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4和0.6个百分点,且增速环比回暖,经济运行缓中趋稳态势渐趋显现。“进”是结构调整进展良好,新动力不断积聚、经济质量效益逐步提升。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比重有新提高。一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1-5月份,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比分别提高1.6和1.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以休闲旅游、文化、信息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方式快速增长。经济活力趋于增强。1-5月份,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渐趋恢复。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3,较上年同期缩小0.1。
二、经济运行面临“四大压力”
下半年,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抓投资、扩消费、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内蒙古经济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但在传统行业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兴动力尚处孕育时期,市场、企业经营环境及内需提质扩容等方面尚存较大压力,全年经济实现持续上行难度较大。
压力一源自市场。在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显著、能源需求总量持续缩减,新的市场平衡尚未形成背景下,全区主要工业品市场空间渐趋狭窄。6月份,PMI指数环比持平,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差值环比扩大0.5个百分点,2-5月各月全区发电量、货运量累计增速依旧为负,表明市场需求仍显偏弱,供过于求的市场面未改。受此影响,主要工业价格持续走低。5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5个月负增长,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品中,同比下降的工业品数占比高达80%,极大制约了工业品产销上升空间,对全区经济回稳形成较大压力。
压力二源自企业经营困境。在市场需求持续放缓、主要工业品产品价格回落背景下,资金紧张、增本减利压力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瓶颈。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和货款回笼速度大幅降低。另外,受企业产品订单不足、产能未充分释放、技术创新短期难提升等因素影响,企业规模效益持续下降,单位成本加快上升。1-5月,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2%,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2.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6%,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8%,降幅同比扩大23.4个百分点。
压力三源自投资后劲乏力。项目审批效率有待提升、资金保障难度大,投资增长后劲仍显不足。调查显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审批流程仍存在土地、环评等审批难,简政放权后地方配套政策不协调、行政审批内容存在互为前置等问题;新兴产业项目审批环节存在“不匹配”、“不联动”、“有空白”等痛点,审批时间延长,影响了投资建设进度,也使企业错失市场机遇。资金保障方面,受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境加剧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支持能力降低,使得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规模大幅缩减,1-5月国内贷款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受产业平均利润率下滑、民间投资门槛较多较高、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回报期长项目意愿低等因素影响,民间资本对总投资的贡献仍较低,1-5月,全区民间资本投资增速低于总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
压力四源自消费规模扩容难。居民购买力削弱,消费意愿下降制约消费规模扩大。2014以来,受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全区居民收入增势开始放缓。一季度,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分别回落1.2和4.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放缓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一季度,城乡居民生活性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5和1.2个百分点。1-5月份汽车、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在上年低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8.7和4.5个百分点。由于当前我区消费正处于动力转换、青黄不接时期,原有汽车、石油及制品、住房等热点消费增长受到制约,信息、养老、文体等新兴消费领域消费需求仍待挖掘,使全区消费需求呈现趋势性回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不足。
三、把握利好因素,深挖发展潜能,助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经济运行困难不少,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多重叠加的政策效应、积极推进的重大项目、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为我区下半年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动力,把握有利因素,深挖发展潜能,预计下半年我区经济仍将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一)宏观经济延续企稳态势,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有望得到巩固 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5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消费、投资增速降幅缩小。同时,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增速均在4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6月,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分界线上方,非制造业PMI小幅改善,市场需求延续扩张态势,经济走向稳中有进,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维持平稳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5月份,我区主要经济指标较4月份微量回升,后期,随着国家及自治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执行,全区供需基本面不会有大波动,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运行态势。
(二)宏观调控措施持续发力,经济下行压力有望缓解
针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资金保障方面,国家已三次降息、三次降准,我区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得到缓解。此外,财政部部署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我区首次自主发行第一批294亿元一般债券,有利于降低我区政府债务利息负担,缓解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出压力。产业支持方面,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利于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从市场、技术建设等方面提出支持措施,促进清洁能源基地上规模、上质量。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从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措施,对我区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提供利好。助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方面,6月6日,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意见》,围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打通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国家继续推行“营改增”全覆盖,有助于释放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活力。2015年,国家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受益面,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八条举措》,将有效激发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三)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面对严峻复杂市场环境,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推出《2015-2017年三级推进重大项目计划》,建立领导包联工作推进机制,全区各地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工业方面,1-5月,全区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1个,其中新建项目同比增加38个。中环光伏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中天合创36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陆续投产达效,助力我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同期,达瑞祥公司1亿片蓝宝石窗口材料、比亚迪新能源特种车辆等项目投资进度加快,助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铁路、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050亿元。蒙西—天津南特高压输电通道得到国家核准,锡盟至山东特高压2×35万千瓦项目开工,3个水利工程纳入国家重大水利项目开工计划,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到国家批复。围绕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区陆续谋划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有助于稳定下半年全区经济增长。
(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后劲增强
当前,我区经济处于从传统要素数量扩张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呈适应性调整回落,但经济发展质量在逐步提高。2015年,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我区继续推进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北方股份NTE240、260电动轮自卸车已投入批量生产,浩克新能源4万台汽车等项目在建,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已获路条,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科技和战略新兴行业表现突出。1-5月,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稀土、风电、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新兴产业规模化稳步推进,多元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区一批拥有高科技含量、积极参与市场新需求研发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如通辽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乌盟、锡盟种薯基地等,由于园区企业创新意识较强并能准确把脉市场需求,在此轮经济放缓中所受冲击远低于传统行业,已成为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负责人:杨臣华;成员:付东梅 田晓明 刘军 杜勇锋)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