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化责任四方面,而课堂无疑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积极提问,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及创新。下面,笔者以《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 背景分析与设计思路
《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一课是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Flash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如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对制作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遮罩原理配合之前所学内容可以制作出形式多样有特殊效果的动画,所以遮罩层的使用在本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较容易聚焦于动画的制作,而忽略动画的原理。因此,本课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制作、創新六步展开具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遮罩动画的原理,在掌握遮罩层使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完成作品,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 学科融合,情境导入
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生们每年最为期待的活动,本节课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出发点,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出发,回归到学习的主脉络,再将作品运用于真实场景,在学生完成自己需求的作品过程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原理及步骤,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在艺术节活动中,语文学科会进行诗朗诵比赛,但很多学生朗读时没有配任何背景动画或文字,PPT只是展示了朗诵题目及姓名,而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会带来更完美的视觉体验,背景的衬托,也会让听者更有代入感,因此,笔者让学生们为自己的朗读比赛制作一个“卷轴动画”,逐步呈现朗诵文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又能让其将感受融合到作品设计中。
● 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层的概念,那么遮罩层和之前学习的层有什么区别呢?针对此问题,笔者首先让学生建立两个图层,将其分别命名为“图层一”和“图层二”,图层一在下并导入一张背景图片,图层二创建一个有填充色的正方形,测试动画效果,接着让学生选中图层二右击鼠标改为遮罩层,这样就能看到遮罩效果。通过对比操作,学生对遮罩层有了直观的认识。对遮罩层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展开遮罩动画制作的前提。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遮罩动画的原理呢?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体验探究遮罩层的原理:①将图层二的形状改为圆形,测试影片效果;②改变圆形的颜色,测试影片效果;③改变舞台背景颜色,测试影片效果;④舞台背景改为白色,图层一下面新添加一个图层,添加蓝色矩形作为背景层。
通过以上的探究任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笔者再通过以下提问进一步总结巩固遮罩动画的原理:动画中所表现的形状由谁决定(所能看到的范围);动画中所表现的内容由谁决定(所能看到的图像);遮罩层中物体的颜色是否起作用。
对于遮罩层及其原理的知识点,采取以上分解探究,学生更容易掌握,为接下来制作动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动态的遮罩效果呢?这需要和之前的补间动画联系起来,让学生完成一个透过圆形动态显示背景画面的影片,新知的学习中不忘旧知的迁移以及灵活运用,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动画的制作进一步说明使用遮罩层不仅可以呈现静止的画面,还可以有动态的效果,从而引导制作出复杂多变的遮罩动画。
● 主题动画,深度思维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掌握遮罩动画原理并且可以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基础上,通过制作一个完整的卷轴动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先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将复杂动画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具体可实现的步骤。
(1)动画分析——整个动画可以分解为几部分?第一部分动画中卷轴是如何实现慢慢展开的?第二部分文本怎样做到按顺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展示?(通过三连问引导学生将动画分解,逐个击破问题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完成动画的自信心)
(2)方法分析——不同部分的动画应如何制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卷轴展开可以用上节课所学习的补间动画快速完成;文本呈现用本节课所学习的遮罩动画)
(3)具体问题分析——不同部分的动画要用到哪些元素?元素应该是矢量图还是元件?动画之间如何实现互不影响?(将所有会遇到的细节问题思考清楚,才能准确地制作出动画效果,对于动画之间如何做到恰当的连接又互不影响,也在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对图层的合理使用,这是实现动画至关重要的环节)
(4)设计制作——明确动画的各部分组成及制作思路,展开设计制作。
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引导学生去思考,将问题分解,找到出发点,从而顺利完成动画的制作。这也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的迁移可以帮助其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
● 总结拓展,引领创新
在作品总结环节,展示两份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发现问题点从而进一步强化理解,厘清遮罩层、被遮罩层,以及都应该以什么样的动画呈现,最后再次总结整个动画的制作逻辑。遮罩动画是Flash中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能够制作出效果丰富的动画。可以在遮罩层、被遮罩层中分别或同时使用形状补间、动作补间、引导线等动画手段,从而使遮罩动画变成一个可以施展无限想象力的创作空间。因此,在课堂结尾播放一些优秀案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打开创作思路提供一个平台,提升其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核心素养,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多种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调动积极性,促进思维生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持续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 背景分析与设计思路
《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一课是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Flash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如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和引导层动画,对制作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遮罩原理配合之前所学内容可以制作出形式多样有特殊效果的动画,所以遮罩层的使用在本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较容易聚焦于动画的制作,而忽略动画的原理。因此,本课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制作、創新六步展开具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探究遮罩动画的原理,在掌握遮罩层使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完成作品,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 学科融合,情境导入
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生们每年最为期待的活动,本节课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出发点,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出发,回归到学习的主脉络,再将作品运用于真实场景,在学生完成自己需求的作品过程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原理及步骤,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在艺术节活动中,语文学科会进行诗朗诵比赛,但很多学生朗读时没有配任何背景动画或文字,PPT只是展示了朗诵题目及姓名,而声音和画面的结合会带来更完美的视觉体验,背景的衬托,也会让听者更有代入感,因此,笔者让学生们为自己的朗读比赛制作一个“卷轴动画”,逐步呈现朗诵文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又能让其将感受融合到作品设计中。
● 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层的概念,那么遮罩层和之前学习的层有什么区别呢?针对此问题,笔者首先让学生建立两个图层,将其分别命名为“图层一”和“图层二”,图层一在下并导入一张背景图片,图层二创建一个有填充色的正方形,测试动画效果,接着让学生选中图层二右击鼠标改为遮罩层,这样就能看到遮罩效果。通过对比操作,学生对遮罩层有了直观的认识。对遮罩层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展开遮罩动画制作的前提。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遮罩动画的原理呢?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体验探究遮罩层的原理:①将图层二的形状改为圆形,测试影片效果;②改变圆形的颜色,测试影片效果;③改变舞台背景颜色,测试影片效果;④舞台背景改为白色,图层一下面新添加一个图层,添加蓝色矩形作为背景层。
通过以上的探究任务,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笔者再通过以下提问进一步总结巩固遮罩动画的原理:动画中所表现的形状由谁决定(所能看到的范围);动画中所表现的内容由谁决定(所能看到的图像);遮罩层中物体的颜色是否起作用。
对于遮罩层及其原理的知识点,采取以上分解探究,学生更容易掌握,为接下来制作动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动态的遮罩效果呢?这需要和之前的补间动画联系起来,让学生完成一个透过圆形动态显示背景画面的影片,新知的学习中不忘旧知的迁移以及灵活运用,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动画的制作进一步说明使用遮罩层不仅可以呈现静止的画面,还可以有动态的效果,从而引导制作出复杂多变的遮罩动画。
● 主题动画,深度思维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掌握遮罩动画原理并且可以制作简单的遮罩动画基础上,通过制作一个完整的卷轴动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先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将复杂动画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具体可实现的步骤。
(1)动画分析——整个动画可以分解为几部分?第一部分动画中卷轴是如何实现慢慢展开的?第二部分文本怎样做到按顺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展示?(通过三连问引导学生将动画分解,逐个击破问题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完成动画的自信心)
(2)方法分析——不同部分的动画应如何制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卷轴展开可以用上节课所学习的补间动画快速完成;文本呈现用本节课所学习的遮罩动画)
(3)具体问题分析——不同部分的动画要用到哪些元素?元素应该是矢量图还是元件?动画之间如何实现互不影响?(将所有会遇到的细节问题思考清楚,才能准确地制作出动画效果,对于动画之间如何做到恰当的连接又互不影响,也在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分析对图层的合理使用,这是实现动画至关重要的环节)
(4)设计制作——明确动画的各部分组成及制作思路,展开设计制作。
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引导学生去思考,将问题分解,找到出发点,从而顺利完成动画的制作。这也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的迁移可以帮助其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
● 总结拓展,引领创新
在作品总结环节,展示两份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发现问题点从而进一步强化理解,厘清遮罩层、被遮罩层,以及都应该以什么样的动画呈现,最后再次总结整个动画的制作逻辑。遮罩动画是Flash中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能够制作出效果丰富的动画。可以在遮罩层、被遮罩层中分别或同时使用形状补间、动作补间、引导线等动画手段,从而使遮罩动画变成一个可以施展无限想象力的创作空间。因此,在课堂结尾播放一些优秀案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打开创作思路提供一个平台,提升其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落实核心素养,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多种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调动积极性,促进思维生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持续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