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战略选择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分别对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基础及路径进行了研究。针对恭城县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对策,最终得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是当今实现生态农业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
  
  一、背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生态农业是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技术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在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现代化的消费时尚的今天,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各种弊端,而且还能使农业得到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进程、生活节奏的加快,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很多传统旅游者已经厌倦了旅途劳顿的传统旅游产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生态旅游产品。其中农业生态旅游得到了旅游者的广泛青睐。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华夏城乡游”主题旅游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使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备受关注,并得到了旅游者的认可和喜爱。我国先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较有名的有北京的绵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农林双世界、扬州高冥寺观光农园、无锡马山观光农园、山东的枣庄石榴园、吉林净月潭人工林场、海南亚珠庄园、河南周口傻瓜农业园等等。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静谧的田园风光、惬意的乡村情趣并结合丰硕的生态农业成果为向往大自然回归的旅游者提供一个安详的世外桃源。
  
  二、基础:恭城县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态农业现状
  1、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灵川县,北临灌阳县,是一个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山区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全县辖6乡3镇117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7.8万人,其中瑶族人口14.36万人,占总人口的52%,1981年恭城县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
  恭城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交错地带。境内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318个,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纵贯全县,支流纵横密布。由于四周青山环抱,恭城县内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7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438毫米。尤其是近些年来,沼气的广泛推广和使用使大量木材得以节省,使县内的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美丽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2、生态农业发展良好,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恭城县的生态农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保护森林植被、解决农村能源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在全县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对农业生态技术的应用和无公害水果栽培技术的示范,建成了月柿、柑橙、沙田柚、红花桃4大水果生产基地,并着力优化生态农业产品结构,在生猪品种改良及发展草食动物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使恭城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得以延伸,并且得到了良性循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恭城被人们誉为“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恭城实现“三高”农业的重要途径,提高了农业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及其生态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虽然恭城县生态农业发展良好,但是其内部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名优产品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销售渠道不畅等诸多制约因素,恭城生态农业若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理顺销售渠道、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大做文章。
  (二)生态旅游产业现状
  1、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极具特色的“恭城生态农业模式”不仅使恭城县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而且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恭城利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并结合生态农业的成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恭城人民凭借其独特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围绕着“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金字招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以生态农业成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旅游在全县得以蓬勃发展。这种与传统旅游业形成鲜明对比的生态旅游产业,以其静谧的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的到来。据恭城县文化旅游局统计,1999年以前,旅游者人数非常有限,每年到该县旅游的人数不足4万人次,自2000年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以来,旅游者人数大幅增加,2002年达27.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1207万元;2003年游客人数进一步上升到50.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800万元。2004年该县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桃花节”和“月柿节”。据统计,2004年仅桃花节、月柿节、关公文化节等3个节庆接待区内外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达2000多万元。在该县的生态旅游发展中,成就斐然。西岭乡大岭山桃花园、红岩新村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2、生态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恭城县生态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仍旧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妥善解决。首先是资金短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时常是捉襟见肘,开发过程中的后续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其次是在旅游人才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不足,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使旅游服务水平总在低水平状态徘徊。再次,旅游产品过于单调,目前恭城的生态旅游产品多停留在观赏层次上,反映生态农业内涵的旅游产品并不多见,旅游产品的类型的单一性已经制约了恭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积极性,不利于生态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协同发展。
  为了使生态旅游产业得到顺利发展,必须使上述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在资金问题方面,可以采用多种融资渠道,鼓励农民入股,参与旅游产业的投资,给农民看得见的经济利益,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地致力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人才方面,关键是加大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努力引进一部分知识型人才,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在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上,要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将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旅游与桂林的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使恭城的生态农业旅游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三、路径:恭城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互为资源。生态农业是生态旅游的自然基础和现实保证,生态旅游为生态农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契机。因此,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二者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体化的区域品牌战略
  在现代贸易中,有知名度的品牌产品会争夺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是推动恭城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对“三高”农业的影响重大。因此,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树立独树一帜的农业品牌,是抢占市场,提高农业经营收益,获得高额市场回报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领跑整个恭城的经济。如何利用恭城的生态农业资源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成为品牌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将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将“三高”农业融入旅游体系中,形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一条可“循环”及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产业链。与此同时,将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作为一个区域的发展定位,不能只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产业成果来支撑,必须开发出一系列的生态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形成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体系。
  (三)加快培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寻求农业、旅游业的合作伙伴
  农业品牌的竞争,绝非仅仅停留在初级产品的销售市场上,更多地体现于农业产品加工的角逐中。同时,在对恭城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其中。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也为农业产品打响品牌战略提供了便利。
  (四)努力培育地方农民经纪人,生态农业协会等组织
  农业经济人和生态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可以通过协作分工、信息互通、联合经营、信息互补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架设市场和农民之间的经济桥梁,通过降低农民各自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进而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民俗生态旅游
  恭城县瑶族人口众多,民俗风情与众不同。恭城在开发民族生态旅游时,应注意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可以让游客边品尝油茶百年,边欣赏歌舞,在乡土的气氛中感受瑶族的古韵今情。瑶族有多彩多姿的民间舞蹈,瑶族同胞喜欢用歌舞的形式来传情达意。18种舞蹈精彩纷呈,其中以长鼓舞和师公舞最为盛行,浓墨重彩的推出瑶族风情,突出展现恭城县的真实感、原始感和淳朴感。
  
  四、结束语
  
  在绿色消费已经成为时尚的今天,恭城县以其独特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战略选择是必然的。随着二者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必定会相互促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6(5).
  2、粟维斌,李肇荣.恭城县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1).
  3、何秋婵,刘桂高,杨月兰.恭城生态农业建设与效益[J].广西农学报,2002(5).
  4、谢雨萍.“恭城模式”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5(4).
  *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桂北地区生态农业科普旅游开发示范”(桂科攻0632008-3),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lzx2006-2)。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者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3S”技术及其集成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定级估价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详细阐述GPS、KS、GIS、“3S”技术集成及它们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中的应用原理,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其在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3S”技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    一、引言    十七届三
期刊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大门,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铸就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广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积累和面临着一些问题。广东的经济实力有条件做到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广东的地位和现状要求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再创广东经验和新的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结合曾经在中国日化行业叱诧风云的“活力28”进行分析。汇源与活力28均为中国较为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它们的并购性质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然而知名品牌在与外资企业并购后足以造成国内市场的垄断,这对中国中小企业民族品牌发展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在2009年3月商务部针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并购案中否定的原因是出于对市场竞争的公平角度考虑,然而这却在后果上起到了保护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和互动关系。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组织结构正朝着扁平化、集成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和互动关系,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为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适时转型,同时,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不断渗透,也必然推动其组织结构发生悄然或剧烈的变革。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
期刊
摘要:农户小额贷款所面对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充分的经济主体,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这更多地意味着高成本和高风险。近年来,基层涌现出的很多创新做法,它们试图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农户小额贷款的持续发展。文章对福建省闽清县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农村信用作;农户小额贷款:调查与思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
期刊
摘要: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太多的娱乐人物与热点问题扰乱我们视线,成为时代的焦点。透过一片尘嚣,文章借助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通过对“山寨文化”和“超级女生”两种近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娱乐现象的精神分析,审视浮躁社会中我们行为的精神本质和缘由,试图从经典理论中,为当今社会的疯狂和沦陷找到注解。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潜意识;中性当道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超女海选?我们为什么一面对芙蓉姐姐嗤之以鼻,另一
期刊
摘要: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是解决集体产权制度固有的产权模糊、产权主体缺位等弊端的关键,文章运用SCP模型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3种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社区股份合作制是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比较合适的改革模式的结论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SCP模型      一、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类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在全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体经济发
期刊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的结合是现代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文章借鉴COSO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对接关系,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影响,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是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管理      从早年发生的麦克森-罗宾斯商业丑闻,到今天的中航油事件与巴林银行
期刊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农村老龄化程度高出城镇1.24个百分点。养老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为此青县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农村养老;合作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8.1%,到20世纪40年代达到3.2亿人,占总人口的22%。其中,近6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期刊
摘要:福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在构建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各设区市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同类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不同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为相关部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地区差异;对应分析      近年来,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及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板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但仍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