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强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开展和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德育体系,适应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扩充了德育的内涵,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渠道和载体。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由此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念
  
  第一,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目标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从结构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形成过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统一性。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首先要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有机结合。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但是作为高职学生,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矛盾经常是混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奏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是要德育工作者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并且要把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有机结合。比如根据高职学生将自我调适作为解决心理问题的首选方式的特点,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应改变过去那种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交谈的单一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树立正确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一种教育辅导,必须全面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的理念。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全体高职学生为主体,以高职学生的心理自助、互助活动为手段,以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为最终目的;二是它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是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三是它的社会需要必须同高职学生个体需要及个性发展相结合,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蓄意化和潜在化的,我们必须通过构建一种内化,这种内化形式就是课堂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現代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不局限于系统知识传授的理念。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大多是以科普化后的普通心理学知识或变态心理学知识为主要体系的,向学生讲授知觉、动机、焦虑症、抑郁症等等,而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种种需要却难以顾及。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而个体的很多素质却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在适当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创设有利于个体成长的环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奥妙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调动情绪的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但很多高职学生包括教育者本身不知道何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些高职学生不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承认心理上有疾病。因此,要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就必须重视加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能使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高职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能使教育者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报纸、橱窗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普及面广、理论容易和实际联系等特点,便于对当前学生中存在较多或较为普遇的心理问题,如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考试焦虑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心理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学计划,可以通过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使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科学化、正规化。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里明确指出:“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授,加大心理教育力度。在授课过程中,应把理论与个体实际问题相联系,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专题讲授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解决学生的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学习适应等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还可开设如《高职学生心理学》、《高职学生心理及其调适》、《挫折教育论》、《创造力的培养》、《人生与成才》、《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心理学》等心理教育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还应该与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高职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对心理知识的需要也不同,因此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教育。如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课主要讲述心理学概况,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心理障碍的表现、原因及调治方法;对二年级的学生可开课讲述恋爱心理和人际交往心理,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异性交往;大三学生关注的是择业的心理准备,需要开设讲述择业心理,进行求职训练与指导。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因此,要重视学生心理的普查与分类工作,重视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心理咨询工作,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学初期,应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个案分析,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学、管理、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为他们提供建议、指导和心理治疗,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塑造完善个性,提高心理素质,优化生活质量,维护在校学习生活阶段的身心健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与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在建档过程中,发现有心理疾患的学生要登记备案,并主动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咨询,如信件预约咨询,并坚持追踪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涉及学生个人隐私,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扩散和公开化。否则,不仅无益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心理问题更严重化。新生心理档案建立后,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心理测验,以充实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并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
  
  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看,环境决定受教育对象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高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是离不开环境的作用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浓郁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拼搏精神;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心理行为。学校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主环境建设,包括教学大楼、图书馆、运动场等在内的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二是文化活动建设,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三是校园校风建设,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和深远。在家庭里,子女与父母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不论在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一些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强行塑造,重智育、重分数,轻德育、轻实践,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素质教育引进家庭。在家庭环境建设中,学校要主动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心理辅导和家庭道德教育,优化家庭生态环境。
  要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社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因此,要净化社会环境,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网络,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心理氛围。
  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中,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郝乐祥.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
其他文献
全国进入餐饮百强的企业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然而餐饮企业要想进行大规模的连锁经营就必须走标准化的发展之路.标准化使企业在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实现原料成本降低,进
关四平教授简介关四平,1953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素质参差不齐、忙于搞创收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教育立法、加强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加强考核督促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师资 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管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为保证的高级应用型(而非科研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训练时间是区别于其他
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机制仍不健全,社会养老压力较大。为此,我国引进了“以房养老”制度,积极推行试点,但收效甚微,问津者寥寥。以房养老模式的困境主要是受传统理念、市场风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汽车营销企业的发展对策.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波及到了实体经济使得中国的汽车业也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中国汽车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丝氨酸与不同组成的葡萄糖-水、蔗糖-水混合溶剂构成的三元系溶液的密度,计算了丝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根据结构水合作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下,嘉兴市今年多数企业经营出现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下降,导致群体性劳动争议处于高发、常发状态,且行业分布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主欠缺诚信
本研究以英国刑事司法体系为例,分析了警察讯问语料在整个司法过程中的格式变化,提出警察与嫌疑人的对话不应该被看成是孤立的、自成一体的单个事件,而是整个刑事司法过程的
企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共同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这两种核算体系之间各自工作性质的不同存在着不协调
该课题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课题“果园精准生产技术与装备”下属子课题。针对现阶段果园病虫害防治工作艰巨、农药利用率低、农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