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们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系。鉴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数学领域在产品应用、技术研发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已经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新意,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设定和具体教学活动等,均起到了教学改革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使数学课堂更高效,小学生学习更有动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过度重视课件教学,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照抄照搬优质课件等,需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1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意义
1.1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但教师的教法单一,连教具都是一种原始状态。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和一块黑板,则是全部的课堂教学“家当”。尽管运用它们也能起到传授数学知识的作用,但毕竟缺少课堂教学创新,总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养成了他们一定的惯性思维方式,进而弱化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创新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进行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交换,比较有深度地把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为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夯实学习基础。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一般以直接的教学为主,形成的课堂教学气氛既凝重又沉闷,缺少应有的活泼生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则有了极大的不同,它能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撑下,通过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而可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等准备。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还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2.1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实效起到了质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法,创设更多富有感情色彩、生活色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对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厚度以及视野开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不断延伸学科教学触角,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就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实践探究教学。课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网上查找和收集我国的地形分布情况,共同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并探究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意义。课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统计成果,并从中评选出制作最优奖,以此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在交流讨论中,准确把握扇形统计图的内涵及特点,深切体会到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而且还能在小组探讨中,深化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2.2构建综合信息教学体系
首先,落实教师培训,着重针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基础技能进行培养,让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具备正确使用信息设备以及进行信息技术开发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将常规的课堂教学道具转化为多媒体视频软件,通过制作幻灯片或者制作微页小程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不同图形之间的特点,这对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有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提升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是落实信息技术普及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需要构建校园内网、搭建网络中心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设备以及网络体系。另外,针对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讲,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发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校本,打造电子教材,开发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使其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点工具。
2.3演示实践操作,动手制作学具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为了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视听技术,先给小学生演示操作的规范,然后带领小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制作的过程是强化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和纠正,确保小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十分强大,集合了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学具,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和个性,引导小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设计和制作学具,一方面给小学生带来实践的快感,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查找其他学校学生制作的优秀学具,让学生寻找差距,取长补短,激活小学生的创造灵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基础条件,这可以促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打造立体化的综合信息教学体系,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拓展自学平台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孫晓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41):208.
[2]徐璐.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办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101—102.
[3]陈磊.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9):11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使数学课堂更高效,小学生学习更有动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过度重视课件教学,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照抄照搬优质课件等,需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1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意义
1.1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但教师的教法单一,连教具都是一种原始状态。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和一块黑板,则是全部的课堂教学“家当”。尽管运用它们也能起到传授数学知识的作用,但毕竟缺少课堂教学创新,总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养成了他们一定的惯性思维方式,进而弱化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创新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进行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交换,比较有深度地把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为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夯实学习基础。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一般以直接的教学为主,形成的课堂教学气氛既凝重又沉闷,缺少应有的活泼生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则有了极大的不同,它能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撑下,通过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而可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等准备。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还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2.1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实效起到了质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法,创设更多富有感情色彩、生活色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对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厚度以及视野开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不断延伸学科教学触角,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就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实践探究教学。课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网上查找和收集我国的地形分布情况,共同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并探究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意义。课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统计成果,并从中评选出制作最优奖,以此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在交流讨论中,准确把握扇形统计图的内涵及特点,深切体会到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而且还能在小组探讨中,深化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2.2构建综合信息教学体系
首先,落实教师培训,着重针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基础技能进行培养,让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具备正确使用信息设备以及进行信息技术开发的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将常规的课堂教学道具转化为多媒体视频软件,通过制作幻灯片或者制作微页小程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不同图形之间的特点,这对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有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提升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是落实信息技术普及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需要构建校园内网、搭建网络中心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设备以及网络体系。另外,针对数学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讲,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发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校本,打造电子教材,开发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使其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点工具。
2.3演示实践操作,动手制作学具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为了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视听技术,先给小学生演示操作的规范,然后带领小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制作的过程是强化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和纠正,确保小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十分强大,集合了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学具,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和个性,引导小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设计和制作学具,一方面给小学生带来实践的快感,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查找其他学校学生制作的优秀学具,让学生寻找差距,取长补短,激活小学生的创造灵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基础条件,这可以促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打造立体化的综合信息教学体系,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拓展自学平台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孫晓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41):208.
[2]徐璐.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办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101—102.
[3]陈磊.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