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之父水野和敏

来源 :名车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赛场积累经验


  水野和敏于1972年进入日产任职,最初负责了SUNNY和BLUEBIRD车型的前驱化设计。在完成P10PRIMERA、R32 Skyline的车辆平台设计之后,水野接到公司通知,要求他进入赛车领域发展。
  当时日产的人事部门是这样考虑的,如果让一名员工在欧洲一流赛车制造商参与赛车设计,之后再调任运动部门的话,将来一定能出成绩。刚刚在公司崭露头角的水野,并不想早早离开汽车工程,但也只能服从安排。
  1989年12月,年仅37岁的水野来到NISMO担任车队经理和总工程师。日产对车队提出了苛刻的成绩要求,水野必须带领没有赛车经验的团队在三年内赢得比赛胜利,不然日产就会把NISMO卖给一家美国公司。
  当时,NISMO主要参加的是欧洲和日本耐力赛的Group C组别。其中,勒芒耐力赛的成绩是各大汽车厂商最为看重的。日产、捷豹、丰田、保时捷、奔驰以及马自达纷纷参与其中。厂商车队以250-500人的规模,50亿-100亿日元的资金来支付研发赛车和全年参赛费用。
  面对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车队经理水野要求日产用10亿预算和50人团队,换来一切自己说了算的权利。从研发赛车到测试,再到参加海内外比赛,全部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划进行。
  水野这样做不仅是想激发团队的斗志,更是为日产研发民用车着想。当时的NISMO,在赛车设计和运营中依赖和英国赛车公司之间的合作。如果像大车队一样拥有超过250人的配置,那么就意味着需要和英国人进行复杂的分工合作。日产想了解赛车研发的第一手信息以及车手测试后的直接反馈,就必须减少参与项目的人数。
  最终,水野凭借独到的管理理念,以及同时承担三份工程师工作的身体力行,从参赛第一年开始,连续三年拿到赛季总冠军。在参赛的最后一年,包括美国戴通纳大赛在内,取得了国内外所有比赛场次的胜利。1992年拿下戴通纳24小时冠军时792圈的纪录,直到2018年才被凯迪拉克车队打破。
  NISMO自行研发的R91CP赛车几乎战无不胜,用该技术打造的量产车,就是后来的日产R35 GT-R。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93年,水野回归日产总公司,成为全系车型结构设计负责人。1995年,日产命令水野再次兼任NISMO车队经理、开发总监和比赛工程师。当年,R33GT-R车型顺利拿下了国内GT赛事冠军,在勒芒取得了第10名的成绩。
  从1998年开始,水野用自己提出的FM平台打造了V35Skyline、英菲尼迪FX35和45以及跑车FairladyZ33等车型,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中,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将五款车型推向市场。除此之外,水野还参与了美国英菲尼迪的企划及销售策略,日产复兴计划中与利润相关的关键活动等。
  2000年,日产对新款GT-R进行了先行开发。当时日产给水野打电话,告知他必须在FM前驱平台原型车的基础上打造下一代GT-R,这与水野希望打造旗舰车型的想法背道而驰。火冒三丈的水野想要当面拒绝副社长,不惜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附近的环路上驾车逆行。
  当水野来到公司准备展开争论,正巧社长戈恩走了进来。一番交流过后,戈恩同意水野在开发FM平台的同时,研发旗舰PM平台。不久之后,在PM平台上打造的GT-R原型车顺利诞生。
  2003年12月16日,戈恩告诉水野,他同意正式重启GT-R计划,项目具体内容全权交给水野负责。转年1月10日,水野带着用两个星期完成的企划书找到戈恩。企划书中包含了从成本计算到开发中需要用到的生产设备,以及量产车和GT-R并线生产规划,甚至连如何培训经销商销售、在纽博格林北环进行圈速成绩挑战的想法也包含其中。

  這就意味着,水野需要一个人承担车辆开发主管、商品企划负责人,以及销售目标负责人的工作。这在日产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水野希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让新一代GT-R拥有击败法拉利的实力。
  一般来说,开发新车需要分别开发发动机、变速箱和平台,这就需要花费七年的时间。为何日产在GT-R项目上如此心急?2000年,戈恩在《日产复兴计划》中要求,公司需要在三年中开发26款新车并推向市场。这就要求从设计到试验、再到建立工厂,必须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
  水野之所以有信心达成目标,靠的不是决心,而是相信自己又一次看清了本质。他认为欧洲汽车厂商的产品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缺点”,那就是品牌。例如保时捷911坚持的后置后驱布局,显然不适合用来设计跑车。法拉利的工匠精神也早已不属于21世纪。但这些定义与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相连,所以不能推倒重来。   如此繁忙的开发计划让日产内部优秀的开发者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法再抽调人手进入GT-R项目。于是,水野只能找日产工程师中的边缘人物负责。幸运的是,当时正巧遇上五十铃因经营问题裁员,水野将这些“流浪者”带进了GT-R团队。
  让一群工程师组成团队开发GT-R,真的是一件坏事吗?水野却不这么看。当时,日产有技术实力的老员工们担心失败,进而影响仕途发展,所以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群朝着目标努力的人,刚刚被五十铃裁员的人,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日产在开发旗舰车型时,自然是请到了
  最优秀的员工,可无论是时间,还是参与人数和研发资金,R35项目都只有普通乘用车项目的一半。

理念决定一切


  在R35之前,日产GT-R车型都来自Skyline的派生车型。GT-R的前辈们是不折不扣的日本车,必须要在符合日本交通省规定的280马力标准下进行设计。而R35的目标是世界级跑车,那么也必将打破规则。一般来说,跑车就意味着车重小马力大。对于在开发赛车上另辟蹊径,并且有成功经验的水野来说,设计R35GT-R的过程中也找到了独特的切入点。
  初代R35GT-R普通版的车重超过1700公斤,发动机拥有480马力。水野选择设计沉重的车身,自然有着独到的理念。水野认为,不只是欧洲工程师会这样考虑问题,其实大部分工程师在设计汽车的时候都会从静态角度考量。前后重量分配50:50,1500公斤车重等等,都只是静态参数而已。当车辆真正跑起来,这些数据将变得毫无意义。
  水野以F1赛车为例:在520公斤车重的情况下,要配合超过1吨的下压力,才能全油门驶过铃鹿赛道的高速弯角130R。而GT-R的车重设计,考虑的是当车辆全油门通过130R弯角时,分配在每条轮胎上的最佳荷重數值是多少,用反向推算的方式设计平台和车重。
  不把车重当作重量看,而是当作能量看。R35GT-R约为1700公斤重,是水野根据铃鹿赛道的130R弯,用480马力加上轴距数值,再计算空气下压力,最后推导出的最佳数值。
  水野在GT-R项目中真正看重的,不是车与车之间的对比,而是自己的汽车制造理念是否比传统厂商的更好。

离开日产


  2012年1月,水野在进入日产公司41年后正式离开。但是,水野并不想就此退休,他真正的目的是寻求新的挑战。水野不希望在自己离开日产之后,继任者再做和自己一样的事。所以他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工作计划,而是让继任者自由发挥。
  “如果只是简单模仿的话,后人只会被拿来反复比较。只有做我做不到的事,才会诞生新的GT-R。这就是GT-R的价值观,不能追着亡灵跑。”
  同时水野也知道继任者的工作难做,毕竟GT-R项目完全是在他的战略下推进的。但如果不创新,GT-R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陈腐,难以兑现当年的承诺。
  “只要我不负责这个项目,GT-R就能永远在市场中保持新鲜的面貌。即使GT-R将2.8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成绩再提升零点几秒,对客户来说也没什么吸引力。或许将来GT-R会改变路线,成为一辆适合女性驾驶的车也说不定。”
  在水野手中,R35已经走过了将近七年时光。2014年,日产将GT-R开发负责人的任务交给田村宏志。未来,GT-R也将在田村的手中向着另一条道路进发。
其他文献
BMW 4系  要說最近汽车圈最具颠覆性的大胆设计,那一定当属全新BMW 4系,那个极其夸张的双肾型进气格栅设计可是承包了无数话题流量。  这个跟概念车如出一辙的设计其实并非BMW设计师们天马行空凭空捏造出来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BMW 328双门轿跑车就有着夸张的纵置双肾型进气格栅设计,而上世纪70年代非常经典的BMW 3.0CSL也采用了纵置双肾型进气格栅。当然,要论面积,那都没有全新BMW
期刊
19:59,窗外又响起了鼓掌声,比起前一天,更加整齐和响亮。这是法国人民通过社交媒体相约,每晚8点在窗前集体鼓掌,以此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法国医护人员致敬。我合上电脑,打开窗户,和我的法国邻居们一道鼓起掌来。但不光为了致敬法国的医护人员,而是向所有此时此刻正直接或间接奋战在抗疫前线,保障人民的生活尽可能少受疫情影响的人们致敬!在这样巨大的疫情面前,似乎更能彰显人类的渺小和人性的伟大。但此刻的我对于后
期刊
Huracan对我来说不算是全新车型,早在去年这个时候我就在珠海赛车场试驾过Performante车型,它卓越的性能表现刷新了我对Huracán的印象,甚至让我一度认为HuracánPerformante就是Huracán的巅峰,再难有如此优秀的车型。而一年之后,随着Huracán家族中的新款后驱车型Huracán EVO RWD的到来,兰博基尼告诉我:除了快,Huracán还有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期刊
这是《名车志》第三次试驾保时捷Taycan,前两次的地点分别是欧洲和上海,从国外的长途旅行到国内的保时捷体验中心,既体验了保时捷专为它打造的800V充电系统,也短暂在赛道上对其性能一探究竟。而此次成都之行,则让我们体验到它更为生活化的一面。  在到达机场后驱车赶往酒店的路上,我听到两位工作人员的谈话,从他们口中得知在我前面已经有一批媒体试驾过了Taycan,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辆车,那就是:“T
期刊
試问,哪个男孩不想要一辆开到路上让人行注目礼的车?  无论是造型奇异,或是价格昂贵、无比稀有,都是每个爱车之人心头的朱砂痣。  毕竟,这些车型也代表着,它们的价格必然是普通人所难以承受的。但有些动手能力极强的人,却不认为钱包会阻拦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们拿起了各式工具,将自己的梦中之车,通过双手变成了现实。
期刊
敞篷状态下,DB11 Volante的V8发动机和排气的美妙声浪会更直接地传到驾驶者耳中。  阿斯顿·马丁身上最强的标签或许就是“优雅”,尽管DBS、Vantage都是些想要撕掉标签的坏小子,但是在这个季节,我想还是用优雅来迎接暖春更合适一些。于是,阿斯顿·马丁DB系列的“亲儿子”DB11站了出来,而且还是春秋两季战斗力加分的敞篷版。  尽管发布于2017年的DB11 Volante似乎有些年岁了
期刊
1979年,大脚车第一次被请到了丹佛,策展人发明了“Monster Truck”这一绰号。大脚四驱车  大脚车大赛在美国异常火爆,几乎每个州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场。在凯尔看来,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1974款福特F-250上改造而来的第一台大脚车Bigfoot 1。  现在,那台历史悠久的赛车每天沐浴着密苏里的太阳。在一个拖拉机修理厂的旧车库后,藏着一家名叫Bigfoot 4x4的公司。最新的大脚赛车
期刊
在这25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从“自行车上的国家”变成了全球汽车消费第一大国。这25年同样是汽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25 年,汽车在性能越来越好的同时能耗却越来越低,电动车逐渐从实验室开进了平常人的车库,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自动驾驶汽车你甚至可以用app就能叫来为你服务。趁着这个机会,我们想回顾一下这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最好的年代  汽車从1886年发明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30多年的
期刊
从考文垂大学汽车设计专业毕业的一个高材生,为何会舍弃车企的工作,一心扎在自己的车间里?  “你看我这手,哪儿像一个学汽车设计的人?”  王超摘下棉线手套,露出电焊时飞溅的铁花烫得布满点点伤疤的手:“我学设计的时候,最难的手工活也就是用刮刀刮油泥模型,但和自己造一辆车比起来,简单太多了。”  车间的一角,是一辆已经快成型的“复刻版”特斯拉Cybertruck。虽然有些车内细节还尚未完工,但是依然能够
期刊
如果说到敞篷小跑车,你的第一反应会是哪款?估计相当一大部分人都会说BMW Z4,我也是如此。眼前的這台全新BMW Z4是第三代车型,而且是非常具有话题性的一代车型。  现如今SUV和各种跨界车型大行其道,敞篷小跑车的销量在逐年下降,老对手梅赛德斯-奔驰的SLC都已经彻底告别了江湖,所以想要延续BMW Z4车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巧的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著名汽车制造商,他们急于想要复活品牌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