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碟探索》工作的日子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7年年底之前,《飞碟探索》的选稿工作主要在北京,由一位UFO专家承担,出版社这边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郭耀中、科技室副总编王郁明和编辑高文波负责编辑、终审和后期制作。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不得设立社外编辑部的要求,将《飞碟探索》的所有工作移回兰州,北京的几位专家也就成了编辑部作者群中的中坚力量。
  恰好这个时候《欢天喜地》因故停刊,1988年年初,我从文艺室调到科技室,主要做《飞碟探索》杂志的美术编辑工作。新组建的编辑部共有四人,王郁明分管杂志,再就是高文波和我,不久刘俭云从《少年文史报》调了进来。高文波是我们三人在的元老,关于刊物的好多工作一度都是他带着我和刘俭云完成的。或许是我们那会儿都年轻,再加之氛围的缘故,虽然在工作中有一些不同意见,偶尔也会有一点点小摩擦,但总体是上进、融洽、愉悦的。有次王郁明请大家到家里聚餐,在欢愉的气氛之中高文波最先把自己喝高,在酒精燃发的激情作用下,他踏着音响飘出来的迪斯科的节奏,身着西装,甩甩达达地跳起了“醉酒的迪斯科”,跳得那样投人、专注。
  估计现在杂志社UFO图片的拥有量会不少,作者也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然而,那个时期这类图片是很鲜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得靠自己翻资料,得靠借的照相机翻拍。甘肃人民出版社的领导知情后让办公室刘佐汉主任跑计划、看设备,给编辑部添置了一部尼康F501照相机。就是这台设备,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帮助与支持。在王郁明的协调和带领下,我们从所能触及的相关印刷品,甚至是朋友从国外带回的有关UFO内容的邮票,都通过这部尼康F501一一收入编辑部的囊中,并按所需又一一让它们和读者见了面。
  记得1988年下半年,王郁明再三分析当时的市场状杂志的收支情况,提出了刊物提价的建议。当时的焦点在提价后印数会不会有大幅度的滑坡。调研、分析、请示和讨论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征订期,王郁明最后决定提价,即便是印数掉到一半也提价,大不了再下苦力把以前的数字找回来。等到邮局的数字汇总来后,发现只掉了2万册左右,大家很是兴奋,放了鞭炮以张揚内心的喜悦。
  通过在编辑部的工作,大家给予了我不少赞誉;也因有缘和这些人相识,才会在流淌的日子里有了一点点积淀。我虽无力触及真理与理想的上端,但有幸在智者和师长的引领下一路前行。周顿先生的严谨、张正义先生对事业和工作的执著与拼力,谢昌余先生不辞辛苦地让我零距离聆听王蒙、冯骥才、陈丹晨等等学者的教诲和享受着工作的便捷,还有曹克己、张九超、张正杰等等,以及当下还在同一屋檐下的诸位先生对事业的远见与执著,对同事们的宽容、关爱与帮助,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的人。
  1989年年底,在文艺室的基础上恢复敦煌文艺出版社。因工作需要我回敦煌文艺出版社工作。
其他文献
人们每天都在与各种不同的对象打交道,这些对象之中有同类的,有异类的,也有的是人工制造以及人们想象出来的对象。比如说“时钟”,它就是人的经验并日,通过形象化而制造出来的对象之一。  在物理学中,时间的量度以稳定的周期运动为基础,而且时间概念包含着时刻和时间间隔二个方面,时刻表征事什发生的顺序先后,时间间隔表征物质过程持续的长短。然而,事实上,时间并没有所说的这种稳定的量度单位,每当理想中的时问出现偏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奇异的新世界,试图找到潜在的外星生命和发现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在探索可能被忽略掉的那些新的恒星——行星系统方面,科学家的思路正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甚至有一点异想天开了。  比如走向死亡的恒星——白矮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它也成为了科学家在寻找外星生命时关注对象之一。类似太阳的恒星会消耗掉自己全部的氢燃料,最终膨胀成一颗暴烈的红巨星,留下一个“小小的发光宝石”。这个质量和太阳一般
许多人都是通过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而了解到现代进化论的一些知识。这本书所持观点在学术界属于“基因选择主义”,即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单位。这个学派是威廉斯和梅纳德·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由于道金斯的普及才广为人知,并被称为“自私的基因”理论。尽管道金斯在书中一再说明“自私”的说法只是比喻,绝不意味着基因有意识、有感情,但是这个比喻用法的确也让一些读者引起了不必要的联想,并感到绝望
1961年11月5日,杜勒斯起草了一份一页纸的回函给肯尼迪总统。他告知肯尼迪有些UFO也许的确“不是源自外星”,并且“CIA根据所有在手资源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结论是空军调查的《蓝皮书报告》中80%的目击报告是可以解释的,对国家安全不会造成立即威胁。余下的案件处于保密状态,正在进行调查”,“出于安全原因,我无法透露与MJ-12行动有关的一些敏感信息,因为这些材料都已经根据1954年的《原子能法案》
一项功败垂成的国际气候协议,给科学在下一回合谈判中的作用预留了伏笔。有两件事几乎让这个最后关头才敲定的《哥本哈根协议》完蛋:一是气候暖化的影响也许比当初预期的更加严重,二是富国其实不用散尽资源就能做得更多。  《哥本哈根协议》是由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所签订的多方政治合议书,其用意在于提供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架构,以集结现有气候变迁相关国家的承诺。不少环境学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当前的承
编者:反宇宙和反物质存在吗?在国外相关机构对普通民众的调查中,约有53%的受访者持肯定意见,47%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反宇宙或反物质,支持者和反对者可谓旗鼓相当。以下刊出的是国外一个著名科普论坛上网友的讨论摘要,讨论者网名无特别意义,故未做翻译。  AveryBailey:反物质存在于它自己的“宇宙”还是少量地存在于我们的宇宙?  svhprum:如果存在多重宇宙,它们之间就不会有什么交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