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7年年底之前,《飞碟探索》的选稿工作主要在北京,由一位UFO专家承担,出版社这边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郭耀中、科技室副总编王郁明和编辑高文波负责编辑、终审和后期制作。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不得设立社外编辑部的要求,将《飞碟探索》的所有工作移回兰州,北京的几位专家也就成了编辑部作者群中的中坚力量。
恰好这个时候《欢天喜地》因故停刊,1988年年初,我从文艺室调到科技室,主要做《飞碟探索》杂志的美术编辑工作。新组建的编辑部共有四人,王郁明分管杂志,再就是高文波和我,不久刘俭云从《少年文史报》调了进来。高文波是我们三人在的元老,关于刊物的好多工作一度都是他带着我和刘俭云完成的。或许是我们那会儿都年轻,再加之氛围的缘故,虽然在工作中有一些不同意见,偶尔也会有一点点小摩擦,但总体是上进、融洽、愉悦的。有次王郁明请大家到家里聚餐,在欢愉的气氛之中高文波最先把自己喝高,在酒精燃发的激情作用下,他踏着音响飘出来的迪斯科的节奏,身着西装,甩甩达达地跳起了“醉酒的迪斯科”,跳得那样投人、专注。
估计现在杂志社UFO图片的拥有量会不少,作者也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然而,那个时期这类图片是很鲜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得靠自己翻资料,得靠借的照相机翻拍。甘肃人民出版社的领导知情后让办公室刘佐汉主任跑计划、看设备,给编辑部添置了一部尼康F501照相机。就是这台设备,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帮助与支持。在王郁明的协调和带领下,我们从所能触及的相关印刷品,甚至是朋友从国外带回的有关UFO内容的邮票,都通过这部尼康F501一一收入编辑部的囊中,并按所需又一一让它们和读者见了面。
记得1988年下半年,王郁明再三分析当时的市场状杂志的收支情况,提出了刊物提价的建议。当时的焦点在提价后印数会不会有大幅度的滑坡。调研、分析、请示和讨论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征订期,王郁明最后决定提价,即便是印数掉到一半也提价,大不了再下苦力把以前的数字找回来。等到邮局的数字汇总来后,发现只掉了2万册左右,大家很是兴奋,放了鞭炮以张揚内心的喜悦。
通过在编辑部的工作,大家给予了我不少赞誉;也因有缘和这些人相识,才会在流淌的日子里有了一点点积淀。我虽无力触及真理与理想的上端,但有幸在智者和师长的引领下一路前行。周顿先生的严谨、张正义先生对事业和工作的执著与拼力,谢昌余先生不辞辛苦地让我零距离聆听王蒙、冯骥才、陈丹晨等等学者的教诲和享受着工作的便捷,还有曹克己、张九超、张正杰等等,以及当下还在同一屋檐下的诸位先生对事业的远见与执著,对同事们的宽容、关爱与帮助,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的人。
1989年年底,在文艺室的基础上恢复敦煌文艺出版社。因工作需要我回敦煌文艺出版社工作。
恰好这个时候《欢天喜地》因故停刊,1988年年初,我从文艺室调到科技室,主要做《飞碟探索》杂志的美术编辑工作。新组建的编辑部共有四人,王郁明分管杂志,再就是高文波和我,不久刘俭云从《少年文史报》调了进来。高文波是我们三人在的元老,关于刊物的好多工作一度都是他带着我和刘俭云完成的。或许是我们那会儿都年轻,再加之氛围的缘故,虽然在工作中有一些不同意见,偶尔也会有一点点小摩擦,但总体是上进、融洽、愉悦的。有次王郁明请大家到家里聚餐,在欢愉的气氛之中高文波最先把自己喝高,在酒精燃发的激情作用下,他踏着音响飘出来的迪斯科的节奏,身着西装,甩甩达达地跳起了“醉酒的迪斯科”,跳得那样投人、专注。
估计现在杂志社UFO图片的拥有量会不少,作者也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然而,那个时期这类图片是很鲜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得靠自己翻资料,得靠借的照相机翻拍。甘肃人民出版社的领导知情后让办公室刘佐汉主任跑计划、看设备,给编辑部添置了一部尼康F501照相机。就是这台设备,给我们的编辑工作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帮助与支持。在王郁明的协调和带领下,我们从所能触及的相关印刷品,甚至是朋友从国外带回的有关UFO内容的邮票,都通过这部尼康F501一一收入编辑部的囊中,并按所需又一一让它们和读者见了面。
记得1988年下半年,王郁明再三分析当时的市场状杂志的收支情况,提出了刊物提价的建议。当时的焦点在提价后印数会不会有大幅度的滑坡。调研、分析、请示和讨论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征订期,王郁明最后决定提价,即便是印数掉到一半也提价,大不了再下苦力把以前的数字找回来。等到邮局的数字汇总来后,发现只掉了2万册左右,大家很是兴奋,放了鞭炮以张揚内心的喜悦。
通过在编辑部的工作,大家给予了我不少赞誉;也因有缘和这些人相识,才会在流淌的日子里有了一点点积淀。我虽无力触及真理与理想的上端,但有幸在智者和师长的引领下一路前行。周顿先生的严谨、张正义先生对事业和工作的执著与拼力,谢昌余先生不辞辛苦地让我零距离聆听王蒙、冯骥才、陈丹晨等等学者的教诲和享受着工作的便捷,还有曹克己、张九超、张正杰等等,以及当下还在同一屋檐下的诸位先生对事业的远见与执著,对同事们的宽容、关爱与帮助,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的人。
1989年年底,在文艺室的基础上恢复敦煌文艺出版社。因工作需要我回敦煌文艺出版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