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g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盘锦辽河口,有一片浩瀚的芦苇荡,每到深冬,有不计其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割芦苇,赚取或多或少的辛苦钱。他们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长一米五的大镰刀,人称“刀客”。
  黄三爷是外乡人,每年都来这里承包割苇子的活儿,很多刀客都认识他,他也认识很多刀客。这年冬天,他又领着二十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来了。正是深冬时节,寒风刺骨,隔三岔五天上就飘起雪花,要多冷有多冷。黄三爷带着刀客们在风雪中收割,一天也不歇息,大伙儿都想在年前把活儿干完,好回家过个团圆年。
  割倒的芦苇是用专门的绳子打捆,苇捆大小一致,刀客们自己割好的芦苇都自己垛着,最后按捆算钱。他们白天干活儿,晚上躺在芦苇搭的窝棚里睡觉,有时冻得实在睡不着觉,大伙儿就起来接着割,割一会儿暖和过来再睡。黄三爷时不时地拿着“冰镩子”去芦苇荡的周边破冰,打点鱼虾和螃蟹回来给刀客们改善伙食。刀客们觉得能摊上这样的工头不容易,辛苦点心里也舒服。
  这天大清早,有个刀客起来方便,无意间向自己的苇垛看了一眼,发现少了几捆芦苇,就大喊起来:“我的芦苇丢了!我的芦苇丢了!”刀客们听见喊声都跑出来,果真见那规规整整的苇垛出了一个大豁口,明显是被人动过了,就都警觉起来,纷纷跑到自己的苇垛去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多人都被偷了。
  每捆芦苇都是刀客辛辛苦苦换来的,谁丢了谁心疼,有人马上把黄三爷找来问怎么办。黄三爷围着苇垛转了几圈儿,仔细地看着地上的脚印,顺着脚印的方向一阵打量,心里有了数。他打了个手势,大伙儿围拢过来,听黄三爷说了几句,大家都不再嚷嚷了,都各自干各自的活儿。
  没过几天,刀客们又发现芦苇少了,黄三爷这回没说话,带着刀客直奔相邻的苇田走去。
  离黄三爷这片苇田不远,也有一伙割芦苇的刀客,却是本地人。其中有一个人叫张虎,是出了名的懒汉,干活儿舍不得出力,一天割不上几捆,照他的割法,连吃饭的钱都挣不回来。但他每年都来,谁都知道这个人手脚不老实,经常干些偷偷摸摸不劳而获的勾当,苇捆丢了,黄三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刀客们把张虎的苇垛围了起来,动手就找,一个刀客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我们丢的芦苇都在这儿呢!”
  黄三爷指着苇垛理直气壮地问张虎:“这是谁的苇垛?”
  张虎瞪着眼睛说:“我的,怎么了?”
  黄三爷的一个刀客怒不可遏地说:“你偷我们的,我们的芦苇有记号。”
  张虎问:“你们有什么记号?”
  黄三爷一字一板地说:“我们的苇捆绑着红线绳,你是赖不掉的!”说着就把一捆芦苇摔在张虎面前,那根红线绳明晃晃的在寒风里飘动着。
  张虎哈哈大笑:“你们的苇捆有红线绳,我的苇捆也有红线绳,怎么就说是你们的?”黄三爷见张虎如此狡辩,非常生气,指着张虎脑门说“:张虎,你把你没用过的红线绳拿出来给我看一下,你能拿出来就罢了,拿不出来就如数赔我们的芦苇!”张虎张口结舌,吞吞吐吐。众刀客一同喊起来:“拿红线绳———拿红线绳———”是啊,如果没有特意准备,割芦苇谁会准备着红线绳?张虎分明在狡辩,根本拿不出来的。
  张虎向众刀客一摆手,众刀客以为张虎要认账了,谁知张虎竟诡笑着说:“如果我拿出红线绳呢?”
  “你说怎样办都行!”黄三爷想都没想地说。
  “当真?”
  “绝不食言!”
  “我要拿出红线绳来,你们每天送给我二十捆芦苇。”
  黄三爷掷地有声:“好,我答应你!”
  大家都以为张虎是在虚张声势,没想到他回身走进窝棚,瞬间走出来,将一把红线绳扔在黄三爷的脚下,“你们怕丢,我也怕丢啊,我的苇捆全系着红线绳,难道说都是你们的不成?我还想到你们苇垛检查检查,看看是不是偷了我的呢!”
  黄三爷傻眼了,他带来的刀客都傻眼了。上次发现芦苇丢失以后,黄三爷告诉大伙儿在苇捆上偷偷用红线绳做上记号,为的是寻找时候有证据,可结果贼没抓到,反被倒咬一口。黄三爷哑口无言,刀客们更是无言以对。
  张虎得理不饶人,“黄三爷,说话还算数吗?”
  “吐口唾沫都是钉!”
  刀客们耷拉着脑袋回来了,个个心里像吞了块萝卜,堵得慌。黄三爷跟大伙儿说:“你们丢的苇捆我给你们补上,钱照样给你们开,每天赔给张虎的二十捆芦苇和你们没关系,我答应的就由我负责,不能言而无信。”从那以后,黄三爷每天都给张虎送去二十捆芦苇,分毫不差。张虎每天不费一点力气就能白得二十捆芦苇,刀客们那个气啊,恨不能把张虎剥皮生吃了。
  为了防止芦苇再次丢失,黄三爷安排刀客们轮流值班看护苇垛。
  一天晚上,黄三爷看刀客们实在累得厉害,就让大家都去休息,他一个人值夜班。半夜里,他突然看到张虎苇场那边一片火光,心里一惊,大声喊道:“着火了,着火了,大伙快起来去救火!”刀客们听到喊声都跑出窝棚,拎着水桶端着饭盆奔到了火场,定睛一看,着火的不是别人,正是张虎的窝棚,火苗子蹿出老高,在窝棚不远的地方就是他的苇垛,一旦大火烧到苇垛,他这一年就算白干了,如果再烧到别人的苇垛就更惨了,他砸锅卖铁都赔不起。
  张虎的头发被烧卷了一片,磕头作揖求大家帮他灭火。此时黄三爷的刀客们心里别说多解恨了,谁也不想帮一个坑过自己的小人。众人掉头就走,要回去接着睡觉,黄三爷急忙拦住他们说:“弟兄们,咱们生气归生气,水火无情,不能见死不救啊!就算我姓黄的求你们了。”
  看在黄三爷的面子上,刀客们停住了脚步,砸开了一个冰窟窿,桶盆并用,一阵忙活,总算把大火扑灭了,苇垛保住了。张虎跪在黄三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连连扇自己耳光,“谢谢黄三爷,谢谢兄弟们,我张虎是畜生,我张虎不是人!我跟你们说实话。”
  原来,张虎在偷芦苇时发现了红线绳,就知道是黄三爷他们做了记号。他来了个“将计就计”,找来同样的红线绳,系在了他的芦苇捆上,又装腔作势演了一出戏。他的妙计获得圆满成功,得意扬扬下,动不动就喝得云山雾罩。昨天晚上他喝得太多了,随手把烟头扔在了地上,引燃了芦苇也不知道,直到窝棚着起火来,烧焦了眉毛才从睡梦里惊醒过来。
  黄三爷宽宏大量,扶起了张虎,说:“起来吧!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我早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没想到打了一辈子猎,反倒被狐狸耍了,哈哈哈———”
  腊月二十七,刀客们终于赶在年前完成了任务,黄三爷给刀客们发完工钱,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准备启程回家,一个刀客手里拿着信封跑进来,他说他是张虎的同乡,张虎家里有事,没等结算工钱就提前走了,临走时交待,发工钱后把这些钱给你们。三爷打开信封,里面除了一沓钱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这钱是我偷您的芦苇钱,请三爷收下,相救之恩永生难忘,祝好人一生平安!
  广漠的苇田上,一行行刀客向远方走去,迎接每个人的是一个欢乐团圆的新年。
其他文献
公务员杨伟平有次带儿子昊昊去乡下看望母亲唐桂兰,恰巧唐桂兰做了许多南瓜饼,昊昊一吃,又酥又甜,满嘴留香,便一口气吃掉了八个。  唐桂兰看到后非常开心,她告诉昊昊:“你爸爸就是吃着我做的南瓜饼长大的,并且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昊昊闻听,高兴地说:“我也要吃奶奶做的南瓜饼,也要像爸爸一样考大学,考公务员!”孙子的一番话,顿时让唐桂兰心花怒放。  以后,每隔几天,唐桂兰总要为孙子做一次
期刊
嫦娥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其美貌天下闻名。《山海经》中嫦娥是古天帝帝俊的女儿,早期战国古籍里记载的嫦娥本名称恒娥,直到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才被改成嫦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千百年来,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可看出人们对于月亮的一种独有的情愫。那么,嫦娥是怎样奔月的呢?关于嫦娥奔月,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流传最广的是《淮南子》里记载故事。历史
期刊
姜飞开了间宠物诊所,凭他的精打细算,收入相当不错。这天店里来了一对穿着时髦的男女,领着一只边牧犬。姜飞打量了一番两人的穿着,估计是个有钱的主儿,忙殷勤地问:“狗狗哪里不舒服?”男人却回答,没哪里不舒服。这下轮到姜飞一脸疑惑了,没不舒服来这里干吗?  两人描述了一番自己的要求,姜飞才听明白,原来这狗不是来看病的,是来整容的。宠物整容是新兴时尚,在韩国那边比较流行,主人觉得自家的猫猫狗狗不够漂亮,把原
期刊
县里要举办青少年绘画大赛,由县文化馆承办。文化馆张馆长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推选为比赛的主评委。  张馆长为人正直,眼里只有作品,容不得半点沙子。在他的监督之下,经过公平公正的初赛、复赛,最后有十幅作品进入了决赛。  这天,张馆长下班刚回到家,媳妇刘燕就笑眯眯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儿子顺利通过了公务员的第一轮考试,笔试成绩还不错。张馆长听了很高兴,儿子已经连考了两年,看来今年大有希望。  刘燕接
期刊
林楠腿受伤后,因为行动不便,就辞职回家开了一家淘宝店。为图方便,平日吃饭基本都叫外卖。  劳动节这天下着雨,他按老规矩,打电话去美美快餐店叫了一份中餐。半个多小时后,门铃响起,他开门一看,果然是送餐员到了。只是今天的送餐员不是平日他熟悉的那几位,看来是新招的。  林楠接过饭菜,正想说声谢谢,抬头一看送餐员微笑的脸,不由愣住了,这张脸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来。直到送餐员把饭菜递到他手上,并说了声“
期刊
一  民国时候,临山县有个沈县长。再有三个月,就到他的五十岁大寿了,临山县的商贾士绅、大小官员,都一起忙活了起来。  这天一大早,临山的老猎户张子贵背着猎枪,还没等出门去打猎,就听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张子贵打开门一看,是儿子张猛回来了。  张猛在临山县警察局当警察,一天到晚腰里别着警棍,耀武扬威地到处招摇,让张子贵一百个看不惯。也不知道今天的太阳是从哪边出来了,张猛割了二斤肉,还拎着一坛子
期刊
小强的家,住在郊区一个老小区内。因为地处城郊接合部,所以小区内的住户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来打工的年轻人,还有许多走南闯北的生意人。  正因如此,每到双休日,小强的妈妈总是在家里看着他,叫他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读书、写作业,没有大人陪着,绝不许迈出家门半步,生怕他出个意外。这可把活泼外向的小强给憋坏了。他趁着妈妈去超市里买菜的工夫,偷偷跑出去找同学徐兆阳玩。  徐兆阳正在路边和邻居家的小
期刊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社团联欢晚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各社团无不摩拳擦掌,共襄盛举。照理说这是件展露社团风采的好事,可民乐社社长王远帆却犯了难。  排练的场地、表演的服装、乐器的维护、道具的租用事事都要操心,这些杂七杂八的事都离不开钱。  俗话说:“有钱万事足。”要想表演效果好,还得他这个社长亲自去拉赞助。可他东奔西走了好几天,却四处碰壁,对方不是直接挂断了电话,就是以各种理由搪塞。  “哎呀,社团人
期刊
施王抢亲的故事在江南地区流传甚广,核心情节在各地的传说中大同小异,只是一些细节和情节的走向有所不同。现在这个版本流传于浙江嘉兴一带,其中关于姚绶的描述,是与其他地方流传的故事完全不同的,可以说这就是嘉兴版特有的《施王“抢亲”》。也正是有了这一情节,让原本格调不高的传说,在立意上有了提升。  由此,推及到传统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上,我们会发现,由于时代背景的因素,一些传说往往会存在诸如封建迷信或算命风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遵化城中心十字大街鼓楼下有个卦摊。算卦先生名叫张瑞安。张先生料事如神又有一副热心肠,好打抱不平,大家都喜欢他,人称“张半仙”。  此时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清晨,张半仙刚摆好摊,就见西街急急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气喘吁吁地走到卦摊前,焦急地说:“先生快给我算一卦。”  张半仙慢条斯理地说:“壮士此为何事?请慢慢道来。”  “是这样,我叫赵成,家住城西赵庄,今天夜里我家的大黑驴被人偷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