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但是我要前行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至之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将迎来全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但生命中并非所有的夏至都能昼长如斯,温暖如斯。
  高二升高三那年的夏至,于我而言,便是永夜的开始。那时月考刚结束,我便开始发烧,起初是低烧,我也只当作是平常小感冒,以不能落下功课为由,我甚至都未告诉妈妈。直到我浑身关节阵痛得越来越厉害,我才感到不对劲。
  妈妈发现了我的异常后,立即带我去医院。紧接着,便是持续半个多月的输液、吃药,眼见一轮的复习进度一天天落后,我在全身滚烫、脑袋昏沉的情况下,不得不每天都捧着资料边输液边复习。然而老天并没有看到我的不甘心与努力,尽管我竭力与病痛抗争,却始终高热不退。家人商议后不顾我的反对,帮我请了长假,决定带我去上海华山医院看病。
  到达上海后,因为临时找不到空的床位,我只好躺在过道旁的折叠床上。我整日面对着天花板上永不熄灭的灯,挣扎在沉睡与苏醒的边缘。闭上眼睛,耳朵里便传来其他病人输氧的声音;睁开双眼,便看见医护人员推着病人奔向急救室。
  三天后,输液依旧未见效果,医生便建议我住院治疗。由于床位紧缺,我转到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当我腋下夹着冰袋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同学们埋头苦读的背影。我曾抱怨过高中学习之苦、作业之多,但在彼时,我却无比想念上学的日子。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那段日子,只知道内心充满对未知的恐惧,脑中的弦时刻紧绷着,仿佛随时会断开。记得做骨髓穿刺术的前一天晚上,我因为害怕,一个人将脸埋在臂弯里流眼泪,尽管邻床的已读大一的安徽学姐安慰我说骨髓穿刺并不痛,她还做过淋巴活检术和骨髓活检术,那才真正让人痛的死去活来。
  第二天一早医生便来了。我趴在床上,忍不住流眼泪。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打麻药时,我感觉髂骨处一阵酸胀,随后是轻微刺痛感,待到一切结束后,我发现我早已满头大汗。
  几天后,当我捧着物理一轮复习资料,穿着病服坐在窗前,看着阳光透过窗玻璃打在书页上的投影时,我不由想起文森特·梵高说的一句话:“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的更高,但是我要前行。”是的,我有太多太多想做还未曾做到的事,又怎么能成为一个苟且偷安的逃兵,轻言放弃呢?
  苦难要么使人坚强,要么使人怯弱,我坚决选择了前者,选择不向命运妥协。
  从上海回来后,妈妈便为我办好休学手续。整整半年时间,我待在家里一边养病一边自主复习。
  在家复习初期,想要六科瞬间都跟上之前的复习进度是不可能的。当我看着英语阅读中无数个陌生的单词时,我感到心急不安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我一次又一次地将卷子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趴在桌子上闭目遐思。我感到焦虑愤懑,感到压抑绝望,我多想时光永远静止在这一刻,我不用面对高考,不用面对失败。但是,曾经那无数个挑灯战斗、奋笔疾书的日子,那些滚烫又明亮的日子,总在我脑海中徘徊不散,令我对现在颓废的自己感到厌恶。
  我终是重新拾起了卷子,将褶皱一条条压平。我想,既然已经跌入了低谷,那么只要现在努力,走的永远是上坡路。我开始为自己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背英语单词并听听力,上午看书、记忆要背诵的内容,下午和晚上写作业。
  可惜,命运并不会因为你曾经历许多人不曾经历的苦难而对你仁慈,他依然会给你沉痛一击。
  在我卯足力气踏实学习认真考试的情况下,那年高考我依然只考了458分。那一年,江西省高考本科线447分。
  我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蹲在墙角,将脸埋进膝盖间,泣不成声,两耳的轰鸣声里夹杂着妈妈着急的敲门声。“要不就去学吧,毕竟你高三休学了半年多,能过本科线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复读,你身体又吃不消。”妈妈企图劝服我打消复读的念头。
  可是爸妈朋友的孩子中,有去同济大学的,有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有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拿第一名的,而我,一无是处。我也曾自我怀疑,也许这就是我真正的水平吧,也许我就是不如别人,也许我就是这么笨。
  我整日漫无目的地埋头于网络,七月份填志愿的时候也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态度。夜阑人静之时,昨日种种如快进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是的,高三九月份下旬我便因病休学了,我半年多没去上课,能过本科线已经很不错了,我这样想着,可内心深处却总有一个声音在冷笑,笑我在自欺欺人,笑我的逃避无知,笑我的胆怯懦弱。
  一整个暑假,我都躲在房间里,悄无声息地流眼泪,我甚至像许多有轻微自虐症的人一样使劲掐自己的手臂。最抑郁的时候,我曾独自躲在书桌底下,将银色美工刀紧紧握在手心,然而亲人和朋友的身影一个个从我眼前晃过,过去与未来的美好使我无法选择以这种自私的方式来逃避。
  在高考面前,我曾是一个胆小的逃兵,但我不想永远当一个逃兵。因此,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复读,选择在我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
  犹记18年高考前两个月,我曾到校参加过几次联考,总分排名全年级六百开外,每次数学都只有六十几分。我喜爱数学,然而羞于启齿的成绩让我感到无限自卑。
  我永遠不会忘记在一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超哥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看着我说的那句话:“有些人啊,都快高考了,竟然在课堂上还睡得着。”我的疲倦与睡意瞬间消失殆尽,眼眶同时开始酸胀。我假装揉眼睛擦去泪水,然后盯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看着无字天书一般,脑海里一片空白。我明白,在高三,没人关心你经历了什么、压力有多大、基础有多差,所有人只在乎眼前所看到的结果。成绩便是评判一切的标准。
  回首高四这年,曾有多少个夜晚,我梦见我像不知疲倦的西西弗斯一样,推着即将到达山顶的巨石,哪怕我知道下一刻迎接我的便可能是无功而返。简媜曾言:“当上帝赐给你时间的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而我甘愿成为那浴火重生的鹰,成为那逐日的夸父,哪怕要忍受无涯的寂寥。
其他文献
解忧杂货铺  看惯了校园电影,常常幻想自己化身主角,拥有一段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可是生活毕竟不是热血剧,所以我们会体验到暗恋的心酸、成绩倒数的委屈、失去朋友的困苦……我们的青春不曾抵达远方,可是踏上征途的那一刻,我们依然有自己的张灯结彩,自己的英雄主义,自己的开天辟地。  我是莉莉吴,关于大学,关于梦想,关于家人,关于爱,关于恨,关于自我,欢迎来信,我在破茧等你。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
最近因为一些琐事,公众号很少更新了,有时留言也没能及时回复,后期我们会好好改进的。但是啊,我亲爱的小伙伴,参与评刊的能不能走点心,给自己五分钟,好好回答哪怕一个问题,小编也能抽丝剥茧抓取主要内容哦。  ——林木木  湖北高三路过:  见信好。  上次看到小编的消息内心是很欢喜的。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活得很边缘化,极少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很感谢小编能记住我。很抱歉当时没能买到第八期的杂志所以没能
期刊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鲁迅先生口中那个“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一生都在疲于奔命和动荡不安中挣扎,却用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卓越的文学天赋,给中国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2年1月22日,和命运斗了一辈子的萧红,留下一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与世长辞,年仅31岁。她用抗争的一生告诉我们:命运对你再残酷,也不要在能反抗的年
期刊
我第一次痛恨画画,是在初中的末尾。  因为我的美术专业课和文化课都偏高的缘故,校长强制我直升美术班。这意味着我们还未上高中,就已经没有选择文理的权利,而很多未来的专业便跟我再无关系。我冷静地与校长协商,但是他给我的回复却令人气愤异常。  “我是在为你好,以你的文化课连二本都上不了。”  “如果,长居年级十几的人,连二本都考不上,那这个学校也不过如此。”  于是,谈话不了了之。我负气地跑到楼下,坐在
期刊
十月,白昼渐短,阳光收起一身戾气,万物在禅意浓浓的秋风中开始了修行。黄昏,落叶虔诚地用身躯叩拜大地,城市的林荫道有了深山古寺的况味。  这样的天气,内心的躁动不安已经逝去,生命的严寒困苦又尚未到来,适合一个人躺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看白云承载着往昔的时光在眼前流逝,在天空蓝色的信纸上,写下旧年的情书。  一段故事,往往可用四季来做背景,暮春相遇,仲夏热恋,深秋别离,寒冬回忆。转眼间,我在《破茧成蝶》
期刊
初中时,一次上数学课,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小说,突然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我顿时傻眼了,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什么。我的同桌——一个高个子男孩在旁边不停地提醒我,这时,老师来了一句:“XXX在旁边都急死了。”全班哄堂大笑,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张小飞  @小菜一碟:  下课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得太香,说了几句梦话。结果老师走了过来问我,我真的很丑吗?我被吓醒了,哭笑不得地
期刊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给孩子的信里说道:“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这句话对于高中学子们来说或许现在还感觉不到,等填报志愿的时候你们就会清楚地感受到了。努力,真的不为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你有更多的选择而要去奋斗。  如何在高考来临前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班班总结了五条经验干货。  1、对学习辅助资料要有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将知识分类成知识点并且配有相关例题的辅
期刊
在学业的选择上,我曾经怨恨了父母很多年。  中考那年,我所在的乡镇中学被划分到了市里,按照划分标准,只要成绩达标我可以直接升入对口的市重点。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我偏偏发挥失常,以两分之差与录取分数线失之交臂。  听完成绩,父亲背着手在庭院外面沉默了很久,面对市重点高額的择校费,他做出了让我去县一中读的决定。那是一所全市排名末端的学校,老师是被市重点挑剩下的,生源也都是如我一般
期刊
我从小就挺宅,不爱跟其他孩子玩。从17岁那年开始,我在法律系的课堂上听到各种故事,其中很多让我瞠目结舌,这让我大学时写作很顺利。  毕业后,我去了一家心理学杂志社,完全出于好奇。那时我并不知道,我打开了人间的潘多拉盒子,见到了深海才有的奇异斑斓。  当时,单位规定员工必须值夜班,接咨询热线电话。当然,夜晚回家不方便,单位会给50块钱的车费补助。好几个同事不乐意地说:“为什么不邀请社会义工参与呢?”
期刊
我常常想起初中开学的时候,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外等开门的情形。那会儿我刚转校,同学都不怎么熟。有个长腿穿短裤的女生倚在自行车上,和其他姑娘聊天。我对未来一无所知,感到一片迷茫和略微的紧张。初中的前两年,我一直在这种紧张中度过。  初二那一年,我13岁,刚刚进入青春期。我个子不太高,排队的时候总站在队尾,这让坚信我只是晚长的我妈多少有点儿泄气。她个子很高,年轻时跑过长跑,打过篮球,可我一点儿也不像她。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