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我们语文组一行七人有幸参加了“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中学语文培训研讨会。 仅仅两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十余位老师的授课,聆听了四场报告。当时的状态可谓是聆听中洋溢着欢乐,专注中积蓄着力量。就在此时此刻,我的心头还荡漾着他们授课时的激情,我的耳畔还回响着他们动听的声音。至此,我发现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勤于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呈现在课堂内的是: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真正的语文人、语文味。可谓是岁月沉淀人生經历,尽显风华;书声飞扬语文本色, 情系课堂。
示范影响,返璞归真
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为“学高”,我想这不应仅仅只体现在老师的知识储备上,更应该体现在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示范影响上。老师范读,读出高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诫子书》时,那浑厚有力的音色,浓郁郑重的声调就是一种影响,学生一定和我一样倍受鼓舞。余老师范读的抑扬顿挫里,不仅有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我想更有他作为长辈给我们的谆谆告诫。整堂课上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就这样简单入课,简洁的板块式的授课思路,本真的教学还语文课以语文味,可谓是“洗尽铅华呈素姿”。余老师的授课简洁、清晰,给我们繁复的文言课堂诸多启示。清华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谦翔老师执教的“绿色作文——微写作”,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都给出示例,以身示范,用教师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当看到学生作文800多字,而他在写作文评语的时候,我惊讶了,那长达一千多字的评语里,写满了关注,写尽了深情,写出了作文教育里的机智和智慧。那不仅是作文评语,更是人生的引领。赵老师的课还原了作文的本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了这两位大师的课,我找到“云开见日出的感觉”,促使我在今后的语文课上将更加重视示范的影响,努力返璞归真。
研读文本,“备出”自我
两天的公开课,不管是全国名师,还是省级能手,课堂精彩纷呈,风格鲜明。 比如,王彬老师《记承天寺夜游》的设计:寻找一轮明月、拜访两位名人、感悟三重境界。设计新颖精巧,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赏景、识人、悟情。巩老师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中,通过步步追问,共计有23个问题。这一系列看似琐碎的问题,却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成阶梯式排列:慢慢地接近目标,揭示人物形象。“骗子善骗,皇帝昏庸,大臣圆滑”。巩老师就这样循循善诱,带领学生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从而让我们明白了这篇童话的写作意图。试想,如果这些老师没有潜心研读课文,反复涵泳文本,哪来如此精巧的设计和课堂上的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联想自己平时备课,总是先急于参考教师用书、优秀教案, 有时明明是名家的设计,可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总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精心备课。没有读出自己的鉴赏和感悟,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用起来自然不会得心应手。所以,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定要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真正备出“含有自我”的课。
言有激情,课有波澜
陶行知先生曾说:“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执教课题《范进中举》,师生共同演读“千古一骂”。王老师放低身段,绘声绘色;学生自信高扬,疾徐抑扬。每一次配合都是一次推动,每一次推动都是一次生成,每一次生成收获的都是学生的自信和对语文的热爱。老师、学生的情感投入,角色配合都恰到好处,让这“千古一骂”的文段在会场上赢得大家此起彼伏的掌声!整堂课上语言幽默风趣又激情满怀,真可谓是言有激情,课有波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有多大,由此提醒自己要学好语言文字、用好语言文字,这样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初衷。王老师的教学风格豪迈大气,呈现出了王者风范。 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会不喜欢,教学怎会不出成效?
总之,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不掩饰自己的眼泪,不控制自己的欢笑,不遮藏自己的浓情,和学生一起去享受课堂,我们要相信洗尽铅华也从容。语文教学路漫漫,要短期教出成绩,也许就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然而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教,我相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碧波深处会有珍奇的”。愿老师们能够洗尽铅华,回归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教师进修学校
示范影响,返璞归真
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为“学高”,我想这不应仅仅只体现在老师的知识储备上,更应该体现在老师对学生学习的示范影响上。老师范读,读出高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诫子书》时,那浑厚有力的音色,浓郁郑重的声调就是一种影响,学生一定和我一样倍受鼓舞。余老师范读的抑扬顿挫里,不仅有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我想更有他作为长辈给我们的谆谆告诫。整堂课上没有华丽的课件,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就这样简单入课,简洁的板块式的授课思路,本真的教学还语文课以语文味,可谓是“洗尽铅华呈素姿”。余老师的授课简洁、清晰,给我们繁复的文言课堂诸多启示。清华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谦翔老师执教的“绿色作文——微写作”,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都给出示例,以身示范,用教师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当看到学生作文800多字,而他在写作文评语的时候,我惊讶了,那长达一千多字的评语里,写满了关注,写尽了深情,写出了作文教育里的机智和智慧。那不仅是作文评语,更是人生的引领。赵老师的课还原了作文的本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了这两位大师的课,我找到“云开见日出的感觉”,促使我在今后的语文课上将更加重视示范的影响,努力返璞归真。
研读文本,“备出”自我
两天的公开课,不管是全国名师,还是省级能手,课堂精彩纷呈,风格鲜明。 比如,王彬老师《记承天寺夜游》的设计:寻找一轮明月、拜访两位名人、感悟三重境界。设计新颖精巧,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赏景、识人、悟情。巩老师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中,通过步步追问,共计有23个问题。这一系列看似琐碎的问题,却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成阶梯式排列:慢慢地接近目标,揭示人物形象。“骗子善骗,皇帝昏庸,大臣圆滑”。巩老师就这样循循善诱,带领学生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从而让我们明白了这篇童话的写作意图。试想,如果这些老师没有潜心研读课文,反复涵泳文本,哪来如此精巧的设计和课堂上的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联想自己平时备课,总是先急于参考教师用书、优秀教案, 有时明明是名家的设计,可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总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仔细研读文本,精心备课。没有读出自己的鉴赏和感悟,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用起来自然不会得心应手。所以,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定要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真正备出“含有自我”的课。
言有激情,课有波澜
陶行知先生曾说:“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执教课题《范进中举》,师生共同演读“千古一骂”。王老师放低身段,绘声绘色;学生自信高扬,疾徐抑扬。每一次配合都是一次推动,每一次推动都是一次生成,每一次生成收获的都是学生的自信和对语文的热爱。老师、学生的情感投入,角色配合都恰到好处,让这“千古一骂”的文段在会场上赢得大家此起彼伏的掌声!整堂课上语言幽默风趣又激情满怀,真可谓是言有激情,课有波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有多大,由此提醒自己要学好语言文字、用好语言文字,这样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初衷。王老师的教学风格豪迈大气,呈现出了王者风范。 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会不喜欢,教学怎会不出成效?
总之,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不掩饰自己的眼泪,不控制自己的欢笑,不遮藏自己的浓情,和学生一起去享受课堂,我们要相信洗尽铅华也从容。语文教学路漫漫,要短期教出成绩,也许就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然而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教,我相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信“碧波深处会有珍奇的”。愿老师们能够洗尽铅华,回归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