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作为树人教育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小学教育作为德育的萌发点,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班主任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工作实效性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既塑造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又提升了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个阶段初步养成。作为小学生德育的塑造者班主任,不但肩负了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肩负了教书育人的工作。面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做好德育教育是摆在所有小学老师面前的难题。因此,进行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时效性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德育工作
  传统教育观念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德育教育,造成很多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上出现了偏差,而这种偏差表现为脾气暴躁、性格孤僻、自私自利。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除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外,还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双重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非常艰难,不但给老师造成了压力,也给学校增添了负担。特别是家长过分溺爱小学生,导致德育教育很不理想。
  2.老师自身的道德素质跟不上
  小学教育不同于初高中教育,由于年龄的差异、对世界观的认知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也就产生很大差异。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但首先老师得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提升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教育好小学生。
  有些老师道德素质跟不上,在教育教学中脾气暴躁,缺乏冷静,往往将情绪带到课堂上,不但不利于教学,而且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小学生带着思想负担学习,不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是很难做好德育教学工作的。
  3.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力量失衡
  很多家长认为把小学生送进学校课堂就万事大吉,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极其不利的。每个家庭都是小学生成长的摇篮,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为人处事。特别是在今天,每个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父母婚姻的改变等,都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对小学生教育和关爱的缺乏,导致三方教育力量不能很好地结合,使得学校教学压力增大,德育教育无法全面提高。
  4.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课堂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课本内容,这样肯定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不好。
  另外,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交流活动相对较少,教师常常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德育的渗透,所以造成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无法结合,影响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加强德育教育政策的引导
  增强小学德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政策。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学校确定了德育工作的主要位置,然而在政策上没有跟上,无法确保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具体措施是教育部门与学校全面分析当前的政策,以增强小学德育工作为目的,触动孩子的心灵,合理调整与改进相关政策,包括调整小学德育教育手段,合理增加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经费,给班主任提供学习平台,为班主任展开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保证。
  2.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监管
  首先,加强对班主任老师教育的管理,特别是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提高学校管理制度和标准,对于心理不健康的老师必须辞退;对于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责令不改的必须严厉处罚,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其次,老师也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把心思放在教学育人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小学生中树立道德品质榜样,这样才能在小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德育教育自然会得到提高。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为了推动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既要挖掘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又要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结合自身资源,随时进行德育熏陶,这样能合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用积极正面意义的经典名著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展现德育“春风化雨”的作用。
  4.热心奉献,真情投入
  面对崇高的教育事业,班主任必须热心奉献,真情投入,友好沟通,与小学生融在一起,没有了感情上的隔阂,小学生才能亲近老师,他们的所思所想才愿意和老师交流,老师倾听后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老师和小学生的真情沟通是做好德育教育的最好方法,没有真情沟通,小学生就会不信任老师,那么老师做再多努力也是做不好德育教育工作的。
  5.加强家庭教育
  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师来完成,家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围绕在父母或爷爷、奶奶身旁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可见家庭环境和大人们的思想道德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多么重要。
  每个家长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德育品质,注意行为举止和说话方式。例如不讲脏话、拒绝家庭暴力等,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谐美满的家庭会给孩子留下更多互助友爱的良好德育品质,德育教育首先得从家长自身做起。
  6.以网络环境为助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合理布置教室环境,构建班级文化,借助环境的作用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构建德育网络交流与共享平台,设置一些德育功能较强的游戏或动画片等,使学生在健康的网络平台上接受健康的德育内容。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又提升了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效。
  7.重视榜样的力量
  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可以评选出“学习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道德品质之星”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自觉去学习这些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受表扬,那些获奖的学生通过表扬与称赞能够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而言,他们为了获得老师与同学的肯定,会更加努力地向他们看齐,然后在行为上自觉要求自己。
  总之,社会发展的加快,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教育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和关爱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德育品质,促進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玲雁《主任工作中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年。
  [2] 杨建萍《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8期。
  [3] 刘宇、郝蕾、石铖、王茜、韩雪、陆艾阳子、张一昕《课程思政融入中药学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中医教育》2020年第3期。
  [4] 汤娅、张鑫、唐萌娅、张草、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对创新创业的影响》,《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10期。
  [5] 吴朝良、包俊、李池友、裴运刚、李黄玲、李娜《感悟经典的魅力—基于立德树人的语文学科德育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教育在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 质疑精神 大胆想象  新《课标》中指出:“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努力挖掘创新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树立
摘 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结合好微作文这一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要从微作文本身的含义及作用出发,整合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此来达到有效的应用效果,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中年级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中年级微作文教学的实践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中年级教学 微作文 实践  DO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对“阅读”概念的重新定义,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性的阅读方法不断形成,探究式阅读法作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探究式阅读法是指针对若干专题思考、讨论的阅读方法。  本文以长篇外国名著《简·爱》整本书阅读为例,对初中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读思结合,自主探究  对于一篇长篇小说的阅读探究来说,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水平、思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限制
摘 要:文本是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日益提高,不仅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还对人文性和哲理性的文本产生了兴趣。文本是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更是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品味文本语言以及感受文本内容带来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
摘 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位、文学素养,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得出一个经验:写读书笔记,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本文即分享多年来的所做、所思、所得。  关键词: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 批阅评价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
摘 要:初中升入高中,面对新环境、新知识、新要求、新压力,学生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衔接无缝,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本文介绍了目前基于学科素养进行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问题的对策,期有所得。  关键词:学科素养 初高中衔接 历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起来越重视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获得的与该科目相关的基本素养。学科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所积累的文化精华,将国学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能力发展有很大的益处。教师应着力将国学经典有效地与初中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语文教学 有效融合  国学经典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还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经典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重要
摘 要:“人格教育”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核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梁启超推崇的志在立国、严以修身、乐于处群等人格涵盖了“立德树人”的多个层面,他主张的多育共进、知行合一、内外并举的人格塑造方法延展了“立德树人”的生成路径。梁启超对“人格教育”的精辟阐释如源泉活水一般对当今“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着启发性建议,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德育”资源宝库。  关键词:人格教育 立德树人 梁启
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分析和探究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对于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 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
摘 要:语文是小学的重要科目,它包含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怀,学习好语文对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文化素养以及完善学生的情感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所含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策略  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