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体现现代农业多重效益,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途径。农村产业融合需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多渠道融合服务。特色产业根植于区域资源禀赋,具有发展基础和产业融合的积累优势。结合湖北蕲春中医药产业阐释特色产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并从一般层面归纳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对策: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整体推进产业融合;整合资金人才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弥补科技短板提高融合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8)06-0074-08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涵盖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能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提升产业素质,也可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多重效益。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和村镇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具备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的积累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文献研究梳理
已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在分析框架与宏观融合路径探讨、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研究和具体环节剖析、区域案例分析、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
1.分析框架与宏观融合路径
苏毅清等学者从融合程度、融合方式、融合目的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浙江、湖北、重庆、河南、安徽、山东六省市的融合进展情况做了实证分析[1]。吕岩威等人以山东省不同区域的实践将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概括为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引领、工商资本引领、现代电商平台支撑等类型;具体融合方式有产业渗透、产业重组、产业交叉,并提出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选择融合方式的政策建议[2]。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用地制度、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保险政策、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持、创新市场监管方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保政策等[3]。朱信凯等学者从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融合主体的竞争力、推进金融扶持政策和方式创新、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融合路径[4]。
2.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
王乐君提出产业融合需要依托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引导机制、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常态机制[5]。姜长云总结了农村产业融合的五种路径,即产业链顺向延伸融合、产业链逆向延伸融合、农业产业集群融合、服务业引领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提出农村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应放在创新农村服务业发展、培育产业融合的创新能力、稳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6]。李治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内在必然性,基于产业发展升级规律和产业组织形式变化的趋势,提出构建产业融合的制度体系应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主旨[7]。
3.产业融合不同环节剖析
李云新等人以湖北省随县345户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运用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的效应为59%;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在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设计中应稳固并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8]。刘洪银从国际贸易开放的视角指出我国目前农产品外贸结构呈现逆差、初级农产品出口的特征,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提出开拓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推广信息化应用、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险政策等举措,以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拉动国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9]。
4.区域案例解读
芦千文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在产业融合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做法[10]。刘海洋探讨了吉林市孤店子镇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先导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方式[11]。匡远配基于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区情和农业基础提出了差别化的融合路径与对策[12]。欧阳胜总结了武陵山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纵向一体化延伸、农旅一体化带动、电商平台助推和基层党组织引领四种典型模式[13]。
5.国际经验借鉴
姜长云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的国情差异,包括日本高城镇化率促成的农村混合居住、农产品地产地销的发展特点,中国可以借鉴优先支持当地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注重保护本土化经营主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主动权等经验[14]。赵霞从荷兰发展集约农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创意农业方面提出借鉴举措,包括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提高农业补贴的针对性、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15]。李玉磊等人引介韩国和法国的做法:韩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促进融合发展,如选定50项核心技术进行国家投资、重点攻关,提供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持;法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了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的效率和融合发展的共享效益[16]。
总而言之,已有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不断细化、从国际经验到国内实践不断落地、从单方面突破向系统整体推进的研究趋势。特色产业作为县域、镇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地域品牌、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群。国内从特色产业角度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鲜见,因此,立足不同区域特色产业基础,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升级趋势,将特色产业嵌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中,这对提升特色产业素质和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符合世界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技术变革、需求多元、创新驱动的支撑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越来越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多重效益。在世界范围内,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世界农业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理念模式。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業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素质日渐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壮大,为农业农村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注入了新鲜活力。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进而提出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第一产业建基地、第二产业深加工、第三产业强配套,在各产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紧密的相互关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体现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促进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种养殖,为第二产业精细化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第二产业按照现代产业组织生产加工又带动了第一产业的标准化;一、二产业的成长壮大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分工,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对象和市场空间;服务业又会助推农业的产业化和加工业的专业化,由此形成一二三产业循环促进、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体系(参见图1)。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融合主体、融合方式、利益联结、融合服务等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新型融合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势必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从而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优势,克服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弊端。二是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产业融合发展的形态表现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多种功能、运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引导产业集聚过程中促进融合的产业生态形成。三是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融合发展的落脚点还要体现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这也是农户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动力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订单农业、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发展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分享度与获得感。四是完善多渠道产业融合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分工细化的趋势,需要在资金、人才、科技等核心要素配置上发挥专业化部门的优势,以专业化的要素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特色产业是基于不同区域的独特资源禀赋条件,依据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具有优势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体系,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创意设计、消费体验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县域和村镇层面的特色产业在成长初期多表现为特色产品的初级开发。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导向,特色产业逐步成为农村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以特色产业为载体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升级新业态、开辟新模式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特色产业表现出驱动产业融合主体生成并产生规模效应、引领产业融合方式创新并产生集聚效应、稳固产业融合收益共享并产生示范效应、催生产业融合服务分工并产生溢出效应等一系列优势。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是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蕲春作为我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加工集聚区,是四大艾草之首——蕲艾的发源地。近年来蕲春确立了打造蕲艾“百亿产业·中国艾都”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引导、成立蕲艾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蕲艾产业协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蕲艾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竞争由无序到有序、从单一产品开发到全产业链布局的发展飞跃,2017年蕲艾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
蕲春县凭借李时珍地域标签、依托中医药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契合了国家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对广大县域通过特色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和推广意义。
1.标准化种植与精细化加工联结一、二产业良性互动
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表现为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中医药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深加工产品过程中带动了药材种植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药材种植业的标准化和基地化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加工业的体系化发展,形成一、二产业的良性互动。2017年蕲春县在工商注册的涉艾企业有1066家,加工企业有288家,产值过1000万元的有25家,过5000万元的有7家,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开发了涵盖艾灸养生、洗浴保健、熏蒸消毒、清洁喷雾、外敷保健、日用保健品、中间体提取、艾疗器械、保健食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20个系列共700多种产品,拥有专利145个、批准文号14个。以蕲艾产业为基础,引进中成药加工、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日化产品、中药保健品等国内外医药知名企业从而壮大了产业规模。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保障,蕲春县在规划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导种植业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千亩蕲艾种植示范基地,结合精准扶贫和现代农业产业政策的引导,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现代种植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向农户推广“六边”(即田边、地边、山边、屋边、河边、湖边)生态种植蕲艾。全县种植企业达到60余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9家,种植面积超过5000公顷,艾叶年产量12万吨,原料自供率达到80%。 药材种植与加工的良性互动,既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也促进了药材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产业竞争力。药材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拉动了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效应让农民接受了农业产业化理念,订单农业、智慧農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逐步推广;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又催生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地方依托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招商引资,更多企业进驻壮大了市场主体规模,奠定了产业集群基础。
2.研发创新与营销服务密切、二三产业联系
从初级农产品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只是拉长农业产业链的第一步,凭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刺激服务业需求,推动加工业向产业链条上游的育种研发、产品设计环节延伸,向下游的营销物流、品牌服务环节延伸,才能进一步让产业链变粗拉长。
蕲春县为提高蕲艾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注重研发创新与科技支撑,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该县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世界艾灸大会等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联系,成立了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艾产业化联盟,筹建蕲艾研究院,以科研院所为平台吸引了全国三十多位艾专家和六十多家与艾相关的企业加盟艾产业发展,在产学研结合中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频率,促进蕲艾产品的提档升级。在专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有力支撑下,清艾条、艾灸贴、喷雾剂等蕲艾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科技研发机构落户带来的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不仅提升了蕲艾产业种植加工的科技含量,也对农业其他种植养殖业的育种研发、土壤测方施肥带来促进,助推了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蕲艾产业深加工的快速发展和蕲艾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为服务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服务对象,刺激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契合国家倡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蕲春将艾叶的养生功效与针灸烟熏等中医药方法有机结合,发展艾灸养生馆67家,品牌连锁加盟店16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4856万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起了蕲仁堂、蕲艾堂、千年艾等一批遍布全国的连锁养生馆品牌。在零售业发展方面,当地运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蕲艾产品销售,县内外销售和代理销售蕲艾产品的实体店已发展到七百多家;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有超过500家网店销售蕲艾产品,其中有三十余家是天猫旗舰店和皇冠、蓝钻级别的蕲艾电商,2016年蕲艾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2.2亿元,占销售总额的68.2%。以蕲艾产业为突破口,电子商务的优势快速显现,带动了其他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产品的销售与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的优势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物流保障。蕲艾产品加工业的成长壮大,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兴起,蕲艾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效应又刺激了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科技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3.体验消费与健康旅游串联一二三产业
依托农业农村地域景观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业,进而拉动农产品消费和加工业发展,是广大县域和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普遍形态。蕲春县凭借艾产业的独特优势开发休闲养生、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推进中医药养生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基础上对旅游、文化、健康的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符合健康养生需求的生态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多要素环节,串接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且旅游活动以客源人流为载体,集聚了人气、吸引了要素,让游客和企业看到了商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保障。蕲春县以“蕲艾+互联网”“蕲艾+药交会”“蕲艾+文化赛事”等为文化载体,举办“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艾灸吉尼斯世界记录”等旅游节庆活动,展示蕲艾的养生功效和神奇魅力。2017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中,蕲春县所在的黄冈市作为竞选城市之一参演并完美胜出;在黄冈市展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过程中,蕲春县凭借李时珍故乡和蕲艾品牌成为黄冈市健康产业的亮丽名片,也为蕲春艾产业做了一次成功的宣传和营销。
蕲春县发展休闲养生、康养度假旅游业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并且以艾叶健康为特色的衍生产品包括鞋垫、足贴、牙膏、精油、蒸汽眼贴、清新剂、足浴包、艾艾贴、枕头、洗发水等,带动了蕲艾产品和加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宣传了蕲艾健康养生优势的独特禀赋,让游客在休闲旅游中体验了养生、收获了健康,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途径。
四、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对策
1.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的谋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规划引领、产业政策扶持、区域政策安排促进资源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特色产业的规划需要在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方面做出部署,明晰产业融合主体、融合方式、利益联结、融合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举措。在融合主体方面,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土地确权颁证、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等举措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和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作用,成立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以壮大产业融合主体。在融合方式方面,明确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特色产业功能、运用“互联网+”手段、依托城镇化聚集要素等多种方式。在利益联结方面,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完善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利益共享,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契约意识,稳固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融合服务方面,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需求。 湖北省蕲春县在中医药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特别重视规划的引导作用,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蕲艾产业、李时珍品牌引领产业联动,打造蕲艾种植板块、加工板块、艾灸养生板块、商务板块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此外,还对药材种植、医药工业、医药物流、医药文化旅游、医药养生养老等行业做出规划部署。得益于规划的统筹安排与指导布局,蕲艾产业已成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朝着打造千亿医药养生产业的方向不断迈进。蕲艾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蕲艾深加工产品开发日益丰富,蕲艾文化旅游、物流科技等服务业快速兴起。蕲艾小镇成为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在互促互进中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
2.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整体推进产业融合
产业发展依靠企业支撑,产业融合发展同样有赖于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秉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整体推进产业融合,更能够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增强对市场竞争的适应性。蕲春县在依托蕲艾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引入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北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控股公司,专注于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城市综合开发、实体产业、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拥有三十余家出资公司,企业员工总数达一万余名。2013年,蕲春县人民政府与湖北联投集团签订了《建设李时珍文化旅游区战略合作协议》,借助联投集团丰富的产业运营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的经验优势,以蕲艾产业为载体推进“药旅联动”,布局大健康产业链条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湖北联投集团与蕲春县赤龙湖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湖北联投蕲春投资有限公司”,以李时珍医药文化为主题,以规划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时珍·艾城”为载体,以“农业+医药+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为路径,依托赤龙湖原生态环境和蕲春医药产业,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农业、体育等特色产业互动的国际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创新试验区、国家湿地体验生态示范区。“时珍·艾城”涵盖蕲州古街、湿地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园、本草纲目馆、李时珍纪念馆、清风别院等项目,联投集团蕲春公司与蕲春县政府运用PPP合作形式,共同开展蕲州古镇修复工程,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彰显古镇文化魅力。通过古镇古街建筑载体、蕲春艾灸非遗传承、蕲艾保健养生产品、健康文化体验旅游构建全方位文化展示、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特色产业撑起的特色小镇逐步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地域单元,成为县域经济和城镇體系的新增长极[17]。
3.整合资金人才要素促进产业融合
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等重点要素的保障:产业融合的新业态需要整合零散的扶持资金从而形成合力;产业融合的新主体需要多层次技术人才支撑。蕲春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融合投入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年度和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鼓励和引导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推广定制化金融服务,增设面向医药产业的专营服务机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产业扶持资金、设立蕲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在人才支撑方面,秉持“但求所用、不求所在”的引才理念,选聘首席专家、组建科研团队,筹建蕲艾研究院、蕲艾检测中心,承接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产业外溢,设立武汉生物研究院蕲春分院。依托这些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人才进驻,建立高端智库,培育和引进专家型、科技型、实用型多元人才体系。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多种形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满足蕲艾医药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
4.弥补科技短板提高融合质量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贡献率较低,若在科技支撑不够、创新驱动乏力的条件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缺乏融合的动力,即使融合发展也是粗放的融合、松散的联结,呈现低端的效益。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和村镇的产业载体,具备科技推广应用、创新驱动引领的优势,将科技元素嵌入产业链上中下游、植入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中,能契合产业融合的动力需求并彰显融合发展的多重效益。
县域特色产业亦遵循微笑曲线揭示的产业附加值规律: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特色产业的研发平台、检验平台;中游环节指特色产业的原料基地和产业园区,包括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下游环节指特色产业的品牌、营销、物流、服务,包括物流体系、交易平台、会展平台。
特色产业上游环节的科技注入,能够提高研发设计的创新含量、建立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基于县域科技力量薄弱的现实,需要抢抓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机遇,主动对接科研院所的研发团队,秉持开放化和高端化的发展理念,在引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效率。
特色产业中游环节的科技注入,可以促进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和集约化,适应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县域特色产业引入科技手段可以推进生产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完善特色产业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水平,升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种植养殖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引入物联网监测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智能节水灌溉,体现种植养殖业基地的现代化水平。
特色产业下游环节的科技注入,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营销业态、提高物流体系效率、搭建会展平台,实现营销服务、物流配送、品牌宣传的专业化和体系化。湖北省蕲春县通过品牌建设,发挥名牌引领作用,实施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共享李时珍商标作为地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拓展市场和多元化经营,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丰富了产品市场营销和推广体系。每年举办的世界艾草大会、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向外宣传推介中医药养生产业的窗口,促进了蕲艾特色产业发展并引领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
[2]吕岩威,刘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10).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
[4]朱信凯,徐星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5]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
[6]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
[7]李治,王东阳.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9).
[8]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9]刘洪银.以农产品外贸市场拓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7,(9).
[10]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
[11]刘海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6,(10).
[12]匡远配,杨洋.农业产业化带动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J].湖南社会科学,2017,(5).
[13]欧阳胜.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案例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10).
[14]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業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
[15]赵霞,姜利娜.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促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11).
[16]李玉磊,李华,肖红波.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6,(6).
[17]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4).
[责任编辑:张英秀]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8)06-0074-08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系统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涵盖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能体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提升产业素质,也可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多重效益。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和村镇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具备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的积累优势。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文献研究梳理
已有对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在分析框架与宏观融合路径探讨、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研究和具体环节剖析、区域案例分析、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
1.分析框架与宏观融合路径
苏毅清等学者从融合程度、融合方式、融合目的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浙江、湖北、重庆、河南、安徽、山东六省市的融合进展情况做了实证分析[1]。吕岩威等人以山东省不同区域的实践将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概括为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引领、工商资本引领、现代电商平台支撑等类型;具体融合方式有产业渗透、产业重组、产业交叉,并提出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选择融合方式的政策建议[2]。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用地制度、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保险政策、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持、创新市场监管方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保政策等[3]。朱信凯等学者从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融合主体的竞争力、推进金融扶持政策和方式创新、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融合路径[4]。
2.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
王乐君提出产业融合需要依托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引导机制、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常态机制[5]。姜长云总结了农村产业融合的五种路径,即产业链顺向延伸融合、产业链逆向延伸融合、农业产业集群融合、服务业引领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提出农村产业融合的着力点应放在创新农村服务业发展、培育产业融合的创新能力、稳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6]。李治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内在必然性,基于产业发展升级规律和产业组织形式变化的趋势,提出构建产业融合的制度体系应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主旨[7]。
3.产业融合不同环节剖析
李云新等人以湖北省随县345户农村家庭为研究样本,运用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的效应为59%;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在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设计中应稳固并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8]。刘洪银从国际贸易开放的视角指出我国目前农产品外贸结构呈现逆差、初级农产品出口的特征,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提出开拓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推广信息化应用、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险政策等举措,以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拉动国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9]。
4.区域案例解读
芦千文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在产业融合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做法[10]。刘海洋探讨了吉林市孤店子镇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先导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方式[11]。匡远配基于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区情和农业基础提出了差别化的融合路径与对策[12]。欧阳胜总结了武陵山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纵向一体化延伸、农旅一体化带动、电商平台助推和基层党组织引领四种典型模式[13]。
5.国际经验借鉴
姜长云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的国情差异,包括日本高城镇化率促成的农村混合居住、农产品地产地销的发展特点,中国可以借鉴优先支持当地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注重保护本土化经营主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主动权等经验[14]。赵霞从荷兰发展集约农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创意农业方面提出借鉴举措,包括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提高农业补贴的针对性、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15]。李玉磊等人引介韩国和法国的做法:韩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促进融合发展,如选定50项核心技术进行国家投资、重点攻关,提供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持;法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了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的效率和融合发展的共享效益[16]。
总而言之,已有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不断细化、从国际经验到国内实践不断落地、从单方面突破向系统整体推进的研究趋势。特色产业作为县域、镇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地域品牌、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群。国内从特色产业角度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鲜见,因此,立足不同区域特色产业基础,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升级趋势,将特色产业嵌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中,这对提升特色产业素质和效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符合世界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技术变革、需求多元、创新驱动的支撑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越来越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多重效益。在世界范围内,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世界农业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理念模式。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業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素质日渐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壮大,为农业农村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注入了新鲜活力。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进而提出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第一产业建基地、第二产业深加工、第三产业强配套,在各产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紧密的相互关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体现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促进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种养殖,为第二产业精细化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第二产业按照现代产业组织生产加工又带动了第一产业的标准化;一、二产业的成长壮大催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分工,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对象和市场空间;服务业又会助推农业的产业化和加工业的专业化,由此形成一二三产业循环促进、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体系(参见图1)。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融合主体、融合方式、利益联结、融合服务等几个方面。
一是培育新型融合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势必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从而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优势,克服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弊端。二是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产业融合发展的形态表现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多种功能、运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引导产业集聚过程中促进融合的产业生态形成。三是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产业融合发展的落脚点还要体现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这也是农户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动力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订单农业、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发展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分享度与获得感。四是完善多渠道产业融合服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分工细化的趋势,需要在资金、人才、科技等核心要素配置上发挥专业化部门的优势,以专业化的要素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特色产业是基于不同区域的独特资源禀赋条件,依据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具有优势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体系,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创意设计、消费体验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县域和村镇层面的特色产业在成长初期多表现为特色产品的初级开发。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导向,特色产业逐步成为农村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以特色产业为载体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升级新业态、开辟新模式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特色产业表现出驱动产业融合主体生成并产生规模效应、引领产业融合方式创新并产生集聚效应、稳固产业融合收益共享并产生示范效应、催生产业融合服务分工并产生溢出效应等一系列优势。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是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6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蕲春作为我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加工集聚区,是四大艾草之首——蕲艾的发源地。近年来蕲春确立了打造蕲艾“百亿产业·中国艾都”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扶持引导、成立蕲艾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蕲艾产业协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蕲艾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竞争由无序到有序、从单一产品开发到全产业链布局的发展飞跃,2017年蕲艾产业产值超过30亿元。
蕲春县凭借李时珍地域标签、依托中医药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契合了国家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对广大县域通过特色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和推广意义。
1.标准化种植与精细化加工联结一、二产业良性互动
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表现为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中医药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深加工产品过程中带动了药材种植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药材种植业的标准化和基地化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加工业的体系化发展,形成一、二产业的良性互动。2017年蕲春县在工商注册的涉艾企业有1066家,加工企业有288家,产值过1000万元的有25家,过5000万元的有7家,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开发了涵盖艾灸养生、洗浴保健、熏蒸消毒、清洁喷雾、外敷保健、日用保健品、中间体提取、艾疗器械、保健食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20个系列共700多种产品,拥有专利145个、批准文号14个。以蕲艾产业为基础,引进中成药加工、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日化产品、中药保健品等国内外医药知名企业从而壮大了产业规模。加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保障,蕲春县在规划加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导种植业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千亩蕲艾种植示范基地,结合精准扶贫和现代农业产业政策的引导,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现代种植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向农户推广“六边”(即田边、地边、山边、屋边、河边、湖边)生态种植蕲艾。全县种植企业达到60余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9家,种植面积超过5000公顷,艾叶年产量12万吨,原料自供率达到80%。 药材种植与加工的良性互动,既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也促进了药材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产业竞争力。药材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拉动了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效应让农民接受了农业产业化理念,订单农业、智慧農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逐步推广;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又催生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地方依托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优势招商引资,更多企业进驻壮大了市场主体规模,奠定了产业集群基础。
2.研发创新与营销服务密切、二三产业联系
从初级农产品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只是拉长农业产业链的第一步,凭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刺激服务业需求,推动加工业向产业链条上游的育种研发、产品设计环节延伸,向下游的营销物流、品牌服务环节延伸,才能进一步让产业链变粗拉长。
蕲春县为提高蕲艾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核心竞争力,注重研发创新与科技支撑,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该县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世界艾灸大会等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联系,成立了国家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艾产业化联盟,筹建蕲艾研究院,以科研院所为平台吸引了全国三十多位艾专家和六十多家与艾相关的企业加盟艾产业发展,在产学研结合中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频率,促进蕲艾产品的提档升级。在专业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有力支撑下,清艾条、艾灸贴、喷雾剂等蕲艾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科技研发机构落户带来的溢出效应也逐步显现,不仅提升了蕲艾产业种植加工的科技含量,也对农业其他种植养殖业的育种研发、土壤测方施肥带来促进,助推了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蕲艾产业深加工的快速发展和蕲艾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为服务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服务对象,刺激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契合国家倡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蕲春将艾叶的养生功效与针灸烟熏等中医药方法有机结合,发展艾灸养生馆67家,品牌连锁加盟店16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4856万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起了蕲仁堂、蕲艾堂、千年艾等一批遍布全国的连锁养生馆品牌。在零售业发展方面,当地运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蕲艾产品销售,县内外销售和代理销售蕲艾产品的实体店已发展到七百多家;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有超过500家网店销售蕲艾产品,其中有三十余家是天猫旗舰店和皇冠、蓝钻级别的蕲艾电商,2016年蕲艾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2.2亿元,占销售总额的68.2%。以蕲艾产业为突破口,电子商务的优势快速显现,带动了其他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产品的销售与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的优势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物流保障。蕲艾产品加工业的成长壮大,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兴起,蕲艾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效应又刺激了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科技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3.体验消费与健康旅游串联一二三产业
依托农业农村地域景观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业,进而拉动农产品消费和加工业发展,是广大县域和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普遍形态。蕲春县凭借艾产业的独特优势开发休闲养生、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推进中医药养生和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基础上对旅游、文化、健康的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符合健康养生需求的生态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多要素环节,串接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且旅游活动以客源人流为载体,集聚了人气、吸引了要素,让游客和企业看到了商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保障。蕲春县以“蕲艾+互联网”“蕲艾+药交会”“蕲艾+文化赛事”等为文化载体,举办“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艾灸吉尼斯世界记录”等旅游节庆活动,展示蕲艾的养生功效和神奇魅力。2017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中,蕲春县所在的黄冈市作为竞选城市之一参演并完美胜出;在黄冈市展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过程中,蕲春县凭借李时珍故乡和蕲艾品牌成为黄冈市健康产业的亮丽名片,也为蕲春艾产业做了一次成功的宣传和营销。
蕲春县发展休闲养生、康养度假旅游业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并且以艾叶健康为特色的衍生产品包括鞋垫、足贴、牙膏、精油、蒸汽眼贴、清新剂、足浴包、艾艾贴、枕头、洗发水等,带动了蕲艾产品和加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宣传了蕲艾健康养生优势的独特禀赋,让游客在休闲旅游中体验了养生、收获了健康,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途径。
四、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对策
1.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的谋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规划引领、产业政策扶持、区域政策安排促进资源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特色产业的规划需要在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方面做出部署,明晰产业融合主体、融合方式、利益联结、融合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举措。在融合主体方面,通过鼓励土地流转、土地确权颁证、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等举措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和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作用,成立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以壮大产业融合主体。在融合方式方面,明确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特色产业功能、运用“互联网+”手段、依托城镇化聚集要素等多种方式。在利益联结方面,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完善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利益共享,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契约意识,稳固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融合服务方面,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需求。 湖北省蕲春县在中医药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特别重视规划的引导作用,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蕲艾产业、李时珍品牌引领产业联动,打造蕲艾种植板块、加工板块、艾灸养生板块、商务板块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此外,还对药材种植、医药工业、医药物流、医药文化旅游、医药养生养老等行业做出规划部署。得益于规划的统筹安排与指导布局,蕲艾产业已成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朝着打造千亿医药养生产业的方向不断迈进。蕲艾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蕲艾深加工产品开发日益丰富,蕲艾文化旅游、物流科技等服务业快速兴起。蕲艾小镇成为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在互促互进中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
2.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整体推进产业融合
产业发展依靠企业支撑,产业融合发展同样有赖于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秉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整体推进产业融合,更能够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增强对市场竞争的适应性。蕲春县在依托蕲艾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引入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北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控股公司,专注于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城市综合开发、实体产业、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拥有三十余家出资公司,企业员工总数达一万余名。2013年,蕲春县人民政府与湖北联投集团签订了《建设李时珍文化旅游区战略合作协议》,借助联投集团丰富的产业运营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的经验优势,以蕲艾产业为载体推进“药旅联动”,布局大健康产业链条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湖北联投集团与蕲春县赤龙湖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湖北联投蕲春投资有限公司”,以李时珍医药文化为主题,以规划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时珍·艾城”为载体,以“农业+医药+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为路径,依托赤龙湖原生态环境和蕲春医药产业,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农业、体育等特色产业互动的国际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创新试验区、国家湿地体验生态示范区。“时珍·艾城”涵盖蕲州古街、湿地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园、本草纲目馆、李时珍纪念馆、清风别院等项目,联投集团蕲春公司与蕲春县政府运用PPP合作形式,共同开展蕲州古镇修复工程,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彰显古镇文化魅力。通过古镇古街建筑载体、蕲春艾灸非遗传承、蕲艾保健养生产品、健康文化体验旅游构建全方位文化展示、全域旅游的空间布局。特色产业撑起的特色小镇逐步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地域单元,成为县域经济和城镇體系的新增长极[17]。
3.整合资金人才要素促进产业融合
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等重点要素的保障:产业融合的新业态需要整合零散的扶持资金从而形成合力;产业融合的新主体需要多层次技术人才支撑。蕲春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融合投入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年度和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鼓励和引导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推广定制化金融服务,增设面向医药产业的专营服务机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产业扶持资金、设立蕲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在人才支撑方面,秉持“但求所用、不求所在”的引才理念,选聘首席专家、组建科研团队,筹建蕲艾研究院、蕲艾检测中心,承接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产业外溢,设立武汉生物研究院蕲春分院。依托这些科研院所的研发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人才进驻,建立高端智库,培育和引进专家型、科技型、实用型多元人才体系。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多种形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满足蕲艾医药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
4.弥补科技短板提高融合质量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贡献率较低,若在科技支撑不够、创新驱动乏力的条件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缺乏融合的动力,即使融合发展也是粗放的融合、松散的联结,呈现低端的效益。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和村镇的产业载体,具备科技推广应用、创新驱动引领的优势,将科技元素嵌入产业链上中下游、植入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中,能契合产业融合的动力需求并彰显融合发展的多重效益。
县域特色产业亦遵循微笑曲线揭示的产业附加值规律: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特色产业的研发平台、检验平台;中游环节指特色产业的原料基地和产业园区,包括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下游环节指特色产业的品牌、营销、物流、服务,包括物流体系、交易平台、会展平台。
特色产业上游环节的科技注入,能够提高研发设计的创新含量、建立特色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产业竞争的话语权。基于县域科技力量薄弱的现实,需要抢抓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机遇,主动对接科研院所的研发团队,秉持开放化和高端化的发展理念,在引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效率。
特色产业中游环节的科技注入,可以促进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和集约化,适应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县域特色产业引入科技手段可以推进生产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完善特色产业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水平,升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种植养殖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引入物联网监测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智能节水灌溉,体现种植养殖业基地的现代化水平。
特色产业下游环节的科技注入,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营销业态、提高物流体系效率、搭建会展平台,实现营销服务、物流配送、品牌宣传的专业化和体系化。湖北省蕲春县通过品牌建设,发挥名牌引领作用,实施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共享李时珍商标作为地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拓展市场和多元化经营,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丰富了产品市场营销和推广体系。每年举办的世界艾草大会、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李时珍蕲艾健康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向外宣传推介中医药养生产业的窗口,促进了蕲艾特色产业发展并引领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
[2]吕岩威,刘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10).
[3]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
[4]朱信凯,徐星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5]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
[6]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5).
[7]李治,王东阳.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7,(9).
[8]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9]刘洪银.以农产品外贸市场拓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7,(9).
[10]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1).
[11]刘海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6,(10).
[12]匡远配,杨洋.农业产业化带动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J].湖南社会科学,2017,(5).
[13]欧阳胜.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武陵山片区的案例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10).
[14]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業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
[15]赵霞,姜利娜.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促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11).
[16]李玉磊,李华,肖红波.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6,(6).
[17]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4).
[责任编辑:张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