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之中,大数据时代下解读技术数据所呈现出的结果越来越明晰化。以作为两化融合实验区的沈阳各大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情况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工信部制定《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判断并分析其两化融合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新常态下沈阳市应该加强智能制造设备制定生产计划及个性化产品、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等信息化程度,与此同时将劳动密集度转变为人才密集度的工业企业生产模式。以沈阳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适应新常态后两化融合程度,并提出沈阳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策略建议,为两化融合领域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新常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61
1 引 言
20世纪末期,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使得世界很快催生出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一个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造就“信息”自圆其说的时代,信息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化”扩大了人们对市场容量的需求,引领人们走进一个全新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迎来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则成为近30年来人们所追捧的发展状态。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两会第三次会议政府报告中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2025”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技术升级等因素的变化,这个拥有着我国最广泛、最重要的工业企业的基地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迎合“新常态”,要重新斟酌“振兴”的思路和未来的走势。而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缩影,2011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所以,通过对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的研究,对沈阳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研究总结。
2 沈阳市两化融合现状与问题
2.1 沈阳市两化融合现状
2.1.1 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调查
依据2013年国家工信部编制完成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以及8月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2013〕317号)中明确提出的“工业企业、行业和区域应依据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开展企业对标,加强示范带动,引导企业逐级提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的精神要求,2014年上半年,沈阳市经信委在沈阳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铁西区、大东区五个区开展评估试点工作。2014年末,在沈阳市各县(区)应用国家评估规范系统,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五大市级试验区中参与评估样本企业数量为232家,其中有效样本169家。样本中大型企业30家,中小型企业139家。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数量达52家,占样本总数31%。样本数量及来源如下表。
样本企业数量及来源
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医药化工航空航天制造钢铁及有色金属
5219211191181437
2.1.2 骨干企业撑起较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沈阳工业企业形成了以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企业为骨干,在机械装备、汽车、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初步形成由原有骨干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外资骨干企业构成的适应新型产业体系发展的骨干企业群。骨干企业与总体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比较如图1。
图1 骨干企业与总体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比较
2.2 沈阳市两化融合的主要问题
2.2.1 整体上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形成装备成套的市场优势
在装备制造的工业企业中传统装备制造设备和现代新兴装备制造设备共存,并且数字化生产设备占总设备的一半以上,但是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却不到一半。建立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总体上远远没有达到五成,总体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数量占生产线总数比例为34.26%,骨干企业还需带动其他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2.2.2 企业核心能力不强导致与信息化结合缺乏连结
困扰机床行业多年的“大而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本土技术结合再创新的能力不强。在新常态中,这些问题与经济增速减慢形成互相吞噬的状态,企业继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 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对策
两化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长期的過程,将始终伴随社会、经济、产业、信息技术等的发展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协同结合。通过信息手段将知识、资源集成在一起,在共享的平台里使信息的连接更为紧密和有效,为企业的设计、制造、生产、服务提供相应的支撑。
3.1 提高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企业的等级
沈阳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服务能力方面。因此只有让企业家甚至企业员工深刻认识到信息划时代的影响力与实践力才能使企业脱胎换骨,彻底接受两化融合的步骤。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依托先进技术的支撑打造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更能催生出产品的创新力。例如,装备制造型企业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几个城市,投入先进技术的数字装备与各地、各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将会使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升一个层次。
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初识、辨别、发展和反思等步骤。工业软件、智能设备、生产计划的智能生成等是“两化”的调和剂,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从长期发展来看,智能技术等将促进传统工业从信息化向集成化和智能化过渡。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企业业务流程能否与信息化系统相匹配,做好适时调整。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强化装备配套能力,打造产业配套市场。同时,企业要建立一个从主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再到车间作业计划和车间作业管理的完整的计划体系。并将企业过去经验和当下状况进行分析,打造“智能生成”体系。 3.2 多角度增加技术研发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企业多以传统技术为主,大多数先进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和机械产品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例如要实现装备制造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新耐料技术,现代设计技术,超精密、超高速加工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向工业企业的渗透,走科技含量高、工匠精神的集约式发展之路,摆脱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服务与产品创新等)低的现状。在信息膨胀的时代,实现人工智能化普及程度可以大大增加企业核心研发能力,可与品牌网站合作设立公开课,将技术通过信息化传播并普及员工,无形之中减少了以往员工出差学习的费用。此外人才的引进是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催化剂,新注入的人才不仅使企业获得新生力量,还可以本质上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另外,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可以增加企业建立以需求为基础的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从生产环节开始的服务:售前了解客户需求,根据需求“定制”产品;销售中抓住季节变化,为客户调整机器精度设置;售后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等“私人定制”式的客户需求被数字化工业设备所满足。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客户建立交流网站来分享使用感受,在网站设立技术课程,让客户更加理性、专业消费,提升企业形象。这样在使客户了解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生产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进而提出设备改进的地方,这样就给企业的研发者提供了研发改进的渠道,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
3.3 打造大型企业内部的“小微企业”
中国工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4.15%。2014年底,沈阳市小微型企业有339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8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6.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会上表示,2014年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为契机,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满足中小企业多种需求、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二是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成功案例、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研究;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辅导和应用推广等活动。
沈阳市工业企业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大型企业,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信息化集中程度不高,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可以效仿政策规划方法,将企业内部分型号、分工序、分工种等等方式打造企业内部的“小微企业”模块式管理。
3.4 绿色制造,节能减排
沈阳地区两化融合2014年调查中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总体仅达到16.75%,面对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必须广泛采用精密、精确、少能耗、无污染的先进制造技术,减少传统工业企业在资源与能源、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浪费与破坏。要形成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动化设备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形成机控和人工控制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
3.5 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工业企业革命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技术=制造业革命。这三项要素都包含智力因素,靠劳动密集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内在矛盾处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表现的更为突出,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由埋头生产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延展竞争力。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提升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管理能力,革新两化事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越是外部需求萎缩,越是需要练内功,只有智者才能胜出。
参考文献:
[1]朱金周.两化融合[J].数据通信, 2014 (5).
[2]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现状、 经验和趋势分析[J].中國信息界, 2011( 10).
[3]张劼圻, 郑建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理论体系[J].情报科学, 2013(1).
[4]杨东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3.
[关键词]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新常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3.161
1 引 言
20世纪末期,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使得世界很快催生出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一个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造就“信息”自圆其说的时代,信息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化”扩大了人们对市场容量的需求,引领人们走进一个全新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迎来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则成为近30年来人们所追捧的发展状态。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两会第三次会议政府报告中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推动“中国制造2025”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技术升级等因素的变化,这个拥有着我国最广泛、最重要的工业企业的基地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迎合“新常态”,要重新斟酌“振兴”的思路和未来的走势。而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缩影,2011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所以,通过对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的研究,对沈阳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研究总结。
2 沈阳市两化融合现状与问题
2.1 沈阳市两化融合现状
2.1.1 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调查
依据2013年国家工信部编制完成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以及8月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2013〕317号)中明确提出的“工业企业、行业和区域应依据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开展企业对标,加强示范带动,引导企业逐级提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的精神要求,2014年上半年,沈阳市经信委在沈阳市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铁西区、大东区五个区开展评估试点工作。2014年末,在沈阳市各县(区)应用国家评估规范系统,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五大市级试验区中参与评估样本企业数量为232家,其中有效样本169家。样本中大型企业30家,中小型企业139家。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数量达52家,占样本总数31%。样本数量及来源如下表。
样本企业数量及来源
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农产品深加工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医药化工航空航天制造钢铁及有色金属
5219211191181437
2.1.2 骨干企业撑起较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沈阳工业企业形成了以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企业为骨干,在机械装备、汽车、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初步形成由原有骨干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外资骨干企业构成的适应新型产业体系发展的骨干企业群。骨干企业与总体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比较如图1。
图1 骨干企业与总体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比较
2.2 沈阳市两化融合的主要问题
2.2.1 整体上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形成装备成套的市场优势
在装备制造的工业企业中传统装备制造设备和现代新兴装备制造设备共存,并且数字化生产设备占总设备的一半以上,但是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却不到一半。建立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产品总体上远远没有达到五成,总体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数量占生产线总数比例为34.26%,骨干企业还需带动其他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2.2.2 企业核心能力不强导致与信息化结合缺乏连结
困扰机床行业多年的“大而不强”的状况依然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本土技术结合再创新的能力不强。在新常态中,这些问题与经济增速减慢形成互相吞噬的状态,企业继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 沈阳市两化融合发展对策
两化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长期的過程,将始终伴随社会、经济、产业、信息技术等的发展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协同结合。通过信息手段将知识、资源集成在一起,在共享的平台里使信息的连接更为紧密和有效,为企业的设计、制造、生产、服务提供相应的支撑。
3.1 提高信息技术全面融入企业的等级
沈阳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服务能力方面。因此只有让企业家甚至企业员工深刻认识到信息划时代的影响力与实践力才能使企业脱胎换骨,彻底接受两化融合的步骤。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依托先进技术的支撑打造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更能催生出产品的创新力。例如,装备制造型企业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几个城市,投入先进技术的数字装备与各地、各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整合,将会使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升一个层次。
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融合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初识、辨别、发展和反思等步骤。工业软件、智能设备、生产计划的智能生成等是“两化”的调和剂,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从长期发展来看,智能技术等将促进传统工业从信息化向集成化和智能化过渡。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企业业务流程能否与信息化系统相匹配,做好适时调整。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强化装备配套能力,打造产业配套市场。同时,企业要建立一个从主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再到车间作业计划和车间作业管理的完整的计划体系。并将企业过去经验和当下状况进行分析,打造“智能生成”体系。 3.2 多角度增加技术研发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企业多以传统技术为主,大多数先进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和机械产品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例如要实现装备制造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新耐料技术,现代设计技术,超精密、超高速加工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向工业企业的渗透,走科技含量高、工匠精神的集约式发展之路,摆脱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服务与产品创新等)低的现状。在信息膨胀的时代,实现人工智能化普及程度可以大大增加企业核心研发能力,可与品牌网站合作设立公开课,将技术通过信息化传播并普及员工,无形之中减少了以往员工出差学习的费用。此外人才的引进是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催化剂,新注入的人才不仅使企业获得新生力量,还可以本质上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
另外,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可以增加企业建立以需求为基础的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从生产环节开始的服务:售前了解客户需求,根据需求“定制”产品;销售中抓住季节变化,为客户调整机器精度设置;售后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等“私人定制”式的客户需求被数字化工业设备所满足。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客户建立交流网站来分享使用感受,在网站设立技术课程,让客户更加理性、专业消费,提升企业形象。这样在使客户了解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客户更加了解自己的生产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进而提出设备改进的地方,这样就给企业的研发者提供了研发改进的渠道,提高了企业研发能力。
3.3 打造大型企业内部的“小微企业”
中国工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4.15%。2014年底,沈阳市小微型企业有339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8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6.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会上表示,2014年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为契机,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满足中小企业多种需求、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二是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成功案例、网络安全等热点问题研究;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辅导和应用推广等活动。
沈阳市工业企业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大型企业,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信息化集中程度不高,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工业企业可以效仿政策规划方法,将企业内部分型号、分工序、分工种等等方式打造企业内部的“小微企业”模块式管理。
3.4 绿色制造,节能减排
沈阳地区两化融合2014年调查中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总体仅达到16.75%,面对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必须广泛采用精密、精确、少能耗、无污染的先进制造技术,减少传统工业企业在资源与能源、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浪费与破坏。要形成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动化设备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的比例,形成机控和人工控制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
3.5 提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工业企业革命势在必行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技术=制造业革命。这三项要素都包含智力因素,靠劳动密集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内在矛盾处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表现的更为突出,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由埋头生产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延展竞争力。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提升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管理能力,革新两化事业,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越是外部需求萎缩,越是需要练内功,只有智者才能胜出。
参考文献:
[1]朱金周.两化融合[J].数据通信, 2014 (5).
[2]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现状、 经验和趋势分析[J].中國信息界, 2011( 10).
[3]张劼圻, 郑建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理论体系[J].情报科学, 2013(1).
[4]杨东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