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牧民是特色農牧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是农牧业产业化的最终目的,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的方式会影响农牧业产业化最终目的的实现。农牧民参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需要分析,政府要重点做好要素定价、社会保障、农牧民扶持、农牧民培训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牧民权益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46
农牧业产业化中,农牧民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是首要的目标,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是最终的目的。农牧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对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最终目的的实现,在效率上有一定的差别。参与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进而生活水平提高这个良性循环过程的形成出现不同的路径。因此,有必要厘清农牧民参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之间的差别,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
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实现。在初期的政策设计中,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种参与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逻辑演变。通过分析,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作为产业工人参与农牧业产业化
这种模式是农牧民以劳动力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换进入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市场主体,也就是进入农牧业企业,作为企业员工参与产业化进程。企业使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变成了在“农场”做工的农业工人,农牧民在农牧业产业化中的主要身份是劳动力,其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工资性收入,在整个生产剩余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农牧民不承担农牧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也是间接的,几乎没有管理成本。
12作为地租收取者的土地使用权人
这种模式是指农牧民通过市场交易出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以获得类似于租金的收入。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不承担农牧业生产的市场和自然风险;农牧民的收入和土地(草场)这一要素的价格以及占有的土地(草场)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而要素定价又取决于农牧民的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如果农牧民分散地进行市场谈判,则付出的管理成本较低,如果以组织化的方式进行市场谈判,则要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
13作为个体生产者
在这种模式下,个体农民分散进行生产,且主要提供初级产品,很少涉及产品的加工、销售等其他领域。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承担所有的自然风险,在产品出售上面临较低的市场风险;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利的地位,无论是在生产资料的购买上还是在产品价格上,议价能力都比较有限,所获得的生产剩余比较少。农牧业产业化的应有之义包含克服农牧民生产和经营的分散状况,以此来对抗自然和市场风险,在实践中,“公司+农户”的形式比较普遍,初看这不是农户分散经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取得交易优势,在策略上会有意识地让农民处于分散甚至竞争状态,以降低其整体的议价能力,所以,农牧民在实际上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14作为合作社成员
作为合作社成员参与产业化进程,使得农牧民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有了合作,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都有好处,自然风险的承担能力得到加强,这本身对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农牧民的市场地位有所提高,议价能力也获得提升,市场风险降低,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生产剩余;而且合作社运行也是一个社会资本积累和“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社会效益较高。但是,合作社的运转也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并且合作社的良好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本和管理能力,因此,农牧民也要面临合作管理方面的挑战。
15作为参股者的土地使用权人
除了上述几种模式,农牧民也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市场主体,以此来参与整个产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农牧民参股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草场),和收取“租金”相同,农牧民的收入和土地(草场)这一要素的价格以及占有的土地(草场)数量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部分承担自然和市场风险,但是也要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
2不同参与方式之间的效率比较
无论农牧民以何种方式参与,都存在一个成本收益分析问题,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农牧业生产同时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的参与模式,风险承担和控制成本不同;在市场主体权利能力不同的条件下,农牧民的剩余索取能力是不同的——而往往,分散的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牧区社会资本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农牧民的参与方式,如果社会资本积累较多,合作比较容易发生,则农牧民以合作社方式参与农牧业产业化获利较多,相反,如果社会资本状况堪忧,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本文第二部分谈到的几种模式的效率如下表所示。
以上几种模式是农牧民参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各有利弊,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农牧民收入的提高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多种方式是可以组合运用的,根据一定地域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灵活、弹性的组合方式,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和变通,可以为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提供足够丰富的备选方案。
3做好重点工作,保障农牧民顺利加入产业化进程
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组织能力,农牧民实际上都处于弱势地位,而政府则是主导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因此,在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农牧民的权益。政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31土地和草场定价
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产业化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尽管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是由市场自行决定的,但是,市场主体由于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主体的市场地位是不同的,这样,各市场主体的议价能力就有高下之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要素的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农牧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土地和草场的价格由于农牧民议价能力较弱而不能争取到合理的价格,对农牧民来说就意味着较大的损失。因此,政府应该帮助在议价能力上处于弱势的农牧民取得土地和草场的合理价格,无论土地和草场的价格是以租金还是以股权的形式表现,都能为农牧民在产业化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实现这个目的,基层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农牧民自治组织比如村委会、嘎查委员会的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基层民主和农牧民合作能力将会尤为重要。
32农牧民社会保障
进入产业化之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更高的市场化水平,由此,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面对更深刻的市场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的社会保障会变得尤为重要。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要敦促产业化中的其他组织尤其是企业做好参与产业化的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要倡导企业履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33农牧民资金、技术、政策扶持——进入加工、销售领域,或者自主创业
实践经验表明,农牧业和工业一样存在着“微笑曲线”,和农牧业生产相关的二、三产业,尤其是农牧业服务体系存在着更高的利润,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金融、税收、技术支持等手段积极帮助农牧民进入与特色农产品相关的第三产业部门,或者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尽可能促使农牧民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中利润较高的环节。
34农牧民教育培训——智力支持
产业化对农牧民的生产技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生产技能不高的人群会越来越难以参与产业化进程。因此,对农牧民的培训也是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要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能,也要提高农牧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包括必要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要为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也要由政府来确定。因此,在农牧业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农牧民如何以高效率的方式参與产业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各级政府。在政府、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和农牧民的三方博弈中,农牧民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农牧业产业化必须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但是,政府仍然需要为农牧民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且在这些方面政府也的确是大有可为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的考虑和设计。因此,涉农、涉牧相关部门必须要“以农牧民为本”来组织特色农牧业产业化,保障农牧民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8-17
[2]郭天霞四川省农业产业化三种组织模式的风险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3]王克喜,毛圆圆,谭幸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4-21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牧民权益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46
农牧业产业化中,农牧民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是首要的目标,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是最终的目的。农牧民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对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最终目的的实现,在效率上有一定的差别。参与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使得整个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进而生活水平提高这个良性循环过程的形成出现不同的路径。因此,有必要厘清农牧民参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之间的差别,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
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实现。在初期的政策设计中,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种参与方式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逻辑演变。通过分析,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作为产业工人参与农牧业产业化
这种模式是农牧民以劳动力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换进入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市场主体,也就是进入农牧业企业,作为企业员工参与产业化进程。企业使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变成了在“农场”做工的农业工人,农牧民在农牧业产业化中的主要身份是劳动力,其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工资性收入,在整个生产剩余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农牧民不承担农牧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也是间接的,几乎没有管理成本。
12作为地租收取者的土地使用权人
这种模式是指农牧民通过市场交易出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以获得类似于租金的收入。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不承担农牧业生产的市场和自然风险;农牧民的收入和土地(草场)这一要素的价格以及占有的土地(草场)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而要素定价又取决于农牧民的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如果农牧民分散地进行市场谈判,则付出的管理成本较低,如果以组织化的方式进行市场谈判,则要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
13作为个体生产者
在这种模式下,个体农民分散进行生产,且主要提供初级产品,很少涉及产品的加工、销售等其他领域。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承担所有的自然风险,在产品出售上面临较低的市场风险;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利的地位,无论是在生产资料的购买上还是在产品价格上,议价能力都比较有限,所获得的生产剩余比较少。农牧业产业化的应有之义包含克服农牧民生产和经营的分散状况,以此来对抗自然和市场风险,在实践中,“公司+农户”的形式比较普遍,初看这不是农户分散经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取得交易优势,在策略上会有意识地让农民处于分散甚至竞争状态,以降低其整体的议价能力,所以,农牧民在实际上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14作为合作社成员
作为合作社成员参与产业化进程,使得农牧民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有了合作,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都有好处,自然风险的承担能力得到加强,这本身对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农牧民的市场地位有所提高,议价能力也获得提升,市场风险降低,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生产剩余;而且合作社运行也是一个社会资本积累和“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社会效益较高。但是,合作社的运转也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并且合作社的良好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本和管理能力,因此,农牧民也要面临合作管理方面的挑战。
15作为参股者的土地使用权人
除了上述几种模式,农牧民也可以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市场主体,以此来参与整个产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农牧民参股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草场),和收取“租金”相同,农牧民的收入和土地(草场)这一要素的价格以及占有的土地(草场)数量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部分承担自然和市场风险,但是也要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
2不同参与方式之间的效率比较
无论农牧民以何种方式参与,都存在一个成本收益分析问题,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农牧业生产同时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的参与模式,风险承担和控制成本不同;在市场主体权利能力不同的条件下,农牧民的剩余索取能力是不同的——而往往,分散的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牧区社会资本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农牧民的参与方式,如果社会资本积累较多,合作比较容易发生,则农牧民以合作社方式参与农牧业产业化获利较多,相反,如果社会资本状况堪忧,合作社内部管理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本文第二部分谈到的几种模式的效率如下表所示。
以上几种模式是农牧民参与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每一种方式都各有利弊,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农牧民收入的提高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多种方式是可以组合运用的,根据一定地域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灵活、弹性的组合方式,以上几种方式的组合和变通,可以为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提供足够丰富的备选方案。
3做好重点工作,保障农牧民顺利加入产业化进程
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组织能力,农牧民实际上都处于弱势地位,而政府则是主导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因此,在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农牧民的权益。政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31土地和草场定价
根据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产业化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尽管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是由市场自行决定的,但是,市场主体由于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主体的市场地位是不同的,这样,各市场主体的议价能力就有高下之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要素的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农牧民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土地和草场的价格由于农牧民议价能力较弱而不能争取到合理的价格,对农牧民来说就意味着较大的损失。因此,政府应该帮助在议价能力上处于弱势的农牧民取得土地和草场的合理价格,无论土地和草场的价格是以租金还是以股权的形式表现,都能为农牧民在产业化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实现这个目的,基层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农牧民自治组织比如村委会、嘎查委员会的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基层民主和农牧民合作能力将会尤为重要。
32农牧民社会保障
进入产业化之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更高的市场化水平,由此,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面对更深刻的市场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的社会保障会变得尤为重要。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要敦促产业化中的其他组织尤其是企业做好参与产业化的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要倡导企业履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33农牧民资金、技术、政策扶持——进入加工、销售领域,或者自主创业
实践经验表明,农牧业和工业一样存在着“微笑曲线”,和农牧业生产相关的二、三产业,尤其是农牧业服务体系存在着更高的利润,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金融、税收、技术支持等手段积极帮助农牧民进入与特色农产品相关的第三产业部门,或者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尽可能促使农牧民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中利润较高的环节。
34农牧民教育培训——智力支持
产业化对农牧民的生产技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生产技能不高的人群会越来越难以参与产业化进程。因此,对农牧民的培训也是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要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能,也要提高农牧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包括必要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要为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也要由政府来确定。因此,在农牧业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农牧民如何以高效率的方式参與产业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各级政府。在政府、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和农牧民的三方博弈中,农牧民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农牧业产业化必须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但是,政府仍然需要为农牧民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且在这些方面政府也的确是大有可为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的考虑和设计。因此,涉农、涉牧相关部门必须要“以农牧民为本”来组织特色农牧业产业化,保障农牧民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8-17
[2]郭天霞四川省农业产业化三种组织模式的风险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3]王克喜,毛圆圆,谭幸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