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痛苦和焦虑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并不是无忧无虑的。
  
  人们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从未亲身经历生活的磨难,从未亲身品尝生活的艰辛,因此认为儿童是不知愁滋味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下面的两个小案例足以说明儿童们并不是无忧无虑的,而是充满痛苦和焦虑的。
  
  1
  一位母亲说:“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我爱人叫他穿他平时最喜欢穿的那双球鞋。可是这天儿子却意外地不肯穿,执意要穿那双白跑鞋。问他为什么不肯穿球鞋,他什么也不说。后来我们在他的一次语文作业中找到了答案。这次语文作业是这样的:‘请你写出自己最难忘的几件事’。我儿子是这样写的:‘我天天被语文老师打,有时天天被数学老师打,有时还被音乐老师打,有时也被体育老师罚围着跑道跑圈圈。有一次,我穿着波鞋,一点跑不起,被同学们笑了。后来我穿着跑鞋跑,就跑得快多了……’。后来我们悄悄地问儿子,儿子终于向我们吐露了真情:‘我们的体育老师好凶的,看谁做操不认真,就罚谁围着跑道跑五圈,好难跑的……’。我们听孩子这么一说,心里感到特难受。但是,作为老师批评处罚不听话的孩子是他们的职责,对待顽皮孩子也是应该如此的。
  可是作为父母,一想到还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要承受如此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深深地感到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此时此刻,我们就好像亲眼看到身材单薄而瘦弱的儿子,在同学们的嘻笑声中孤孤单单一个人艰难地围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着……”
  
  2
  这位母亲这样说她女儿:“自从我女儿一进入小学学习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她经常性的睡眠不好,老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常常半夜三更迷迷糊糊爬起来找衣服穿,说是要去上学。这是因为她怕上学迟到被老师罚站而极度恐慌导致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她劝住,使她重新去睡。睡前,女儿还一再叮嘱我们:‘爸妈,一定记住早点叫醒我。’”
  每当笔者一想起上面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小故事,心情就无法平静,就感到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多么的可怜,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可是成人们却常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
  由于儿童对世事和是非的分辨能力低下,往往将他人、尤其是大人们的话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使得他们的心理世界被成人们涂抹得异常恐怖和紧张,有时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荷比成人更加沉重。这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想到更容易忽略的。在成人眼中,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成天都在“快乐”地嬉戏打闹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其实,当你撕开儿童们那层表面的“无忧无虑”和“嘻嘻哈哈”的面纱,就会发现,儿童们的世界并非成人们想像的那样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而是一个由快乐和忧愁烦恼交织的世界。一声稍大一点的声响,就会使他们全身战栗、惊恐万状,成人们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会使他们寝食不安。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有谁认真地想过儿童们痛苦的心和紧张的生活呢?
  儿童的情感世界只有儿童自己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们自己品尝。就是他们的玩伴,尤其是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是不知道、不理解的。由于父母或老师往往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的,是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儿童行为的对错的,成人们很少有意地将视角投向儿童们真实的情感世界,很少用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去对待和研究儿童,儿童们的心理世界,便成了没有理解和尊重浇灌的荒芜了的世界。
  
  3
  现实生活中,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往往是专横粗暴的,成人们认为儿童错了就断定为错了,成人们叫儿童们向东,儿童们就必须向东,成人们想怎样惩罚就怎样惩罚,儿童们没有申辩和维护自我尊严、陈述自我意见、选择自己行为的机会和权利,成了成人们任意摆弄的没有了情感和人格的玩物。
  当我们成人向儿童们发号施令时,强迫他们就范时,我们是否站在儿童的角度想过他们内心的感受或者苦处?想过他们的人格尊严没有?他们虽然年龄小,可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也具有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利,也具有人格尊严。成人们有成人们的世界和心事,儿童们也有儿童们的世界和心事,我们平时在与儿童们的交往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地观察过儿童们脸上流露出的痛苦为难的神色?是否认真地想过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或不便或不敢或不好意思向父母或老师表述的惶恐与焦虑?当孩子不愿接受父母或老师的训导和号令时,作为成人的父母或老师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地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吗?是否想过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有难言之苦?是否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是否需要父母或老师待探清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您的教导,真正体验到您的尊重与关爱,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知,作为教师或父母应该好好刷新一下对待孩子的思想和态度,让我们的教育尽量避免武断和专横,多一点理解与体谅,以免给孩子增添无谓的心理负担,最终使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email protected]
  (编辑:沈万臻)
其他文献
山崎宏老人100岁了。他是随着日本鬼子来到中国的,但是他的心里没有兽性。他心中善的那一面一直在挣扎,这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清明节,早晨。济南英雄山上,一个身形瘦小、白发稀疏的老人,静默地站在英雄纪念碑前,神色凝重肃穆:“我敬佩你们每个人,你们都是英雄。我向你们请罪,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宽恕。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赎罪,用这一辈子赎罪。”转过身,耄耋老人一脸平静,迈着徐缓却沉稳的脚步,消失在晨练的
期刊
家,就是寂静中的踏实,无言中的默契,平淡中的安详。    天生是个急性子,又怕女儿放学回来饿,所以,下班回来没换衣服,就一头扎进了厨房。“丁冬”一声门铃响,女儿的小头探进门来,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不在家吃饭啊?”“在啊。”“那你怎么穿那么整齐?”“不是没来得及换嘛!”女儿紧张的小脸于是舒展开来。  有时下班回来早,把饭菜做好后就悠闲地坐在沙发里看报纸。女儿回来见桌上已放好菜,又会问我在不在家吃,
期刊
古代最著名的失恋的人,都是闲人,财富和地位是他们的壳。你呢?你有壳吗?    叶作家你好:  虽然觉得有些冒昧和唐突,但还是决定写下来,希望叶作家能解开我的心结。  我比她大3个月,出生在同一个小镇上同一个弄堂里。从小她就喜欢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她喊我哥,我也乐意带着她到处去玩。就这样,我们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一个学校的。她慢慢长大,也日渐出落得水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她,青
期刊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王刚,是我的邻居。  王刚的爸爸曾经是我们的行长,40岁那年患胃癌去世,扔下王刚与妈妈相依为命。王刚上小学时,爸爸时常出差,妈妈任乡镇妇联主任,家里经常只剩他一个人。常见他独自去食堂打饭,自己去上学,那么小的一个人,提着煤从一楼爬到三楼,周末自己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高考结束填志愿,尽管分数很高,但他报的全是省内大学,目的只有一个:离家近好照顾妈妈,结果被曲阜师范大学
期刊
朋友送了我一款新手机,外型时尚功能齐全,原来那个使了一年多的旧手机就送给了爸。  爸摆摆手:“不要不要,家里有座机,我也没什么事,你留着使吧。”妈替他接过来:“女儿一片心意,想着你总是出去遛弯下棋,装着手机喊你回家吃饭方便。”  爸半推半就接了过去,小心翼翼地放进外套口袋里。  吃过午饭,爸没有像往常那样午睡,也没出去找棋友下棋,而是坐在阳光充足的院子里,摆弄那个手机。  这个是接听键,这个是挂断
期刊
我是衡阳司法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老伴三年前去世了。失去老伴的日子形单影只,我的性格也变得阴郁。儿子媳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照顾我的生活,他们多次劝我到城里跟他们一起住。但我故土难离,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一次,儿媳万小丽试探地说:“爸,您才60多岁,还是找个伴吧。”我长叹:我要是给你们找个后娘,怕别人取笑你们呐!小丽笑吟吟地说,爸,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会笑您呀?只要我跟您儿子支持您,还怕啥?小丽
期刊
我哭了,妈妈鱼也哭了。只是,我看不到它的泪水。    妈妈的脸上有泪水  在睡梦中,我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吵,应该是妈妈和爸爸。我含糊不清地喊了一声“妈妈”,没有人应。我又使劲喊,争吵声没有了,我听到了妈妈的拖鞋声。  妈妈的声音同往常有点不一样,但仍然温柔:“宝贝,你怎么醒了?”我搂住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害怕。”妈妈把脸贴在我脸上,凉凉的,好像有泪水。“宝贝,妈妈在,继续睡吧。”   我把小
期刊
高中毕业后大牛没有找到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喝酒打牌。他的父母都是纺织厂的退休工人,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人本来和和睦睦,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随着大牛年龄的增长,他凶恶、暴戾的性格越发凸显,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对父母恶语相向,拳打脚踢。  一天晚上,大牛从外面喝完酒回来,由于母亲腿脚不灵便给他开门晚了,大牛一扬手把母亲推倒在地上,跟着就是一脚,恶狠狠地说:老不死的,耳朵聋了?说着把桌子上的茶杯、镜子
期刊
我们都是风中的一粒沙。作为红杏,自然可以出墙,这是它的自由,但自由是有代价的。    假如你正在读报,或者津津有味,或者头大如斗;又假如十几年前你也经常读报的话,会有什么感想?那时的报纸只有四个版,你会读得很认真,连广告也不放过。时下的报纸,动辄几十版,有的上百个版,林林总总,光怪陆离,如果再拿了过去的认真来读,你大约只能做个读报专业户,别的什么也甭干了。  这意味着,现代人的生活空间空前放大了,
期刊
我们为一件衣服痴狂,却不曾为自己的父母找一件他们真正喜欢的衣裳。    我时常去某大型网站浏览,上面经常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帖子。比如,今天就有人向众网友发问:只穿了一次却不喜欢的衣服怎么处理?  送给同学、同事、闺密?捐给山区?上网冒充新衣将它转手?或者,干脆把它一撕几片当抹布……  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跟帖的人,80%回答是把衣服转送给自己的老妈。  这让我想起办公室的一位大姐,她的穿衣风格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