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并不是无忧无虑的。
人们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从未亲身经历生活的磨难,从未亲身品尝生活的艰辛,因此认为儿童是不知愁滋味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下面的两个小案例足以说明儿童们并不是无忧无虑的,而是充满痛苦和焦虑的。
1
一位母亲说:“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我爱人叫他穿他平时最喜欢穿的那双球鞋。可是这天儿子却意外地不肯穿,执意要穿那双白跑鞋。问他为什么不肯穿球鞋,他什么也不说。后来我们在他的一次语文作业中找到了答案。这次语文作业是这样的:‘请你写出自己最难忘的几件事’。我儿子是这样写的:‘我天天被语文老师打,有时天天被数学老师打,有时还被音乐老师打,有时也被体育老师罚围着跑道跑圈圈。有一次,我穿着波鞋,一点跑不起,被同学们笑了。后来我穿着跑鞋跑,就跑得快多了……’。后来我们悄悄地问儿子,儿子终于向我们吐露了真情:‘我们的体育老师好凶的,看谁做操不认真,就罚谁围着跑道跑五圈,好难跑的……’。我们听孩子这么一说,心里感到特难受。但是,作为老师批评处罚不听话的孩子是他们的职责,对待顽皮孩子也是应该如此的。
可是作为父母,一想到还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要承受如此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深深地感到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此时此刻,我们就好像亲眼看到身材单薄而瘦弱的儿子,在同学们的嘻笑声中孤孤单单一个人艰难地围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着……”
2
这位母亲这样说她女儿:“自从我女儿一进入小学学习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她经常性的睡眠不好,老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常常半夜三更迷迷糊糊爬起来找衣服穿,说是要去上学。这是因为她怕上学迟到被老师罚站而极度恐慌导致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她劝住,使她重新去睡。睡前,女儿还一再叮嘱我们:‘爸妈,一定记住早点叫醒我。’”
每当笔者一想起上面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小故事,心情就无法平静,就感到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多么的可怜,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可是成人们却常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
由于儿童对世事和是非的分辨能力低下,往往将他人、尤其是大人们的话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使得他们的心理世界被成人们涂抹得异常恐怖和紧张,有时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荷比成人更加沉重。这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想到更容易忽略的。在成人眼中,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成天都在“快乐”地嬉戏打闹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其实,当你撕开儿童们那层表面的“无忧无虑”和“嘻嘻哈哈”的面纱,就会发现,儿童们的世界并非成人们想像的那样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而是一个由快乐和忧愁烦恼交织的世界。一声稍大一点的声响,就会使他们全身战栗、惊恐万状,成人们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会使他们寝食不安。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有谁认真地想过儿童们痛苦的心和紧张的生活呢?
儿童的情感世界只有儿童自己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们自己品尝。就是他们的玩伴,尤其是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是不知道、不理解的。由于父母或老师往往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的,是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儿童行为的对错的,成人们很少有意地将视角投向儿童们真实的情感世界,很少用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去对待和研究儿童,儿童们的心理世界,便成了没有理解和尊重浇灌的荒芜了的世界。
3
现实生活中,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往往是专横粗暴的,成人们认为儿童错了就断定为错了,成人们叫儿童们向东,儿童们就必须向东,成人们想怎样惩罚就怎样惩罚,儿童们没有申辩和维护自我尊严、陈述自我意见、选择自己行为的机会和权利,成了成人们任意摆弄的没有了情感和人格的玩物。
当我们成人向儿童们发号施令时,强迫他们就范时,我们是否站在儿童的角度想过他们内心的感受或者苦处?想过他们的人格尊严没有?他们虽然年龄小,可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也具有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利,也具有人格尊严。成人们有成人们的世界和心事,儿童们也有儿童们的世界和心事,我们平时在与儿童们的交往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地观察过儿童们脸上流露出的痛苦为难的神色?是否认真地想过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或不便或不敢或不好意思向父母或老师表述的惶恐与焦虑?当孩子不愿接受父母或老师的训导和号令时,作为成人的父母或老师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地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吗?是否想过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有难言之苦?是否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是否需要父母或老师待探清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您的教导,真正体验到您的尊重与关爱,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知,作为教师或父母应该好好刷新一下对待孩子的思想和态度,让我们的教育尽量避免武断和专横,多一点理解与体谅,以免给孩子增添无谓的心理负担,最终使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email protected]
(编辑:沈万臻)
人们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从未亲身经历生活的磨难,从未亲身品尝生活的艰辛,因此认为儿童是不知愁滋味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下面的两个小案例足以说明儿童们并不是无忧无虑的,而是充满痛苦和焦虑的。
1
一位母亲说:“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我爱人叫他穿他平时最喜欢穿的那双球鞋。可是这天儿子却意外地不肯穿,执意要穿那双白跑鞋。问他为什么不肯穿球鞋,他什么也不说。后来我们在他的一次语文作业中找到了答案。这次语文作业是这样的:‘请你写出自己最难忘的几件事’。我儿子是这样写的:‘我天天被语文老师打,有时天天被数学老师打,有时还被音乐老师打,有时也被体育老师罚围着跑道跑圈圈。有一次,我穿着波鞋,一点跑不起,被同学们笑了。后来我穿着跑鞋跑,就跑得快多了……’。后来我们悄悄地问儿子,儿子终于向我们吐露了真情:‘我们的体育老师好凶的,看谁做操不认真,就罚谁围着跑道跑五圈,好难跑的……’。我们听孩子这么一说,心里感到特难受。但是,作为老师批评处罚不听话的孩子是他们的职责,对待顽皮孩子也是应该如此的。
可是作为父母,一想到还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要承受如此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深深地感到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此时此刻,我们就好像亲眼看到身材单薄而瘦弱的儿子,在同学们的嘻笑声中孤孤单单一个人艰难地围着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着……”
2
这位母亲这样说她女儿:“自从我女儿一进入小学学习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她经常性的睡眠不好,老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常常半夜三更迷迷糊糊爬起来找衣服穿,说是要去上学。这是因为她怕上学迟到被老师罚站而极度恐慌导致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把她劝住,使她重新去睡。睡前,女儿还一再叮嘱我们:‘爸妈,一定记住早点叫醒我。’”
每当笔者一想起上面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小故事,心情就无法平静,就感到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多么的可怜,小小年纪就承受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可是成人们却常常说儿童是无忧无虑的。
由于儿童对世事和是非的分辨能力低下,往往将他人、尤其是大人们的话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使得他们的心理世界被成人们涂抹得异常恐怖和紧张,有时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荷比成人更加沉重。这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想到更容易忽略的。在成人眼中,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他们成天都在“快乐”地嬉戏打闹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其实,当你撕开儿童们那层表面的“无忧无虑”和“嘻嘻哈哈”的面纱,就会发现,儿童们的世界并非成人们想像的那样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而是一个由快乐和忧愁烦恼交织的世界。一声稍大一点的声响,就会使他们全身战栗、惊恐万状,成人们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会使他们寝食不安。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有谁认真地想过儿童们痛苦的心和紧张的生活呢?
儿童的情感世界只有儿童自己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们自己品尝。就是他们的玩伴,尤其是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是不知道、不理解的。由于父母或老师往往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的,是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儿童行为的对错的,成人们很少有意地将视角投向儿童们真实的情感世界,很少用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去对待和研究儿童,儿童们的心理世界,便成了没有理解和尊重浇灌的荒芜了的世界。
3
现实生活中,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往往是专横粗暴的,成人们认为儿童错了就断定为错了,成人们叫儿童们向东,儿童们就必须向东,成人们想怎样惩罚就怎样惩罚,儿童们没有申辩和维护自我尊严、陈述自我意见、选择自己行为的机会和权利,成了成人们任意摆弄的没有了情感和人格的玩物。
当我们成人向儿童们发号施令时,强迫他们就范时,我们是否站在儿童的角度想过他们内心的感受或者苦处?想过他们的人格尊严没有?他们虽然年龄小,可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也具有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利,也具有人格尊严。成人们有成人们的世界和心事,儿童们也有儿童们的世界和心事,我们平时在与儿童们的交往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地观察过儿童们脸上流露出的痛苦为难的神色?是否认真地想过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或不便或不敢或不好意思向父母或老师表述的惶恐与焦虑?当孩子不愿接受父母或老师的训导和号令时,作为成人的父母或老师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地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吗?是否想过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有难言之苦?是否应该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策略?是否需要父母或老师待探清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您的教导,真正体验到您的尊重与关爱,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知,作为教师或父母应该好好刷新一下对待孩子的思想和态度,让我们的教育尽量避免武断和专横,多一点理解与体谅,以免给孩子增添无谓的心理负担,最终使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email protected]
(编辑:沈万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