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总体思路,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农民“洗脚上楼”,几乎是一夜之间由昔日的农民变成了今天的市民,由此也形成了一批由他们为主体组成的新型社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所带来的不仅是喜悦和惊叹,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阵痛和困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以临沂市北城新区南坊街道办事处的实践为范本,以小见大、以管窥豹,对新型社区建设的特点、意义、问题以及对策等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新型社区社区建设路径一、新型社区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的范围不断扩张与延伸,城市和农村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大,农村城市化的大趋势不可抗拒。
临沂市北城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它建立的新型社区完全打破了原有村与村之间的区域界限,与传统的城市街道社区相比,这类新型社区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员构成的独特性。新型社区居住的居民全是回迁农民,由于以前长期生活在农村,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许多方面仍然带有浓厚的农村惯性,一时很难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即我们的居民虽在形式完成了“洗脚上楼”,却没从根本上实现“换脑进城”,不但宗族观念依旧存在,且“本村”意识不减,虽共处同一社区,但心理距离明显,整体意识淡薄。
二是发展定位的过渡性。新型社区是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阶段性产物,是介于行政村与城市成熟社区之间的一个过渡形式。既不同于旧有的城市社区,也不同于城中村那种行政体制不变、独立运营、逐个改造的模式,而且与新的商业开发社区也存在诸多差异。应当说它是既具城市社区的一些特性,又摆脱不了农村村居的种种窠臼。
三是利益分配的差异性。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原来的村与村之间在集体积累数额上存在较大差距,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不尽相同。多村合并成一个社区后,利益分配的明显差异极易引发攀比,甚至有可能升级为小集团间的利益矛盾,进而影响到社区的整体和谐与发展。
四是党建基础的薄弱性。合并后原有行政村的党组织、村委会已经撤销,社区党组织需要重新设置。新的社区党组织经历从分到合、从无到有,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党员、干部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对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地位认知不清,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疑惑等会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给提升党建整体水平增加现实难度。
由此可见,新型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是各级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且这种新型社区模式运行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当地广大回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政治影响。
首先,老城区布局落后、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各种要素的集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多村合并建设新型社区不仅可优化城市用地、降低改造成本、解决当前难题、疏解社会矛盾、提升城市形象,还能有效调控资金、规避投资风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其次,随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多数已被开发利用,在当地经济增长结构中农业收入所占比例正在逐渐缩减;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已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相对减少。
二、新型社区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新型社区如何对人、财、物进行有效合并与管理?如何打破旧村界限,达到最佳整合状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整合各种要素、提升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临沂市北城新区南坊街道以自身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对此进行了科学诠释。
1.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党建基础。针对北城新区社区建设的特点,南坊街道提出了“社区建设,党建先行,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开拓了社区党建的新途径。具体做法为“健全组织,夯实党建,发挥党员作用”,从而打牢基础、增强活力,促成社区和谐发展。
(1)创新组织设置。以大官苑社区为例,社区成立后原有5个行政村的党支部、村委会撤销,打破了旧有的村级界限,合并成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设23个楼宇党支部,以楼宇为单位进行管理。这种支部建到楼上的创新之举,弱化了村级概念,在组织设置上实现了全新转变。
(2)选优配强班子。以大官苑、柳青苑两个社区为例,它们均是由5个村合并而成。在组建社区党委班子时,街道党工委选派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副科级干部到社区任社区党委书记;并分别从每个村中挑选一名政治、思想各方面都信得过的同志进入班子;通过公开招聘使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市委、区委各下派一名机关干部直接到社区挂职两年,初步实现了新型社区班子建设的选优配强。
(3)培训干部队伍。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北城新区各社区都开设了“党员特色夜校”组织党员、“四支队伍”开展学习;设立了教研基地,积极邀请市委党校、临沂大学的教授定期举办讲座。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辖区内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模范带头作用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2.加强阵地建设,突出服务群众。根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标准,南坊街道社区阵地建设一律突出服务群众理念,按“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残有所助”的目标,对每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都高标准、严要求,力争配套齐全、服务到位。
南坊街道各社区均设立和完善了“四大中心”,即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此外,社区还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调解室、警务室、综治办等多个便民服务办公室,使居民有问题、有纠纷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个社区还都积极探寻各种惠及于民的特色服务。如大官苑社区投资50多万建设了儿童留置室;柳青苑社区投资30多万建设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社区还邀请教育、心理、法律、妇女维权等方面的专家宣讲,举办名人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引进各种高雅艺术进社区。这一系列尝试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丰富了文化生活、活跃了气氛,还使广大居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品位,大大促进了社区和谐氛围。
3.丰富活动内容,活跃居民生活。各社区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文体室、社区广场等文体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科普、娱乐活动,通过互动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相互了解、融合,进一步营造了社区是一家的浓厚氛围,在养成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增强了居民的集体荣誉感,促成了思想上的共通。
通过不懈努力,南坊街道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近两年来已有省內外30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调研,并承办了多项国家级现场观摩会议。
新型社区社区建设路径一、新型社区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的范围不断扩张与延伸,城市和农村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大,农村城市化的大趋势不可抗拒。
临沂市北城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它建立的新型社区完全打破了原有村与村之间的区域界限,与传统的城市街道社区相比,这类新型社区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员构成的独特性。新型社区居住的居民全是回迁农民,由于以前长期生活在农村,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许多方面仍然带有浓厚的农村惯性,一时很难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即我们的居民虽在形式完成了“洗脚上楼”,却没从根本上实现“换脑进城”,不但宗族观念依旧存在,且“本村”意识不减,虽共处同一社区,但心理距离明显,整体意识淡薄。
二是发展定位的过渡性。新型社区是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阶段性产物,是介于行政村与城市成熟社区之间的一个过渡形式。既不同于旧有的城市社区,也不同于城中村那种行政体制不变、独立运营、逐个改造的模式,而且与新的商业开发社区也存在诸多差异。应当说它是既具城市社区的一些特性,又摆脱不了农村村居的种种窠臼。
三是利益分配的差异性。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原来的村与村之间在集体积累数额上存在较大差距,村民的福利待遇也不尽相同。多村合并成一个社区后,利益分配的明显差异极易引发攀比,甚至有可能升级为小集团间的利益矛盾,进而影响到社区的整体和谐与发展。
四是党建基础的薄弱性。合并后原有行政村的党组织、村委会已经撤销,社区党组织需要重新设置。新的社区党组织经历从分到合、从无到有,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党员、干部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对自身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地位认知不清,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疑惑等会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给提升党建整体水平增加现实难度。
由此可见,新型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努力,是各级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且这种新型社区模式运行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当地广大回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政治影响。
首先,老城区布局落后、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各种要素的集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多村合并建设新型社区不仅可优化城市用地、降低改造成本、解决当前难题、疏解社会矛盾、提升城市形象,还能有效调控资金、规避投资风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其次,随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多数已被开发利用,在当地经济增长结构中农业收入所占比例正在逐渐缩减;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已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相对减少。
二、新型社区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新型社区如何对人、财、物进行有效合并与管理?如何打破旧村界限,达到最佳整合状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整合各种要素、提升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临沂市北城新区南坊街道以自身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对此进行了科学诠释。
1.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党建基础。针对北城新区社区建设的特点,南坊街道提出了“社区建设,党建先行,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开拓了社区党建的新途径。具体做法为“健全组织,夯实党建,发挥党员作用”,从而打牢基础、增强活力,促成社区和谐发展。
(1)创新组织设置。以大官苑社区为例,社区成立后原有5个行政村的党支部、村委会撤销,打破了旧有的村级界限,合并成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设23个楼宇党支部,以楼宇为单位进行管理。这种支部建到楼上的创新之举,弱化了村级概念,在组织设置上实现了全新转变。
(2)选优配强班子。以大官苑、柳青苑两个社区为例,它们均是由5个村合并而成。在组建社区党委班子时,街道党工委选派了一名素质过硬的副科级干部到社区任社区党委书记;并分别从每个村中挑选一名政治、思想各方面都信得过的同志进入班子;通过公开招聘使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市委、区委各下派一名机关干部直接到社区挂职两年,初步实现了新型社区班子建设的选优配强。
(3)培训干部队伍。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北城新区各社区都开设了“党员特色夜校”组织党员、“四支队伍”开展学习;设立了教研基地,积极邀请市委党校、临沂大学的教授定期举办讲座。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辖区内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模范带头作用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2.加强阵地建设,突出服务群众。根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标准,南坊街道社区阵地建设一律突出服务群众理念,按“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残有所助”的目标,对每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都高标准、严要求,力争配套齐全、服务到位。
南坊街道各社区均设立和完善了“四大中心”,即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此外,社区还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调解室、警务室、综治办等多个便民服务办公室,使居民有问题、有纠纷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个社区还都积极探寻各种惠及于民的特色服务。如大官苑社区投资50多万建设了儿童留置室;柳青苑社区投资30多万建设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社区还邀请教育、心理、法律、妇女维权等方面的专家宣讲,举办名人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引进各种高雅艺术进社区。这一系列尝试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丰富了文化生活、活跃了气氛,还使广大居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品位,大大促进了社区和谐氛围。
3.丰富活动内容,活跃居民生活。各社区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文体室、社区广场等文体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科普、娱乐活动,通过互动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相互了解、融合,进一步营造了社区是一家的浓厚氛围,在养成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同时,增强了居民的集体荣誉感,促成了思想上的共通。
通过不懈努力,南坊街道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近两年来已有省內外30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调研,并承办了多项国家级现场观摩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