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而严密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主必要的。
一、充分运用语文知识,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提炼出概念中的选项要求点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选项要求点。
例如,在讲“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选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修饰限制成分)提炼出两个选项要求点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单质的选项要求点必须满足两点:①一种元素;②纯净物。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化合物必需满足的选项要求点是①多种元素;②纯净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概念的运用出错。例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错误之因就是不满足以上选项要求点中的第二点(因为它们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纯净物)。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也就是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的。就此可提炼出两个关于酸的选项要求点:①化合物②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的产生,又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的产生,NaHSO4电离时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时,均要突出概念中的选项要求点,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固体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的句子比较大,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克;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固体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
如初中化学中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可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用分成反应物与生物(两段)来定义的。
类型反应物 生成物
分解反应 一种多种
化合反应 多种一种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一单质,一化合物
复化解反应 两种化合相互交换成分 两种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与酸反应盐和水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与碱反应盐和水
也可给学生诙谐地说成“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不讲清学生就容易只看半截概念而出错。如有这样判断题“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对的。但本人用上了上述方法教学——“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学生是不会出错的。因为按上述方法教学时,对学生已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了。
四、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下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否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组成”来分析,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词。句子以相关特征,要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主必要的。
一、充分运用语文知识,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提炼出概念中的选项要求点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选项要求点。
例如,在讲“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选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修饰限制成分)提炼出两个选项要求点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单质的选项要求点必须满足两点:①一种元素;②纯净物。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化合物必需满足的选项要求点是①多种元素;②纯净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概念的运用出错。例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错误之因就是不满足以上选项要求点中的第二点(因为它们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纯净物)。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也就是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的。就此可提炼出两个关于酸的选项要求点:①化合物②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的产生,又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的产生,NaHSO4电离时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时,均要突出概念中的选项要求点,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固体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的句子比较大,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克;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固体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
如初中化学中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可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用分成反应物与生物(两段)来定义的。
类型反应物 生成物
分解反应 一种多种
化合反应 多种一种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一单质,一化合物
复化解反应 两种化合相互交换成分 两种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与酸反应盐和水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与碱反应盐和水
也可给学生诙谐地说成“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不讲清学生就容易只看半截概念而出错。如有这样判断题“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对的。但本人用上了上述方法教学——“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学生是不会出错的。因为按上述方法教学时,对学生已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了。
四、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下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否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组成”来分析,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词。句子以相关特征,要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