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枕头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只精致典雅的绣花枕头,曾在往昔的时光里潋滟一片芬芳。
  那日,我在奶奶家看到一对绣花枕头,看着上面的鸳鸯图案,针脚细密,色彩绚丽,绣功真是精湛。想起《西厢记》,穿过后花园,红娘护送莺莺相会张生,手里抱着一个“鸳鸯枕”,戏文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除了这对绣花枕套,还有一条绣有彩色图案的精美床帘,都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我向奶奶索求,奶奶却是已答应该送给妹妹了,真没想到妹妹竟也迷上旧物了!
  “过去的日子,你知道有多苦,哭得眼泪嗒嗒滴,枕头都湿透!”我曾好几回听奶奶这么说过。奶奶结婚时是20岁,而大姑母却在17岁出嫁的,因为穷,早嫁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嫁妆便是大姑母亲自绣的绣花枕套。大姑母婚后辛苦劳作,养育子女,还要受尽城市公婆的冷眼相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农村姑娘的痛苦和哀怨,心酸与无奈,都是绣花枕头给予了她们心灵的慰藉。
  说起绣花枕头,奶奶说他们那一代人更加辛苦,那时的绣花枕头里装着的多数是稻草或稻壳。那一代人连饭都吃不饱,还会顾及这只枕头?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奶奶家,曾枕过稻草枕头。秋日,新稻丰收,奶奶将稻草洗净,晒干,塞到绣花枕套里做枕芯。月明星稀,我枕着稻草枕头,闻着稻草的余香,听窸窸窣窣的声音,像陷进无尽的草堆里,倾听它们的私语。这就是人们常会提起的“绣花枕头烂稻草”,指徒有其表,没学识的人。当时,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低,总不免会被人这么指责,大人们总会教导孩子千万别做“绣花枕头烂稻草”。
  那一只小小绣花枕头,让我联想到那一代人经历的苦难和沧桑,也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的坚韧,隐忍和吃苦耐劳。日子就像烂稻草芯,心中装着绣花枕套,充满美好的希望。后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母亲、大姑母那代人开始枕棉花枕芯的绣花枕套,条件好的用新棉花,差点的用旧棉花。新棉花蓬松松的,棉花枕久了,枕头就要扁下去,硬硬的,但比稻草舒服多了。
  改革开放后,我的大姑母下海经商、开公司,获得财富,赢得了家族乃至街坊邻居的赞誉。现在她世界各地旅游,购买各类高科技产品,其中不乏好枕头,太空枕、纳米枕、乳胶枕、记忆枕……她购得的乳胶枕,不但美观舒适,还起到保健作用,大姑母说促进睡眠,脖子不再酸痛。她还把过去的那对绣花枕套给了奶奶用,里头装入乳胶枕芯,望着这对枕头,令大姑母感慨万千。大姑母還高兴地说要学电脑,英语,书法……她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弥补过去读不起书的遗憾。我们后辈的女孩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再也不像过去读不起书的女子,辛苦劳作,还要被人说“绣花枕头烂稻草”了。
  流年似水,绣花枕头伴家族人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情感和审美,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那一针一线的日子,是一方凝固的光阴,光阴里有不堪回首的过往,告诫我们珍惜来之不易幸福的当下。
  现在我也用一只怀旧的绣花枕头,里头装着乳胶枕芯,“绣花枕头好乳胶”,这岂不是内外兼修了?
  作者简介:朱莉静,系宁波市作协会员,已在《散文百家》《青年作家》《大公报》《乌鲁木齐晚报》《安徽日报》《铜川日报》《宁波晚报》等发表文章近百篇。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女子,有的风情万种,气质迷人;有的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有的艳如桃李,光彩照人。她们犹如上帝后花园里精心栽种的名花,令人倾慕不已。而我,则向往做一名简静素雅的书香女子。  淡墨书香的女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谈吐得当,气质非凡。与她们相处,亲切柔和,如沐春风;与她们交谈,妙语如珠,妙趣横生,使人如赏名画般心旷神怡。  闲暇时,书香女子素手调香,拨弄古琴,轻捻慢拢,琴声悠悠,如诉衷肠,
期刊
奶奶家有一个容积十升左右的烂铁桶,虽然锈迹斑斑,但却是奶奶的最爱。  那天,我要把奶奶接到城里住,她非要带着那个烂铁桶不可。  我说:“奶奶,你带啥不好,非要带个烂铁桶,你说你带它有什么用?你不要带!”  奶奶较真起来:“不让我带,我就不去你家!”  我只好答应奶奶。  奶奶把那个烂铁桶放在她的床前,我看她总是望着那个烂铁桶发呆,有时还对着烂铁桶说着一些我也听不懂的话。  一天,奶奶让我买一瓶防锈
期刊
老冯在公园捡回一只受伤的鹦鹉,悉心照料,没想到这只鹦鹉竟然开口说话了。  这天,隔壁刘奶奶在老冯家的客厅唠嗑,突然听到鹦鹉尖着嗓子说:“水开了,水开了!”  刘奶奶跟着冯婶去厨房一瞧,果然看到茶壶里开水沸腾,刘奶奶直夸这只鹦鹉是个精灵,并把这个事告诉给在晨报做记者的外孙。于是,在“社会新闻”版上就报道了这只鹦鹉。接着,老冯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都是来高价购买这只“名鸟”的。但老冯说:“这鹦鹉就是我
期刊
秋萍进市人民医院当护士之前,几乎不知“笑”为何物,也从未对任何人“笑”过,包括她的家人、亲友、同学。  父母焦虑堪忧,三番五次絮叨她改正。可秋萍白嫩的脸颊仿佛生来就是块铁板,父母因此常自责。  护士长是位年近不惑、温婉干练的女性,秋萍乍去上班时,她将秋萍排在自己同一班次。跟着护士长,秋萍心里有胆气,并学会了诸如扎针、备皮、导尿等操作技能。  三个月后,护士长见秋萍能独当一面了,就放手让她单干。  
期刊
端午节,姐妹们带着孩子一进门,八十高龄的爸爸妈妈乐得像个孩子,屋子里说笑声不断。妻子忙里忙外,尽心招呼。年复一年的奔忙,让相距并不遥远的我们难得一聚。这时,啪啪啪的砸門声响起。是谁想搅黄端午节这难得的快乐时光呢?我把戒备心提高到一级战备状态。  工作三十余年,我一向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诚信待人,从来也不曾得罪过谁。这是谁?仇恨再大,就等不到过了端午节?啪啪的砸门声一声高过一声。  “谁呀?有话好好
期刊
廊桥、凉亭、荷池、绿树……一幅传统岭南水乡风情画面,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是佛山禅城南庄镇的一个自然村——罗南下沙村。  下沙村公园,是村民最喜欢的去处,一人独处或三五成群,坐着石椅围着石桌,或小歇或吹水,或逗逗尚不懂事的细佬仔……透亮的阳光从榕树密匝匝的枝叶间洒下来,星星点点地打在脸上、身上,又投射进侧边的池塘里,除了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将水面照得跟镀了金似的。谁会相信两年前,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城中
期刊
姥姥生前最嗜喝奶。  困难时期,为果腹充饥,姥姥吃过糟糠,啃过树皮、野菜,后来得到缓解,平常百姓家有了馍馍,才渐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个年代早已泛黄,不知何时,那漫延的奶香,迎合上空腹的皮囊,夹杂着思念亲人的惆怅,成了姥姥生之所需,或是慰藉,抑或是习惯。  姥姥生性坚毅,少时即有“村中木兰”之称,如今年迈体衰,安土重迁。相比城市的繁华便宜,村子终究偏远闭塞,若想恰如其分地满足姥姥的牛奶供给,只能
期刊
孙莉这段时间非常郁闷,儿子做作业,别人家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他要三四个小时,总是拖延到晚上八九点,睡觉的时间还要催他。  这天是双休日,单位要加班,把儿子放在家里,没有人督促他,孙莉更不放心,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姐姐孙萍是一位人民教师,就把儿子带到了姐姐家,叫姐姐严格管教。  姐姐孙萍答应妹妹,从妹妹手里接过了外甥孙淇的作业本。妹妹走后,孙萍交代外甥,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休息等等。交代好后,孙萍一
期刊
在我年少时,鱼头火锅的流行似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事物,刹那间传入了江淮地区。火锅也成为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什么内容都可以往里装。  从重庆火锅派生出了鱼头火锅、山珍火锅、药膳火锅等等许多品种,简直是各式各样、包罗万象。不过,我对鱼头火锅的出现倒是举双手赞成的,可能是生在淮河岸边的缘故,对鱼这种美食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中国人讲究吃哪儿补哪儿,自小就常听长辈们说,吃鱼头能变得如何如何聪明云
期刊
大年初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死亡的病例时有攀升。医院根据上级指令,紧急组建了疫区医疗队支援。女人是从老公同事朋友圈状态中得知,丈夫也榜上有名。  女人为老公报名参加赴武汉医疗队,却没事先跟她说一声而生气了。  女人说:“你去吧!去了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  老公安慰女人说:“没事的,我是呼吸内科主任医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你尽可放心。”  女人挣脱老公的拥抱,嘟着嘴气呼呼地说:“没经过我的同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