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弦胡是雪域高原藏族特有的拉弦乐器,采用藏区特有的牛角、杜鹃木、羊皮、马尾等材料制成,具有区别其他拉弦乐器的独有特点,是雪域高原上独特的藏族精灵。了解藏弦胡的功能及由来、它的基本构造、独特的定音、定弦法及音色,以及藏弦胡特殊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和它在巴塘弦子中所起的作用,对研究藏族民间音乐有一定的帮助。
藏弦胡;拉弦乐器;弦子歌舞;演奏技法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基金项目“康巴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调查与研究”(12YJA760035);2015年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甘孜藏区藏弦胡与二胡演奏艺术的对比研究”(XYZB15018)。
作者简介:周 恋(1986— ),男,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助教。
一 、藏弦胡的功能及由来
藏弦胡是一种与二胡相似的胡琴类乐器,在藏语中被称为“毕旺”,在汉语中被称为“牛角胡” “弦胡” 等,主要盛行于四川巴塘、青海玉树、云南德钦以及西藏芒康等藏区。对于藏弦胡的来历,据历史记载可以追朔到隋唐时期,据西藏相关史书记载,
大致在公元633年左右,就已存在一种名叫“毕旺”的弦乐。因此,藏弦胡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藏弦胡在巴塘地区有这样的传说:“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草原上有一对热恋的情侣经常一边放牧,一边唱歌跳舞,但由于当地土司的阻挠,他们的爱情被终结,姑娘后来抑郁而死,但为了能够天天听到男子的歌声,她变成了高原上一只温顺的小羊,陪伴在男子的身边,后来小羊也死去了,这位男子就按小羊之前的愿望将它的皮做成了高原上第一把羊皮琴,也就是今天的藏弦胡。”[1]由于藏弦胡卓异的音色与独特的风格,因此一直流传至今,但藏弦胡的传承没有固定的琴谱,通常是民间艺人在不断的演奏摸索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乐器表达出来,经过代代口口相传,逐渐流传了下来,藏区人们通过弹奏藏弦胡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赞美,流露出豁达爽朗的性格。
笔者在与巴塘当地民间艺人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巴塘弦子在最初的表演中并没有使用藏弦胡作为伴奏,通常以边歌边舞形式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贸易交往频繁,巴塘弦子逐渐吸收了外来的音乐元素,不断发展增加了伴奏乐器——藏弦胡,在巴塘弦子中藏弦胡的旋律与舞蹈歌唱相互配合,融为一体。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弦子歌舞中,藏弦胡作为一种舞蹈道具,代替了最初的伴奏功能。然而,藏弦胡不管是作为伴奏乐器还是作为舞蹈道具,它在弦子歌舞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藏弦胡伴奏时深沉而浑厚的声音不仅可以烘托出弦子歌舞细腻而优美的旋律,而且可以抒发情绪,缓解心情。“关于这一弦乐的史料,在《西藏王臣记》中载‘为了消散法王’(赞普松赞干布)的忧闷,面戴狮子、牦牛和老虎等面具表演阿卓和噶尔舞的人们,奏起巨鼓、毕旺和饶钹,尽情欢舞和演戏……” [2]
二、藏弦胡的基本构造
藏弦胡的构造与汉族拉弦乐器二胡相似,琴筒较大,琴身较短(700~750毫米左右)。藏弦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弦、琴皮、琴码、琴弓、琴轴、千斤等8个部分构成。
琴筒是藏弦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使之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箱。琴筒的形状和材料直接影响其音量与音质。传统藏弦胡琴筒由牛角制成,因此藏弦胡又被称为牛角胡,其琴筒比二胡的琴筒大而厚,与二胡相比其音色更加深沉浑厚。现代藏弦胡主要为圆形琴筒,同时为了避免琴筒受潮变形,所以通常选用防潮耐湿的杜鹃木。
琴杆是藏弦胡的支柱,亦是躯干,主要是连接着琴筒和琴头。与其他拉弦乐器相比,藏弦胡的琴杆(约720毫米)相对较短,这是由于藏弦胡所独有的拉奏时不换把的特点,所以要求其琴杆相对较短,满足持琴者边跳边奏的需要。
为了在拉奏的过程中手感较好,琴杆选用有弹性的花椒木。
周 恋音色卓异 风格独特——巴塘弦子之演奏乐器“藏弦胡”
琴弦是藏弦胡的发音体。藏弦胡的琴弦由30根左右的内弦和15根左右的外弦组成,通常选用尼龙线或马尾制作,其特征表现为浑厚、深沉、穿透力强。而二胡通常采用钢丝弦,其特征则表现为较细腻、柔软。
琴皮是指琴筒前口的蒙皮,弓毛与琴弦的相互摩擦发出声音,琴皮是通过琴码的导振使之产生振动的发声体,琴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藏弦胡的音质与音量,与二胡相比皮膜稍厚,二胡琴皮常采用蟒皮,而藏弦胡的琴皮多采用不易热胀冷缩的马皮或羊皮。
琴码是琴皮与琴弦两者振动的媒介体,通常选用竹、硬木等材料,鞍马状的琴码一般放置于琴筒上短下长3/5处。
琴弓主要由弓毛和弓杆两个部分构成,在琴弓的头部都会安置长条螺丝用来调节琴弓的松紧,弓毛放置于两弦之间,通过拉推运弓与琴弦的摩擦而发音。琴弓长短不一,一般约为50厘米左右,弓杆是由藤子或细木制成,弓毛会选用较为结实耐用的马尾或牛尾。
琴轴分上下两个,主要是用来调整音高,上方琴轴对应内弦,下方琴轴对应外弦。
千斤主要对藏弦胡起到固定琴弦的作用,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音高。千斤形式多种多样,一般选用丝线、棉线等材料制成,常以线绕千斤为主。
图1 藏弦胡构造示意图
三、 藏弦胡的定音、定弦法及音色
藏弦胡的定音和定弦是有区别的, 定音是指藏弦胡的实际音高,如内弦定a音,外弦则会定e1音,也就是根据钢琴上a和e1来定音。在巴塘弦子音乐中,藏弦胡的定音相对比较随意,根据需要可分别定为b—f1,b—f,c1—g1,d—a,e—b等,内弦从a—e1,外弦从e1至b的任何音,音域一般在九度,其音色深沉、浑厚,具有穿透力。
藏弦胡的定弦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法,根据不同的旋律调式,内外弦两音通常定为首调唱法的sol-re弦、la-mi弦、do-sol弦、re-la弦等等。内弦为两音中较低音,外弦为两音中较高音,定弦时切勿颠倒内外弦音。巴塘弦子曲目的音乐调性多为五声调式,常用的几种调式为羽、商、徵调式,少数曲目中也会用到宫、角调式,因此首调唱法的la-mi弦(见谱例1)[3]、re-la弦(见谱例2)[3]、sol-re弦(见谱例3)[3]这三种定弦较为常见。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藏弦胡的音色在弦子歌舞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藏弦胡的构造与发声结构来看,其音色深沉、浑厚,近似于男性的嗓音,这是藏弦胡最为显著的特点。然而由于藏弦胡的琴弓和琴杆相对较短,故很少用到高把位演奏,而以第一把位演奏为主,易控制,音色干净且共鸣度好。从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角度来看,藏弦胡音色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表现:深沉浑厚、极具穿透力,既不像传统二胡所具有的悲凉色彩,也没有高胡所发出的纤细华丽之音,而是在欢快抒情中带有浑厚之音。在弦子歌舞中,领舞者站在排头,伴随数把藏弦胡的齐奏声,打音的音色被烘托为一阵阵有晃动感的嗡嗡声,与歌唱者嘹亮的嗓音相互配合,融为一体。
四 、藏弦胡的演奏方法与技巧
(一)演奏姿势
巴塘弦子是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藏弦胡作为伴奏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常常以边奏边舞的立姿展现于众。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藏弦胡也会以独奏的表演形式出现,这时通常为坐姿。
坐姿,一般是后背直立,端坐于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身体稍往左倾斜,使重心落在身体的左侧。琴筒放于左腿紧挨腹部的位置,琴筒面稍向右前方偏斜,左手虎口位置夹于琴杆,左臂自然弯曲,琴杆与身体保持45度角,手指按弦近乎与琴弦垂直,右手持弓,在演奏过程中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手臂动作一定要自然放松,右手运弓手腕动作也要做到灵活自如(见图2)。
立姿,在整个藏族弦子歌舞表演中较为常用,而且立姿演奏也是藏弦胡区别于其他拉弦乐器演奏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多数藏弦胡的琴筒下方未设计琴托,由琴杆直接穿过琴筒,故常将琴杆底部插于左腰下方,琴杆向下倾斜的角度主要取决于舞蹈动作的幅度。有些演奏者为了演奏方便,用腰带把乐器固定于腰部边奏边舞,以免把位移动(见图3)。
图2① 坐姿
图3② 立姿
(二)演奏法
1.按弦
藏弦胡的按弦方式与其他拉弦乐器截然不同。一般的拉弦乐器通常采用指尖按弦法:用虎口位置握住琴杆,大拇指自然弯曲靠在琴杆上,食指、中指、无名指用第一关节指肚中央部位按弦,并且第一关节必须弯曲,因小拇指短小故需将其伸展按弦;然而,藏弦胡的琴弦是由数根马尾制成,较一般的拉弦乐器按弦面积较大,因此在藏弦胡中会采用指肚按弦法。在演奏时通常将左手手指伸直平铺于琴弦上,用大拇指一关节外侧处按弦,食指、中指、无名指则运用一二关节之间处即指肚按弦,小指不按弦,但紧靠在琴杆上,既起到支撑琴杆,固定把位,同时也有利于大拇指灵活按弦作用。正是藏弦胡独特的按弦方造就了其深厚沉重独特的声音特点。
2.装饰音
装饰音在拉弦乐器中可以起到美化声音、丰富乐曲情感的功效,通常由各个地区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而形成,拉弦乐器采用的装饰音分别有“滑音” “打音” “揉弦” “颤音”等十几种类型。藏弦胡演奏过程中采用的装饰音以“打音” “滑音”为主。
“滑音”在藏弦胡和二胡演奏中最常见的是“上下滑音”[4]。在二胡演奏中左手4个手指都可以做不同的“上下滑音”技巧,而在藏弦胡演奏过程中,食指下滑以及无名指上滑使用的最多。
“打音”在藏弦胡的拉奏中运用的较多,这也是藏弦胡演奏中的绝妙之处。 打音奏法通常是在该音上方大二度或小三度音上进行演奏,主要在同音反复以及长音上频繁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弦子歌舞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藏弦胡因琴弓短小,为了保持音乐旋律的流畅性,特别是在演奏长音时只能用长短不一的分弓,并且反复运用大二度、小三度的助音或倚音[5]。颤音作装饰音将长音奏成连续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使曲调具有舞蹈节奏感,打音速度通常比二胡打音要稍慢,在后半拍打音,慢速时约打3次,快速约打5次,“打音”成为藏弦胡中的演奏之绝。
3.分弓奏法
藏弦胡的琴弓比其他拉弦乐器短,在运弓过程中主要靠小臂、手腕运动,因此演奏时频繁换弓,且拉推弓的开头常以重音为主,这就使其在伴奏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节奏感。藏弦胡的弓法以分弓为主,半拍一弓或一拍一弓较为常见,偶尔出现连弓演奏,且以十六分音符两音一弓为多见。改进后的藏弦胡采用了二胡弓子,因此持弓方式与二胡相同,即采用“夹持”式,此时弓法简单,主要运用连弓和分弓两种弓法。在藏弦胡演奏中,通常不使用顿弓、跳弓、抖弓等弓法。
4.第一把位演奏
藏弦胡只在一个固定的把位上演奏,即为“传统把位”,也就是“第一把位”演奏法,这就导致了藏弦胡音域较窄,其音域一般控制在九度以内。藏弦胡短小的形制和舞蹈表演的需要,使得演奏者常将其插在腰部边奏边舞,其音域较窄决定了它在演奏时只运用第一把位,以第5指延伸扩大音域,很少用到换把。
藏弦胡单纯的第一把位奏法虽然在音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音区的共鸣最好,音色最饱满,音质最具弹性。而它的音响效果与雪域高原的气质相吻合,符合藏族人民豪爽豁达的心理特征,最能满足藏族人民对弦胡艺术总体的表现需求。
5.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藏弦胡是一件伴奏功能很强的拉弦乐器,它为歌唱、舞蹈 、朗诵、说唱等伴奏,通常其伴奏类型以节奏伴奏和装饰音伴奏为主。在节奏伴奏中,藏弦胡常采用如下方法:一是以分解节奏给旋律进行中的同音和长音伴奏(
× — — —
××
××
××
××
,
× ×
××
××
;二是贯穿于全曲各段落的一种固定型节奏(× ××);三是给韵诵、舞蹈过场等以空弦同度音、五度音序进为主而成的一种固定节奏型(××
××
×××
×××
)之无限反复来进行伴奏等。[5]装饰音伴奏通常是在每一拍中的后半拍加以装饰,如谱例4所示。通过不同的演奏表达形式,为伴奏对象增加了活力,增添了变化,增强了感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巴塘弦子独有的韵味。 谱例4
6.演奏旋律
藏弦胡演奏的旋律与歌唱的旋律基本一致,在巴塘弦子表演过程中通常以慢—中—快三种速度为主,演奏者对弦子乐曲速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尤其是慢板,演奏旋律的节奏必须跟舞步保持一致,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常常加入五声音阶顺向或者反向的组合。
也就是说,藏弦胡演奏旋律对整个弦子歌舞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曲调结构上,由于藏弦胡演奏时没有固定的琴谱,因此它的曲调通常朗朗上口,以“二句式+四句式”为主,音域在9度左右,处于领唱者的音域范围之内,短小简单的弦子乐曲表达了藏族人民欢快热情的生活态度。在藏弦胡的调式中可分为宫、商、角、徵、羽各种调式,最常见的是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既避免了统一调式的单调乏味,又没有许多调式的杂乱无章[6]。
五 、藏弦胡在巴塘弦子中的作用
巴塘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歌舞形式,是重大节日或平日休闲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方式,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跳弦子。从巴塘弦子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中可以分析出,主要以二部曲式为基础,两部分主要是旋律快与慢的对比,因此,演奏者在运用藏弦胡演奏的旋律速度就起到主导作用。在整个弦子歌舞的表演过程中,藏弦胡主要起到领舞、领奏、伴奏、间奏、后奏等作用。
通常一首乐曲每个部分的旋律由领奏—主体(带有伴奏)—间奏—主体(带有伴奏)—后奏组成,人们在围圈起舞时,领舞者拉着藏弦胡,边奏边跳,通过快慢不同的旋律整理舞步节奏,控制整个弦子表演的速度与节奏,起到领舞领奏的作用;伴奏通常是藏弦胡随着演唱者的歌声对主旋律进行伴奏,男女老少沿着顺时针方向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向外散开,由于藏弦胡拉奏的音域较窄,因此在伴奏过程中完全适合边舞边唱;间奏在整个弦子音乐中起着过渡的作用,主要是对两个演唱者中间的旋律进行重复演奏,使得整个旋律在衔接过程中演奏得更加完美;后奏主要表现了持琴者将整个弦子表演达到升华,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结 语
巴塘弦子是一门将诗、歌、舞、乐四者融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 由于藏弦胡特殊的取材造就了深沉而浑厚的音质,在整个歌舞弦子的表演中,音色卓异,风格独特,而且巴塘弦子结构划分清晰,运用典型的二部曲式结构,通过使用藏弦胡特殊的领奏、伴奏、间奏、后奏作用将巴塘弦子演绎至完美,成为藏区民间歌舞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本图片由巴塘弦子传承人洛松达哇提供。
②同注①。
参考文献:
[1]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边多.西藏音乐[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72.
[3]马郎吉,洛桑.巴塘弦子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4]米玛洛桑.藏族拉弦乐器综述[J].西藏研究,2003(2).
[5]李娜.藏族牛角琴的历史演进[J].文艺争鸣,2010(12).
[6]扎西达杰.牛角胡论[J].西藏艺术研究,1998(3).
藏弦胡;拉弦乐器;弦子歌舞;演奏技法
基金项目:2012年教育部基金项目“康巴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调查与研究”(12YJA760035);2015年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甘孜藏区藏弦胡与二胡演奏艺术的对比研究”(XYZB15018)。
作者简介:周 恋(1986— ),男,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助教。
一 、藏弦胡的功能及由来
藏弦胡是一种与二胡相似的胡琴类乐器,在藏语中被称为“毕旺”,在汉语中被称为“牛角胡” “弦胡” 等,主要盛行于四川巴塘、青海玉树、云南德钦以及西藏芒康等藏区。对于藏弦胡的来历,据历史记载可以追朔到隋唐时期,据西藏相关史书记载,
大致在公元633年左右,就已存在一种名叫“毕旺”的弦乐。因此,藏弦胡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藏弦胡在巴塘地区有这样的传说:“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草原上有一对热恋的情侣经常一边放牧,一边唱歌跳舞,但由于当地土司的阻挠,他们的爱情被终结,姑娘后来抑郁而死,但为了能够天天听到男子的歌声,她变成了高原上一只温顺的小羊,陪伴在男子的身边,后来小羊也死去了,这位男子就按小羊之前的愿望将它的皮做成了高原上第一把羊皮琴,也就是今天的藏弦胡。”[1]由于藏弦胡卓异的音色与独特的风格,因此一直流传至今,但藏弦胡的传承没有固定的琴谱,通常是民间艺人在不断的演奏摸索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用乐器表达出来,经过代代口口相传,逐渐流传了下来,藏区人们通过弹奏藏弦胡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赞美,流露出豁达爽朗的性格。
笔者在与巴塘当地民间艺人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巴塘弦子在最初的表演中并没有使用藏弦胡作为伴奏,通常以边歌边舞形式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贸易交往频繁,巴塘弦子逐渐吸收了外来的音乐元素,不断发展增加了伴奏乐器——藏弦胡,在巴塘弦子中藏弦胡的旋律与舞蹈歌唱相互配合,融为一体。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弦子歌舞中,藏弦胡作为一种舞蹈道具,代替了最初的伴奏功能。然而,藏弦胡不管是作为伴奏乐器还是作为舞蹈道具,它在弦子歌舞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藏弦胡伴奏时深沉而浑厚的声音不仅可以烘托出弦子歌舞细腻而优美的旋律,而且可以抒发情绪,缓解心情。“关于这一弦乐的史料,在《西藏王臣记》中载‘为了消散法王’(赞普松赞干布)的忧闷,面戴狮子、牦牛和老虎等面具表演阿卓和噶尔舞的人们,奏起巨鼓、毕旺和饶钹,尽情欢舞和演戏……” [2]
二、藏弦胡的基本构造
藏弦胡的构造与汉族拉弦乐器二胡相似,琴筒较大,琴身较短(700~750毫米左右)。藏弦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弦、琴皮、琴码、琴弓、琴轴、千斤等8个部分构成。
琴筒是藏弦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弓毛与琴弦的摩擦使之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箱。琴筒的形状和材料直接影响其音量与音质。传统藏弦胡琴筒由牛角制成,因此藏弦胡又被称为牛角胡,其琴筒比二胡的琴筒大而厚,与二胡相比其音色更加深沉浑厚。现代藏弦胡主要为圆形琴筒,同时为了避免琴筒受潮变形,所以通常选用防潮耐湿的杜鹃木。
琴杆是藏弦胡的支柱,亦是躯干,主要是连接着琴筒和琴头。与其他拉弦乐器相比,藏弦胡的琴杆(约720毫米)相对较短,这是由于藏弦胡所独有的拉奏时不换把的特点,所以要求其琴杆相对较短,满足持琴者边跳边奏的需要。
为了在拉奏的过程中手感较好,琴杆选用有弹性的花椒木。
周 恋音色卓异 风格独特——巴塘弦子之演奏乐器“藏弦胡”
琴弦是藏弦胡的发音体。藏弦胡的琴弦由30根左右的内弦和15根左右的外弦组成,通常选用尼龙线或马尾制作,其特征表现为浑厚、深沉、穿透力强。而二胡通常采用钢丝弦,其特征则表现为较细腻、柔软。
琴皮是指琴筒前口的蒙皮,弓毛与琴弦的相互摩擦发出声音,琴皮是通过琴码的导振使之产生振动的发声体,琴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藏弦胡的音质与音量,与二胡相比皮膜稍厚,二胡琴皮常采用蟒皮,而藏弦胡的琴皮多采用不易热胀冷缩的马皮或羊皮。
琴码是琴皮与琴弦两者振动的媒介体,通常选用竹、硬木等材料,鞍马状的琴码一般放置于琴筒上短下长3/5处。
琴弓主要由弓毛和弓杆两个部分构成,在琴弓的头部都会安置长条螺丝用来调节琴弓的松紧,弓毛放置于两弦之间,通过拉推运弓与琴弦的摩擦而发音。琴弓长短不一,一般约为50厘米左右,弓杆是由藤子或细木制成,弓毛会选用较为结实耐用的马尾或牛尾。
琴轴分上下两个,主要是用来调整音高,上方琴轴对应内弦,下方琴轴对应外弦。
千斤主要对藏弦胡起到固定琴弦的作用,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音高。千斤形式多种多样,一般选用丝线、棉线等材料制成,常以线绕千斤为主。
图1 藏弦胡构造示意图
三、 藏弦胡的定音、定弦法及音色
藏弦胡的定音和定弦是有区别的, 定音是指藏弦胡的实际音高,如内弦定a音,外弦则会定e1音,也就是根据钢琴上a和e1来定音。在巴塘弦子音乐中,藏弦胡的定音相对比较随意,根据需要可分别定为b—f1,b—f,c1—g1,d—a,e—b等,内弦从a—e1,外弦从e1至b的任何音,音域一般在九度,其音色深沉、浑厚,具有穿透力。
藏弦胡的定弦一般采用五度定弦法,根据不同的旋律调式,内外弦两音通常定为首调唱法的sol-re弦、la-mi弦、do-sol弦、re-la弦等等。内弦为两音中较低音,外弦为两音中较高音,定弦时切勿颠倒内外弦音。巴塘弦子曲目的音乐调性多为五声调式,常用的几种调式为羽、商、徵调式,少数曲目中也会用到宫、角调式,因此首调唱法的la-mi弦(见谱例1)[3]、re-la弦(见谱例2)[3]、sol-re弦(见谱例3)[3]这三种定弦较为常见。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藏弦胡的音色在弦子歌舞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藏弦胡的构造与发声结构来看,其音色深沉、浑厚,近似于男性的嗓音,这是藏弦胡最为显著的特点。然而由于藏弦胡的琴弓和琴杆相对较短,故很少用到高把位演奏,而以第一把位演奏为主,易控制,音色干净且共鸣度好。从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角度来看,藏弦胡音色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表现:深沉浑厚、极具穿透力,既不像传统二胡所具有的悲凉色彩,也没有高胡所发出的纤细华丽之音,而是在欢快抒情中带有浑厚之音。在弦子歌舞中,领舞者站在排头,伴随数把藏弦胡的齐奏声,打音的音色被烘托为一阵阵有晃动感的嗡嗡声,与歌唱者嘹亮的嗓音相互配合,融为一体。
四 、藏弦胡的演奏方法与技巧
(一)演奏姿势
巴塘弦子是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藏弦胡作为伴奏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常常以边奏边舞的立姿展现于众。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藏弦胡也会以独奏的表演形式出现,这时通常为坐姿。
坐姿,一般是后背直立,端坐于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身体稍往左倾斜,使重心落在身体的左侧。琴筒放于左腿紧挨腹部的位置,琴筒面稍向右前方偏斜,左手虎口位置夹于琴杆,左臂自然弯曲,琴杆与身体保持45度角,手指按弦近乎与琴弦垂直,右手持弓,在演奏过程中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手臂动作一定要自然放松,右手运弓手腕动作也要做到灵活自如(见图2)。
立姿,在整个藏族弦子歌舞表演中较为常用,而且立姿演奏也是藏弦胡区别于其他拉弦乐器演奏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多数藏弦胡的琴筒下方未设计琴托,由琴杆直接穿过琴筒,故常将琴杆底部插于左腰下方,琴杆向下倾斜的角度主要取决于舞蹈动作的幅度。有些演奏者为了演奏方便,用腰带把乐器固定于腰部边奏边舞,以免把位移动(见图3)。
图2① 坐姿
图3② 立姿
(二)演奏法
1.按弦
藏弦胡的按弦方式与其他拉弦乐器截然不同。一般的拉弦乐器通常采用指尖按弦法:用虎口位置握住琴杆,大拇指自然弯曲靠在琴杆上,食指、中指、无名指用第一关节指肚中央部位按弦,并且第一关节必须弯曲,因小拇指短小故需将其伸展按弦;然而,藏弦胡的琴弦是由数根马尾制成,较一般的拉弦乐器按弦面积较大,因此在藏弦胡中会采用指肚按弦法。在演奏时通常将左手手指伸直平铺于琴弦上,用大拇指一关节外侧处按弦,食指、中指、无名指则运用一二关节之间处即指肚按弦,小指不按弦,但紧靠在琴杆上,既起到支撑琴杆,固定把位,同时也有利于大拇指灵活按弦作用。正是藏弦胡独特的按弦方造就了其深厚沉重独特的声音特点。
2.装饰音
装饰音在拉弦乐器中可以起到美化声音、丰富乐曲情感的功效,通常由各个地区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而形成,拉弦乐器采用的装饰音分别有“滑音” “打音” “揉弦” “颤音”等十几种类型。藏弦胡演奏过程中采用的装饰音以“打音” “滑音”为主。
“滑音”在藏弦胡和二胡演奏中最常见的是“上下滑音”[4]。在二胡演奏中左手4个手指都可以做不同的“上下滑音”技巧,而在藏弦胡演奏过程中,食指下滑以及无名指上滑使用的最多。
“打音”在藏弦胡的拉奏中运用的较多,这也是藏弦胡演奏中的绝妙之处。 打音奏法通常是在该音上方大二度或小三度音上进行演奏,主要在同音反复以及长音上频繁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弦子歌舞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藏弦胡因琴弓短小,为了保持音乐旋律的流畅性,特别是在演奏长音时只能用长短不一的分弓,并且反复运用大二度、小三度的助音或倚音[5]。颤音作装饰音将长音奏成连续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使曲调具有舞蹈节奏感,打音速度通常比二胡打音要稍慢,在后半拍打音,慢速时约打3次,快速约打5次,“打音”成为藏弦胡中的演奏之绝。
3.分弓奏法
藏弦胡的琴弓比其他拉弦乐器短,在运弓过程中主要靠小臂、手腕运动,因此演奏时频繁换弓,且拉推弓的开头常以重音为主,这就使其在伴奏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节奏感。藏弦胡的弓法以分弓为主,半拍一弓或一拍一弓较为常见,偶尔出现连弓演奏,且以十六分音符两音一弓为多见。改进后的藏弦胡采用了二胡弓子,因此持弓方式与二胡相同,即采用“夹持”式,此时弓法简单,主要运用连弓和分弓两种弓法。在藏弦胡演奏中,通常不使用顿弓、跳弓、抖弓等弓法。
4.第一把位演奏
藏弦胡只在一个固定的把位上演奏,即为“传统把位”,也就是“第一把位”演奏法,这就导致了藏弦胡音域较窄,其音域一般控制在九度以内。藏弦胡短小的形制和舞蹈表演的需要,使得演奏者常将其插在腰部边奏边舞,其音域较窄决定了它在演奏时只运用第一把位,以第5指延伸扩大音域,很少用到换把。
藏弦胡单纯的第一把位奏法虽然在音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音区的共鸣最好,音色最饱满,音质最具弹性。而它的音响效果与雪域高原的气质相吻合,符合藏族人民豪爽豁达的心理特征,最能满足藏族人民对弦胡艺术总体的表现需求。
5.固定节奏音型的伴奏
藏弦胡是一件伴奏功能很强的拉弦乐器,它为歌唱、舞蹈 、朗诵、说唱等伴奏,通常其伴奏类型以节奏伴奏和装饰音伴奏为主。在节奏伴奏中,藏弦胡常采用如下方法:一是以分解节奏给旋律进行中的同音和长音伴奏(
× — — —
××
××
××
××
,
× ×
××
××
;二是贯穿于全曲各段落的一种固定型节奏(× ××);三是给韵诵、舞蹈过场等以空弦同度音、五度音序进为主而成的一种固定节奏型(××
××
×××
×××
)之无限反复来进行伴奏等。[5]装饰音伴奏通常是在每一拍中的后半拍加以装饰,如谱例4所示。通过不同的演奏表达形式,为伴奏对象增加了活力,增添了变化,增强了感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巴塘弦子独有的韵味。 谱例4
6.演奏旋律
藏弦胡演奏的旋律与歌唱的旋律基本一致,在巴塘弦子表演过程中通常以慢—中—快三种速度为主,演奏者对弦子乐曲速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尤其是慢板,演奏旋律的节奏必须跟舞步保持一致,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常常加入五声音阶顺向或者反向的组合。
也就是说,藏弦胡演奏旋律对整个弦子歌舞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曲调结构上,由于藏弦胡演奏时没有固定的琴谱,因此它的曲调通常朗朗上口,以“二句式+四句式”为主,音域在9度左右,处于领唱者的音域范围之内,短小简单的弦子乐曲表达了藏族人民欢快热情的生活态度。在藏弦胡的调式中可分为宫、商、角、徵、羽各种调式,最常见的是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既避免了统一调式的单调乏味,又没有许多调式的杂乱无章[6]。
五 、藏弦胡在巴塘弦子中的作用
巴塘弦子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歌舞形式,是重大节日或平日休闲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方式,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跳弦子。从巴塘弦子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中可以分析出,主要以二部曲式为基础,两部分主要是旋律快与慢的对比,因此,演奏者在运用藏弦胡演奏的旋律速度就起到主导作用。在整个弦子歌舞的表演过程中,藏弦胡主要起到领舞、领奏、伴奏、间奏、后奏等作用。
通常一首乐曲每个部分的旋律由领奏—主体(带有伴奏)—间奏—主体(带有伴奏)—后奏组成,人们在围圈起舞时,领舞者拉着藏弦胡,边奏边跳,通过快慢不同的旋律整理舞步节奏,控制整个弦子表演的速度与节奏,起到领舞领奏的作用;伴奏通常是藏弦胡随着演唱者的歌声对主旋律进行伴奏,男女老少沿着顺时针方向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向外散开,由于藏弦胡拉奏的音域较窄,因此在伴奏过程中完全适合边舞边唱;间奏在整个弦子音乐中起着过渡的作用,主要是对两个演唱者中间的旋律进行重复演奏,使得整个旋律在衔接过程中演奏得更加完美;后奏主要表现了持琴者将整个弦子表演达到升华,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结 语
巴塘弦子是一门将诗、歌、舞、乐四者融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形式, 由于藏弦胡特殊的取材造就了深沉而浑厚的音质,在整个歌舞弦子的表演中,音色卓异,风格独特,而且巴塘弦子结构划分清晰,运用典型的二部曲式结构,通过使用藏弦胡特殊的领奏、伴奏、间奏、后奏作用将巴塘弦子演绎至完美,成为藏区民间歌舞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本图片由巴塘弦子传承人洛松达哇提供。
②同注①。
参考文献:
[1]格勒.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边多.西藏音乐[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72.
[3]马郎吉,洛桑.巴塘弦子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4]米玛洛桑.藏族拉弦乐器综述[J].西藏研究,2003(2).
[5]李娜.藏族牛角琴的历史演进[J].文艺争鸣,2010(12).
[6]扎西达杰.牛角胡论[J].西藏艺术研究,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