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8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生的考试成績上,这样的做法难以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全的人,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像药品,它可以开处方对症下药,来治疗各种心理病症。但有很多处于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可能主要在于心灵而非心理或品德上,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就彻底解决。而心灵教育更像是预防针,更侧重于在心理出现问题之前的扶正和积极的引导,结合自身班主任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校本心灵课上的一些做法。
一、心灵教育教材的独特性
心灵教育是一种人人互育的教育。学校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状况,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教育。例如我们自己编写的心灵教育校本教材,是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先确定通过教学要引导学生达成的一些心理品质:如求快力、求变力、求新力、进取力、专注力、持守力、承担力、关怀力、包容力、忍耐力、记忆力和语言力等,再将其逐步细化,设计以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来呈现教材内容。所以,心灵教育现成教材的空缺正好造就了心灵教育教材的针对性和独特性。
二、心灵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心灵教育课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让其合理宣泄和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灵教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课堂中以游戏、故事、歌曲、情景扮演等活动贯穿全程,强调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心灵课堂上没有对错,没有拘谨,学生可以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达成相对信任的关系,并一同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将一些负面的情绪以及心理的不适感进行化解,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从而塑造乐观向上的美好心灵。
三、心灵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1.用故事浸润心灵
在心灵课上,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做事、做人。例如:学生们从故事《乐观与悲观的兄弟》、《国王和宰相》中,拥有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读了《笑傲挫折,永不言弃 ——林肯的故事》后,他们在学习上更有上进心;听了《找问题》、《落入坑洞的猎人》后,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做事用心了;续编故事《磨刀》让考试作弊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用音乐抚慰心灵
音乐对引导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疑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通过给学生欣赏电影《贝多芬传》,可以使学生了解贝多芬精神并从其音乐作品中获得优秀的品质,懂得“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道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战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运用好音乐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教育功能,克服部分后进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畏难心理。“问题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愧不如、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和胆怯行为。因此,在学校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中,利用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3.用游戏释放心灵
在游戏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知和主观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如在教《合理缓解不良情绪》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释放烦恼”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在简短的字条上写出自己最近的一两件烦心事,并把“烦恼”(写好的纸条)装进气球里将气球吹至足够大,打结封口,然后用大头针扎气球,能够慢慢放完气球里的气体且不爆炸的获胜。游戏过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如果气球就好比你的身体,当你聚集很多不良情绪在里面时会怎样?通过游戏,学生体会了极端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学习用更好方法来处理坏情绪。
4.用情景剧审视心灵
情景剧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心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家长的辛劳和良苦用心,能设身处地理解、体谅父母;通过观看心理剧《小护士》、《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明白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面对挫折需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剧目不仅对表演者有益,同时也有利于观看者的自我成长。
四、心灵教育的成效与评价
中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成效与评价,除了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解以外,更应注重学生个人心理品质的成长。
1.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通过心灵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得到心灵教育教材内容所包含的各项良好心理品质的成长。如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乐观、勇气、交往技能、天赋和智慧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等。
2.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
心灵教育的正面引导和积极预防,应该发掘学生自身的正能量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使其获得人性层面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乐观、爱、交往技能、坚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
总之,心灵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发挥其正面引导的作用,努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和良好品质,让童心在校本心灵课中浸润飞扬。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生的考试成績上,这样的做法难以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全的人,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像药品,它可以开处方对症下药,来治疗各种心理病症。但有很多处于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可能主要在于心灵而非心理或品德上,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就彻底解决。而心灵教育更像是预防针,更侧重于在心理出现问题之前的扶正和积极的引导,结合自身班主任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校本心灵课上的一些做法。
一、心灵教育教材的独特性
心灵教育是一种人人互育的教育。学校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状况,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教育。例如我们自己编写的心灵教育校本教材,是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先确定通过教学要引导学生达成的一些心理品质:如求快力、求变力、求新力、进取力、专注力、持守力、承担力、关怀力、包容力、忍耐力、记忆力和语言力等,再将其逐步细化,设计以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来呈现教材内容。所以,心灵教育现成教材的空缺正好造就了心灵教育教材的针对性和独特性。
二、心灵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心灵教育课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让其合理宣泄和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灵教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课堂中以游戏、故事、歌曲、情景扮演等活动贯穿全程,强调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心灵课堂上没有对错,没有拘谨,学生可以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达成相对信任的关系,并一同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将一些负面的情绪以及心理的不适感进行化解,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从而塑造乐观向上的美好心灵。
三、心灵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1.用故事浸润心灵
在心灵课上,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做事、做人。例如:学生们从故事《乐观与悲观的兄弟》、《国王和宰相》中,拥有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读了《笑傲挫折,永不言弃 ——林肯的故事》后,他们在学习上更有上进心;听了《找问题》、《落入坑洞的猎人》后,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做事用心了;续编故事《磨刀》让考试作弊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用音乐抚慰心灵
音乐对引导学生的心灵教育无疑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通过给学生欣赏电影《贝多芬传》,可以使学生了解贝多芬精神并从其音乐作品中获得优秀的品质,懂得“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道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战胜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转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运用好音乐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辅助教育功能,克服部分后进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畏难心理。“问题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愧不如、丧失信心的自卑心理和胆怯行为。因此,在学校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中,利用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3.用游戏释放心灵
在游戏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感知和主观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如在教《合理缓解不良情绪》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释放烦恼”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在简短的字条上写出自己最近的一两件烦心事,并把“烦恼”(写好的纸条)装进气球里将气球吹至足够大,打结封口,然后用大头针扎气球,能够慢慢放完气球里的气体且不爆炸的获胜。游戏过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如果气球就好比你的身体,当你聚集很多不良情绪在里面时会怎样?通过游戏,学生体会了极端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学习用更好方法来处理坏情绪。
4.用情景剧审视心灵
情景剧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心声》、《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家长的辛劳和良苦用心,能设身处地理解、体谅父母;通过观看心理剧《小护士》、《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明白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面对挫折需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剧目不仅对表演者有益,同时也有利于观看者的自我成长。
四、心灵教育的成效与评价
中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成效与评价,除了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解以外,更应注重学生个人心理品质的成长。
1.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通过心灵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得到心灵教育教材内容所包含的各项良好心理品质的成长。如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乐观、勇气、交往技能、天赋和智慧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等。
2.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
心灵教育的正面引导和积极预防,应该发掘学生自身的正能量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使其获得人性层面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乐观、爱、交往技能、坚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
总之,心灵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发挥其正面引导的作用,努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和良好品质,让童心在校本心灵课中浸润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