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些新的角度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1)教师自身修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源泉。(2)在学习中品尝求知的乐趣。(3)运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自豪感。(4)拓宽学生的表现领域,迁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学习;新探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的观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们不但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也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到学习兴趣的本质,因而都没有根本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以为下列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教师自身修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是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学生就会受到强烈感染,进而对教师的工作——教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然就会很积极。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事情。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学生多十倍、二十倍——这样他才能用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思维和心理状况,才能更主动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知识理解越深刻,对知识就越有情感,而教师的情感又会在课堂教学中传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越鲜明、越强烈,对知识的兴趣也就越浓。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2)在学习中品尝求知的乐趣。学习本身应该是充满趣味的,这种趣味最本质也最能持久。学生感受到了求知给他带来的快乐,学习兴趣才会终生陪伴着他。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呢?第一,要给学生展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丰富现象和事实——这是兴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天生充满好奇,瑰丽、神秘的大自然,复杂、奇妙的人类社会无一不激发起人们探求的兴趣。青少年时期恰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候,这些现象和事实无疑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第二,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让学生自己寻找、概括出结论。这既是学生品尝思维乐趣的途径,也是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思路,而这二者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因为它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喜欢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精神需求。相反,如果总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就会养成思维的惰性,久而久之就会泯灭他们学习的欲望,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三,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是培养对知识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使学生对学科的本质形成牢固的兴趣,就应当使课堂上学习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和一定份额的未知东西。学生在学习中发觉的已知和未知的东西越多,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也就越大。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学生才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3)运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自豪感。知识是目的,更应该是一种手段——发现、研究、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奥妙的手段。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享受到发现奥秘的快乐,而且也能体验到一种“知识就是力量”的自豪以及理智胜于事实和现象的尊严。“促使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在运用知识释疑解难、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就会越来越强,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
(4)拓宽学生的表现领域,迁移学生的兴趣。如果 学生只能在掌握知识、学习上表现自己,而且效果很差,他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变成一种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替学生寻找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并让学生在这一领域中得到好的表现,以此来树立学生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如果一个人能在某种领域中很好地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领域(包括学习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只局限在学习知识上,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应想办法拓宽他们的表现领域,培养他们在这些领域中的浓厚兴趣,并择机把兴趣转移到学习领域中,使学生对学习也产生强烈的兴趣。
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解决学生厌学、逃学、弃学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和高素质的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兴趣 ;学习;新探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的观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们不但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也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到学习兴趣的本质,因而都没有根本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以为下列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教师自身修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是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学生就会受到强烈感染,进而对教师的工作——教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然就会很积极。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事情。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学生多十倍、二十倍——这样他才能用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思维和心理状况,才能更主动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知识理解越深刻,对知识就越有情感,而教师的情感又会在课堂教学中传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越鲜明、越强烈,对知识的兴趣也就越浓。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2)在学习中品尝求知的乐趣。学习本身应该是充满趣味的,这种趣味最本质也最能持久。学生感受到了求知给他带来的快乐,学习兴趣才会终生陪伴着他。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呢?第一,要给学生展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丰富现象和事实——这是兴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天生充满好奇,瑰丽、神秘的大自然,复杂、奇妙的人类社会无一不激发起人们探求的兴趣。青少年时期恰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候,这些现象和事实无疑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第二,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让学生自己寻找、概括出结论。这既是学生品尝思维乐趣的途径,也是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思路,而这二者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因为它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喜欢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精神需求。相反,如果总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就会养成思维的惰性,久而久之就会泯灭他们学习的欲望,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三,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是培养对知识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使学生对学科的本质形成牢固的兴趣,就应当使课堂上学习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和一定份额的未知东西。学生在学习中发觉的已知和未知的东西越多,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也就越大。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学生才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3)运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自豪感。知识是目的,更应该是一种手段——发现、研究、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奥妙的手段。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享受到发现奥秘的快乐,而且也能体验到一种“知识就是力量”的自豪以及理智胜于事实和现象的尊严。“促使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在运用知识释疑解难、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就会越来越强,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
(4)拓宽学生的表现领域,迁移学生的兴趣。如果 学生只能在掌握知识、学习上表现自己,而且效果很差,他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变成一种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替学生寻找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并让学生在这一领域中得到好的表现,以此来树立学生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如果一个人能在某种领域中很好地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领域(包括学习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只局限在学习知识上,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应想办法拓宽他们的表现领域,培养他们在这些领域中的浓厚兴趣,并择机把兴趣转移到学习领域中,使学生对学习也产生强烈的兴趣。
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解决学生厌学、逃学、弃学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和高素质的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