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5年间OA患者68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规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占总数15%;对照组分别为3例,10.7%。结论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能够加强西药治疗OA的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并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骨关节炎;中医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9-01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全关节病。临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爱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1]。现将2009——2013年间临床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出2009——2013年间68例临床骨关节炎患者,不包含外治法治疗患者。68例患者中男22例,女46例,男女比例为1:2.09。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8岁。单纯用西医治疗的患者28例(男8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者40例(男14例,女26例),作为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选用非甾体消炎药物(NSIADs)和硫酸氨基葡萄糖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合理应用。
1.2.2治疗组在口服NSIADs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骨关节炎(OA)属于中医学“骨痹”、“腰痛”的范畴。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①肝肾亏虚型,治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法,以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加减。②瘀血阻滞型,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法,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③寒凝湿痹型,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法,选用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④湿热痹阻型,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治则,选用风湿止痛汤加减治疗[2]。
1.3疗效观察
1.3.1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正常或有所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疼痛时轻时重,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及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结果和治疗前无变化。2观察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括号内为占各组人数百分比),见表1。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括号内为占各组人数百分比)
组别1n1临床治愈1显效1有效1无效对照组12813(10.7%)110(35.7%)112(42.9%)12(7.1%)治疗组14016(15%)124(60%)110(25%)10(0%)注: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3讨论
骨关节炎(OA)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类证制裁·痹证》说:“痹证……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湿乘虚内袭,虚受风寒湿气而痹也。”众多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三种因素杂至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故本病的病机特点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瘀、痰、风寒湿邪为标[4]。
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缺乏真正了解,但可以肯定本病与微循环障碍、自由基代谢紊乱、激素、酶、细胞因子、生物力学改变等有关。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改善骨关节退变过程中软骨的组成和代谢,改善骨内微循环障碍,并能改变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和抑制滑膜炎症、抑制氧自由基对骨的损伤,抑制软骨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等[5]。本观察中发现初病患者多偏于瘀血阻络,或伴有肝肾亏虚,治疗多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止痛,调补正气,相对容易治疗。而时间较长的患者多偏于肝肾亏虚及气血两虚,治疗多以补益肝肾和气血兼以祛风通络、除湿止痛。另外本观察中未将外治法列入观察范围,中药制成的膏剂外敷对骨关节炎有不错的效果,很多患者在口服药物以外配合外敷中药膏剂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观察发现中药对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作用,并无西药的毒副作用,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中医药有希望成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5年的诊断标准化[S].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6.
[2]郭建刚,李洛宜.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J].新中医,2003(04).
[3]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4]曹月龙,庞坚,王翔,等.骨关节炎的中药治疗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35).
[5]管剑龙,韩星海.中国骨关节炎十年[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骨关节炎;中医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9-01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全关节病。临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爱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1]。现将2009——2013年间临床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出2009——2013年间68例临床骨关节炎患者,不包含外治法治疗患者。68例患者中男22例,女46例,男女比例为1:2.09。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8岁。单纯用西医治疗的患者28例(男8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者40例(男14例,女26例),作为治疗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选用非甾体消炎药物(NSIADs)和硫酸氨基葡萄糖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合理应用。
1.2.2治疗组在口服NSIADs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骨关节炎(OA)属于中医学“骨痹”、“腰痛”的范畴。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①肝肾亏虚型,治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法,以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加减。②瘀血阻滞型,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法,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③寒凝湿痹型,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法,选用蠲痹汤或防己汤加减。④湿热痹阻型,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治则,选用风湿止痛汤加减治疗[2]。
1.3疗效观察
1.3.1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正常或有所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疼痛时轻时重,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及实验室检查及射线检查结果和治疗前无变化。2观察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括号内为占各组人数百分比),见表1。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括号内为占各组人数百分比)
组别1n1临床治愈1显效1有效1无效对照组12813(10.7%)110(35.7%)112(42.9%)12(7.1%)治疗组14016(15%)124(60%)110(25%)10(0%)注: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3讨论
骨关节炎(OA)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类证制裁·痹证》说:“痹证……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湿乘虚内袭,虚受风寒湿气而痹也。”众多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三种因素杂至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故本病的病机特点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瘀、痰、风寒湿邪为标[4]。
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缺乏真正了解,但可以肯定本病与微循环障碍、自由基代谢紊乱、激素、酶、细胞因子、生物力学改变等有关。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改善骨关节退变过程中软骨的组成和代谢,改善骨内微循环障碍,并能改变骨关节炎血液流变学和抑制滑膜炎症、抑制氧自由基对骨的损伤,抑制软骨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等[5]。本观察中发现初病患者多偏于瘀血阻络,或伴有肝肾亏虚,治疗多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止痛,调补正气,相对容易治疗。而时间较长的患者多偏于肝肾亏虚及气血两虚,治疗多以补益肝肾和气血兼以祛风通络、除湿止痛。另外本观察中未将外治法列入观察范围,中药制成的膏剂外敷对骨关节炎有不错的效果,很多患者在口服药物以外配合外敷中药膏剂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观察发现中药对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作用,并无西药的毒副作用,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以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中医药有希望成为今后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5年的诊断标准化[S].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6.
[2]郭建刚,李洛宜.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J].新中医,2003(04).
[3]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4]曹月龙,庞坚,王翔,等.骨关节炎的中药治疗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35).
[5]管剑龙,韩星海.中国骨关节炎十年[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