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指涉,心灵的沉思——解读穆旦的《春》兼谈新诗的教学问题

来源 :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旦的《春》写于1942年2月,此时的穆旦已从西南联大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事新诗写作已有5个年头,《春》只有两节,短短12行,却以奇异的语词和丰富的诗情激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直至今天.下面,笔者试着从两个角度追寻本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
其他文献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颇有抱负的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两游赤壁,当时已经45岁,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和雄伟的青山,自然会缅怀古人,联想自己,怎能
期刊
作为学生,我们在学挺经历最多的就是考试。考试时是什么滋味?开心、难过、痛苦、自豪……酸甜苦辣,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前不久,我却遇到了一次令我哭笑不得的考试。
诗让人感悟人生,体味人生,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应该是富有理想的民族,一个善于写诗的民族应是有修养的民族.真正的好诗能引导人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使人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
提高教学的质量,寻求有效的教学,这是每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最根本的目标.此文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态度的转变和新课程思想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期刊
他们都走了,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中学时代。空荡荡的操场上,曾经跃动、张扬、不安、徘徊的青春身影,此刻都已不见。时光不留痕迹地走过。真的不留痕迹吗?我在校园里漫步,发现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语文教学一度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而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新的语文教学要
前几天,作为鹤壁市淇河晨报小记者,我参加了工商局组织的“食品安全我当家,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rn那天早上我睡得正香,突然被妈妈揪起来:“懒虫起床,“快去参加小记者活动。”我
在永定土楼的客家习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据说这种习俗在永定湖坑已流传2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