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的“合”字,带有拼、凑、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和结合方面的创造含义。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现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独有的奇光异彩。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达的感染力是如此强烈而丰富。
少年儿童合唱训练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它能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和谐的声部又能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促使他们团结友爱,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才能抓好校园合唱团呢?
一、合唱队员的选择
优秀的合唱队员选拔是整个合唱队训练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办法选择。一种是音乐教师平时上课时注意发现、挑选一些音色纯净、甜美、发音准确、节奏感强,且天真活泼、身材匀称的学生组成合唱队。另一种是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施教,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演唱技巧(诸如用气、发声、咬字行腔等)训练,久而久之,每个班级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像样的合唱队。在吸引各班学生都热爱唱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班级代表学校参赛,这样有调配统一的优势,并展开班级之间的竞争,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持之以恒的活动
除课堂之外,校园合唱团正常情况下每周活动一至两次,教师除理论上简单讲解和视唱练习外,选择一些风格各异的中外名曲、少儿歌曲,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发声方法轻声地练唱。这样既能保留一些曲目,丰富演唱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逐渐提高演唱水平。学生合唱开始前必须进行练声训练,坚持学生素质方面的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
三、演唱技巧的训练
抓好演唱技巧训练是关键,音乐作品重在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演唱达到声情并茂,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技巧训练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正确用气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任何歌曲的演唱一旦离开了气息的支撑都将失去色彩。学生爱唱歌,但往往不会正确地使用气息,教师除了要给他们简述发声的基本原理外,还要指导他们用“闻花香”的方法吸气,用“吹肥皂泡”的方式呼出气流。更重要的是指挥唱歌者要以手势和自己吸气的表情,把每个气口(即需要换气的地方)超前提示出来,使学生在合唱中做到平稳自然地换气。
2.注重口型
训练学生唱歌时口型正确,做到咬字准、吐字清。特别要注意母音的演唱,即声母一带而过,韵母唱得扎实。韵母唱好了,口型必然正确,吐出的歌词就清晰了。这一点除音乐教师训练唱歌时要注意以外,语文教师指导朗读时亦要注意。
3.发挥想象
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丰富情感。唱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作品,做到嘴里唱什么歌词,眼前即看见什么情景。比如《我们的田野》这首优美抒情的少儿歌曲,唱着它,孩子们眼前看到的应该是一片碧浪翻滚的稻田,潺潺的流水和银色的大鲤鱼,借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感情。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眼前出现海面微风吹拂,小船悠悠,飘荡在水面的画面。这便是音乐的形象思维,它可以使孩子们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唱起歌来充满感情。
4.注重表现
力度对比是合唱艺术中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音量的大小,还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联。力度在音乐中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的控制决定歌曲的情绪色彩。速度与力度一样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脱离了速度,音乐整体的表现力就无法很好地体现。
指挥者对歌曲的力度、速度的处理和把握,通过面部的表情和手势进行传递。随着演唱的进行,指挥者面部的喜、怒、哀、乐及眉目的传情,都能直接感染合唱队员,使他们动情。再配以各种手势,演唱将会获得良好效果,使抒情歌曲情感四溢,叙事歌曲犹如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进行曲则高亢有力(但要防止喊叫和用力过大)。
5.声音统一
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讲究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均衡性。当今世界合唱教学的风格成多元化(室内合唱、歌剧合唱、现代合唱、民歌合唱、流行歌曲合唱、原生态民歌合唱等)。有的运用直声,有的运用美声,还有的运用民族唱法,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演唱风格,均离不开音色的统一。
多声部的歌曲,切忌教会甲再教乙。要让学生同时学唱一首歌曲,即高低声部的演唱者都应顺着对方声部的音高去寻找和把握自己声部的音准,要用对比的手法处理好歌曲的强势、快、慢、断、连,以及音色的明暗等,高潮部分重点处理。例如在训练《花蛤蟆》歌曲中,让学生模仿蛤蟆的叫声,用耳朵听辩并体验由远到进、由弱到强,以及各声部间的对话等不同意境,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歌唱的情绪状态,并用以夸张的演唱方法,统一音色,丰富色彩,提高兴趣,达到了歌曲应有的效果。长期坚持这样训练,会使合唱的色彩更加和谐统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练得太久,导致学生产生乏味感和声带疲劳。演出前无论出现什么意外的差错,都不要训斥学生。临上场前教师应和颜悦色地给他们鼓劲——我们一定要成功。情绪的饱满和稳定也是一次合唱成功的必要条件。
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现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独有的奇光异彩。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达的感染力是如此强烈而丰富。
少年儿童合唱训练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它能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和谐的声部又能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促使他们团结友爱,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才能抓好校园合唱团呢?
一、合唱队员的选择
优秀的合唱队员选拔是整个合唱队训练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办法选择。一种是音乐教师平时上课时注意发现、挑选一些音色纯净、甜美、发音准确、节奏感强,且天真活泼、身材匀称的学生组成合唱队。另一种是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施教,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演唱技巧(诸如用气、发声、咬字行腔等)训练,久而久之,每个班级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像样的合唱队。在吸引各班学生都热爱唱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班级代表学校参赛,这样有调配统一的优势,并展开班级之间的竞争,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持之以恒的活动
除课堂之外,校园合唱团正常情况下每周活动一至两次,教师除理论上简单讲解和视唱练习外,选择一些风格各异的中外名曲、少儿歌曲,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发声方法轻声地练唱。这样既能保留一些曲目,丰富演唱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逐渐提高演唱水平。学生合唱开始前必须进行练声训练,坚持学生素质方面的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
三、演唱技巧的训练
抓好演唱技巧训练是关键,音乐作品重在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演唱达到声情并茂,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技巧训练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
1.正确用气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任何歌曲的演唱一旦离开了气息的支撑都将失去色彩。学生爱唱歌,但往往不会正确地使用气息,教师除了要给他们简述发声的基本原理外,还要指导他们用“闻花香”的方法吸气,用“吹肥皂泡”的方式呼出气流。更重要的是指挥唱歌者要以手势和自己吸气的表情,把每个气口(即需要换气的地方)超前提示出来,使学生在合唱中做到平稳自然地换气。
2.注重口型
训练学生唱歌时口型正确,做到咬字准、吐字清。特别要注意母音的演唱,即声母一带而过,韵母唱得扎实。韵母唱好了,口型必然正确,吐出的歌词就清晰了。这一点除音乐教师训练唱歌时要注意以外,语文教师指导朗读时亦要注意。
3.发挥想象
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丰富情感。唱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作品,做到嘴里唱什么歌词,眼前即看见什么情景。比如《我们的田野》这首优美抒情的少儿歌曲,唱着它,孩子们眼前看到的应该是一片碧浪翻滚的稻田,潺潺的流水和银色的大鲤鱼,借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感情。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眼前出现海面微风吹拂,小船悠悠,飘荡在水面的画面。这便是音乐的形象思维,它可以使孩子们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唱起歌来充满感情。
4.注重表现
力度对比是合唱艺术中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音量的大小,还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关联。力度在音乐中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的控制决定歌曲的情绪色彩。速度与力度一样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脱离了速度,音乐整体的表现力就无法很好地体现。
指挥者对歌曲的力度、速度的处理和把握,通过面部的表情和手势进行传递。随着演唱的进行,指挥者面部的喜、怒、哀、乐及眉目的传情,都能直接感染合唱队员,使他们动情。再配以各种手势,演唱将会获得良好效果,使抒情歌曲情感四溢,叙事歌曲犹如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进行曲则高亢有力(但要防止喊叫和用力过大)。
5.声音统一
合唱是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对声音的要求很高,讲究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均衡性。当今世界合唱教学的风格成多元化(室内合唱、歌剧合唱、现代合唱、民歌合唱、流行歌曲合唱、原生态民歌合唱等)。有的运用直声,有的运用美声,还有的运用民族唱法,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演唱风格,均离不开音色的统一。
多声部的歌曲,切忌教会甲再教乙。要让学生同时学唱一首歌曲,即高低声部的演唱者都应顺着对方声部的音高去寻找和把握自己声部的音准,要用对比的手法处理好歌曲的强势、快、慢、断、连,以及音色的明暗等,高潮部分重点处理。例如在训练《花蛤蟆》歌曲中,让学生模仿蛤蟆的叫声,用耳朵听辩并体验由远到进、由弱到强,以及各声部间的对话等不同意境,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歌唱的情绪状态,并用以夸张的演唱方法,统一音色,丰富色彩,提高兴趣,达到了歌曲应有的效果。长期坚持这样训练,会使合唱的色彩更加和谐统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练得太久,导致学生产生乏味感和声带疲劳。演出前无论出现什么意外的差错,都不要训斥学生。临上场前教师应和颜悦色地给他们鼓劲——我们一定要成功。情绪的饱满和稳定也是一次合唱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