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强调:“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他的讲话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把握与要求,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做好稳定工作的概括与总结。今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它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当前形势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江南北,百业兴旺,可以说社会整体上是好的、是稳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个别地方一些人执行政策的偏差或者腐败现象的产生,致使出现一些群体上访事件。所以说做好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唯有稳定工作搞好了,各级党政领导才能一心一意谋大事、想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创造更好的财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稳定是人民群众的众望所归。古人云:“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拥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群众通过发展经济得到最大实惠的根本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没有稳定平安的环境,就不能正常生产,就不能有好的发展,人民群众也不能安居乐业。所以,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众望所归,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唯有不断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客观变化,顺应世界发展,使国家繁荣昌盛。为了使中华民族早日富强,使全国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就必须加快改革。然而,改革一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不能保持稳定的良好环境,改革就难以持续进行。因此,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人是社会的主体。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地稿改革,心中装着百姓,利益上想着群众,从而让他们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保持社会稳定。
重视热点、难点,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属正常现象,甚至在所难免。那么。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一是各级领导要自身正,自己做好了、廉洁了,才有说服力,群众才能信服。二是正确处理不稳定因素,目前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大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个别群众有思想问题,不能动不动就斗争、就批评,那样只能激化矛盾,要入情入理地做好政策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朋友,才能化解各类矛盾。三是进一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深化改革的意义,进一步引导他们转变旧观念,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面对目前出现的暂时困难,用平和的心态去看问题。四是要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主动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上访与下访,是形式、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上访是群众对政策、任务落实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映,是对领导干部出现违法违纪问题的一种反映,是对有些问题悬而未决、久拖不决的一种反映。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也是领导干部作风不够深入、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到位的反映。下访是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一种行动,是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下访,调查研究,能发现苗头,寻找对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近年来,不少地方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等制度,这是转变作风的好做法。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深入基层下访,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就更有利于构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关注民生,开展救助困难群体也是搞好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受到亿万人民的欢迎。温家宝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困难群众。要关心弱势群体,从细节入手,加强医保、社保工作。人力资源、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尽可能多开发再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员就业。保证他们有基本生活来源,积极想办法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题,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江南北,百业兴旺,可以说社会整体上是好的、是稳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个别地方一些人执行政策的偏差或者腐败现象的产生,致使出现一些群体上访事件。所以说做好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唯有稳定工作搞好了,各级党政领导才能一心一意谋大事、想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创造更好的财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稳定是人民群众的众望所归。古人云:“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拥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群众通过发展经济得到最大实惠的根本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没有稳定平安的环境,就不能正常生产,就不能有好的发展,人民群众也不能安居乐业。所以,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众望所归,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发展,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唯有不断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客观变化,顺应世界发展,使国家繁荣昌盛。为了使中华民族早日富强,使全国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就必须加快改革。然而,改革一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不能保持稳定的良好环境,改革就难以持续进行。因此,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人是社会的主体。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地稿改革,心中装着百姓,利益上想着群众,从而让他们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保持社会稳定。
重视热点、难点,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属正常现象,甚至在所难免。那么。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一是各级领导要自身正,自己做好了、廉洁了,才有说服力,群众才能信服。二是正确处理不稳定因素,目前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大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个别群众有思想问题,不能动不动就斗争、就批评,那样只能激化矛盾,要入情入理地做好政策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朋友,才能化解各类矛盾。三是进一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深化改革的意义,进一步引导他们转变旧观念,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面对目前出现的暂时困难,用平和的心态去看问题。四是要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主动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上访与下访,是形式、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上访是群众对政策、任务落实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映,是对领导干部出现违法违纪问题的一种反映,是对有些问题悬而未决、久拖不决的一种反映。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也是领导干部作风不够深入、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到位的反映。下访是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一种行动,是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下访,调查研究,能发现苗头,寻找对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近年来,不少地方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等制度,这是转变作风的好做法。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深入基层下访,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就更有利于构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关注民生,开展救助困难群体也是搞好稳定工作的重要举措。关注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受到亿万人民的欢迎。温家宝总理说过:“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你坐在台上。”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困难群众。要关心弱势群体,从细节入手,加强医保、社保工作。人力资源、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尽可能多开发再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员就业。保证他们有基本生活来源,积极想办法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题,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