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怎样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力求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德育优势,从多方面多层次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初中生物提到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了绵羊“多莉”,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早有研究,细胞核移植技术领先于世界。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国生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火花。所有这些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理想。
2.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学生物教材中,对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作了些简介,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研究,无不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所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笔获得一些生物学的具体知识更重要。
1.渗透生命物质性的观念。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因此生物学关于生命的物质性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生物教学中强调构成细胞的几十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自然界存在的动植物本身是物质,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再经过生物进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残存的这样那样的有神论得到彻底改正。而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形状相似是由于遗传,子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差异是由于变异,遗传和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生存斗争又推动了生物的进化,这样是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世界物质性的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渗透辩证的观点。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如动物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为例,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新陈代谢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二者是矛盾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和联系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而异化作用又为生命活动包括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能量。生命体正是由于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为新旧更替的全过程,推动着生命活动向前发展,体现了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辩证、统一”的关系,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个体的表现性,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三、注意把握德育的特点与方法,增进德育效果
1.讲求目标的针对性和方法的渗透性。思想教育要讲求实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初中学生以直觉和形象思维为主,可以使用形象化语言,列举生动的故事等。讲求实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认识特点和心理特点,当代学生富有朝气,积极进取不墨守成规,富有时代的敏感性,善于独立思考,有求是精神,这是主流。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一定影响,所以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积极正面引导。
2.讲求育人的情感性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性。情感性指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辩证统一。通理先通心,方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德育教育正是如此。“动之以情”这个情来自于对全体学生真挚的爱,来自于对学生满腔热情的希望和殷切的期待,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强烈责任感,因此教师在讲台上精力应当高度集中,胸装学生情绪饱满、热情洋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染学生,以此来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性,集中注意力,产生良好的情感。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才可能取得满意的德育效果。因此,教育的成功还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品、学识、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以及行为举止等时时都在接受学生的检验。所以教师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给予学生以帮助和鼓励,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既当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以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愿望就容易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的师德形象也将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楷模。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又将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似德育教育的催化剂,可以更好的发挥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激发学习积极性,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也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生物学》1998.4.第15页
[2]胡明著.《 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初中生物提到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了绵羊“多莉”,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早有研究,细胞核移植技术领先于世界。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国生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火花。所有这些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理想。
2.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学生物教材中,对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作了些简介,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研究,无不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所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笔获得一些生物学的具体知识更重要。
1.渗透生命物质性的观念。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因此生物学关于生命的物质性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生物教学中强调构成细胞的几十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命物质所特有的,自然界存在的动植物本身是物质,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再经过生物进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残存的这样那样的有神论得到彻底改正。而生物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形状相似是由于遗传,子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差异是由于变异,遗传和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生存斗争又推动了生物的进化,这样是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世界物质性的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渗透辩证的观点。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如动物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为例,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新陈代谢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二者是矛盾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和联系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而异化作用又为生命活动包括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能量。生命体正是由于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为新旧更替的全过程,推动着生命活动向前发展,体现了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辩证、统一”的关系,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物个体的表现性,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三、注意把握德育的特点与方法,增进德育效果
1.讲求目标的针对性和方法的渗透性。思想教育要讲求实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初中学生以直觉和形象思维为主,可以使用形象化语言,列举生动的故事等。讲求实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认识特点和心理特点,当代学生富有朝气,积极进取不墨守成规,富有时代的敏感性,善于独立思考,有求是精神,这是主流。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一定影响,所以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积极正面引导。
2.讲求育人的情感性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性。情感性指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辩证统一。通理先通心,方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德育教育正是如此。“动之以情”这个情来自于对全体学生真挚的爱,来自于对学生满腔热情的希望和殷切的期待,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强烈责任感,因此教师在讲台上精力应当高度集中,胸装学生情绪饱满、热情洋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染学生,以此来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性,集中注意力,产生良好的情感。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才可能取得满意的德育效果。因此,教育的成功还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品、学识、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以及行为举止等时时都在接受学生的检验。所以教师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给予学生以帮助和鼓励,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既当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以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愿望就容易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的师德形象也将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品德成长的楷模。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又将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似德育教育的催化剂,可以更好的发挥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激发学习积极性,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也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生物学》1998.4.第15页
[2]胡明著.《 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