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样。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逐步减弱,很多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和民族歌曲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喜欢流行乐、摇滚乐等音乐,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民族文化进校园,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用民族音樂感染、熏陶中小学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歌曲的兴趣?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歌曲;激发兴趣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受到漠视,教书几年来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多数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和民族歌曲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喜欢流行乐、摇滚乐等音乐,甚至部分学生提出希望音乐上只歌唱和欣赏流行乐,这样他们对音乐课才更感兴趣。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民族文化进校园,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中小学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民族文化教育实践,但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歌曲的兴趣?
一、树立民族文化意识,认识民族歌曲
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先树立起民族文化意识,认识民族歌曲。民族歌曲,泛指各个民族人民自己创作,并传唱的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歌的理解一般是流传于民间的、优秀的、集体创作的、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歌曲。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母体,民歌是音乐美的种子,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民歌地方色彩是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先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再认识民歌、学习民歌是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歌曲的兴趣的首要任务。
二、培养民族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要以情动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没有感情也就不能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感情方面下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初中生开始有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懵懂,喜欢流行乐里对爱情的表达,其实这样的情感在民歌中也会有体现。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把流行乐曲和民族乐曲来做对比分析。分析两种乐曲对情感表达的异同。让学生也能从民族乐曲中找到情感寄托。此外在拿些由民歌改编的流行乐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知道,他们喜爱的这些流行歌曲中,有许多是由民歌改编而来的,我国的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从思想上改变了学生对民歌的偏见,使他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三、加强民歌欣赏和学唱
音乐课上对民歌的教学手段无非就是欣赏和学唱。欣赏的曲目,可以各种题材的新民歌、传统的儿童民歌以及内容健康的劳动歌、诉苦歌、生活歌、传说故事为主,要求学生熟悉主要曲目,并了解一些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比如:民歌的基本特点;民歌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与民歌有关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条件、历史传统;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关于曲目的介绍,主要有:民歌产生的时代、传唱者、地区和生活场合;民歌的内容;歌词和音乐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方法,如歌词的描写、比喻、衬词;音乐的节奏、调式、演唱特点等方面。欣赏与教唱结合时所选的曲目,可以各种优秀民歌和形式较简单的新民歌为主。教唱时,除了要达到一般歌曲教唱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地方色彩和体裁特点的表现。我们可用有关民歌的传说故事、延长场景、生活条件等去启发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认为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的认可。如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保持自己的特色,使自己的特色发扬光大,这个世界将充满生机。
关键词:民族歌曲;激发兴趣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受到漠视,教书几年来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大多数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和民族歌曲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喜欢流行乐、摇滚乐等音乐,甚至部分学生提出希望音乐上只歌唱和欣赏流行乐,这样他们对音乐课才更感兴趣。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民族文化进校园,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中小学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民族文化教育实践,但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歌曲的兴趣?
一、树立民族文化意识,认识民族歌曲
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先树立起民族文化意识,认识民族歌曲。民族歌曲,泛指各个民族人民自己创作,并传唱的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歌的理解一般是流传于民间的、优秀的、集体创作的、直接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歌曲。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母体,民歌是音乐美的种子,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民歌地方色彩是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先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再认识民歌、学习民歌是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歌曲的兴趣的首要任务。
二、培养民族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要以情动人,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没有感情也就不能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感情方面下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初中生开始有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懵懂,喜欢流行乐里对爱情的表达,其实这样的情感在民歌中也会有体现。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把流行乐曲和民族乐曲来做对比分析。分析两种乐曲对情感表达的异同。让学生也能从民族乐曲中找到情感寄托。此外在拿些由民歌改编的流行乐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知道,他们喜爱的这些流行歌曲中,有许多是由民歌改编而来的,我国的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从思想上改变了学生对民歌的偏见,使他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三、加强民歌欣赏和学唱
音乐课上对民歌的教学手段无非就是欣赏和学唱。欣赏的曲目,可以各种题材的新民歌、传统的儿童民歌以及内容健康的劳动歌、诉苦歌、生活歌、传说故事为主,要求学生熟悉主要曲目,并了解一些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比如:民歌的基本特点;民歌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与民歌有关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条件、历史传统;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关于曲目的介绍,主要有:民歌产生的时代、传唱者、地区和生活场合;民歌的内容;歌词和音乐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方法,如歌词的描写、比喻、衬词;音乐的节奏、调式、演唱特点等方面。欣赏与教唱结合时所选的曲目,可以各种优秀民歌和形式较简单的新民歌为主。教唱时,除了要达到一般歌曲教唱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地方色彩和体裁特点的表现。我们可用有关民歌的传说故事、延长场景、生活条件等去启发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认为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的认可。如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保持自己的特色,使自己的特色发扬光大,这个世界将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