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对“问题”学习法有合理的应用,以“核心问题”引领整个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的时候,需要科学引用数学教材中有关“思考力”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提升数学思考里,使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思考力
在小学数学中,问题设置的技巧与合理性非常重要。适当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讨论与探究中。以核心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受重视与认可的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教师通过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究性、整体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得到提升。
一、“核心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力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核心问题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以及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作出综合的考虑,设计出具有数学趣味和思考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完成数学的学习。核心问题具有统领课堂教学的作用,能够将一些零碎的、浅显的问题作出整合,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变得更加清晰、具体。通常在导入新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会设定一两个核心问题来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想法。同时,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确保能够使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中。一是能够活跃学习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二是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在更进一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拓展思考,深化的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核心问题的合理运用,加深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在思考数学知识、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以自主意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鼓励其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出答案和解题的思路,这一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通过“核心问题”贯穿,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核心问题”发展小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要收获知识,首先需要阅读课本,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获取。小学数学课本在编写的时候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结合相应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其中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可能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对于课本的阅读和学习都比较浅显,主要依靠教师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过为依赖教师,课本阅读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成长。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教材,在预习中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百分比”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对学生加以启示,引导他们去思考“百分比”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在看到这一知识时就会产生问题,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比”“它和分数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等,学生在产生这些问题之后,就会关注自己的生活,留意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思考。
数学教师需要将“核心问题”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在学生课前自主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加以提炼,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这部分数学知识后,教师拿出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彩泥,同时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出这块彩泥的体积。学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提出各种假设和测试过程。如有些学生提出将柔软、具有可塑性的彩泥捏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之后再进行计算;也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利用量杯、水,将这块彩泥放到水中测量的方式。接下来,教师不要对学生提出的假设和方法直接给与意见,而是按照学生所提出的方法加以演示、实践,并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如在将彩泥投入水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提出这个方法的理由、原理和具体的测量方式。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数学思考力。
2.为学生创造利于思考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探究需要结合实践来进行。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在实践练习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加以指导,在整个过程中,这种指导与启发需要做到“点到为止”,为学生流出思考、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一只青蛙掉到了一口深有6m的井中,它决定靠自己的能力爬出去。在第一天白天,这只青蛙向上面爬了4m,晚上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滑下去2m。按照这个速度,这只青蛙需要几天才能爬出这口井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画图,拓展自己的思路,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整个问题的逻辑,找出破解问题的关键。画图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那么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够想出,这只青蛙第一天爬上去4m,回落2m,这样一加一减等同于它在一天中只向上爬了2m,按照同样的原理,第二天同样会向上爬2m,这口井一共有6m深,因此,青蛙一共需要用3天的时间能够爬出这口井。
在核心问题融入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在思考过程中将问题融会贯通。
3.在交流中深化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活泼、乐于表现的年纪,在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之中更加喜欢表现自己,勇于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讨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灵感。因此,在应用“核心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自身所具有的思考性和探究性,确保这些问题与学生以往的数学经验、认知有一定的差异性,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在互动中促使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归纳和整理。在问题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结合一些图表、树状图、结构图等思维工具,便于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理顺自己的思路,拓展思维,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思考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核心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问题和数学知识的思考,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淑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考力”训练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89.
[2]李白露.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数学思考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8,(25) :8.
[3]陆庆.浅析学生思考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125.
[4]黄雪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5,(23) :14.
[5]陈亚梅.用好思考题,提升学生数学思考力[J].教学与管理,2014,(02) :46.
[6]許克城.“问题”是提升数学思考力的金钥匙[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9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思考力
在小学数学中,问题设置的技巧与合理性非常重要。适当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讨论与探究中。以核心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受重视与认可的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教师通过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究性、整体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得到提升。
一、“核心问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力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核心问题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以及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作出综合的考虑,设计出具有数学趣味和思考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完成数学的学习。核心问题具有统领课堂教学的作用,能够将一些零碎的、浅显的问题作出整合,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变得更加清晰、具体。通常在导入新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会设定一两个核心问题来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想法。同时,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性,确保能够使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中。一是能够活跃学习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二是在学生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在更进一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拓展思考,深化的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核心问题的合理运用,加深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生在思考数学知识、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以自主意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鼓励其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出答案和解题的思路,这一整个学习过程可以通过“核心问题”贯穿,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核心问题”发展小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要收获知识,首先需要阅读课本,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获取。小学数学课本在编写的时候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结合相应的课程标准而编写的,其中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可能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对于课本的阅读和学习都比较浅显,主要依靠教师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过为依赖教师,课本阅读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成长。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教材,在预习中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展开自主思考,并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百分比”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对学生加以启示,引导他们去思考“百分比”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学生在看到这一知识时就会产生问题,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比”“它和分数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等,学生在产生这些问题之后,就会关注自己的生活,留意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思考。
数学教师需要将“核心问题”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在学生课前自主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加以提炼,进行深入的分析。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这部分数学知识后,教师拿出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彩泥,同时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出这块彩泥的体积。学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提出各种假设和测试过程。如有些学生提出将柔软、具有可塑性的彩泥捏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之后再进行计算;也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利用量杯、水,将这块彩泥放到水中测量的方式。接下来,教师不要对学生提出的假设和方法直接给与意见,而是按照学生所提出的方法加以演示、实践,并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如在将彩泥投入水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提出这个方法的理由、原理和具体的测量方式。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数学思考力。
2.为学生创造利于思考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探究需要结合实践来进行。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在实践练习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加以指导,在整个过程中,这种指导与启发需要做到“点到为止”,为学生流出思考、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一只青蛙掉到了一口深有6m的井中,它决定靠自己的能力爬出去。在第一天白天,这只青蛙向上面爬了4m,晚上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滑下去2m。按照这个速度,这只青蛙需要几天才能爬出这口井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画图,拓展自己的思路,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整个问题的逻辑,找出破解问题的关键。画图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那么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够想出,这只青蛙第一天爬上去4m,回落2m,这样一加一减等同于它在一天中只向上爬了2m,按照同样的原理,第二天同样会向上爬2m,这口井一共有6m深,因此,青蛙一共需要用3天的时间能够爬出这口井。
在核心问题融入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根据自己的数学经验,在思考过程中将问题融会贯通。
3.在交流中深化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学生正处于活泼、乐于表现的年纪,在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之中更加喜欢表现自己,勇于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讨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灵感。因此,在应用“核心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问题自身所具有的思考性和探究性,确保这些问题与学生以往的数学经验、认知有一定的差异性,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在互动中促使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归纳和整理。在问题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结合一些图表、树状图、结构图等思维工具,便于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理顺自己的思路,拓展思维,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思考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核心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问题和数学知识的思考,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淑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考力”训练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89.
[2]李白露.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数学思考力[J].数学教学通讯,2018,(25) :8.
[3]陆庆.浅析学生思考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125.
[4]黄雪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5,(23) :14.
[5]陈亚梅.用好思考题,提升学生数学思考力[J].教学与管理,2014,(02) :46.
[6]許克城.“问题”是提升数学思考力的金钥匙[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