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临床特点的汇总分析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汇总分析文献中有关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的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CMUSE病例报道的中英文文献。

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20篇,累计报道患者93例,男45例(48.4%),女48例(51.6%),中位年龄39.8岁(23个月~77岁)。CMUSE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68.8%,64/93)、体质量下降(49.5%,46/93)、消化道出血(19.4%,18/93)和发热(15.1%,14/93);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贫血(51.6%,48/93)、低蛋白血症(36.6%,34/93),且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89.4%,42/47);小肠镜检查可见小肠多发性浅溃疡或糜烂,及多部位的环形狭窄,胶囊内镜检查有37.5%(9/24)发生滞留;腹部CT或小肠CT成像阳性率为77.8%(14/18),小肠系造影阳性率为73.3%(33/45);病理学检查主要为小肠黏膜与黏膜下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小肠间质可见胶原增多;单用激素治疗产生激素依赖患者占57.9%(11/19),单纯手术治疗有效率为57.1%(12/21),手术联合激素治疗有效率为82.6%(19/23),10例患者给予完全性肠外营养,均提示治疗有效。

结论

不明原因的反复肠梗阻、腹痛、消化道出血伴有小肠多发溃疡、狭窄性病变时需考虑CMUSE。小肠镜是其主要检出手段,应用胶囊内镜检查时可能存在滞留的风险,肠道CT或造影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手术联合激素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完全性肠外营养在其治疗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引起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原因。PBB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的传导气道的细菌感染,越来越被认为是全球儿科重要疾病。PBB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气道软化有关。在PBB中有部分患儿合并变应性鼻炎、鼻窦炎。74%合并气道软化。也有研究认为腺病毒可能与PBB发病有关,腺病毒感染可能损害黏膜,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胃食管反流或吸入也可能损害气道黏膜,也可能是PBB的病因。纤维支气管镜下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肺炎并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的236例肺炎并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进行多病原检测,并收集全部患儿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8 d~<3月龄组,3~<6月龄组,6~<12月龄组及≥12月龄组。对各年龄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并类百日咳综合征易发生在6个月以内小
目的探讨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的呼吸道菌群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年龄5个月~2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PBB患儿12例,匹配同年龄段的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TM)患儿12例作为对照。留取PBB和TM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细菌DNA提取。通过Illumin
目的探讨新生儿Amyand′s疝(A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期减少其潜在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因AH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的新生儿,并复习1997年至2017年在PubMed及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新生儿期A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2例AH患儿,包括本组8例和文献报告14例。本组新生儿AH病例8例,腹腔镜手术者4例,传统手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引起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最初基于微生物学的PBB定义如下:湿性咳嗽持续>4周,缺乏提示其他原因引起慢性咳嗽的特异性症状和特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且定量培养≥107 cfu/L;抗生素(通常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2周以上咳嗽可缓解。近年来又提出了临床诊断的PBB定义、难治性PBB及反复发作性PBB,以增加其临床适用度。目前研究认为,PBB
慢性咳嗽是儿童的常见症状,其中慢性湿性咳嗽尤其困扰着儿童健康。由于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故早期从慢性湿性咳嗽患儿中甄别出PBB尤其重要。现介绍PBB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及其基于微生物的诊断标准,提出对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及时甄别出PBB,需要依靠全面可靠的问诊、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对婴幼儿,特别是有持续性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表现、肺部及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重要病因。基于细菌感染是PBB的主要病原,因此,抗细菌感染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主要抗生素,建议至少使用2周以上,一般为4周,部分患儿需要6~8周。痰培养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者,则可选用药敏试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目的分析肌阵挛-失张力癫痫(MAE)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收治的7例MAE患儿的一般资料、发作形式、视频脑电图资料、治疗用药、遗传学检查、发作控制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男5例,女2例;起病年龄1岁4个月~4岁4个月。发病后出现多种全面性癫痫发作形式,7例患儿均出现肌阵挛-失张力发作和肌阵挛发作。脑电
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的研究表明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但国内儿科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误治,现就PBB国外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全面了解其病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建议、预后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