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已进入了新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我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成立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较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心理,增强了科学素质。
  
  1 注重培养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治学品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意志的培养。因为任何一种创造发明,甚至于一般的学习研究,没有超常的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科技活动中应十分注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日常生活、自然常识及科技、科学书籍中已接触到一些自然科学的奥秘,并对它们产生了好奇心,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报了名,参加了活动。他们对小组开头安排的一些趣味性活动感到很新鲜,对能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也很高兴。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一般来说比他们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要深、要广,于是,这种直观的兴趣开始不稳定了,畏难心理萌生,困难接踵而来,打退堂鼓的情况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在这个考验面前,教师一方面要向他们讲述科学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探索真理的故事,使同学受到很大的鼓舞,另一方面要引导同学互相帮助,提高信心。法拉第有一句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会会成功。”在科技活动中,就应该注意让同学们树立敢于成功,不怕失败的坚强信念,在各种困难中磨练百折不挠的意志,使他们由此明确:有决心,不畏难,是做一个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质,应该从小培养。
  
  2 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实践作风
  
  化学科学创始者拉瓦锡说过:“不靠猜想,而是根据事实。”在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因为科学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每周六,我们学校的“科技”课大多是纸工艺品的制作,我便严格贯彻“认真”两个字。①周六学生必带工具:剪刀、刻刀、胶水或双面胶带;②拿到制作材料,找出所需的卡纸后,要先看制作说明或制作步骤,了解本制作的基本制作方法;③动手剪刻各部件,通过阅读剪刻符号进行正确的剪刻,并且每个部件剪下后要在反面写上部件名称或序号;④再用刻刀在虚线处、点划线反面刻痕并折出形状;⑤完整地制作。多年的活动搞下来,使学生阅读图纸的能力增强了,动手制作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实践作风。
  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从一开始剪刀的握法、锋利的刻刀的使用都是小心翼翼;到后来学习锯子的使用;用烙铁焊接等技术的掌握;从对船模、车模、航模的一窍不通,到自己能很快的完成一辆四驱车的制作;能操纵遥控快艇在水上疾驰;操纵遥控飞机在空中翻跟斗。看着辛勤劳动的结晶成功运转,尝到刻苦学习的成果的甜蜜,大家都高兴得拍起手来。然而作为教师,在这时候要十分冷静,不能忘记在这个时刻要特别注意提醒同学们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要适时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如:①立体纸工要有棱有形,挂角要正确;②30分钟内完成一架“橡筋动力吹塑纸飞机”的制作;③如何减少四驱车在运动中的各种阻力;④遥控船模航行中不能碰到水道壁,绕桩时不能碰桩等……这样的活动对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一丝不苟、积极求索的科学作风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使他们学到了对科学进行探索研究和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些态度和方法,增强了自己的科学素质。
  
  3 积极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贯穿始终
  
  在开展科技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量接触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让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智能,还要把课外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去培养创新能力,去大胆探索科学的奥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应该注意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科技信息,使学生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充实。我常常有计划地给学生专题讲述“现代科学的重大突破”,介绍“光导纤维”、“太阳能发电”,分析世界新技术革命,让学生上网去领略科技浪潮中的新成果,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大门。我发现在活动中,同学们思路十分活跃,常常提出很多设想,很多看法,必须注意保护这种寻求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大力鼓励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当同学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开始涉入新型材料技术等未来世界领域时,我总是热情地支持他们去探索,逐步地引导他们在科学的太空中自由翱翔。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能极大地吸引青少年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从单纯的兴趣到自觉地去学习许多课外知识,这是极为重要的智力开发。
  几年来开展科技活动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必须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活动贯彻始终,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也只有以此为目的,才能使科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成就辉煌的三十年,本文以自己从教二十年的经历为依据,以个人和桐城六中的发展为载体,以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为流程,以教育的角度折射出安庆发展的辉煌历程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育领域 教学实践 心灵历程 辉煌成就 应试 素质 新课程理念   Wholeheartedly committed to the education spectrum exci
期刊
【摘 要】 在通信网络铺设时,建立各节点及节点之间距离的矩阵,利用图论中的方法,转化为一个全连通的图,在只考虑距离最短的情况下,利用prim算法得到了费用的最小生成树及最短路径。为了更加清楚、全面的表现出影响网络铺设的各种因素,建立起了涵盖链路通断的概率、链路数目及网络流量的组合优化模型,采用蚁群算法计算在不同的度的要求、不同的链路通断概率、最大的流通量这三个约束下的连接情况及对应的铺设距离。  
期刊
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他们多么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困上加困。因此,我对班里的学困生是这样教育的。    1 和他们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    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
期刊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的化学素质从无到有且逐步提高,这是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无论从化学本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还是从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出发,还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化学素质。   
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对音乐课无兴趣而厌烦此课,从而不能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只有设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健康的受教育者。作为音乐教师,该怎样做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1 保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期刊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中“真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开展探究,提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全面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真问题”应十分讲究,针对本探究问题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应掌握以下问题。    1 “真问题”具有展示性    
期刊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常看到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的一些老师所上的课,可以说是讲得天花乱坠,但仍有一些学生不为所动,在下面做自己的事:看小说有之,窃窃交耳的有之……有的可以说是优秀教师,但有时本学科的成绩就是上不去;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到考试(特别是中考、会考、高考)却考不好;有些后进生,经过老师的调教、补差,本想努力学好功课,不久却又故态复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与人的情绪有关
期刊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How to carry ou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for athletics in
期刊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小学时很听话,是个好孩子。但升上初中后就慢慢变“坏”了,学习成绩也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然而,作为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并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父母及其他年长者对下一代进行的教育。包括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也包括家庭环境、生活方式、长者言行对下一代的自发影响。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    1 家长要多关
期刊
“培优转差”往往被列为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事实上,为了应对竞赛或考评,这些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大多只注重“培优”工作,而淡化甚至省略了“转差”。那些后进生们,则被定性为“差生”,成了素质教育中的另类。而这个队伍呈逐年扩大趋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是一个更需要关爱的群体!    1 现象    根据笔者长时间的观察,这个群体里的每个成员,无论在行为还是心理上,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另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