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学会“煽风点火”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善于启发,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优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学会“煽风点火”。
  一、教师要学会“自燃”,做到胸中有丘壑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燃烧”起来,教师首先必须学会“自燃”,即深刻解读文本,把工夫下在课外。教师自己思路都不清何以引领学生有效探究,自己都感动不了何以感动学生?因此,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紧扣课标、深入理解教材,细致了解学生。在教学目标要求下,教师要熟悉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等,且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
  二、教师要善于“煽风”,找准启发的突破口
  1.研究学情,把握好难易程度。探索问题好比搭桥,铺设的材料太多会浪费,太少又难以搭成,要根据河的宽度和个人的能力,考虑好至少需要几块木板并选好恰当的位置。应用启发性策略进行教学也是如此,启发时铺垫过多,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铺垫太少,问题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就会出现“启而不发”。因此,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问题的高度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及时抓准启发的切入点,在思维的最佳状态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
  2.因势利导,把握好最佳时机。(1)在知识重难点处启发。知识重难点处即为本课、本章节最为重要又最难理解的内容,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最佳状态。(2)在思维障碍处启发。思维障碍处即学生对问题的卡壳处或模糊处,就像学生的思维到了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必然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使学生冲破混沌状态,突然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教师要学会“点火”,掌握启发的技巧
  1.激情引趣,建立“情绪场”,启发学生爱学。(1)通过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兴趣。适时讲解有趣的故事和历史上的逸闻趣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合理运用教学态势语。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运用优美的手势、会意的点头、深意的眼神、富有情感的面部表情、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创造出丰富的语言情境,达到“意会”、“传神”、“移情”的潜在启发,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充分发挥智慧潜能。
  2.设疑探究,激发“求知欲”,启发学生会学。(1)合理设疑,培养学生多疑、善问。教师要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教学内容设置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一定梯度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疑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2)科学提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学习。教师运用问题启发要注意三点:一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形成“信息差”;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重点、关键问题上提问,而不是事无巨细、每事皆问;三是提问要尽可能做到视角新、语言妙、方式独特,力求新颖有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3)反诘点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回答时,教师不必直接解答或纠正,可以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自觉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必要时予以点拨疏通,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排除思维定式,让他们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之感。
  正如有专家提出的“36字诀”,即“引其言,激其情,启其疑,导其思,倡其辩,点其睛,明其理,活其用,教其知,授其法,炼其毅,正其本”,启发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恰如其分地“启发”,能够达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美妙效果。教师的启发,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简洁朴素的启发教学,乃是一种智慧、一种功底、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 陕西省紫阳县东木镇中心学校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通过对行为的引导和心灵的触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并不断朝着求真、向善、尚美的方向前进。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行动,擦拭被教育功利所蒙蔽的双眼,寻找出我们最初的教育梦想,用细致、坚持、尊重、平等、创新、坚守和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学生时代体验更多的愉悦,感受更多的快乐,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形成最基本的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感悟,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成长。德育其实很简
期刊
“快去看呀,快去看呀!道德模范来我们学校了……”高新区千河镇底店小学里一片欢呼声。展板刚一放好,就立即引起了全校师生的注意。几十名孩子围在展板前,静静地听班主任讲述美德少年的故事。或蹲,或站,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地做着记录,有的还不时悄悄用手擦掉眼角感动的泪花。在班主任的讲述里,孩子们知道了每一张展板后都有一段或催人泪下,或激人奋发的故事……  “坚强妞”罗璐瑶是宝鸡市金台区神武路小学六
期刊
教师培训工作在基础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首要资源,必须要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培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2012年9月,我有幸在上海开放大学参加陕西省第九批后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上海市教师教学研究会为我们精心设置了课程学习内容和方式,虽然只有七天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更有意义。多彩的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为老师——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应教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从而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一、走近自然,写出“真性情”  1.与熟视无睹的庄稼“
期刊
李家崖小学的全体师生一起动情地唱着《幸福在哪里》,西街小学的学生在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大庆路小学的学生们为父母送上一份亲手制作的感恩贺卡,高新一小的学生们为执勤的交警叔叔们送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这是我们在宝鸡市感恩周中看到的景象。  为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和崇德尚礼的宝鸡精神,宝鸡市将每年五月的第二周定为宝鸡市“中小学感恩周”, 在中小学中开展“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师长教诲”、“感
期刊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类,以便掌握概念的联系和形成系统,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但有的教师在分类时,概念不清,违反分类规则,导致对概念认识上产生错误,必然影响到概念的运用。笔者在一堂公开课上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引述错误分类  公开课《丰富的图形世界》,选用教材:苏教版,设计题目:认一认下面几何体并把它们分类。(写出分类的依据)  长方体(棱柱) 棱锥 圆柱 圆锥 球体  解:
期刊
课前准备:  1.找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或几首歌,注意整理好歌词,或条件允许,查阅创作背景,演唱者资料等。  2.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或乐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听音乐,激情引入  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聆听  师:看大家听的陶醉的样子,我想,大家一定进入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境!很享受吧!说说你听后的感觉!  生1:这首乐曲很美,让我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期刊
经典的文学作品犹如浩瀚的星空,亦如深邃的海洋。我们阅读的过程,便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也是一段生命的旅行。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正如李商隐的“锦瑟”篇,自从它问世以来就引无数专家学者折腰,然而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都没有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恐怕永远也不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喜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因此,阅读经典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置身其中,细细品
期刊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推手。从教者要实现“立人”、“达人”必须要作好率先垂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配合德育行动计划的开展,宝鸡市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围绕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结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德育的研究、监测、评价和考核,把学科德育渗透作为评选教学能手、课改能手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市、县德育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
期刊
语文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性格的成形、道德观的建立、审美水平的提高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享,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分享,一种心灵的对话,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笔者近期执教了一节“寻找爱的细节”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尝试将两者在一定范围内整合。  一、绘本:寻找爱的细节  【教学实录1】  师:刚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