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进而曲折:歌剧进中国之路 要谈歌剧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应提及中国歌剧的来源。方红林认为,我们当然是有我们自己的歌剧作品的,最早是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歌剧”,崛起于上世纪40年代前期,呼应的是彼时烽火革命的时代背景。随后,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这一“新歌剧”得到确切发展,改称为“民族歌剧”。此处“新歌剧”之“新”,并不是简单地“话剧加唱”的形式,此种表演形式更能体现革命性、战斗性的时代风格,并融汇了中国戏曲和民间歌舞的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为人喜闻乐见。但是,后来的发展,大家也看到了:话剧艺术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是真正的群众性艺术,而歌剧并没有这样的发展态势。与西洋油画一同作为“西风东渐”新文化代表的歌剧艺术,也远不如油画般在中国生根落地、星火燎原地发展。当年民国的文化史学家胡怀琛就这样说过:“西洋音乐的输入,在民国以前,和图画是一样的。到民国以后,就比较的不如图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