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哥本哈根会议的主会场位于郊区的贝拉会展中心,中心外12个形同枯槁的气候难民雕塑安静地矗立在一条小河中。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大约2亿人受气候变化影响而逃离家园。
人们最初认为,气候问题仅仅是大气的问题,反映的是风向、风力、降水、温度等参数。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引发了人类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关注。统计发现,气候灾害事件随时间在大幅增加,造成的灾害损失在成倍增长。世界经历了2003年在欧洲致使7万人死亡的热浪,领教了2005年席卷美国南部、造成巨额损失的卡特里娜飓风,并震惊于2008年导致缅甸近14万人死亡和失踪的纳尔吉斯风暴。2009年10月,菲律宾北部、印度南部地区的暴雨,造成上千人死亡,几十万人被迫转移。不仅仅是飓风,暴雨、洪水、高温、干旱、龙卷风、沙尘暴等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近年来频繁出现,而所谓“百年不遇”的气候灾害在10年之内一再发生。
而英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20年内,全球发生与气候相关的灾难数量增加了3倍。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天灾,而现在这一数字已增至500起。以台风为例,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风速在58米/秒以上的台风数量不到20%,本世纪这几年超过了35%。
此外,据联合国统计,因极端气候频频袭击地球,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导致20多万人死亡,财产损失上千亿美元。
这些惨痛事件都显示人类在面对极端气候现象时极为脆弱不堪。今后数10年内,类似2008年5月初在缅甸发生的悲剧可能会变得日益频繁。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这类自然灾害会对全世界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海水入侵成公害
迄今全球超过65%的人口和75%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有20%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3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因港口贸易大规模发展,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不论是在一贫如洗的孟加拉,还是在富裕繁华的佛罗里达,情形都不容乐观。研究人员在对全世界136座人口超过百万的沿海城市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结论,目前,受到百年一遇风暴洪灾威胁的财产总数相当于3万亿美元;而到2070年,海平面即使仅仅上升50厘米,这一数字也会达到35万亿美元:同时,受威胁人口数量也将从4000万增加到15亿。
海平面仅增高50厘米,怎么会造成如此不堪设想的后果呢々纽约的例子应该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一疑问。在一份针对纽约市的调查报告指出,海平面正常水平以上3米,对这座城市来说是一个危险临界点。因为纽约3大机场(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拉瓜迪亚国际机场和纽沃克国际机场)的部分区域、当地大部分铁路线、大型隧道出入口、多处地铁出口,甚至不少高速公路路段都低于海拔3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曾有两次大规模风暴袭击(分别发生于1960年和1992年),只差30~60厘米就会突破危险临界点,险些让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陷入可能长达数周乃至数月的瘫痪之中,进而给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那么临界点平均每4年就会被突破一次。
纽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不论何地,人们往往根据经验,针对一个固定的海平面构建城市堤防体系。而海平面的急剧上升打破了数千年来的平稳局面。比如,上海的海堤如果被冲垮,就意味着世界第一大港将永远沉入水底、不复存在。一些海洋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C02排放趋势来看,到210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1.4米。而一些气候学家则警告说,不能排除百年之后海平面上升5米的可能性!
海水入侵正在成为沿海地区的“公害”,当然,不同城市危险临界点的数值也各不相同。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包括杭州等省市都处于沿海地区。目前,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千米。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海水入侵,使灌溉用的地下水变成,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
人类不能坐以待毙
世界银行对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海平面上升3米的情况下,将要重新安置1.35亿人口,3.2%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5%的城市面积将毁于一旦,1.1%的农田将淹没于万顷碧波之下。
如果海平面上升5米,将会有一座又一座的濒海城市面临灭顶之灾,有3亿人流离失所。全球各地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埃及,以及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和三角洲都将消失。农业、交通、工业、城市建设,所有的一切都将随着海平面的急剧上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当地消化来解决,必将导致全球性的大规模气候难民迁移。
由于未将风暴袭击的因素考虑在内,世界银行统计的这些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大大低估了。由于未将水的因素考虑在内,农业方面遭受的损失不算在内。海平面上升1米,沿海地下淡水和盐水的分界线就将向内陆后退数百米,因此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地下含水层盐碱化和表层土壤贫瘠化。而沿海地区一般正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调查显示,全世界25%的大米产自各三角洲地区。此外,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也大多位于受到威胁的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现在能够抵御海浪的植被将会在更大的浪涛冲击下死亡,导致沿海地区所受到侵蚀程度更为严重。
如果海平面上升3米,地球将会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部分国家彻底崩溃的世界。卡特里娜飓风就曾让世界最富有国家40万人流离失所的现象意味着什么,而且事件的最终解决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数亿人无家可归的情景,却是谁都不曾领教过的。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世界所面对的将会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针对海平面上升,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以因海平面上升而正在向内陆改建的法国国道为例,虽然它可以放弃难以保全的道路设施,并在更为安全的地方重建,但是仅仅几千米路段的重建就要花费5000万欧元,可见,若法国全国范围内的重建工作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当然,我们还有修筑堤防这最后一招。不过,每千米堤岸的造价高达300万欧元(维护和可能的增高费用还未计算在内),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然而,所有专家都认为,这些从现在起就必须投入使用的防护设施,在海平面上升超过1米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都将微不足道。这样一来,问题回到如何控制气候变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上。不然的话,全人类其饮一杯苦水的悲惨命运恐怕难以避免!
人们最初认为,气候问题仅仅是大气的问题,反映的是风向、风力、降水、温度等参数。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的干旱和洪涝灾害引发了人类对全球气候异常的关注。统计发现,气候灾害事件随时间在大幅增加,造成的灾害损失在成倍增长。世界经历了2003年在欧洲致使7万人死亡的热浪,领教了2005年席卷美国南部、造成巨额损失的卡特里娜飓风,并震惊于2008年导致缅甸近14万人死亡和失踪的纳尔吉斯风暴。2009年10月,菲律宾北部、印度南部地区的暴雨,造成上千人死亡,几十万人被迫转移。不仅仅是飓风,暴雨、洪水、高温、干旱、龙卷风、沙尘暴等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近年来频繁出现,而所谓“百年不遇”的气候灾害在10年之内一再发生。
而英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20年内,全球发生与气候相关的灾难数量增加了3倍。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天灾,而现在这一数字已增至500起。以台风为例,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风速在58米/秒以上的台风数量不到20%,本世纪这几年超过了35%。
此外,据联合国统计,因极端气候频频袭击地球,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导致20多万人死亡,财产损失上千亿美元。
这些惨痛事件都显示人类在面对极端气候现象时极为脆弱不堪。今后数10年内,类似2008年5月初在缅甸发生的悲剧可能会变得日益频繁。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这类自然灾害会对全世界所有人都产生影响。
海水入侵成公害
迄今全球超过65%的人口和75%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地带,有20%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3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因港口贸易大规模发展,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不论是在一贫如洗的孟加拉,还是在富裕繁华的佛罗里达,情形都不容乐观。研究人员在对全世界136座人口超过百万的沿海城市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结论,目前,受到百年一遇风暴洪灾威胁的财产总数相当于3万亿美元;而到2070年,海平面即使仅仅上升50厘米,这一数字也会达到35万亿美元:同时,受威胁人口数量也将从4000万增加到15亿。
海平面仅增高50厘米,怎么会造成如此不堪设想的后果呢々纽约的例子应该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一疑问。在一份针对纽约市的调查报告指出,海平面正常水平以上3米,对这座城市来说是一个危险临界点。因为纽约3大机场(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拉瓜迪亚国际机场和纽沃克国际机场)的部分区域、当地大部分铁路线、大型隧道出入口、多处地铁出口,甚至不少高速公路路段都低于海拔3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曾有两次大规模风暴袭击(分别发生于1960年和1992年),只差30~60厘米就会突破危险临界点,险些让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陷入可能长达数周乃至数月的瘫痪之中,进而给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那么临界点平均每4年就会被突破一次。
纽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不论何地,人们往往根据经验,针对一个固定的海平面构建城市堤防体系。而海平面的急剧上升打破了数千年来的平稳局面。比如,上海的海堤如果被冲垮,就意味着世界第一大港将永远沉入水底、不复存在。一些海洋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C02排放趋势来看,到210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1.4米。而一些气候学家则警告说,不能排除百年之后海平面上升5米的可能性!
海水入侵正在成为沿海地区的“公害”,当然,不同城市危险临界点的数值也各不相同。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包括杭州等省市都处于沿海地区。目前,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千米。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海水入侵,使灌溉用的地下水变成,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
人类不能坐以待毙
世界银行对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海平面上升3米的情况下,将要重新安置1.35亿人口,3.2%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5%的城市面积将毁于一旦,1.1%的农田将淹没于万顷碧波之下。
如果海平面上升5米,将会有一座又一座的濒海城市面临灭顶之灾,有3亿人流离失所。全球各地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埃及,以及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和三角洲都将消失。农业、交通、工业、城市建设,所有的一切都将随着海平面的急剧上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当地消化来解决,必将导致全球性的大规模气候难民迁移。
由于未将风暴袭击的因素考虑在内,世界银行统计的这些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大大低估了。由于未将水的因素考虑在内,农业方面遭受的损失不算在内。海平面上升1米,沿海地下淡水和盐水的分界线就将向内陆后退数百米,因此海平面上升将导致地下含水层盐碱化和表层土壤贫瘠化。而沿海地区一般正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调查显示,全世界25%的大米产自各三角洲地区。此外,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也大多位于受到威胁的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现在能够抵御海浪的植被将会在更大的浪涛冲击下死亡,导致沿海地区所受到侵蚀程度更为严重。
如果海平面上升3米,地球将会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部分国家彻底崩溃的世界。卡特里娜飓风就曾让世界最富有国家40万人流离失所的现象意味着什么,而且事件的最终解决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数亿人无家可归的情景,却是谁都不曾领教过的。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世界所面对的将会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针对海平面上升,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以因海平面上升而正在向内陆改建的法国国道为例,虽然它可以放弃难以保全的道路设施,并在更为安全的地方重建,但是仅仅几千米路段的重建就要花费5000万欧元,可见,若法国全国范围内的重建工作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当然,我们还有修筑堤防这最后一招。不过,每千米堤岸的造价高达300万欧元(维护和可能的增高费用还未计算在内),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然而,所有专家都认为,这些从现在起就必须投入使用的防护设施,在海平面上升超过1米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都将微不足道。这样一来,问题回到如何控制气候变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上。不然的话,全人类其饮一杯苦水的悲惨命运恐怕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