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传记散文中遗民形象书写的道德范式——以清初遗民徐枋传记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传记散文道德评判传统的影响下,清初传记散文中遗民形象书写中的"道德范式"尤为典型。在"殉节而死"与"不死苟活"、"出应世务"与"栖隐土室"、"与世交接"与"杜门避居"、"受赠馈遗"与"坚却不受"等四重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考量着士人的道德底线,个人的选择往往成为衡量其志节操守的道德准绳和标签。在遗民精神风操的时代底色与集体认同中,清人别集和史志文献中诸如徐枋等人的传记文,在确立、传播其民形象的过程中,在写作策略上逐渐形成一种道德范式。其形成既有遗民自我人格的塑造,也不乏传记作者的提升,以及地方史志文献的强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妇科收治的82例念株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