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只获得区区六个技术奖项,惨败给了前妻凯瑟琳的《拆弹部队》。结果一出,一片哗然。对于《阿凡达》的忠实拥趸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另外也有一种声音,称《阿凡达》败北是一种必然……
新闻背景
玄曦皓
《阿凡达》落败奥斯卡的两大原因
都说奥斯卡是艺术与商业齐鸣的电影殿堂,可是凌驾于艺术与商业之上的,则是政治态度与社会价值观,而这个方面是卡梅隆此次落败的根源。
一、政治态度
将这两部电影的政治态度作比较,有个明显的特质,社会大众喜欢看《阿凡达》,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弘扬了被侵略者必然战胜侵略者的精神;统治阶级喜欢看《拆弹部队》,因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战争的美化,而这种美化对于统治阶级为了各种利益而去发动战争,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
这对于《阿凡达》是非常不利的。奥斯卡虽然标榜与政治划清界限,完全提倡电影本身的素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立场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再加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只获得区区六个技术奖项,惨败给了前妻凯瑟琳的《拆弹部队》。结果一出,一片哗然。对于《阿凡达》的忠实拥趸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另外也有一种声音,称《阿凡达》败北是一种必然……上美国目前国内舆论并不太平,经济状况也处于疲软期,非常需要政治态度鲜明的“主旋律”电影来充当国家的助力器,《拆弹部队》正扮演了这一角色。
二、价值观
美国电影在输出资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输出,其影片内注入的美国精神、英雄崇拜、资本主义道德甚至新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重头戏。不妨对比一下《拆弹部队》与《阿凡达》:首先,两者都有鲜明的英雄主义特质,这一点无异。其次,在资本主义道德的诠释上,《阿凡达》实际上是站在了资本掠夺的反面,对这种为资源利益而横征暴敛的行为进行斥责;《拆弹部队》则使因资本掠夺而爆发的战争变成了一场带有浓烈正义感的战争,这一点对于战争的发起方美国有利。此外,《阿凡达》中对于军人形象的贬低,与《拆弹部队》中的正面褒扬也是截然相反的。
《拆弹部队》中所表露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整个社会精神的提振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结束,所有人都该去收拾行囊准备下次的对决。从美国的大社会到奥斯卡的小舞台,一切的一切都酝酿在不同的变革之中,不知是否应了那句老话——穷则思变。■
慕容天涯:
这预示着当今世界电影风向的战争,那就是:创意和想象力输给真实与写实;反侵略思想不敌狂人战争;而电影历史的分水岭,输给一部潜藏的美国主旋律;毁誉参半的写实片,战胜了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想象力。
路人HUI: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让无数的美国家庭饱受创伤,《拆弹部队》映射了当代美国人的心态。片中有一个片段:上校善意地送走老百姓,却突然被炸得粉碎,情节虽老套,但足以引爆所有美国观众的情绪。
东垣:
《阿凡达》没有那么好,好像除了这些特技带来的极强的视听效果,剩下的就什么也没有,主题更是老套。《阿凡达》与奥斯卡大奖无缘也不无道理。与此相比,《拆弹部队》表现得更为深刻,更具现实性,有内涵,而《阿凡达》更像一部美丽的童话。
研一色
电影《阿凡达》的确不应获得奥斯卡
正如奥斯卡最终的评奖结果一样,我从看完《阿凡达》之后就深感它难以复制《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的确,我们承认《阿凡达》秉承了卡梅隆《终结者》、《异形》等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想象力交织的技术元素,但《阿凡达》在精神领域和艺术水准上,非常让有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观众失望。究其原因,《阿凡达》过分依赖数字技术的成像效果,侧重于画面的勾勒与营造,在想象力上费尽心机而忽略了故事的创新性与艺术的感染力。对习惯了数字技术应用和经历了《失落的世界》惊呼的美国观众而言,特别是奥斯卡专业评委来说,《阿凡达》只是一个技术的空壳。对于《阿凡达》这样的影片,其实故事本身并不重要,人们在媒体的宣传攻势下,已经改变了对影片关注的重心,从故事层面转移到了视觉效果和感官刺激的范畴。这既是《阿凡达》成功的起点,也是它的败笔所在。换句话说,当故事电影失去了被人们赖以喜爱的本质,那么电影就只剩下了一副华丽的躯壳,电影的意义也就同时丧失殆尽……
在《阿凡达》甚嚣尘上的时刻,每个人对影片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喜欢《阿凡达》中的技术力量,有人喜欢《阿凡达》的人物形象,有人不能苟同《阿凡达》表现出的文化意义,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对电影艺术有追求的爱好者,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爱心的人,我们需要理智和冷静地看待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包括《阿凡达》这样比较流行的所谓智能电影。《阿凡达》在数字技术结构故事的表象下所隐藏的文化意图和文化认同的力量,值得我们深思和分析。我本人认为,不能不对《阿凡达》等美国大片的影响保持理解基础上的警惕性。
《阿凡达》票房再高,导演的名气再大,也不可能在没有原创故事性的现实条件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
Honey
《阿凡达》被“强拆”留下奥斯卡最大“杯具”
我力挺《阿凡达》,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无所谓什么奥斯卡。我承认我一直看好《阿凡达》,除了“史上最卖座”云云的形容词之外,我是真的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诚然《拆弹部队》也的确是无可挑剔。当两个片子都接近于完美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被“杯具”。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我公你母。”显然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台下是一只败走的公虎。
很多人在评价这个颁奖结果的时候,指出《阿凡达》输在剧情上,虽然史上最棒的特效和票房赢得极高口碑,但是都难以弥补剧情上的缺陷。老实说我根本不认同这种说法,至少我“固执”地认为,这类说法都是些牵强附会的言辞,说《阿凡达》剧情有缺欠根本就是吹毛求疵!
电影是一种不能量化的东西,对电影的评判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为了让奥斯卡的评选更有进步意义,评审团约定俗成,会给每年的奥斯卡定一个主旋律,而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恰恰就是输在了不可抗拒的主旋律之下,而非输给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细究这两部片子,一个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钉子户的较量”,用科幻的方式、强势的效果带来强烈震撼的划时代大片;而另一个则是近乎温柔地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娓娓道来美国人在伊拉克战争后留下的心灵隐痛。一个是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征战;一个是站在美国人立场上的对现实问题的考量。在美国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国家,用脚趾头也想得到结果!所以说,《阿凡达》并没有输给《拆弹部队》,只是它很不幸诞生在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意识环境之下,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主旋律的牺牲品。
最后我想说,奥斯卡评的不是电影,是寂寞!这个寂寞是美国人凌驾于电影之上的主流社会意识!■
观点
正方:商业片没有什么不好,尤其是《阿凡达》这种,卡梅隆同学不遗余力地把3D技术用于这部片子带给观众,为电影业、IT都指明了方向。艺术不是孤立的,技术不是空洞的,科学不仅能够杂交水稻,不仅能够发射飞船登月,更能够把成龙大哥那种拼了老命拍特效的电影人解救出来。
反方:《阿凡达》对3D技术的极度使用,至少让我们看到双重缺陷:第一,3D技术对影片情节和主题的高度压抑。《阿凡达》完全不具备《泰坦尼克号》式的细腻隽永和《指环王三·王者归来》的辉煌浑厚;第二,数字捕捉技术极大限度提高了CG角色的人物感,但是,CG角色与真人表演之间的差异是不能消除的,它们的运作和表情必然是相对粗略和简化的。
点评:承认商业和顺应时事一直都是奥斯卡评选的出发点,只有两者兼具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拆弹部队》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客观的票房,其题材也是亮点,电影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阿凡达》来说,票房是对它最好的肯定,它不需要奥斯卡,该得的已经得了。
新闻背景
玄曦皓
《阿凡达》落败奥斯卡的两大原因
都说奥斯卡是艺术与商业齐鸣的电影殿堂,可是凌驾于艺术与商业之上的,则是政治态度与社会价值观,而这个方面是卡梅隆此次落败的根源。
一、政治态度
将这两部电影的政治态度作比较,有个明显的特质,社会大众喜欢看《阿凡达》,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弘扬了被侵略者必然战胜侵略者的精神;统治阶级喜欢看《拆弹部队》,因为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战争的美化,而这种美化对于统治阶级为了各种利益而去发动战争,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
这对于《阿凡达》是非常不利的。奥斯卡虽然标榜与政治划清界限,完全提倡电影本身的素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立场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再加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只获得区区六个技术奖项,惨败给了前妻凯瑟琳的《拆弹部队》。结果一出,一片哗然。对于《阿凡达》的忠实拥趸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另外也有一种声音,称《阿凡达》败北是一种必然……上美国目前国内舆论并不太平,经济状况也处于疲软期,非常需要政治态度鲜明的“主旋律”电影来充当国家的助力器,《拆弹部队》正扮演了这一角色。
二、价值观
美国电影在输出资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输出,其影片内注入的美国精神、英雄崇拜、资本主义道德甚至新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重头戏。不妨对比一下《拆弹部队》与《阿凡达》:首先,两者都有鲜明的英雄主义特质,这一点无异。其次,在资本主义道德的诠释上,《阿凡达》实际上是站在了资本掠夺的反面,对这种为资源利益而横征暴敛的行为进行斥责;《拆弹部队》则使因资本掠夺而爆发的战争变成了一场带有浓烈正义感的战争,这一点对于战争的发起方美国有利。此外,《阿凡达》中对于军人形象的贬低,与《拆弹部队》中的正面褒扬也是截然相反的。
《拆弹部队》中所表露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整个社会精神的提振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结束,所有人都该去收拾行囊准备下次的对决。从美国的大社会到奥斯卡的小舞台,一切的一切都酝酿在不同的变革之中,不知是否应了那句老话——穷则思变。■
慕容天涯:
这预示着当今世界电影风向的战争,那就是:创意和想象力输给真实与写实;反侵略思想不敌狂人战争;而电影历史的分水岭,输给一部潜藏的美国主旋律;毁誉参半的写实片,战胜了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想象力。
路人HUI: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让无数的美国家庭饱受创伤,《拆弹部队》映射了当代美国人的心态。片中有一个片段:上校善意地送走老百姓,却突然被炸得粉碎,情节虽老套,但足以引爆所有美国观众的情绪。
东垣:
《阿凡达》没有那么好,好像除了这些特技带来的极强的视听效果,剩下的就什么也没有,主题更是老套。《阿凡达》与奥斯卡大奖无缘也不无道理。与此相比,《拆弹部队》表现得更为深刻,更具现实性,有内涵,而《阿凡达》更像一部美丽的童话。
研一色
电影《阿凡达》的确不应获得奥斯卡
正如奥斯卡最终的评奖结果一样,我从看完《阿凡达》之后就深感它难以复制《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的确,我们承认《阿凡达》秉承了卡梅隆《终结者》、《异形》等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想象力交织的技术元素,但《阿凡达》在精神领域和艺术水准上,非常让有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观众失望。究其原因,《阿凡达》过分依赖数字技术的成像效果,侧重于画面的勾勒与营造,在想象力上费尽心机而忽略了故事的创新性与艺术的感染力。对习惯了数字技术应用和经历了《失落的世界》惊呼的美国观众而言,特别是奥斯卡专业评委来说,《阿凡达》只是一个技术的空壳。对于《阿凡达》这样的影片,其实故事本身并不重要,人们在媒体的宣传攻势下,已经改变了对影片关注的重心,从故事层面转移到了视觉效果和感官刺激的范畴。这既是《阿凡达》成功的起点,也是它的败笔所在。换句话说,当故事电影失去了被人们赖以喜爱的本质,那么电影就只剩下了一副华丽的躯壳,电影的意义也就同时丧失殆尽……
在《阿凡达》甚嚣尘上的时刻,每个人对影片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喜欢《阿凡达》中的技术力量,有人喜欢《阿凡达》的人物形象,有人不能苟同《阿凡达》表现出的文化意义,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对电影艺术有追求的爱好者,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爱心的人,我们需要理智和冷静地看待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包括《阿凡达》这样比较流行的所谓智能电影。《阿凡达》在数字技术结构故事的表象下所隐藏的文化意图和文化认同的力量,值得我们深思和分析。我本人认为,不能不对《阿凡达》等美国大片的影响保持理解基础上的警惕性。
《阿凡达》票房再高,导演的名气再大,也不可能在没有原创故事性的现实条件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
Honey
《阿凡达》被“强拆”留下奥斯卡最大“杯具”
我力挺《阿凡达》,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无所谓什么奥斯卡。我承认我一直看好《阿凡达》,除了“史上最卖座”云云的形容词之外,我是真的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诚然《拆弹部队》也的确是无可挑剔。当两个片子都接近于完美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被“杯具”。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我公你母。”显然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台下是一只败走的公虎。
很多人在评价这个颁奖结果的时候,指出《阿凡达》输在剧情上,虽然史上最棒的特效和票房赢得极高口碑,但是都难以弥补剧情上的缺陷。老实说我根本不认同这种说法,至少我“固执”地认为,这类说法都是些牵强附会的言辞,说《阿凡达》剧情有缺欠根本就是吹毛求疵!
电影是一种不能量化的东西,对电影的评判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为了让奥斯卡的评选更有进步意义,评审团约定俗成,会给每年的奥斯卡定一个主旋律,而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恰恰就是输在了不可抗拒的主旋律之下,而非输给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细究这两部片子,一个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和钉子户的较量”,用科幻的方式、强势的效果带来强烈震撼的划时代大片;而另一个则是近乎温柔地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娓娓道来美国人在伊拉克战争后留下的心灵隐痛。一个是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征战;一个是站在美国人立场上的对现实问题的考量。在美国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国家,用脚趾头也想得到结果!所以说,《阿凡达》并没有输给《拆弹部队》,只是它很不幸诞生在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意识环境之下,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主旋律的牺牲品。
最后我想说,奥斯卡评的不是电影,是寂寞!这个寂寞是美国人凌驾于电影之上的主流社会意识!■
观点
正方:商业片没有什么不好,尤其是《阿凡达》这种,卡梅隆同学不遗余力地把3D技术用于这部片子带给观众,为电影业、IT都指明了方向。艺术不是孤立的,技术不是空洞的,科学不仅能够杂交水稻,不仅能够发射飞船登月,更能够把成龙大哥那种拼了老命拍特效的电影人解救出来。
反方:《阿凡达》对3D技术的极度使用,至少让我们看到双重缺陷:第一,3D技术对影片情节和主题的高度压抑。《阿凡达》完全不具备《泰坦尼克号》式的细腻隽永和《指环王三·王者归来》的辉煌浑厚;第二,数字捕捉技术极大限度提高了CG角色的人物感,但是,CG角色与真人表演之间的差异是不能消除的,它们的运作和表情必然是相对粗略和简化的。
点评:承认商业和顺应时事一直都是奥斯卡评选的出发点,只有两者兼具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拆弹部队》之所以能够获奖,除了客观的票房,其题材也是亮点,电影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阿凡达》来说,票房是对它最好的肯定,它不需要奥斯卡,该得的已经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