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门对高中班主任工作职责做了划分,明确提出:“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而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不少学生因感恩意识缺乏而导致不少恶性事件,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从感恩教育入手,在诚心感化学生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促进高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进而使高中学生心怀感恩的同时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本文即对此展开具体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感恩教育
引言:高中阶段班主任管理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倡导“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等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品德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2]。高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中小学较强,但部分学生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懂感恩的状况,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意识缺乏,以致学生道德品格存在缺陷。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要从感恩教育入手,在构建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上推动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感恩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对他人恩惠的认可与真诚回报的一种行为或情感,感恩教育即是教育者运用方法、措施来激发被教育者情感的一种品德教育[3]。感恩教育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实践等三个层次,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即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并产生幸福感和回报冲动,随后将回报感恩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习惯,此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格得到充分培养。
笔者认为高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体验并形成习惯。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论》中提到班级管理是一个以教育为基准的团体单位,以教育计划为目的的教育行为[4]。而美国教育学者约翰逊也指出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即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中运用方法、措施来最大限度发挥班级管理的规范与育人性,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三)融合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感恩教育,在实现预期教育目标中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感恩体验,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和品格,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格,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而以小见大改变社会风气。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经过上网搜寻资料了解与高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情况,在了解一系列与感恩教育相关事例中,笔者从中感知到高中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部分中学生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的感恩意识淡薄,对社会、对小动物的宽容心较低,极易因为一些小矛盾就心生埋怨并展开报复,最终酿成苦果。这些惨案皆因当前学生感恩意识不足,致使道德品格存在巨大缺陷。此类事件的发生也预示着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实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认知层次——感恩主题班会中明确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认知层次需要班主任在引导中促使学生明确何为感恩,并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主题班会是指以班主任为指导、班委会为领导、班级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自我教育班级活动。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在明确教育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中,有助于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主题班会中以“感恩教育”为目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体验中,有助于感化学生,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
班主任可以“感恩你我他”为主题,并将权利分给班干部,引导班干部们在搜集资料、确定黑板报、主题班会流程中强化自身能力。而班集体的其他学生也有任务,如下:搜集至少一则历史或身边著名的感恩故事;自我创编三行感恩诗句或者200字简洁感恩小故事;罗列出10条以上接受恩惠的事例;准备好如何回报他人恩惠的具体措施。以上自我准备资料打印成冊。
布置任务后,开始“感恩你我他”主题班会开展。其中第一环节“感恩小故事”主要是激活气氛;在第二环节“创编感恩作品”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展开,旨在欣赏学生感恩精华;第三环节“感恩事例”为重点,此过程中可花费20分钟时间。第三环节学生们可以“搭火车”的开展形式,每名学生站起来以30秒的时间诉说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三件受恩惠事例,若有时间还可邀请学生诉说一下受恩惠后的情感与心得,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
借助于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能引导学生认识感恩、认可感恩并回报感恩,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和回报感恩的冲动,从而有助于学生感恩品格的形成。
(二)情感层次——创设感恩制度,收获愉悦情感
在感恩教育的情感层次方面,其主旨在于“学生认知感恩后会衍生出幸福、愉悦情感,进而在情感引领下转化为感恩意识和回报感恩的冲动。”因此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还在于“情感冲动”的引导,为此班主任即可借助于学生收获感恩快乐、回报感恩冲动的情感,来创设“感恩银行”,以“感恩银行”为依托来引导学生自觉成为施恩者和受恩惠者,以此使学生在不断的产生愉悦情感、乐善好施中构建优良道德品格。
如班主任可创设“感恩银行”,感恩银行以班主任为指导,班干部监督。班集体每名学生都可乐于奉献他人,比如无私为班级同学讲解题目并得到同学感激用语后,即可前往班干部处记录下,记录表格中分为“施恩者、受恩惠者、时间、地点、事件、感恩分”几类,具体如表1.
感恩分有标准,比如无私帮助同学和老师等,可酌情给予1-2分,其中讲题、分享学习方法;给父母洗脚、剪指甲等可获得1感恩分。若是感恩延伸到陌生人,比如尊老爱幼、给老人让座等等,可获得1.5-2分的感恩分,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奉献、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等到每周感恩分汇总后,班主任还可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心得,其中一名学生提到:“当我自己成为施恩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会得到‘谢谢’之类的话语,有时候还能得到他人回赠给我的糖果、橘子之类的物品,我感觉很快乐,有帮助他人的喜悦,也有得到认可的喜悦。”学生表示,正是这种喜悦、快乐的情感激励着他们成为施恩者,并在受到恩惠后想要回报。此过程也促进了高中学生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冲动。 (三)实践层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反思升华品格
感恩教育的实践层次是学生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冲动转化为施恩的行为,并最终建构为良好的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实践活动,在每周或每两周抽出1-2小时带领学生去回报恩情并成为施恩者,此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丰富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收获、反思,并最终升华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此时不再像“感恩银行”那样,其感恩主体在于同学、老师、家长,而是升华到了社区、社会、国家、大自然等等。比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5-6组,每组成员6-7人,确立一个小组长。随后班主任可与周边的社区、街道办、交警部门、敬老院、孤儿院等等联系,并定期输送一批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
例如有学生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后,在作文本中提到:“孤寡老人这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缴纳的税费为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做了保障。所以我们的上学离不开这些人,离不开社会的资助和国家的扶持。”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自愿担任红绿灯道路志愿者、环卫志愿者后,在作文中提到:“红绿灯路口的秩序和街道的清洁都是由交警、环卫工人们守候的,他们守护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安定和谐作贡献。身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坚守职责,努力学习,以此为社会做贡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班级不少学生由施恩者转变心态,了解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国家、自然的恩惠后,并自觉在心中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大自然努力奋斗的意识,此心态的转变正是学生们优良道德品格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部分提出“立德树人”理念,要求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培養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构建学生正确三观。感恩教育作为激发学生感恩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升华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引领学生自觉成为施恩者并形成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进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雅娟.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王佳敏.激励理论运用于高中班级德育管理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静.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徐丽娟.高中毕业班班主任班级管理角色定位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1(19):160-161.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感恩教育
引言:高中阶段班主任管理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发展,在倡导“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等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品德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2]。高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中小学较强,但部分学生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不懂感恩的状况,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意识缺乏,以致学生道德品格存在缺陷。因此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要从感恩教育入手,在构建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上推动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感恩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对他人恩惠的认可与真诚回报的一种行为或情感,感恩教育即是教育者运用方法、措施来激发被教育者情感的一种品德教育[3]。感恩教育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实践等三个层次,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即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并产生幸福感和回报冲动,随后将回报感恩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行为习惯,此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品格得到充分培养。
笔者认为高中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具体的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体验并形成习惯。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论》中提到班级管理是一个以教育为基准的团体单位,以教育计划为目的的教育行为[4]。而美国教育学者约翰逊也指出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即是在遵循教育规律中运用方法、措施来最大限度发挥班级管理的规范与育人性,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三)融合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感恩教育,在实现预期教育目标中有助于促进高中学生的感恩体验,有助于引导高中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和品格,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格,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而以小见大改变社会风气。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经过上网搜寻资料了解与高中学生德育相关的情况,在了解一系列与感恩教育相关事例中,笔者从中感知到高中生感恩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部分中学生对教师、对父母、对同学的感恩意识淡薄,对社会、对小动物的宽容心较低,极易因为一些小矛盾就心生埋怨并展开报复,最终酿成苦果。这些惨案皆因当前学生感恩意识不足,致使道德品格存在巨大缺陷。此类事件的发生也预示着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实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认知层次——感恩主题班会中明确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认知层次需要班主任在引导中促使学生明确何为感恩,并了解自身获得过的恩惠。主题班会是指以班主任为指导、班委会为领导、班级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自我教育班级活动。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在明确教育目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中,有助于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主题班会中以“感恩教育”为目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体验中,有助于感化学生,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促进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
班主任可以“感恩你我他”为主题,并将权利分给班干部,引导班干部们在搜集资料、确定黑板报、主题班会流程中强化自身能力。而班集体的其他学生也有任务,如下:搜集至少一则历史或身边著名的感恩故事;自我创编三行感恩诗句或者200字简洁感恩小故事;罗列出10条以上接受恩惠的事例;准备好如何回报他人恩惠的具体措施。以上自我准备资料打印成冊。
布置任务后,开始“感恩你我他”主题班会开展。其中第一环节“感恩小故事”主要是激活气氛;在第二环节“创编感恩作品”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展开,旨在欣赏学生感恩精华;第三环节“感恩事例”为重点,此过程中可花费20分钟时间。第三环节学生们可以“搭火车”的开展形式,每名学生站起来以30秒的时间诉说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三件受恩惠事例,若有时间还可邀请学生诉说一下受恩惠后的情感与心得,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
借助于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能引导学生认识感恩、认可感恩并回报感恩,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和回报感恩的冲动,从而有助于学生感恩品格的形成。
(二)情感层次——创设感恩制度,收获愉悦情感
在感恩教育的情感层次方面,其主旨在于“学生认知感恩后会衍生出幸福、愉悦情感,进而在情感引领下转化为感恩意识和回报感恩的冲动。”因此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感恩教育还在于“情感冲动”的引导,为此班主任即可借助于学生收获感恩快乐、回报感恩冲动的情感,来创设“感恩银行”,以“感恩银行”为依托来引导学生自觉成为施恩者和受恩惠者,以此使学生在不断的产生愉悦情感、乐善好施中构建优良道德品格。
如班主任可创设“感恩银行”,感恩银行以班主任为指导,班干部监督。班集体每名学生都可乐于奉献他人,比如无私为班级同学讲解题目并得到同学感激用语后,即可前往班干部处记录下,记录表格中分为“施恩者、受恩惠者、时间、地点、事件、感恩分”几类,具体如表1.
感恩分有标准,比如无私帮助同学和老师等,可酌情给予1-2分,其中讲题、分享学习方法;给父母洗脚、剪指甲等可获得1感恩分。若是感恩延伸到陌生人,比如尊老爱幼、给老人让座等等,可获得1.5-2分的感恩分,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奉献、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
等到每周感恩分汇总后,班主任还可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心得,其中一名学生提到:“当我自己成为施恩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会得到‘谢谢’之类的话语,有时候还能得到他人回赠给我的糖果、橘子之类的物品,我感觉很快乐,有帮助他人的喜悦,也有得到认可的喜悦。”学生表示,正是这种喜悦、快乐的情感激励着他们成为施恩者,并在受到恩惠后想要回报。此过程也促进了高中学生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冲动。 (三)实践层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反思升华品格
感恩教育的实践层次是学生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冲动转化为施恩的行为,并最终建构为良好的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利用实践活动,在每周或每两周抽出1-2小时带领学生去回报恩情并成为施恩者,此过程有助于学生在丰富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收获、反思,并最终升华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此时不再像“感恩银行”那样,其感恩主体在于同学、老师、家长,而是升华到了社区、社会、国家、大自然等等。比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5-6组,每组成员6-7人,确立一个小组长。随后班主任可与周边的社区、街道办、交警部门、敬老院、孤儿院等等联系,并定期输送一批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
例如有学生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后,在作文本中提到:“孤寡老人这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缴纳的税费为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做了保障。所以我们的上学离不开这些人,离不开社会的资助和国家的扶持。”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在自愿担任红绿灯道路志愿者、环卫志愿者后,在作文中提到:“红绿灯路口的秩序和街道的清洁都是由交警、环卫工人们守候的,他们守护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安定和谐作贡献。身为学生的我们也需要坚守职责,努力学习,以此为社会做贡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班级不少学生由施恩者转变心态,了解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受到来自社会、国家、自然的恩惠后,并自觉在心中树立起为社会、为国家、为大自然努力奋斗的意识,此心态的转变正是学生们优良道德品格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部分提出“立德树人”理念,要求班主任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培養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构建学生正确三观。感恩教育作为激发学生感恩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升华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引领学生自觉成为施恩者并形成甘于奉献的行为习惯,进而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雅娟.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王佳敏.激励理论运用于高中班级德育管理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王静.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徐丽娟.高中毕业班班主任班级管理角色定位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1(1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