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材料作文题审题解析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一再现】
   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与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老字号餐厅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反应及时、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高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一、材料分析
   材料一从哲学的高度,阐述危与机同生并存、危中有机的客观事实,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背景下,既有风险挑战,有蕴含生机机遇。
   2.材料二材料三聚焦疫情,从现实角度给材料一做出具体阐释:疫情是危,给我们带来风险和挑战,但给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为代表的宅经济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線消费等新产业带来了商机;疫情是危,推动老产业老部门更新思维改进策略拿出舉措,同样可以降低损失化危为安。
   3.材料四承接材料三引用名言,指向未来,得出面对未知的事物或灾难,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和创造。
   4.四则材料有道理阐述,也有事实说明,但宗旨是危中有机,但危中寻机可化危为机。
   二、立意指向
   1.危中寻机可化危为机;2.主动出“机”;3.危是新机遇,更需新创造
   三、写作限定
   1.身份限定 写作者:高三学生;平台:校报的时事论坛; 受众:在校师生
   2.文体限定 文体应是议论文,体现认识与思考;情境限定;立足疫情,立足当下,立足变革,立足危机
  【教师下水文】
  
  善于化“危”为“机”,方能扬帆远航
  ● 马善德
   当今社会危机并存,福祸相依。这种认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也是西方辩证的思维。当今社会变革加剧,我们既要认识危机并存的事实,又能做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这样各种事业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东边日出西边雨”,危机并存是社会变革的本质。正如自然界的阴晴圆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哪一个不是相伴而生的呢?社会发展更是如此。发展的浪潮带来机遇的珍珠,也会带来潮汐的淘洗。五四运动带来了西方文学的新鲜,却又阻拒了古典文学传承;国企改革给企业注入了跨步腾飞的活力,也让部分职工经历了失业下岗的苦痛;新冠疫情让线下实体经济遭遇了寒冬,却又给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带来了春天。认识时代发展的危机并存现象,是事业扬帆远航的基础。
   “沉舟侧畔千帆过”,“危”中寻“机”才能有所作为。黎明时刻也最黑,但是光明也是这时候酝酿出来的。苏轼在黄州时,可谓人生至暗时刻,可是他却在黄州的天地自然间悟出了天地相谐,人生无穷的真理,成就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红军遭遇堵截,危难重重,可是国民党的残暴,失去民心,让红军赢得了民意支持;新冠疫情让很多人隔离在家,不能上班,但直播带货,线上售卖,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天地。承认危机并存,能够危中寻机,是事业扬帆远航的前提。
   “我言秋日胜春朝”,化“危”为“机”才能走出制胜天地。危来不可怕,沉着分析,冷静思考,化危为机,才是制胜之道。杜康之子酿酒失败,但是却转化危机,创造了香醋的产生;官渡之战曹操以寡敌众,危机重重,但是他能抓住对方骄傲的心理,果断决策,打败强敌;面对网络时代,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的网上订购、网上贷款等备耕方式,让疫情带来的危机,变成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可见,危中寻机之后,化危为机才是事业扬帆起航的关键。
   “守得云开见月明”,危机到来不可怕,沉着应战,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最终能跨过疾风暴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冠疫情,让我们国家遭遇重大损失。疫情被有效控制,终至会逐渐战胜疫情。国家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因疫情带来的生产空缺,又给市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生机。认识危与机的关系,转化危与机的关系,事业也就会扬帆起航了。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危机相辅,化危为机的重要性。人生的最重要时刻,新冠疫情却让我们不能在校上课,只能线上学习。可是,天天屏幕眼堪伤的同时,也认识到回播复习的方便,居家学习时间的灵活,以及网络搜查资料的便捷。只要抓好这些机遇,成绩也会更上层楼,也会为事业的航船挂上远航的白帆。
   苏轼有言:“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人生的航船已经起锚,任凭社会的浪潮汹涌澎湃,只要承认危机相辅,敢于危中寻机,善于化危为机,何愁航船不能扬帆远航呢?
  【原题二再现】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谢谢不同的声音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
   材料分析
   围绕文明习惯,有两种声音,每种声音各有三个例证。赞同者高呼“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从用餐习惯、饮食文化、交往习惯三个角度,围绕文明习惯,以“尊重”的内核,阐明对同桌就餐者、野生动物和他人隐私的尊重。有不同声音者,则从“文明习惯难改”“文明习惯改晚了”“文明习惯难长久”三个角度,在固守着自己的陈旧。
   写作指导
   立意指向:方向明确,已经给出了方向,就是要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可就其中的三种错误思想进行反驳,揭示他们的本质渲染它们的危害,并就三种正确做法进行褒扬,宣扬他们的积极意义。
   内容构成:养成文明习惯是目标,人人行动起来是路径。可以把路径分成两半,“人人”和“行动”。“人人”,就要对顽固的人进行思想纠偏;“行动”就要谈养成的做法。这就是文章内容的两大框架,内容可有所侧重,但对三种错误思想的批驳必不可少。
   任务限定
   1.身份限定:高中生。從高中生的认识和理解出发,以高中生的思考和见闻为基点,向外发散。
   2.文体限定: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倡导大家行动起来,文明行动,可以写成倡议书,也可以写成驳立结合的议论文。
   3.受众:全体市民。要面向全市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就要突出这些受众的存在感,让他们有代入感。
  【教师下水文】
  文明,应是你我最好的名片
  ● 刘永胜
   骑行在上放学的路上,已经很少见到一路飞奔乱闯红灯的不文明学友;周末的公园里,也很少遇到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的不文明市民;即便是偶遇热闹非凡的婚车大队,路边也不再有被五花大绑捆在树上几乎被扒光了衣服浑身鸡蛋液的可怜新郎。
   自“全市文明十不准”倡议发出、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公益广告以来,身边的同学讲文明,身边的亲人重文明,身边的路人也纷纷在践行文明。文明,已成了多数市民共同的思想理念、行为标准、行动指南。
   但是,在文明之风吹绿我市田野、吹遍人民心田的整体向好的形势下,仍有一些懒惰的朋友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顽固的市民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些悲观的论调看衰文明习惯能长久,或主观认为“原先的习惯很难改掉”,或执拗的说道“年龄大了不适应新习惯”,或凭既往经验断定文明之风会倏然而过。
   既然文明习惯需要人人参与,那就有必要对部分市民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认识偏差予以扭转。“原先的习惯很难改掉”“年龄大了不适应新习惯”,看似有理,實则大谬。原来的习惯未必难改,年龄的增长更不是不适应的借口:八九十年代的司机多有路霸,酒驾醉驾曾屡禁不止,如今“上车先系安全带”“闹市区里不鸣笛”“开车不喝酒”“礼让步行人”等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内化为自觉习惯;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骑了大半辈子自行车,如今都主动的考取了驾照、开车拉着老伴把夕阳红洒向祖国各地。陈年积习难改从来都是懒汉们得过且过的借口,年龄增大不适应更是顽固派裹足不前的缠脚布。被这种思想占据高地的人,不仅难以改掉不文明的习惯、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风尚,也不会主动迈开新步子、拥抱新生活;这种言论一旦波及开来,小则影响一个团体、一个社区的文明习惯,大则阻碍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
   凭既往经验断定文明之风会倏然而过的人,更是大谬不然。讲文明、树新风是在我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提倡的全新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它早已与每个人的个人形象、经济收入乃至荣誉征信紧紧联系在一起。纵然国家的大力宣传、政府的积极倡导、社区的全力配合终会过去,但文明的种子早已在你我他心间落地,定会在全市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疫情过后,我们仍出行主动佩戴口罩、谈话保持安全距离、谢绝他人聚餐邀请、居家注意通风消毒,这些不就是最好最鲜活的例子吗?
   当然,文明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你我的行动:“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这些都是从尊重的原点出发,用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的文明公约;我们还可以穿上志愿者的服装,走上街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每一名走过路过的群众,用自己的真情语言去说服每一个认知有误差、行动有偏差的市民。
   文明成果的分享,全市人民人人有份;文明习惯的养成,全市人民人人有责。因为,你的行为举止,代表着我市的文明程度;你的个人名片,赫然印着我们的城市名称。
其他文献
四十天以来,他到处找工作,不停地走。他所以离开家乡芒什省的维尔—阿瓦赖村,是因为那里没有活儿可做。他是个盖房子的木匠,今年二十七岁,是个有才能的人,身体也健壮。遇到这次普遍的失业,他身为一家的长子,竟落到只有叉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胳膊坐在家里吃闲饭已有两个月之久,而家里的面包也并不很多。两个妹妹在外面打短工,挣的钱很少;他,雅克·朗台尔,最强壮的人,却因为没有活儿可做,闲在家里,分吃别人的汤!  
我小的时候,是在阿拉巴马州的祖父家度过的,我在默尔比小城的一所教堂小学里读书。   我读书非常用功,但很奇怪,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差,可我的同学们读书似乎很轻松,有些甚至很不用功,但每次考试他们都能得到“A”,而我却只能得到那个令人沮丧的“C”。后来有一次,我非常意外地得到了一个“B”,这让我的老师非常惊喜,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我说:“人的智力确实是有差异的,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很轻易就能做好,而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情与情之间的维系。  你信任我,我也会同样信任你。你把我当回事,我也会把你当回事。  信任,贵在难得,贵在你我的两心。  一朝拥有,当万般不负。  01  人心的真假,时间来见证  时间总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的,谁才是值得信任的。  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会考验最暖的陪伴。走远的都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弥足珍贵。  有些感情虽轰轰烈烈,但是却未必能长久,有些爱平平淡
“记得我曾经跟你提起过分享吗?”妈妈在我的身边,轻柔地劝说着,“当爱被分享的时候,会变得更伟大。而现在你是在和爱它的人,一起分享着对维多利亚的爱!”   “真是一個奇怪的电话,”爸爸边说边挂上电话。“火车站有人说,有一只木板箱寄给我。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却只叫我马上去一趟。”   妈妈和我三岁的弟弟——吉米,不想出门。所以,爸爸就开车带我去看个究竟。到了火车站,那个年青的职员告诉我们:“你们的
家乡是母腹把我交给世界,也把世界交给我的那个地方。它可能保存着我初来人世的诸多感受。在那个漫长生命开始的地方,我跟世界或许相互交代过什么。一个新生命来到世上,这世界便多了一双重新打量它的眼睛,一顆重新感受它的心,一个重新呼喊它的声音。在这新生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也是新诞生的,说不上谁先谁后、谁接纳了谁。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也是这个世界的重新诞生。这是我们和世界的互生关系。这个关系从家乡开始。   家
一    千年前的洪荒之力,达达马蹄般汹涌而来。   万年后的今天,万分之一的力量遥不可及。   呵,裸露着的西北高原,没有教堂,没有神祗。一群信徒,信奉着什么也给不了的天,苦苦地求祈。   一天,一月,甚至一年。   太阳炙烤的,是嘴唇,抑或是土地,皲裂、皱巴、干瘪。   像极了乞讨者,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施舍到手的只有热气。   耷拉着的玉米,坠落着的丝线与稀疏的叶子藕断丝连。 
翻看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让我有一种遍地珠玑,如入宝山而还的感觉。先生谈的虽是关于美学的入门知识,字里行间却充盈着人生至理的妙谛和慧悟。的确,作者以雍容轻松的笔触慢慢写来,语言明白晓畅,却达到了他写作本书的初衷,给予我们的是“一帖清凉散”;引发我们的是,关于生活美学的长长短短的思绪。  “慢慢走,欣赏啊”,先生的忠告,如一记浑厚的钟声,久久回荡于心间……  “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不是一个“了无生趣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许多人都想成“佛”,处处按照佛祖说的去做。佛祖又喜又叹,告知众生“当天下所有人都对我深信不疑的时候,佛即是魔”,许多人弃“佛”而去。  【审题指导】  初看材料,颇费思量;但仔细研究,却顿感此中有深意。我们知道,材料作文的写作的角度、立意具有多样性,但学生在“自选”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能站在班级读书会的讲台上和大家分享阅读心得,我非常荣幸。我想和大家谈谈管仲,我发言的题目是“砥砺才干,铸就辉煌”。   管仲得到鲍叔推荐担任国相,大兴改革,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磨炼意志,才能出众。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他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他素有大志,心系国家。能直面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已的容颜,我想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美吧。可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大眼睛,一样的高鼻梁,又怎能分出你我他来。真正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是那些真正骨子里美的人,为国家为社会有奉献的人。  现在,由于网络媒体的传播,小鲜肉和流量小花泛滥,他们与老戏骨相比有着年青的身体,阳光的外型。正是大家對这些“小”的喜爱,使他们有了不菲的身价,甚至成为了很多少男少女心中的“英雄”,一时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