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课堂,发展语文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激情昂扬,尽情展示,在课堂上才会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语文学科,原本就是溢满情感、涌现智慧的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优化策略,建构和谐课堂,不断助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和谐;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者朱永新提出了理想智育的教学理念,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构筑起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要促使学生协调发展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预设时便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提高预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则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其潜能;在面对课堂突发情况时要把握好生成,进行顺势而导,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构筑和谐的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挖掘教材资源,充分预设
  教师的预设对构筑和谐课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挖掘教材资源进行预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抓住了“背影”两字做文章,进行科学预设,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的问题设置主要围绕内容和情节的理解方面,如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写到了“背影”,作者为何要描写父亲的“背影”。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让学生从“背影”拓展开,思考文章中蕴藏的深厚情感。如提问:“文章中作者和父亲的感情究竟如何,为何‘我’流泪却不想让父亲看见?”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文章中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思考,教师在进行预设时还参考教材的内容寻找了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给学生介绍作者当时的生活境况,介绍作者和家人的关系,让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情感有更深的认识。在这样的预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预设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促进思维提高的机会,这样便有助于构筑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师在挖掘教材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特点,更要考虑到学生主体的特点,在这样的充分预设中才能更好地构筑和谐的语文课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有所发现,提升其阅读和思维能力。
  二、鼓励自主探究,激活潜能
  学者高建国在研究构筑和谐语文课堂时提出目前的教学分成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虽然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故此无法进行深入感悟,知识的积累不够扎实。而展开研究性学习则能让学生发挥潜能,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其真正得到进步。
  指导学生学习《孔乙己》时,为了构筑和谐的探究型课堂,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探究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探究中激发潜能,令课堂的讨论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教师以文本的主人公入手,让学生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的社会地位怎样?不同的人对待孔乙己有怎样的态度?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这些探究问题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为了让学生的讨论气氛更加和谐,教师还参与到了学生的讨论中,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僵持不下时,教师则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偏差时,教师也给予引导。如有学生因为孔乙己的性格发生争论,有人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性格迂腐之人,而也有学生认为孔乙己给孩子茴香豆,性格善良。在学生争论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性格是否存在两面性呢?”这促使学生避免了无谓的争论,探究的气氛更加和谐。
  一个真正和谐的语文课堂绝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故此不适合采用接受性学习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讨和分析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三、捕捉突然生成,顺势而导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教师的预设多么完美,都会遇到课堂突然事件,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成资源,鼓励学生去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能力可以有所提高。课堂生成资源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争论、学生的错误理解等,都能成为有用的生成资源。
  阅读《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为何作者以‘听泉’作为题目呢?为何不写‘看泉’‘品泉’呢?听只调动了耳朵,在描写中必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啊。”面对学生的突然提问,教师表扬了该学生,并鼓励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说说作者如何“听”泉,为何要“听”泉。在分析中学生发现鼎湖山的泉水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给人活泼的感觉,不能一直看见泉水,却能一直听见泉水的声音。同时,作者详细描写了夜晚在寺旁客房中倾听的情景,这才是作者描写的重点。由此可见,作者选用“听”来给文章命名是十分恰当的。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成资源,并进行顺势而导,所以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文本的深入探究之中,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此时课堂的气氛自然更加和谐。
  理想的和谐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会轻易放弃学生的生成资源,而是对其进行谨慎使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令其有所感悟。
  初中语文教育实践告诉广大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依靠和谐的语文课堂,而作为教师则有义务为学生构筑起这樣的语文课堂。不管是课前预设时、课中教授时还是有突发情况时,教师都要致力于构筑和谐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文练笔是一种常用的读写结合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能有效地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常陷入流于形式、追赶潮流的误区,形同虚设。本文将以小学高年段为例,围绕紧扣文本的生长点、动情点、重难點,找出恰当的随文练笔引爆点,有效落实随文练笔展开讨论。  【关键词】随文练笔;文本;小学高年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文练笔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语文教学的改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家长和学校都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阅读作为一个关键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中突出阅读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分析目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摘要】打开语文课堂和生活实际的通道,让学生有相关的语言储备,培养孩子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孩子会讲得体的话,善观窗外之景,能大胆地去体验与提问,从“修学游”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在生活中学好语文。  【关键词】旅游;课堂;语言;体验;发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学生参加校
【摘要】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习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国家也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语文来说,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呢?本文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谈谈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万
【摘要】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其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上,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让学生写作就应该让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  【关键词】写作;情感体验  
【摘要】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古诗词塑造了许多儿童特有的真、善、美和奇、趣、乐形象。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捕捉古诗词中自有的童趣、童真,从儿童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能力发展出发?本文总结出了四种较为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策略,期望在这一类型的古诗词教学中能渗透美育因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儿童;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近几年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播媒介的微事物,正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吸引着大众。于是微课应潮流而生,它满足了微时代的教育需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高职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微课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江苏 苏州 215300)  【摘要】小学语文老师布置作业必不可少的就是预习新课文,然而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分层次。所以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给课文分段是非常重要的,从分段情况可以看出你是否看懂了此文章。那么分段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到通读课文,然后要读明白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接下来要根据上下文去把关系密切的段落连起来,组成一部分,最后把所有内容连贯起来
【摘要】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在这一漫长的学习阶段中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上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课程,创新是现今最重要的发展条件之一。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绩,语文作为教育中的一门大课,同时也是中国所有科目的母课,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现今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的误区,缺乏创新能力。本文就根据本人多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而想要学好语文的话,识字是必不可少的,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學的重点。可见识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汉字,主要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万事开头难,那么对于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小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学懂汉字呢?对教师来说,该怎样使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呢?笔者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探析”为题,开展探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趣味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