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翅,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它是一种不入寻常百姓家的“山珍海味”。
然而,所谓营养、美味、药用价值都只是一个误会。
IUCN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每年约有2600万到7300万的鲨鱼因为鱼翅被捕杀。
在鲨鱼物种危机的问题上,因为鱼翅消费的存在,中国一直备受国际社会指责,鱼翅消费本身也存在争议。来自环保组织的声音认为,价格高昂的鱼翅贸易,使大量的鲨鱼遭到捕杀,导致鲨鱼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行业机构则驳斥“鱼翅消费导致鲨鱼濒临灭绝”的观点,称“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提到鱼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大名,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它是一种不入寻常百姓家的“山珍海味”。但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鱼翅的庐山真面目,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鲨鱼的背鳍、胸鳍、臀鳍、尾鳍,都是制作鱼翅的来源。
食用鱼翅是亚洲独有的现象,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鱼翅消费国和贸易国。鱼翅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宫史》记载,明熹宗喜爱食用鱼翅、燕窝、蛤蜊等烹制而成的“一品锅”。但如果要说食用鱼翅是一种“传统文化”,似乎又言过其实了。
“对食用鱼翅的大肆宣传,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是商人打着文化的旗号做的包装。”王亚民说。
人们对鱼翅的热捧,除了彰显身份和档次这一动机,就是源于认为鱼翅营养、美味、有抗癌疗效。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一场“误会”。
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仅仅是胶原蛋白,虽然胶原蛋白确实有美容功效,但并不是吃胶原蛋白就能补胶原蛋白,它们最终会被分解重组成蛋白质被人体吸收,从营养价值来看,鱼翅所提供的蛋白质还不如鸡蛋、牛奶等食物。而鱼翅本身没有味道,其鲜美滋味完全是由其他食材和调味品带来的。
至于鱼翅有抗癌功效一说,更是一个“传说”。这种说法的推理逻辑是:鲨鱼不会得癌症,因此鲨鱼软骨可对抗人类的癌症。且不说已有证据显示鲨鱼会患癌症,即使鲨鱼确实不会得癌症,或患病几率较低,也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鲨鱼软骨素能治疗癌症。
这些误会一一解开后,鱼翅的高昂价格就显得有些不可理解和无厘头了。
前述IUCN的报告中提到,每年约有2600万到7300万头鲨鱼因为鱼翅被捕杀。
“在鲨鱼保护方面,有两件工作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控制鱼翅的贸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另一个是禁止割鳍弃鲨。”绿色和平海洋项目主任周薇说。
“禁止割鳍弃鲨”的提出,源于鲨鱼鳍和鲨鱼肉的巨大价格差异。“一条渔船上,只保存鲨鱼鳍和把整条鲨鱼一同保存的成本和利润是完全不一样的,割鳍弃鲨行为会对鲨鱼种群造成很大的伤害。”周薇说。
张洁手上有一组关于鲨鱼产品价格的数据。“鱼翅的价格,2000年是每公斤400-5000元,2012年是每公斤500-7800元;鱼皮,2000年是每公斤100-200元,2012年是每公斤40-150元;鱼肉,2000年每公斤20-70元,2012年每公斤28-50元。利润主要还是在鱼翅。”张洁说。
来自行业机构的人士则反对将鱼翅贸易与鲨鱼种群危机联系在一起。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崔和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并不是捕捞鲨鱼的主要国家,其他国家消费鲨鱼制品的行为没有受到指责,中国的鱼翅消费却引发了争议。他认为,鲨鱼是在捕捞其他鱼类的时候兼捕而来,只要有经济鱼类的捕捞,鲨鱼的捕捞就不可避免,不利用鱼翅反而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有行业代表认为,让出海的渔民带几条鲨鱼回来是不现实的,因为鲨鱼肉中的尿素成分很高,如果不及时进行冷冻处理,就会产生浓烈的氨味,对于渔民来说,除鱼鳍外,鲨鱼躯体没有可利用的价值。
对于双方的争议,王亚民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鱼翅消费直接导致鲨鱼的濒危,但我个人认为吃鱼翅不是一个好的饮食习惯。第一它没有什么营养,第二是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破坏,第三是绝大多数的鱼翅要从国外进口,这是一种不理性消费。”而对于禁止割鳍弃鲨,王亚民认为,“这对限制鲨鱼的捕捞量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保护整个渔业资源作用并不大”。
然而,所谓营养、美味、药用价值都只是一个误会。
IUCN的一份报告中提到,每年约有2600万到7300万的鲨鱼因为鱼翅被捕杀。
在鲨鱼物种危机的问题上,因为鱼翅消费的存在,中国一直备受国际社会指责,鱼翅消费本身也存在争议。来自环保组织的声音认为,价格高昂的鱼翅贸易,使大量的鲨鱼遭到捕杀,导致鲨鱼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行业机构则驳斥“鱼翅消费导致鲨鱼濒临灭绝”的观点,称“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提到鱼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大名,在人们传统的印象里,它是一种不入寻常百姓家的“山珍海味”。但未必每个人都知道,鱼翅的庐山真面目,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鲨鱼的背鳍、胸鳍、臀鳍、尾鳍,都是制作鱼翅的来源。
食用鱼翅是亚洲独有的现象,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鱼翅消费国和贸易国。鱼翅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宫史》记载,明熹宗喜爱食用鱼翅、燕窝、蛤蜊等烹制而成的“一品锅”。但如果要说食用鱼翅是一种“传统文化”,似乎又言过其实了。
“对食用鱼翅的大肆宣传,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是商人打着文化的旗号做的包装。”王亚民说。
人们对鱼翅的热捧,除了彰显身份和档次这一动机,就是源于认为鱼翅营养、美味、有抗癌疗效。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一场“误会”。
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仅仅是胶原蛋白,虽然胶原蛋白确实有美容功效,但并不是吃胶原蛋白就能补胶原蛋白,它们最终会被分解重组成蛋白质被人体吸收,从营养价值来看,鱼翅所提供的蛋白质还不如鸡蛋、牛奶等食物。而鱼翅本身没有味道,其鲜美滋味完全是由其他食材和调味品带来的。
至于鱼翅有抗癌功效一说,更是一个“传说”。这种说法的推理逻辑是:鲨鱼不会得癌症,因此鲨鱼软骨可对抗人类的癌症。且不说已有证据显示鲨鱼会患癌症,即使鲨鱼确实不会得癌症,或患病几率较低,也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鲨鱼软骨素能治疗癌症。
这些误会一一解开后,鱼翅的高昂价格就显得有些不可理解和无厘头了。
前述IUCN的报告中提到,每年约有2600万到7300万头鲨鱼因为鱼翅被捕杀。
“在鲨鱼保护方面,有两件工作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控制鱼翅的贸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另一个是禁止割鳍弃鲨。”绿色和平海洋项目主任周薇说。
“禁止割鳍弃鲨”的提出,源于鲨鱼鳍和鲨鱼肉的巨大价格差异。“一条渔船上,只保存鲨鱼鳍和把整条鲨鱼一同保存的成本和利润是完全不一样的,割鳍弃鲨行为会对鲨鱼种群造成很大的伤害。”周薇说。
张洁手上有一组关于鲨鱼产品价格的数据。“鱼翅的价格,2000年是每公斤400-5000元,2012年是每公斤500-7800元;鱼皮,2000年是每公斤100-200元,2012年是每公斤40-150元;鱼肉,2000年每公斤20-70元,2012年每公斤28-50元。利润主要还是在鱼翅。”张洁说。
来自行业机构的人士则反对将鱼翅贸易与鲨鱼种群危机联系在一起。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崔和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并不是捕捞鲨鱼的主要国家,其他国家消费鲨鱼制品的行为没有受到指责,中国的鱼翅消费却引发了争议。他认为,鲨鱼是在捕捞其他鱼类的时候兼捕而来,只要有经济鱼类的捕捞,鲨鱼的捕捞就不可避免,不利用鱼翅反而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有行业代表认为,让出海的渔民带几条鲨鱼回来是不现实的,因为鲨鱼肉中的尿素成分很高,如果不及时进行冷冻处理,就会产生浓烈的氨味,对于渔民来说,除鱼鳍外,鲨鱼躯体没有可利用的价值。
对于双方的争议,王亚民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鱼翅消费直接导致鲨鱼的濒危,但我个人认为吃鱼翅不是一个好的饮食习惯。第一它没有什么营养,第二是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破坏,第三是绝大多数的鱼翅要从国外进口,这是一种不理性消费。”而对于禁止割鳍弃鲨,王亚民认为,“这对限制鲨鱼的捕捞量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保护整个渔业资源作用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