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读寒窗十多载,结果是在他乡艰难地飘摇。飙升的物价,受压的薪水,令我觉得“站稳脚跟”这四个字的目标遥远到地球之外的星系。
在外的游子,不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境况不乐观无法预知未来的时候,脆弱的心灵更是热切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在外才不过打拼了两年,我就敌不过内心汹涌的思念潮水,也在这时竟甚为担忧呆在家的双亲的情况。无奈,落后的山村通讯工具不发达,家里连一台家用电话都没有,况且,父母对着儿女,又怎会说真实的生活状况?
还好,堂妹在家乡读中学,尚且可以透过她来了解些许双亲的境况。起初,堂妹还是很认真很详细地在书信当中叙述我双亲的日常,然而,不知是她的学业日趋紧张还是她对这门差事失却了耐性,后来的书信越来越简练,甚至生出些不耐烦的情绪,最后是断绝了与我的书信往来。
刚开始,面对堂妹的这一举措,我的情绪是愤怒的,对她是有着莫大的责怪的,她怎么可以如此轻视一颗渴望知悉亲人境况的心灵?但当记忆翻出陈年旧账后,我的情绪被触动了:原来我也曾经做过堂妹类似的行为,那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她呢?
十多年前,我才读小学五年级。三表姐在东莞一家制衣厂当缝纫工,难有回家的机会,她嘱托离她家只有几百米的我多点去她家看看,帮帮她的奶奶。表姐的奶奶,我的外婆,是个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老人。外婆早年丧偶,儿子又早逝,媳妇在儿子死后的第二年春,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现金外嫁他乡了,留下一间破烂的瓦房和四个孩子。
贫瘠的黄土地,被勤劳的外婆辛苦耕耘着,苦苦支撑这个破碎的家,尽管当中的苦难不是我能体会的,但总算熬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除了表哥不大懂事外,三个表姐都很勤快孝顺,尤其是三表姐,但生活所迫,想留在老人身边伺候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第一次收到表姐的来信时,我很兴奋,在这破落的村庄,信件也成了稀罕东西,而且信封上的漂亮邮票更成了我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资本。看着他们央求我送他们一枚邮票的那种低下讨好表情,我无比受用,由此也对表姐的信件抱着很大的热情和期待。表姐的信件里头的内容无非都是请求我多替她在外婆面前尽点孝道,顺带叮嘱我要勤奋读书,改写自己的命运,别像她这样孤苦在他乡,只能低声下气地活着。
孩子给的许诺总是口头上的。我是有经常去外婆家,却没有尽心尽力地履行孝道,偶尔兴致高了,心血来潮了,就象征性地帮帮忙,也不外乎是扫扫地啊打打水的,而那些地里要干的重活,例如挑粪施肥收割摘果,我都不沾边。其实我很心虚,因为我经常溜达到外婆家,只是为了她初一、十五拜神的糖果,只要我去了,外婆总会很大方地赏我一把,倘若她忘记给了,我就偷偷地把裤袋装满。
在给表姐的书信上,我也像堂妹刚开始那样,很详尽地汇报真实情况,然后在信末不害羞地向她讨要邮票。因为有求于我,也明白孩子总该要哄着做事的,表姐每次的来信中都夹着几枚邮票,尽管这值不上大钱,但对于省吃俭用的表姐来说,也是一小笔额外负担吧。唉,都怪我当年年少,不谙世事啊!
升上中学后,离家也不远,但是要住校,而且村里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些,邮票对孩子的吸引力已经大大被削减了,中学的校园生活也丰富了,我这个专职的学生竟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对待表姐来信的热情,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淡转弱,由弱转无了。即使写信,也写不出多少真实的有关外婆的情况来。我已经很久没看望过外婆,她骨子还硬朗不?身体健康吗?还那么劳累么……这些问题都让我哑口无言,只能冷漠地选择忽视。表姐大概也感知了我的冷漠,慢慢也中断了我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我竟为此暗自高兴,觉得生活瞬间变轻松了。如今自己置身其中,也品尝到了表姐当年那种思念无边探悉无望的深刻的痛,愧疚迎面袭来,却无从弥补什么。
记得我读初二后,去看外婆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了,致使外婆离世我也毫无预知能力。外婆倒下了,在一个烈日如炉的中午,在那片她精心打理的果树林里。外婆倒下的时候,那把和她形影相随的锄头也静静地陪着主人躺在身边。听说外婆去得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就像在瞬间永远地沉睡着而已。外婆当然能够安详而去:她的一生,是勤劳尽责的一生,她对得起任何人,除了牵挂,她没有任何精神负债,这样的一个老人,理应安稳地平升极乐的。不像我,是个背负一身情债的家伙,愧疚把那仅剩的胆量都淹没了,连外婆的出葬也逃得远远的,我不敢面对外婆的遗容,其实我是更害怕面对表姐那充满哀怨责骂的眼睛,如果我能懂事一点,经常帮忙一下,外婆也许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劳累过度吞噬了生命。
越是回忆越是愧疚,却无奈这是一份迟来的愧疚。惟愿后辈们能多体谅在外打工的游子心思,牺牲些许时间,给他们提供些家乡亲人的境况,以慰藉他们被迫漂泊的心灵。
责 编:熊正红
在外的游子,不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境况不乐观无法预知未来的时候,脆弱的心灵更是热切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在外才不过打拼了两年,我就敌不过内心汹涌的思念潮水,也在这时竟甚为担忧呆在家的双亲的情况。无奈,落后的山村通讯工具不发达,家里连一台家用电话都没有,况且,父母对着儿女,又怎会说真实的生活状况?
还好,堂妹在家乡读中学,尚且可以透过她来了解些许双亲的境况。起初,堂妹还是很认真很详细地在书信当中叙述我双亲的日常,然而,不知是她的学业日趋紧张还是她对这门差事失却了耐性,后来的书信越来越简练,甚至生出些不耐烦的情绪,最后是断绝了与我的书信往来。
刚开始,面对堂妹的这一举措,我的情绪是愤怒的,对她是有着莫大的责怪的,她怎么可以如此轻视一颗渴望知悉亲人境况的心灵?但当记忆翻出陈年旧账后,我的情绪被触动了:原来我也曾经做过堂妹类似的行为,那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她呢?
十多年前,我才读小学五年级。三表姐在东莞一家制衣厂当缝纫工,难有回家的机会,她嘱托离她家只有几百米的我多点去她家看看,帮帮她的奶奶。表姐的奶奶,我的外婆,是个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老人。外婆早年丧偶,儿子又早逝,媳妇在儿子死后的第二年春,卷走了家里所有的现金外嫁他乡了,留下一间破烂的瓦房和四个孩子。
贫瘠的黄土地,被勤劳的外婆辛苦耕耘着,苦苦支撑这个破碎的家,尽管当中的苦难不是我能体会的,但总算熬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除了表哥不大懂事外,三个表姐都很勤快孝顺,尤其是三表姐,但生活所迫,想留在老人身边伺候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第一次收到表姐的来信时,我很兴奋,在这破落的村庄,信件也成了稀罕东西,而且信封上的漂亮邮票更成了我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资本。看着他们央求我送他们一枚邮票的那种低下讨好表情,我无比受用,由此也对表姐的信件抱着很大的热情和期待。表姐的信件里头的内容无非都是请求我多替她在外婆面前尽点孝道,顺带叮嘱我要勤奋读书,改写自己的命运,别像她这样孤苦在他乡,只能低声下气地活着。
孩子给的许诺总是口头上的。我是有经常去外婆家,却没有尽心尽力地履行孝道,偶尔兴致高了,心血来潮了,就象征性地帮帮忙,也不外乎是扫扫地啊打打水的,而那些地里要干的重活,例如挑粪施肥收割摘果,我都不沾边。其实我很心虚,因为我经常溜达到外婆家,只是为了她初一、十五拜神的糖果,只要我去了,外婆总会很大方地赏我一把,倘若她忘记给了,我就偷偷地把裤袋装满。
在给表姐的书信上,我也像堂妹刚开始那样,很详尽地汇报真实情况,然后在信末不害羞地向她讨要邮票。因为有求于我,也明白孩子总该要哄着做事的,表姐每次的来信中都夹着几枚邮票,尽管这值不上大钱,但对于省吃俭用的表姐来说,也是一小笔额外负担吧。唉,都怪我当年年少,不谙世事啊!
升上中学后,离家也不远,但是要住校,而且村里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些,邮票对孩子的吸引力已经大大被削减了,中学的校园生活也丰富了,我这个专职的学生竟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对待表姐来信的热情,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由淡转弱,由弱转无了。即使写信,也写不出多少真实的有关外婆的情况来。我已经很久没看望过外婆,她骨子还硬朗不?身体健康吗?还那么劳累么……这些问题都让我哑口无言,只能冷漠地选择忽视。表姐大概也感知了我的冷漠,慢慢也中断了我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我竟为此暗自高兴,觉得生活瞬间变轻松了。如今自己置身其中,也品尝到了表姐当年那种思念无边探悉无望的深刻的痛,愧疚迎面袭来,却无从弥补什么。
记得我读初二后,去看外婆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了,致使外婆离世我也毫无预知能力。外婆倒下了,在一个烈日如炉的中午,在那片她精心打理的果树林里。外婆倒下的时候,那把和她形影相随的锄头也静静地陪着主人躺在身边。听说外婆去得很安详,没有任何痛苦,就像在瞬间永远地沉睡着而已。外婆当然能够安详而去:她的一生,是勤劳尽责的一生,她对得起任何人,除了牵挂,她没有任何精神负债,这样的一个老人,理应安稳地平升极乐的。不像我,是个背负一身情债的家伙,愧疚把那仅剩的胆量都淹没了,连外婆的出葬也逃得远远的,我不敢面对外婆的遗容,其实我是更害怕面对表姐那充满哀怨责骂的眼睛,如果我能懂事一点,经常帮忙一下,外婆也许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劳累过度吞噬了生命。
越是回忆越是愧疚,却无奈这是一份迟来的愧疚。惟愿后辈们能多体谅在外打工的游子心思,牺牲些许时间,给他们提供些家乡亲人的境况,以慰藉他们被迫漂泊的心灵。
责 编:熊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