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少地区农民由个体生产自发的联合起来,组建不同专业的合作社,形成生产和销售的链条,也不同程度的得到当地政府的指导与扶持。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带动了一方产业,富裕了一批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并于今年7月1号生效实施,确立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并将受到法律的保护。本刊记者专程赴郑州地区的荥阳、新密、中牟等地,对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了调查采访。据郑州市农业局局长韩邵林介绍,借鉴国内外16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遵循国际公认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两年来,郑州市所建3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运作的实践证明,社员入社后享受到了购销和技术服务中的实惠,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解除了生产、经营过程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要价能力,使社员增加了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荥阳:民主管理,社员受益
荥阳市有282个行政村,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农民专业协会14个,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民达16189户,带动农户32026户,基本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当地政府始终坚持“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在发展环境上形成政策合力,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形成扶持合力,在内部运作上形成规范合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荥阳市衡心养猪者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5月,涉及到周边15个行政村,社员多是以母猪繁育为主业的养猪户。从前,养殖户养殖的猪种差,没有科学的防疫技术,而收购户又极力压价,许多养殖户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理事长苏新民认为只有让养殖户的猪种改良,统一销售渠道才能抬高猪价,在和20多户养殖户商讨后,苏新民决定自己出资购进良种仔猪,将这20多户的猪种彻底改良。改良后统一销售的生猪价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五毛钱,初尝甜头的养殖户真切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好处,随后部分养殖户得知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农民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就联合成立了荥阳市衡心养猪者合作社,苏新民被民主选举为理事长,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的每个决策,如社员股金额的确定、内部管理方案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六统一”服务模式和育肥养殖场建设项目的选定、养殖场内部管理办法的确定等重大决策都是由社员大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社员通过意见簿提出的问题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提议都必须先在理事会、监事会联席会议上形成初步意见,然后提交每月5日召开的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讨论表决形成决策意见,并让每个社员签字画押,最后在监事会监督下由理事会执行。合作社理事长苏新民认为,合作社社员是老板,理事长是社员聘请的高级打工者,理事长没有任何权力随意决定合作社的每一件事。从合作社的成立到合作社的运行始终贯穿着“民主”二字,合作社由于充分的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使社员增加到现在的103户,社员存栏生猪7600头,比入社时的2569头增加5031头,出栏总头数达到1.5万头,为社员返利16万元,社员户均收入达到2.09万元。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衡心养猪者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章程》,社员资格由理事会依据入社申请和股金凭证来审批,合作社利用社员股金和内部融资,由社员自己设计,建成了育肥猪养殖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合作社还投资购买运输车一辆,用于原料购进和生猪的运输。为更好的团结队伍、提高理事、监事素质,理清发展思路,衡心养猪者合作社组织全体社员,积极参加培训班,制定财务、培训、学习、会议和工作等制度,确定“六统一”服务模式,对理事会5名成员进行分工,确定职责范围,明确工作目标。并拟定了长远的工作规划,设置了“社员大会记录本”、“理事会记录本”、“监事会记录本”、“合作社办实事记录本”等,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衡心养猪者合作社还发挥利用党员的战斗堡垒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广大社员服务,帮助社员早日脱贫致富。合作社从引种、生产资料和 兽药疫苗的采购与使用、废弃物处理、商品猪出栏等环节,都严格执行无公害商品猪标准化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2006年衡心养猪者合作社已通过了无公害商品猪产地认证,并进行商标注册。
衡心养猪者合作社采取生产资料统购,产品统一销售,实现了“两低一高”,即:“饲养成本降低,销售成本降低,生产价格提高。”合作社成立后共销售生猪15000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统购饲料每吨降低成本7元,共降低成本14.7万元;统一销售育肥猪比市场价高0.4元,平均每头猪多卖40元,增加社员收入24万元,增强了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统一品种改良,使育肥猪的料肉比由改良前的2.85:1降为2.5:1,可减少30公斤饲料,成本降低57元,全社合计节约开支34.2万元。 在建好出栏一万头与育肥猪养殖场的基础上,采用滚动发展方式,再建两个出栏5000头育肥猪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密:冤家聚合,结为盟友
新密市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张湾村,张湾村人均耕地少,单靠种地富不起来,村民收入主要是靠到周围工矿企业打工和跑运输,水平偏低。2002年底开始,张湾村及周边村陆陆续续有110多户从事养鸡生产。随着养殖户的不断增多,存栏数在不断上升,问题也不断地凸现出来。首先是鸡蛋多了销售无人统一组织,鸡蛋卖不掉。二是鸡病防疫,虽说是同村的乡邻,别说是相互传授养殖经验了,就是谁家的鸡蛋卖多少钱一斤都保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近邻一旦成了同行,也就成了冤家对头。2006年1月18日在郑州市及新密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正式成立,并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2006年被郑州市评为示范合作社。是合作社把这些同行冤家聚到了一起,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销售防疫困难局面。
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严格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狠抓民主管理,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合作社成立之前,社员使用饲料品种达10多种,为降低饲料成本,集体商定统一饲料供应,在社员大会上通过举手表决,与正大康地签订了饲料专销合同,又先后民主讨论了预混料、玉米、豆粕、兽药、疫苗、鸡苗等的统一采购问题,即提高了原料质量,又降低了原料购价。单这几项为社员节约资金27.04万元。2006年夏季,社员赵松建等6人提出,夏季鸡舍温度高,有时用电高峰,经常出现停电现象,2005年夏季的一次停电造成了几家成员的蛋鸡死亡500多只,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元。后来打算购置发电机。社员杜连川说:“电机那么贵,合作社又没钱,让兑钱买,俺养的鸡少不划算。”社员赵松建说:“停电损失无法估计,停一次电造成的损失就能买几个电机,社里没钱我拿一部分。” 社员赵松宾说:“发电机贵,我们可以到旧货市场买,买回来修修跟新的一样用,可以省不少钱。”社员们讨论热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先由赵松建、赵跃东、赵松宾、赵得财6人垫资购买,然后按居住远近划片架线安装。会后理事长赵得财到旧货市场购回5台发电机组,张湾的养鸡专业户从此消除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2006年8月,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20户成员集体讨论合作社股金和会费的收取问题。理事长赵得财说:“在合作社成立初期,为使成员能低门槛进入,充分体验合作社的好处,我们一直没有收取会费和股金,通过几个月的运行,合作社现已进入正常轨道,按照章程要求,需要大家缴纳会费和股金,收取办法和金额请大家在一块儿商量商量。”在讨论缴纳会费时,社员赵松建说:“前几个月都是人家得财在跑前跑后为大家服务,花了不少钱,像路费、通讯费都是人家自己掏的,我们不能老让人家一个掏钱,通过这几个月合作社的运行,我自己仅购料就可节省三四百块钱,我愿意拿出100元赞助合作社。”赵六宾说:“因为我住的偏,鸡蛋不能及时地卖出去,每个月都损失百十元,加入合作社以后,由于合作社统一销售,解决了我卖鸡蛋难得问题,我愿意拿出50元赞助合作社。”
为了使合作社对外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宣传合作社,方便社员沟通,理事会通过商议定制了集团宣传彩铃。随着社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消费的潮流和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了抢占市场,张湾合作社经社员大会讨论由正大养殖公司投资,建一套4万只蛋鸡标准化养鸡场,共投资80万元,由开封正大公司提供标准化厂房设计和一系列配套管理模式。同时合作社还申报了无公害绿色产地认证。入社前社员都是自行联系商贩卖鸡蛋,或到集市上零售,收益没有保证,是养殖户最头疼的事情。合作社决定成立产品销售联络小组,组织收集销售信息,并由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多方考察市场,确定信誉高的商家,通过签订购销合同规范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社员按合同提供鸡蛋确保商家货源。目前销售小组共建成对外销售渠道6条,并与郑州多家大客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统售鸡蛋2587.5吨,每吨比市场价提高30元,使合作社成员净增收7.76万元。合作社还统一销售淘汰鸡4万只,增加社员收入3.28万元。
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发挥群体优势,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社员赵松宾入社前给鸡打疫苗,疫苗打开后超过两个小时就失效了,这样既浪费疫苗提高了成本,又误工误事。入社后,合作社统一防疫,组织10人防疫队,集中防疫,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解决了防疫工作量大的难题。理事长赵得财养鸡经验丰富,合作社建立后,他毫无保留的都传给了社员。他总结出泡沫板改装鸡舍,花钱不多,夏天隔热、冬天保暖,不仅节能而且有利鸡的长成。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对各家的鸡舍逐一进行了改造,效果明显。一年多来,张湾富源合作社通过“低购进、高售出、优质服务”,为社员增加收入38.08万元,使社员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02万元增至1.22万元。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下一步将提高养殖废物处理水平,延长链条,发展深加工,增加综合效益。理事长赵得财说:“一枝花开不是春,满园花开才会春满园。愿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愿更多的合作社联起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密市米村处于浅山丘陵区,种植核桃的历史已有多年,米村镇种植核桃目前已有万亩,由于种植户比较分散,品种差,销路一直不景气。经过考察了山东、山西等地,米村镇农机林业站的负责人向镇里县里申请技术指导,决定在孟庄搞实验区,改良品种与丰产期。改良后的核桃鲜果由原来的每斤1元增加到2元,核桃种植初具规模,在2007年4月份经过县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成立了米村核桃生产者合作社,经民主选举米村镇农机林业站站长杨保安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现在米村核桃种植者合作社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和搞好技术管理,并在新密市设立专门的精装核桃销售店面准备迎接今年核桃的销售高峰。
中牟:政府做媒,农户联手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中牟县扎实起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结合点,对积极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入社农户达4115户。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草莓生产者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经过两年的发展,社员已发展到现在的108户,社员草莓种植面积由起初的150亩发展到目前的520亩,同时带动周边乡镇22个行政村新发展草莓1500亩。由于合作社运作规范,效益明显,引导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先后被郑州市评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得到了农业部资金扶持。
春岗村种植草莓始于1999年,但以前是农民自发种植,各自为战,发展极其缓慢,至2005年仅发展180亩,且效益一直无法提高。2005年4月,市县农业局合作社辅导组到春岗村宣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草莓种植户认识到走合作之路是发展方向,能帮助他们解决草莓发展面临的困境。于是在辅导组的指导下,49户的草莓种植户自愿联合,成立了草莓生产者合作社。合作社坚持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围绕“发展生产、增加社员收入”这一目标,积极为社员办实事。为降低社员生产成本,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建社以来直接节省路费、运费等共13081元。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把提供技术服务、提高社员科技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邀请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和省农校教授讲解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邀请郑州果树所草莓组组长周厚成进行技术培训,并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协议,聘请他为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技术员为社员服务从不讲价钱,有求必应。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不仅提高了社员的草莓种植技术水平,还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促进了生产发展。2006年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
为了抢先占领草莓销售渠道,提高草莓价格,春岗村草莓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打造合作社产品品牌,2005年6月注册了“春峰牌”草莓商标,以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二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是对合作社生产的草莓实行分级销售,并统一定制了包装,统一张贴商标。四是大力开展宣传,理事长李峰长期在中国草莓科技网、北方果业园、河南工商网、中牟绿海田园网上介绍合作社情况,发布产品信息,并积极举办推介活动,产品在农博会上还获得了银奖。同时利用各种媒体来合作社采访报道的机会,及时对外宣传合作社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前来咨询洽谈业务。
春岗村草莓合作社把民主管理视为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程序、民主理财,春岗村草莓合作社规定:会计、出纳不得由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近亲属担任;合作社的每项开支必须按照收支审批制度审批:理事长最高可审批500元,理事会最高审批1000元,理事会、监事会共同研究最高可审批3000元,3000元以上的重大开支,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审批;票据的报销必须先由经办人签名,监事会审核签章后,再由理事长签字,方可报销;合作社账目每月对社员公布一次,接受社员监督。
呼吁:信贷放活,政策扶持
在农业市场进化过程中,分散的小农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抗衡,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在组织农民生产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合作社的盈余,在进行一定比例的积累后,一部分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另一部分按社员的股金分红。专业合作社更有利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也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但是一些官员、企业主不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关知识和经验,依旧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新郑市绿野养猪者合作社理事长陶建福说:“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如工商、信贷应该给予优惠或者优先。社员需扩大规模生产,可是贷不来资金,就极大的阻碍了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另外农民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给农民以法律保护,更好的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采访期间,每到一地,社员们反映最多的是急需资金支持时,却怎么也无法从农村信用社贷出钱来。农村信用社给自己的定位是坚持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三农”、立足“三农”,把服务“三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可一些农村信用社的不积极态度已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只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才能为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并于今年7月1号生效实施,确立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并将受到法律的保护。本刊记者专程赴郑州地区的荥阳、新密、中牟等地,对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了调查采访。据郑州市农业局局长韩邵林介绍,借鉴国内外16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遵循国际公认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两年来,郑州市所建3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运作的实践证明,社员入社后享受到了购销和技术服务中的实惠,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解除了生产、经营过程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要价能力,使社员增加了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荥阳:民主管理,社员受益
荥阳市有282个行政村,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1个,农民专业协会14个,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民达16189户,带动农户32026户,基本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当地政府始终坚持“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在发展环境上形成政策合力,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形成扶持合力,在内部运作上形成规范合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荥阳市衡心养猪者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5月,涉及到周边15个行政村,社员多是以母猪繁育为主业的养猪户。从前,养殖户养殖的猪种差,没有科学的防疫技术,而收购户又极力压价,许多养殖户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理事长苏新民认为只有让养殖户的猪种改良,统一销售渠道才能抬高猪价,在和20多户养殖户商讨后,苏新民决定自己出资购进良种仔猪,将这20多户的猪种彻底改良。改良后统一销售的生猪价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五毛钱,初尝甜头的养殖户真切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好处,随后部分养殖户得知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农民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就联合成立了荥阳市衡心养猪者合作社,苏新民被民主选举为理事长,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的每个决策,如社员股金额的确定、内部管理方案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六统一”服务模式和育肥养殖场建设项目的选定、养殖场内部管理办法的确定等重大决策都是由社员大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社员通过意见簿提出的问题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提议都必须先在理事会、监事会联席会议上形成初步意见,然后提交每月5日召开的社员大会,由全体社员讨论表决形成决策意见,并让每个社员签字画押,最后在监事会监督下由理事会执行。合作社理事长苏新民认为,合作社社员是老板,理事长是社员聘请的高级打工者,理事长没有任何权力随意决定合作社的每一件事。从合作社的成立到合作社的运行始终贯穿着“民主”二字,合作社由于充分的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运行机制,使社员增加到现在的103户,社员存栏生猪7600头,比入社时的2569头增加5031头,出栏总头数达到1.5万头,为社员返利16万元,社员户均收入达到2.09万元。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衡心养猪者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章程》,社员资格由理事会依据入社申请和股金凭证来审批,合作社利用社员股金和内部融资,由社员自己设计,建成了育肥猪养殖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合作社还投资购买运输车一辆,用于原料购进和生猪的运输。为更好的团结队伍、提高理事、监事素质,理清发展思路,衡心养猪者合作社组织全体社员,积极参加培训班,制定财务、培训、学习、会议和工作等制度,确定“六统一”服务模式,对理事会5名成员进行分工,确定职责范围,明确工作目标。并拟定了长远的工作规划,设置了“社员大会记录本”、“理事会记录本”、“监事会记录本”、“合作社办实事记录本”等,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衡心养猪者合作社还发挥利用党员的战斗堡垒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广大社员服务,帮助社员早日脱贫致富。合作社从引种、生产资料和 兽药疫苗的采购与使用、废弃物处理、商品猪出栏等环节,都严格执行无公害商品猪标准化操作规程,并做好记录,2006年衡心养猪者合作社已通过了无公害商品猪产地认证,并进行商标注册。
衡心养猪者合作社采取生产资料统购,产品统一销售,实现了“两低一高”,即:“饲养成本降低,销售成本降低,生产价格提高。”合作社成立后共销售生猪15000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统购饲料每吨降低成本7元,共降低成本14.7万元;统一销售育肥猪比市场价高0.4元,平均每头猪多卖40元,增加社员收入24万元,增强了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统一品种改良,使育肥猪的料肉比由改良前的2.85:1降为2.5:1,可减少30公斤饲料,成本降低57元,全社合计节约开支34.2万元。 在建好出栏一万头与育肥猪养殖场的基础上,采用滚动发展方式,再建两个出栏5000头育肥猪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密:冤家聚合,结为盟友
新密市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张湾村,张湾村人均耕地少,单靠种地富不起来,村民收入主要是靠到周围工矿企业打工和跑运输,水平偏低。2002年底开始,张湾村及周边村陆陆续续有110多户从事养鸡生产。随着养殖户的不断增多,存栏数在不断上升,问题也不断地凸现出来。首先是鸡蛋多了销售无人统一组织,鸡蛋卖不掉。二是鸡病防疫,虽说是同村的乡邻,别说是相互传授养殖经验了,就是谁家的鸡蛋卖多少钱一斤都保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近邻一旦成了同行,也就成了冤家对头。2006年1月18日在郑州市及新密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正式成立,并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2006年被郑州市评为示范合作社。是合作社把这些同行冤家聚到了一起,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销售防疫困难局面。
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严格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狠抓民主管理,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合作社成立之前,社员使用饲料品种达10多种,为降低饲料成本,集体商定统一饲料供应,在社员大会上通过举手表决,与正大康地签订了饲料专销合同,又先后民主讨论了预混料、玉米、豆粕、兽药、疫苗、鸡苗等的统一采购问题,即提高了原料质量,又降低了原料购价。单这几项为社员节约资金27.04万元。2006年夏季,社员赵松建等6人提出,夏季鸡舍温度高,有时用电高峰,经常出现停电现象,2005年夏季的一次停电造成了几家成员的蛋鸡死亡500多只,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元。后来打算购置发电机。社员杜连川说:“电机那么贵,合作社又没钱,让兑钱买,俺养的鸡少不划算。”社员赵松建说:“停电损失无法估计,停一次电造成的损失就能买几个电机,社里没钱我拿一部分。” 社员赵松宾说:“发电机贵,我们可以到旧货市场买,买回来修修跟新的一样用,可以省不少钱。”社员们讨论热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先由赵松建、赵跃东、赵松宾、赵得财6人垫资购买,然后按居住远近划片架线安装。会后理事长赵得财到旧货市场购回5台发电机组,张湾的养鸡专业户从此消除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2006年8月,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20户成员集体讨论合作社股金和会费的收取问题。理事长赵得财说:“在合作社成立初期,为使成员能低门槛进入,充分体验合作社的好处,我们一直没有收取会费和股金,通过几个月的运行,合作社现已进入正常轨道,按照章程要求,需要大家缴纳会费和股金,收取办法和金额请大家在一块儿商量商量。”在讨论缴纳会费时,社员赵松建说:“前几个月都是人家得财在跑前跑后为大家服务,花了不少钱,像路费、通讯费都是人家自己掏的,我们不能老让人家一个掏钱,通过这几个月合作社的运行,我自己仅购料就可节省三四百块钱,我愿意拿出100元赞助合作社。”赵六宾说:“因为我住的偏,鸡蛋不能及时地卖出去,每个月都损失百十元,加入合作社以后,由于合作社统一销售,解决了我卖鸡蛋难得问题,我愿意拿出50元赞助合作社。”
为了使合作社对外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宣传合作社,方便社员沟通,理事会通过商议定制了集团宣传彩铃。随着社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消费的潮流和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了抢占市场,张湾合作社经社员大会讨论由正大养殖公司投资,建一套4万只蛋鸡标准化养鸡场,共投资80万元,由开封正大公司提供标准化厂房设计和一系列配套管理模式。同时合作社还申报了无公害绿色产地认证。入社前社员都是自行联系商贩卖鸡蛋,或到集市上零售,收益没有保证,是养殖户最头疼的事情。合作社决定成立产品销售联络小组,组织收集销售信息,并由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多方考察市场,确定信誉高的商家,通过签订购销合同规范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社员按合同提供鸡蛋确保商家货源。目前销售小组共建成对外销售渠道6条,并与郑州多家大客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统售鸡蛋2587.5吨,每吨比市场价提高30元,使合作社成员净增收7.76万元。合作社还统一销售淘汰鸡4万只,增加社员收入3.28万元。
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发挥群体优势,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社员赵松宾入社前给鸡打疫苗,疫苗打开后超过两个小时就失效了,这样既浪费疫苗提高了成本,又误工误事。入社后,合作社统一防疫,组织10人防疫队,集中防疫,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解决了防疫工作量大的难题。理事长赵得财养鸡经验丰富,合作社建立后,他毫无保留的都传给了社员。他总结出泡沫板改装鸡舍,花钱不多,夏天隔热、冬天保暖,不仅节能而且有利鸡的长成。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对各家的鸡舍逐一进行了改造,效果明显。一年多来,张湾富源合作社通过“低购进、高售出、优质服务”,为社员增加收入38.08万元,使社员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02万元增至1.22万元。张湾富源养鸡者合作社下一步将提高养殖废物处理水平,延长链条,发展深加工,增加综合效益。理事长赵得财说:“一枝花开不是春,满园花开才会春满园。愿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愿更多的合作社联起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密市米村处于浅山丘陵区,种植核桃的历史已有多年,米村镇种植核桃目前已有万亩,由于种植户比较分散,品种差,销路一直不景气。经过考察了山东、山西等地,米村镇农机林业站的负责人向镇里县里申请技术指导,决定在孟庄搞实验区,改良品种与丰产期。改良后的核桃鲜果由原来的每斤1元增加到2元,核桃种植初具规模,在2007年4月份经过县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成立了米村核桃生产者合作社,经民主选举米村镇农机林业站站长杨保安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现在米村核桃种植者合作社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和搞好技术管理,并在新密市设立专门的精装核桃销售店面准备迎接今年核桃的销售高峰。
中牟:政府做媒,农户联手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中牟县扎实起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结合点,对积极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入社农户达4115户。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草莓生产者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经过两年的发展,社员已发展到现在的108户,社员草莓种植面积由起初的150亩发展到目前的520亩,同时带动周边乡镇22个行政村新发展草莓1500亩。由于合作社运作规范,效益明显,引导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先后被郑州市评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得到了农业部资金扶持。
春岗村种植草莓始于1999年,但以前是农民自发种植,各自为战,发展极其缓慢,至2005年仅发展180亩,且效益一直无法提高。2005年4月,市县农业局合作社辅导组到春岗村宣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草莓种植户认识到走合作之路是发展方向,能帮助他们解决草莓发展面临的困境。于是在辅导组的指导下,49户的草莓种植户自愿联合,成立了草莓生产者合作社。合作社坚持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围绕“发展生产、增加社员收入”这一目标,积极为社员办实事。为降低社员生产成本,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建社以来直接节省路费、运费等共13081元。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把提供技术服务、提高社员科技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邀请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和省农校教授讲解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邀请郑州果树所草莓组组长周厚成进行技术培训,并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协议,聘请他为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技术员为社员服务从不讲价钱,有求必应。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不仅提高了社员的草莓种植技术水平,还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促进了生产发展。2006年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
为了抢先占领草莓销售渠道,提高草莓价格,春岗村草莓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打造合作社产品品牌,2005年6月注册了“春峰牌”草莓商标,以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二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是对合作社生产的草莓实行分级销售,并统一定制了包装,统一张贴商标。四是大力开展宣传,理事长李峰长期在中国草莓科技网、北方果业园、河南工商网、中牟绿海田园网上介绍合作社情况,发布产品信息,并积极举办推介活动,产品在农博会上还获得了银奖。同时利用各种媒体来合作社采访报道的机会,及时对外宣传合作社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前来咨询洽谈业务。
春岗村草莓合作社把民主管理视为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程序、民主理财,春岗村草莓合作社规定:会计、出纳不得由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其近亲属担任;合作社的每项开支必须按照收支审批制度审批:理事长最高可审批500元,理事会最高审批1000元,理事会、监事会共同研究最高可审批3000元,3000元以上的重大开支,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审批;票据的报销必须先由经办人签名,监事会审核签章后,再由理事长签字,方可报销;合作社账目每月对社员公布一次,接受社员监督。
呼吁:信贷放活,政策扶持
在农业市场进化过程中,分散的小农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抗衡,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在组织农民生产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合作社的盈余,在进行一定比例的积累后,一部分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另一部分按社员的股金分红。专业合作社更有利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也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但是一些官员、企业主不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关知识和经验,依旧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新郑市绿野养猪者合作社理事长陶建福说:“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如工商、信贷应该给予优惠或者优先。社员需扩大规模生产,可是贷不来资金,就极大的阻碍了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另外农民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给农民以法律保护,更好的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采访期间,每到一地,社员们反映最多的是急需资金支持时,却怎么也无法从农村信用社贷出钱来。农村信用社给自己的定位是坚持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三农”、立足“三农”,把服务“三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可一些农村信用社的不积极态度已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只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才能为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