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41-0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教师们常常感叹:“学生的认识肤浅,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多数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怎样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乐于写作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上乘之策。
一、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课外阅读过少,缺乏写作素材。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学生必须注意积累素材。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名家名篇,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但对于写作来说,这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扩大知识面,摘录名篇名句,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了。
二、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激发写作兴趣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表达最真实的情感。这是写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三、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激发写作愿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因此,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创作,进行自评,从创作中找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组织作文的结构、作文的语言等,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更利于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四、树立写作典型,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各个班级往往都有爱好写作且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写作比赛中获过奖,有的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习作等。如果教师将这些写作尖子的成功之作张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可以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同时也为不善写作的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促使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和赶超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而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同学们觉得很亲近,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广泛开展各种作文活动。保持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期保持呢?笔者认为广泛开展各种作文活动,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也可以开展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的朗读比赛,评比班级“小作家”,办手抄报等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大胆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让他们体会到深入构思、精心思考、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一过程中的乐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识需要。如果青少年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他们就会把写作看成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无疑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A)-0041-0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教师们常常感叹:“学生的认识肤浅,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大多数学生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怎样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乐于写作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上乘之策。
一、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课外阅读过少,缺乏写作素材。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学生必须注意积累素材。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语文课本中有众多优美的名家名篇,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但对于写作来说,这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扩大知识面,摘录名篇名句,积累的东西多了,写作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了。
二、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激发写作兴趣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表达最真实的情感。这是写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三、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激发写作愿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因此,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创作,进行自评,从创作中找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组织作文的结构、作文的语言等,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更利于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四、树立写作典型,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各个班级往往都有爱好写作且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写作比赛中获过奖,有的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习作等。如果教师将这些写作尖子的成功之作张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可以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同时也为不善写作的学生提供写作的动力,促使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和赶超的对象,从而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而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同学们觉得很亲近,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广泛开展各种作文活动。保持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期保持呢?笔者认为广泛开展各种作文活动,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也可以开展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的朗读比赛,评比班级“小作家”,办手抄报等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大胆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让他们体会到深入构思、精心思考、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一过程中的乐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识需要。如果青少年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他们就会把写作看成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无疑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