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要从形式的丰富性与艺术性上下功夫,继而加强朗读结果评价工作。教师应做到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讲求朗读形式的艺术化,做好朗读学习的评价,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也明确提出:每个年级都应当做好默读与朗读教学的指导工作,使学生体会到语文音韵的独特魅力。
一、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
朗读的方法不只一种,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教师范读:若想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上来,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一篇优秀的文本,通过教师流利、正确、感情充沛的范读,能够将文字本身的内在情感传达给学生,将学生带到优美的文字意境中来,或者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或者为学生的常见错误提供警示。第二种是基于生活实际的指导,语文是近贴近生活的学科,朗读也应当是最接近生活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恰在于使学生的朗读接近生活,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风筝》一文,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与生活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在朗读之前,就应该得到教师相关的氛围创建性的指导。第三种是基于多媒体的朗读,有些同学生生活距离显得稍远的文章,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学生生硬朗读难于起到应有效果,此时借助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可以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对于写景类文章的效果尤其突出。第四是分角色朗读。第五种是竞技性朗读各种方法各有其运用之妙,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适度地加以采用。
二、讲求朗读形式的艺术化
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却无一例外地应当保持形式的艺术化,即将朗读看作一门艺术,而非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以使音韵和谐的微妙之处阐释得更为明显:第一,要注意朗读语音的适当停顿。停顿包括很多种类型,如语意停顿、情感停顿或者自然停顿等,语意停顿照顾文本的复杂性,将句子分为几个单元,以使表意更为清晰;情感停顿利于表达作者或疾、或徐、或高、或低的情感;自然停顿则照顾到朗读者的呼吸节奏需要。第二,要控制好朗读重音,朗读时按照句子类型、情感,采取加重音量、延长时间、一字一顿等差异性方法加以对待,这都是要使学生理解领会的。第三,要教导学生控制好朗读的速度,明确激动、快乐、愤怒、兴奋等情绪适合用快速朗读,痛苦、忧郁、失望、悲伤等情绪适合用慢速朗读。除此之外,不同文句体裁亦应辅以不同语速,如排比句式讲究一气呵成,双关句式则应娓娓道来等。第四,朗读的表情虽不直接关系到音韵和谐的问题,但也并非毫无用处。表情丰富则感情必然丰富,表情单一则感情难以充沛。面部表情同语音表情做到良好配合,才能恰当地处理语气语调,完成文本的自由朗读发挥。
三、做好朗读学习的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朗读学习的评价,应当做好两个结合:第一是让自我评价同互相评价相结合。朗读的过程,所体现出的是朗读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知识积累能力等,具体来说就是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的能力,使文本中的人物、景物、事件等用语言表达出来,继而引发听者的思想共鸣。这种读者与听者间的情感共鸣效果如何,听者是最有发言权的,而读者往往难以正确评价,所以在某名学生完成文本朗读之后,可以先对自己的朗读发表看法,进行自我评价,接下来其他同学可以对他的朗读发表意见,哪句话的音韵美,哪句话读得稍显生硬,众生可以畅所欲言。其次是过程评价同最终评价相结合,朗读的过程,是作者的情感经过朗读者的叙述传达到听者心灵的过程,不同朗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并不会完全相同,小学生虽然处在情感的起步阶段,这种差异性依然存在,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思想能力、生活经验、艺术素质,对同一篇文章进行完全不同的朗读处理,使文本内容获得声音上的补充与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即便小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完全相同,其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评价时如果单纯在其朗读完成后,必然会扼杀一部分同学的朗读热情,影响其理解音韵奥妙的能力。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评价要全面,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努力过程,并且帮助学生回忆朗读过程中的闪光点与成功处,让学生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朗读活动是技能训练,但是更像是一种艺术创造,朗读艺术的完善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受,朗读训练一定要尽可能在形式上达到生动化、多样化,以此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到音韵和谐的微妙之处,继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也明确提出:每个年级都应当做好默读与朗读教学的指导工作,使学生体会到语文音韵的独特魅力。
一、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
朗读的方法不只一种,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教师范读:若想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上来,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一篇优秀的文本,通过教师流利、正确、感情充沛的范读,能够将文字本身的内在情感传达给学生,将学生带到优美的文字意境中来,或者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或者为学生的常见错误提供警示。第二种是基于生活实际的指导,语文是近贴近生活的学科,朗读也应当是最接近生活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恰在于使学生的朗读接近生活,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风筝》一文,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与生活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在朗读之前,就应该得到教师相关的氛围创建性的指导。第三种是基于多媒体的朗读,有些同学生生活距离显得稍远的文章,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学生生硬朗读难于起到应有效果,此时借助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可以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对于写景类文章的效果尤其突出。第四是分角色朗读。第五种是竞技性朗读各种方法各有其运用之妙,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适度地加以采用。
二、讲求朗读形式的艺术化
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却无一例外地应当保持形式的艺术化,即将朗读看作一门艺术,而非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以使音韵和谐的微妙之处阐释得更为明显:第一,要注意朗读语音的适当停顿。停顿包括很多种类型,如语意停顿、情感停顿或者自然停顿等,语意停顿照顾文本的复杂性,将句子分为几个单元,以使表意更为清晰;情感停顿利于表达作者或疾、或徐、或高、或低的情感;自然停顿则照顾到朗读者的呼吸节奏需要。第二,要控制好朗读重音,朗读时按照句子类型、情感,采取加重音量、延长时间、一字一顿等差异性方法加以对待,这都是要使学生理解领会的。第三,要教导学生控制好朗读的速度,明确激动、快乐、愤怒、兴奋等情绪适合用快速朗读,痛苦、忧郁、失望、悲伤等情绪适合用慢速朗读。除此之外,不同文句体裁亦应辅以不同语速,如排比句式讲究一气呵成,双关句式则应娓娓道来等。第四,朗读的表情虽不直接关系到音韵和谐的问题,但也并非毫无用处。表情丰富则感情必然丰富,表情单一则感情难以充沛。面部表情同语音表情做到良好配合,才能恰当地处理语气语调,完成文本的自由朗读发挥。
三、做好朗读学习的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朗读学习的评价,应当做好两个结合:第一是让自我评价同互相评价相结合。朗读的过程,所体现出的是朗读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知识积累能力等,具体来说就是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的能力,使文本中的人物、景物、事件等用语言表达出来,继而引发听者的思想共鸣。这种读者与听者间的情感共鸣效果如何,听者是最有发言权的,而读者往往难以正确评价,所以在某名学生完成文本朗读之后,可以先对自己的朗读发表看法,进行自我评价,接下来其他同学可以对他的朗读发表意见,哪句话的音韵美,哪句话读得稍显生硬,众生可以畅所欲言。其次是过程评价同最终评价相结合,朗读的过程,是作者的情感经过朗读者的叙述传达到听者心灵的过程,不同朗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并不会完全相同,小学生虽然处在情感的起步阶段,这种差异性依然存在,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思想能力、生活经验、艺术素质,对同一篇文章进行完全不同的朗读处理,使文本内容获得声音上的补充与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即便小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完全相同,其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评价时如果单纯在其朗读完成后,必然会扼杀一部分同学的朗读热情,影响其理解音韵奥妙的能力。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评价要全面,既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努力过程,并且帮助学生回忆朗读过程中的闪光点与成功处,让学生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朗读活动是技能训练,但是更像是一种艺术创造,朗读艺术的完善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受,朗读训练一定要尽可能在形式上达到生动化、多样化,以此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到音韵和谐的微妙之处,继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