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国内现今室内设计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本文认为必须把室内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纳入宏观的建筑设计中,将宏观的建筑设计与微观的室内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实践中,强调建筑内外的协调性,使室内设计“建筑化”,强调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和作用;使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实践具备更完善更强大的理论基础。
引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设计任务使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无暇顾及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相应地室内设计便从建筑设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具有了更新更广且更为复杂的内容和独立性,而室内设计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从专业的角度,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宏观的建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设计体系。本文从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的角度,着重探讨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的应用分析,以求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为室内设计的逐步完善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建筑设计阶段的室内设计
从国内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内的专业分工而言,建筑设计阶段是建筑师创造建筑主体的造型、形体、体量、比例等的过程,也是协调宏观的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便要求建筑师必须注重考慮室内空间的后续设计问题,包括景观、结构、设备、水电、暖通和室内设计等多个环节。其中,从室内空间的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而言,建筑设计主要应该为后续的室内设计提供完善合理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舒适、美观、经济、安全的室内空间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除了建筑主体的创造,还必须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者或拥有者的因素和室内设计的后续工作等。在以建筑师为主导的这一阶段,仍然需要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和协调,以及建筑物业主的参与(见图1)。
图1建筑设计阶段的室内设计思考
二、室内设计阶段的具体深入
在室内设计阶段,设计师应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使其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和氛围在“时空维度”充分地延续建筑整体的性格和内涵。在室内设计各个阶段(见图2),从初步构思到深入设计,到最后创造出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也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和协调。
图2室内设计的深化阶段图解
(一)把握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
在室内设计阶段,室内设计师的首要工作便是充分地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建筑内外空间的协调和统一,塑造建筑的整体性。在这一阶段,以室内设计师为主导,而建筑师可以参与进来阐明其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室内设计师作为参考。而后由室内设计师对建筑内部空间展开的细化和完善提出设计构想,并咨询建筑师、使用者的意见,必要时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二)室内设计的构思深化
在室内设计的深入阶段,必须注重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延续,以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及细部处理手段对室内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从而使室内设计创造的微观的室内空间环境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要求,并且反映建筑外部形象所传达的性格和内涵,达到视觉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生态层面上的延伸和互动。
(三)空间使用者的参与
室内设计相比于建筑设计而言,更为贴近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实际内容,更加直接地反映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需求,因此,在室内设计阶段由使用者参与进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就显得十分的关键。因此,在室内设计阶段,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甚至是室内设计进行的主导因素。
三、内外协调的室内设计方法
室内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和美学法则多种多样,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秉承“内外兼具”、“表里如一”的原则对室内空间进行创造和再创造,必须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从专业角度分析,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强调室内设计必须注重建筑内外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视觉层面上、心理层面上、文化层面上以及生态层面上,从而使所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在风格、文化、内涵上更好地延续建筑所传达的精神和内涵,使整个建筑达到内外的协调和统一。
(一)视觉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借助室内设计对室内空间的各种“视觉感知元素”进行细致的处理,给处在室内空间中的人在空间感知和体验方面提供一个最为方便和直接的方式,并且,在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法和美学法则,在秉承“内外兼具”的原则下完善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
1.充分利用门、窗和墙洞的视线交流
建筑设计所界定的门、窗(包括天窗)、墙洞是达到建筑内外空间在视觉上相互延伸和交融的最为典型和直接的方式。建筑物的门、窗和墙洞一个主要的功能是用于采光、通风和换气,为室内空间提供足够的光线和新鲜空气,使人在室内的活动更加的舒适和愉悦。除了这些基本的功能外,门、窗和墙洞还使人们的视线能够穿透建筑内外空间(见图3),使建筑的内外空间产生了“交流”和“沟通”,使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门、窗和墙洞的这种使建筑内外空间相互延伸和交融的作用,塑造了建筑空间的可达性和引导性。
图3室内外视线交流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设计人员在已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各项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注重室内空间在“时空维度”对建筑的延续,秉承室内外同步性设计的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基础对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而在细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建筑原有的门、窗和墙洞是联系建筑内外环境的媒介,也是影响室内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室内设计在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交融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组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内部空间进行装修和装饰,使人不论是处在室外或室内时都可以透过门、窗和墙洞看到别样动人的“风景”。
其次,室内设计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计手法“控制”或“限制”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从而营造相对私密的空间供人使用。
2.引用建筑外部的设计元素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师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便是研究建筑的使用性质和整体的风格风貌,充分地分析和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建筑内部的各种关系,以利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在这个前期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的结合点,并挖掘建筑外部使用的设计元素,将建筑外部的造型、材质、色彩、符号、图案、肌理等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到室内空间中,使之在视觉上与建筑外部的设计元素相呼应。
3.引入大自然的元素
建筑外部的美学通常表现在建筑设计所采用的造型、材质、色彩、符号、图案、肌理等美学元素上,也体现在建筑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和浑然一体。因此,将大自然的元素引入到建筑内部中可以营造一个“室外化”的室内空间,使人在室内空间中从视觉上找到大自然的“痕迹”和“影子”,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
(二)心理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每一幢建筑物就其外部面貌而言,都具有其特定的风格风貌,都给人传达着其特殊的性格和内涵。室内设计的工作便是要使具有不同性格的建筑在其室内空间中同样传达着建筑外部所表现的性格特征,以达到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1.满足人们的完形心理
人对建筑的感知很大程度都来自于视觉感官,而人从建筑内外空间获取的各种视觉信息会引起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相似原则”及“连续原理”,人们认识和体验的建筑内外空间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情景,还是动态的内外空间意识的连续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体验并非简单的“叠加”和“堆积”,而是由动态的相互联系的多视点情景、印象复合而构成空间的整体体验。人们对建筑内外空间的体验,首先是由视觉上获取的建筑外部形象的信息,进而人们渴望“完形”的心理促使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性质和美学形象进行假设或猜想。人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使建筑外部形象所传达的信息对应的某种性格特征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定势,因此,每每看到一幢建筑物首先就会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其属于哪一种建筑类型,进而使人把建筑外部形象与室内空间特征联系起来,以先入为主的观念猜想建筑内部的功能性质和美学形象。例如,现代办公建筑通常简洁细致,建筑外部形象表现的较为清爽明快,当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时便会提前猜想或假设其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办公。
2.利用特殊的象征意义
建筑设计采用的某些特殊的设计元素,对人们的心理上能够产生某些心理暗示,如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符号、图案和雕塑等。室内设计借助这种“心理暗示”对内部空间进行细致的处理,使其创造的内部空间环境得到人们心理上的认同和共鸣,塑造建筑内外相互延伸和呼应的整体形象。
(三)文化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室内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外部环境和相应规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资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室内环境。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念要求注重把握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延续关系,并且强调建筑内外空间在文化层面的相互延伸和交融。
1.地域文化的传承
建筑内外空间是地域文化一种载体形式,它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传递地域文化,并使它随着社会的發展得到不断的提升。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因地制宜是任何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需要遵从的设计法则。室内设计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建筑所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运用于内部空间中,并利用一些色彩、符号的图案的文化象征意义,营造了一个建筑内外在文化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的内部空间环境。
2.时代精神的传达
建筑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是整个社会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达时代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形式,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则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传达工具和手段。建造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都反映着某一特定时期的时代精神,而不论是建筑的建造工程还是室内空间的完善过程都离不开与其时代所匹配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工艺技巧。
(四)生态层面上的延伸和互动
当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和美学要求,而必须注重考虑建筑内外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从这一层面上而言,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要求室内设计在“空间维度”延续建筑设计,把握自然生态环境与室内空间环境的相互结合和协调,注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从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的利用
建筑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外部环境和地域文化等创造建筑的外部形体和宏观的内部空间;室内设计对宏观的内部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工作,并充分考虑室内空间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把内部空间的“小生态”与外部环境的“大生态”相结合使之相互协调共存,从而使建筑内外空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首先,建筑物的门、窗、采光顶、墙洞和通风口等是建筑内部空间满足采光、通风、换气的主要措施,室内设计可以通过利用它们把自然光、自然风以及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建筑设计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内部空间进行通风、采光、换气、给排水等处理,而室内设计则需充分地运用这些“生态”的技术措施,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通风设备、换气设备、给排水管道等更为细致的处理和完善,从而使其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生态化”、“环保化”。
其次,门、窗和墙洞等是建筑内外的视线交流的主要途径,室内设计利用门、窗和墙洞等把自然景观引入室内空间,或直接把山石、水体、植物等大自然的元素“移植”进入室内空间中,不仅增强室内空间的生气和活力,还满足了人们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需求。另外,门、窗和墙洞又是使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途径,而山石、水体、植物等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过滤粉尘的作用。
2.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植被、水体等自然环境的要素,在尽量少破坏这些要素的前提下界定建筑的外部形体;而室内设计对内部空间的处理也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最小破坏,尽量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技术,从而创造“生态化”、“环保化”的室内空间环境。
首先,室内设计利用生态环保型的材料,降低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室内空间中更出来的旧材料或废弃材料又易于自然降解及转换,并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其他的新产品。如当前已经研制出来的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都在不同程度实现了室内设计“生态化”和“环保化”的目标。因此,在室内设计对各种材料的选用过程中,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的材料,从而降低室内空间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其次,室内设计通过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从而降低暖通设备和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并通过现代设备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处理,避免其未经处理前直接向自然生态环境排放,甚至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在满足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室内设计利用洁净能源为室内空间提供光线、通风等物质条件,从而节约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例如,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它主要通过特定的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用于室内空间的照明、热水技术、温室技术等。由此可见,室内设计通过各种空间处理手法以及科学技术手段,既充分地利用自然的能源、资源和景观,又起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从而使室内空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延伸和交融。
四、结论
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是强调建筑内外空间在视觉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的设计理念,强调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外部形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创造有机的建筑整体;并且,这种设计观念强调注重协调处理人、社会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人的设计实践活动既利用自然又能够保护自然,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引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设计任务使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无暇顾及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相应地室内设计便从建筑设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具有了更新更广且更为复杂的内容和独立性,而室内设计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从专业的角度,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与宏观的建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设计体系。本文从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的角度,着重探讨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的应用分析,以求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为室内设计的逐步完善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建筑设计阶段的室内设计
从国内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内的专业分工而言,建筑设计阶段是建筑师创造建筑主体的造型、形体、体量、比例等的过程,也是协调宏观的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便要求建筑师必须注重考慮室内空间的后续设计问题,包括景观、结构、设备、水电、暖通和室内设计等多个环节。其中,从室内空间的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而言,建筑设计主要应该为后续的室内设计提供完善合理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舒适、美观、经济、安全的室内空间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除了建筑主体的创造,还必须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者或拥有者的因素和室内设计的后续工作等。在以建筑师为主导的这一阶段,仍然需要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和协调,以及建筑物业主的参与(见图1)。
图1建筑设计阶段的室内设计思考
二、室内设计阶段的具体深入
在室内设计阶段,设计师应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使其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和氛围在“时空维度”充分地延续建筑整体的性格和内涵。在室内设计各个阶段(见图2),从初步构思到深入设计,到最后创造出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也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和协调。
图2室内设计的深化阶段图解
(一)把握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
在室内设计阶段,室内设计师的首要工作便是充分地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建筑内外空间的协调和统一,塑造建筑的整体性。在这一阶段,以室内设计师为主导,而建筑师可以参与进来阐明其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室内设计师作为参考。而后由室内设计师对建筑内部空间展开的细化和完善提出设计构想,并咨询建筑师、使用者的意见,必要时作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二)室内设计的构思深化
在室内设计的深入阶段,必须注重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延续,以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及细部处理手段对室内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从而使室内设计创造的微观的室内空间环境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要求,并且反映建筑外部形象所传达的性格和内涵,达到视觉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生态层面上的延伸和互动。
(三)空间使用者的参与
室内设计相比于建筑设计而言,更为贴近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实际内容,更加直接地反映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功能需求,因此,在室内设计阶段由使用者参与进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就显得十分的关键。因此,在室内设计阶段,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甚至是室内设计进行的主导因素。
三、内外协调的室内设计方法
室内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和美学法则多种多样,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秉承“内外兼具”、“表里如一”的原则对室内空间进行创造和再创造,必须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从专业角度分析,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强调室内设计必须注重建筑内外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视觉层面上、心理层面上、文化层面上以及生态层面上,从而使所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在风格、文化、内涵上更好地延续建筑所传达的精神和内涵,使整个建筑达到内外的协调和统一。
(一)视觉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借助室内设计对室内空间的各种“视觉感知元素”进行细致的处理,给处在室内空间中的人在空间感知和体验方面提供一个最为方便和直接的方式,并且,在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法和美学法则,在秉承“内外兼具”的原则下完善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
1.充分利用门、窗和墙洞的视线交流
建筑设计所界定的门、窗(包括天窗)、墙洞是达到建筑内外空间在视觉上相互延伸和交融的最为典型和直接的方式。建筑物的门、窗和墙洞一个主要的功能是用于采光、通风和换气,为室内空间提供足够的光线和新鲜空气,使人在室内的活动更加的舒适和愉悦。除了这些基本的功能外,门、窗和墙洞还使人们的视线能够穿透建筑内外空间(见图3),使建筑的内外空间产生了“交流”和“沟通”,使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门、窗和墙洞的这种使建筑内外空间相互延伸和交融的作用,塑造了建筑空间的可达性和引导性。
图3室内外视线交流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设计人员在已界定的内部空间进行各项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注重室内空间在“时空维度”对建筑的延续,秉承室内外同步性设计的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基础对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而在细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建筑原有的门、窗和墙洞是联系建筑内外环境的媒介,也是影响室内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室内设计在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交融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的划分和组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内部空间进行装修和装饰,使人不论是处在室外或室内时都可以透过门、窗和墙洞看到别样动人的“风景”。
其次,室内设计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计手法“控制”或“限制”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从而营造相对私密的空间供人使用。
2.引用建筑外部的设计元素
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设计师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便是研究建筑的使用性质和整体的风格风貌,充分地分析和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建筑内部的各种关系,以利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在这个前期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理清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的结合点,并挖掘建筑外部使用的设计元素,将建筑外部的造型、材质、色彩、符号、图案、肌理等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到室内空间中,使之在视觉上与建筑外部的设计元素相呼应。
3.引入大自然的元素
建筑外部的美学通常表现在建筑设计所采用的造型、材质、色彩、符号、图案、肌理等美学元素上,也体现在建筑整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和浑然一体。因此,将大自然的元素引入到建筑内部中可以营造一个“室外化”的室内空间,使人在室内空间中从视觉上找到大自然的“痕迹”和“影子”,从而达到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和互动。
(二)心理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每一幢建筑物就其外部面貌而言,都具有其特定的风格风貌,都给人传达着其特殊的性格和内涵。室内设计的工作便是要使具有不同性格的建筑在其室内空间中同样传达着建筑外部所表现的性格特征,以达到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
1.满足人们的完形心理
人对建筑的感知很大程度都来自于视觉感官,而人从建筑内外空间获取的各种视觉信息会引起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相似原则”及“连续原理”,人们认识和体验的建筑内外空间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情景,还是动态的内外空间意识的连续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体验并非简单的“叠加”和“堆积”,而是由动态的相互联系的多视点情景、印象复合而构成空间的整体体验。人们对建筑内外空间的体验,首先是由视觉上获取的建筑外部形象的信息,进而人们渴望“完形”的心理促使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性质和美学形象进行假设或猜想。人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使建筑外部形象所传达的信息对应的某种性格特征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定势,因此,每每看到一幢建筑物首先就会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其属于哪一种建筑类型,进而使人把建筑外部形象与室内空间特征联系起来,以先入为主的观念猜想建筑内部的功能性质和美学形象。例如,现代办公建筑通常简洁细致,建筑外部形象表现的较为清爽明快,当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时便会提前猜想或假设其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是办公。
2.利用特殊的象征意义
建筑设计采用的某些特殊的设计元素,对人们的心理上能够产生某些心理暗示,如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符号、图案和雕塑等。室内设计借助这种“心理暗示”对内部空间进行细致的处理,使其创造的内部空间环境得到人们心理上的认同和共鸣,塑造建筑内外相互延伸和呼应的整体形象。
(三)文化层面上的内外协调
室内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外部环境和相应规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资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室内环境。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念要求注重把握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的延续关系,并且强调建筑内外空间在文化层面的相互延伸和交融。
1.地域文化的传承
建筑内外空间是地域文化一种载体形式,它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传递地域文化,并使它随着社会的發展得到不断的提升。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因地制宜是任何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需要遵从的设计法则。室内设计可以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建筑所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运用于内部空间中,并利用一些色彩、符号的图案的文化象征意义,营造了一个建筑内外在文化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的内部空间环境。
2.时代精神的传达
建筑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是整个社会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达时代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形式,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则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传达工具和手段。建造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都反映着某一特定时期的时代精神,而不论是建筑的建造工程还是室内空间的完善过程都离不开与其时代所匹配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工艺技巧。
(四)生态层面上的延伸和互动
当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和美学要求,而必须注重考虑建筑内外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从这一层面上而言,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设计观要求室内设计在“空间维度”延续建筑设计,把握自然生态环境与室内空间环境的相互结合和协调,注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从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的利用
建筑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外部环境和地域文化等创造建筑的外部形体和宏观的内部空间;室内设计对宏观的内部空间进行细化和完善工作,并充分考虑室内空间与外部生态环境的关系,把内部空间的“小生态”与外部环境的“大生态”相结合使之相互协调共存,从而使建筑内外空间在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首先,建筑物的门、窗、采光顶、墙洞和通风口等是建筑内部空间满足采光、通风、换气的主要措施,室内设计可以通过利用它们把自然光、自然风以及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建筑设计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内部空间进行通风、采光、换气、给排水等处理,而室内设计则需充分地运用这些“生态”的技术措施,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通风设备、换气设备、给排水管道等更为细致的处理和完善,从而使其创造的室内空间环境“生态化”、“环保化”。
其次,门、窗和墙洞等是建筑内外的视线交流的主要途径,室内设计利用门、窗和墙洞等把自然景观引入室内空间,或直接把山石、水体、植物等大自然的元素“移植”进入室内空间中,不仅增强室内空间的生气和活力,还满足了人们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需求。另外,门、窗和墙洞又是使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途径,而山石、水体、植物等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过滤粉尘的作用。
2.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植被、水体等自然环境的要素,在尽量少破坏这些要素的前提下界定建筑的外部形体;而室内设计对内部空间的处理也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最小破坏,尽量用绿色材料和环保技术,从而创造“生态化”、“环保化”的室内空间环境。
首先,室内设计利用生态环保型的材料,降低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从室内空间中更出来的旧材料或废弃材料又易于自然降解及转换,并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生产其他的新产品。如当前已经研制出来的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都在不同程度实现了室内设计“生态化”和“环保化”的目标。因此,在室内设计对各种材料的选用过程中,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的材料,从而降低室内空间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其次,室内设计通过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从而降低暖通设备和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并通过现代设备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处理,避免其未经处理前直接向自然生态环境排放,甚至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在满足室内空间的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室内设计利用洁净能源为室内空间提供光线、通风等物质条件,从而节约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例如,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它主要通过特定的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用于室内空间的照明、热水技术、温室技术等。由此可见,室内设计通过各种空间处理手法以及科学技术手段,既充分地利用自然的能源、资源和景观,又起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从而使室内空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延伸和交融。
四、结论
建筑内外相互协调的室内设计观是强调建筑内外空间在视觉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和生态层面上相互延伸和互动的设计理念,强调室内设计在“时空维度”延续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外部形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创造有机的建筑整体;并且,这种设计观念强调注重协调处理人、社会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人的设计实践活动既利用自然又能够保护自然,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