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昭通市县乡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样本与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分析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结果:通过分析显示,使用的消毒剂含量与灭菌医疗物品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9.43%、98.18%;紫外线灯照射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最低,分别是73.33%、72.72%。县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94.55%,乡镇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9.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各医疗机构应当提高改善消毒环境的力度,增设消毒设施与医疗器械,提升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水平,其次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51-01
本文通过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昭通市县乡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昭通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县级医疗机构50所,乡镇卫生院40所,监测覆盖率为85%以上。选取医疗机构的分娩室、手术室、母婴同室、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内镜室、口腔科等科室。
1.2 监测方法
监测医院室内空气、灭菌医疗物品、病房内物件表面、采用消毒剂含量、医护人员的手、紫外线灯照射、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等项目。其采样、监测方法以及评判标准均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79-1995的标准实行。其中医院室内空气要在消毒后和实行诊疗活动前采样,灭菌医疗物品须在保存有效期内进行采样,病房内物件表面在经过消毒处理4小时内采样,医护人员的手在从事诊疗活动与接触病人前予以采样,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在换新前使用过程中采样。所有采集到的样品均依据标准进行监测。
1.3 评价指标
各项目的监测均要符合以下标准才为合格:医院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病房内物件表面检测不能存在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医疗物品与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检测应为无菌;紫外线灯照射强度要大于或等于70μw/cm2;医院污水总余氯应当超过3.5mg/L。
1.4 统计学方法
将该地区各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到的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目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通过对各项目进行检测,其监测结果显示:使用的消毒剂含量与灭菌医疗物品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9.43%、98.18%;其次为病房内物件表面与医护人员的手的合格率,分别为96.15%、88.11%,紫外线灯照射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最低,分别是73.33%、72.72%。详情见表1。
2.2 各医疗机构的监测结果
依据医疗机构主办者将经济性质予以分类,县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94.55%,乡镇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9.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医疗机构的感染问题已成为了全世界的问题,俨然引发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相对应地做出评价,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是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公众场所,而消毒是斩断医院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若消毒工作未能完善开展,效果不佳,医疗机构将会衍生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2]。因此,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与感染预防的工作力度。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本文对一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显示,紫外线灯照射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最低,其次为室内空气与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其原因是紫外线灯管使用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已超过使用寿命,不注重对灯管表层的擦拭,再加上空气干燥,室内温湿度低,使得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减退[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不合格是由于消毒工作人员未遵循操作要求操作,再加上时间久远未能及时换新,使得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低;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低是因为医院消毒设备单一,室内人员走动频繁,而空气循环消毒仪器未能达到消毒标准,造成室内空气的细菌密度持续增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合格的原因是使用时超过保质期,未能依照检测制度及时换新[4],存储方法不正确等。结果还显示县级医疗机构的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乡镇医疗机构,其原因可能是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医院消毒质量,形成了消毒质量的差别。
综上所述,各医疗机构应当提高改善消毒环境的力度,增设消毒设施与医疗器械,提升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水平,其次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辉.开福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796-1797.
[2] 杨凤起.华龙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2014,10(14):583-584.
[3] 郭人今,藏登,孙超等.1999-2006年博州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8):319-319.
[4] 孟正良,张立伟,高伟等.隆阳区2008~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321,323.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51-01
本文通过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昭通市县乡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昭通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县级医疗机构50所,乡镇卫生院40所,监测覆盖率为85%以上。选取医疗机构的分娩室、手术室、母婴同室、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内镜室、口腔科等科室。
1.2 监测方法
监测医院室内空气、灭菌医疗物品、病房内物件表面、采用消毒剂含量、医护人员的手、紫外线灯照射、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等项目。其采样、监测方法以及评判标准均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79-1995的标准实行。其中医院室内空气要在消毒后和实行诊疗活动前采样,灭菌医疗物品须在保存有效期内进行采样,病房内物件表面在经过消毒处理4小时内采样,医护人员的手在从事诊疗活动与接触病人前予以采样,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在换新前使用过程中采样。所有采集到的样品均依据标准进行监测。
1.3 评价指标
各项目的监测均要符合以下标准才为合格:医院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病房内物件表面检测不能存在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医疗物品与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检测应为无菌;紫外线灯照射强度要大于或等于70μw/cm2;医院污水总余氯应当超过3.5mg/L。
1.4 统计学方法
将该地区各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到的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内,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目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通过对各项目进行检测,其监测结果显示:使用的消毒剂含量与灭菌医疗物品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9.43%、98.18%;其次为病房内物件表面与医护人员的手的合格率,分别为96.15%、88.11%,紫外线灯照射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最低,分别是73.33%、72.72%。详情见表1。
2.2 各医疗机构的监测结果
依据医疗机构主办者将经济性质予以分类,县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94.55%,乡镇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9.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医疗机构的感染问题已成为了全世界的问题,俨然引发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相对应地做出评价,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意义。医疗机构是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公众场所,而消毒是斩断医院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若消毒工作未能完善开展,效果不佳,医疗机构将会衍生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2]。因此,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与感染预防的工作力度。
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本文对一部分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显示,紫外线灯照射与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最低,其次为室内空气与无菌医疗器械保存液。其原因是紫外线灯管使用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已超过使用寿命,不注重对灯管表层的擦拭,再加上空气干燥,室内温湿度低,使得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减退[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不合格是由于消毒工作人员未遵循操作要求操作,再加上时间久远未能及时换新,使得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低;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低是因为医院消毒设备单一,室内人员走动频繁,而空气循环消毒仪器未能达到消毒标准,造成室内空气的细菌密度持续增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合格的原因是使用时超过保质期,未能依照检测制度及时换新[4],存储方法不正确等。结果还显示县级医疗机构的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乡镇医疗机构,其原因可能是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医院消毒质量,形成了消毒质量的差别。
综上所述,各医疗机构应当提高改善消毒环境的力度,增设消毒设施与医疗器械,提升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水平,其次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辉.开福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796-1797.
[2] 杨凤起.华龙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2014,10(14):583-584.
[3] 郭人今,藏登,孙超等.1999-2006年博州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2(8):319-319.
[4] 孟正良,张立伟,高伟等.隆阳区2008~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321,323.